太平官

太平官

所謂“太平官”,是時下指那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官員。廣大民眾形象地說,這些人的“病態”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精於“不做事沒事、做事會出事”的為官之道。

簡介

所謂“太平官”,是時下指那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官員。廣大民眾形象地說,這些人的“病態”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

表現

表現一

太平官太平官
這些“太平官”在工作中信奉“不做事沒事,做事會出事”的為官之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滿足於“混日子,守攤子”,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怕苦怕累,貪圖安逸。民間形容:“要發檔案,等待實踐;要去實踐,等待檔案;啥都不乾,難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擔風險;組織考核,沒有缺點。”還有的奉行明哲保身,好人主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哲學。遇到困難繞道走,對錯誤的人和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敢批評,怕得罪人,怕丟了選票,影響位子。

表現二

這些人的特點是,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只享受其“職位”,而不履行其“職責”。由於工作上得過且過,事業上不思進取,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不但貽誤工作,造成一個單位或一個地方經濟上長期停滯不前,社會發展緩慢;而且有“無為的太平官,就會有一批無為兵”,領導萎靡不振、安於現狀,就會導致整個隊伍士氣低落,工作毫無生氣。這樣的幹部不但延誤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延誤著一方百姓脫貧致富的步伐,更損害了黨和政府在民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根源

民諺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但一些地方幹部管理工作形成了這樣一個“潛規則”:無過錯即不會丟官。“一紙任命書,幾年太平官”。一個人一旦當了官,即使長期碌碌無為,但只要不犯大錯、不因違紀違法受到追究,就可以官照做、“俸祿”照領。“太平官”不但沒有“回家”,而且“穩坐釣魚台”,舒舒服服做官。

應對

當前,中國已進入一個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稍縱即逝,不容錯失。作為一名黨的幹部,必須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忘我的敬業精神,盡職盡責,大膽創新,真抓實幹,做到乾一地、興一地,乾一行、興一行。再也不能容許那些胸無大志,不思進取,濫竽充數,對人民民眾的疾苦不聞不問,庸庸碌碌,渾渾噩噩的“太平官”混下去。對於一些“百方難治”的“太平官”們,還是應該大喝一聲:快點讓其早些“走開”為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