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囊岩蕨

大囊岩蕨

大囊岩蕨,岩蕨科植物,生於岩石縫中。植株高5-16 (-20) 厘米,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出,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棕色,膜質,邊緣具睫毛。中國東北及華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植株形態

植株高5-16(-2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出,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棕色,膜質,邊緣具睫毛。
大囊岩蕨大囊岩蕨

葉子形態

大囊岩蕨大囊岩蕨
葉簇生;柄長1-5厘米,粗約1毫米,基部向上與葉軸均疏被棕色的節狀毛,頂端有竹節狀的水平關節;葉片橢圓披針形,長4-10厘米,中部寬2-3(-4)厘米,短漸尖頭或急尖頭,基部略變狹或不變狹,二回淺羽裂;羽片7-10對,對生,平展或略斜展,疏離,僅基部一對羽片分離,無柄,向上的均與葉軸合生,下部2對羽片有時略縮短,中部羽片較長,長橢圓形,長7-11(-22)毫米,基部寬5-7(-10)毫米,圓鈍頭,基部不對稱與葉軸合生,邊緣波狀淺裂,裂片邊緣全緣。葉脈不明顯,小脈斜向上,下部的二至三叉,向上的為二叉,先端具水囊,不達葉邊。葉草質,乾後棕綠褐,兩面及葉軸密被長節狀毛,尤以上面較密。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1-4枚,囊群蓋盅狀,邊緣具毛,孢子囊環帶有15-17個增厚細胞組成;孢子周壁褶皺成網狀,表面具細顆粒狀和棒狀紋飾及小穴。

產地分布

遼寧(旅順)及山東(芝罘、威海)。生林下石縫中。也分布於日本、朝鮮及俄羅斯(烏蘇里)。模式標本產地:山東(芝罘)。

物種區分

本種形體的變異較大,而Kuhn氏的原始記載又過於簡短,以致產生了一系列的混亂,這從羅列的異名中可以窺見。模式標本(Chefoo,Schottmuller)為一細小的旱生植株,高約6厘米,為一小型草本,但後來逐漸積累的朝鮮及日本標本,形體一般都比模式標本大,高7-10厘米,最大者可達15-20厘米,羽片形態也有一定幅度的變異,羽片基部從極不對稱逐漸過渡至近對稱,分裂度也從淺至深。

植物之岩蕨科

岩蕨科,根狀莖短,沿石縫橫走,頂端密生鱗片,鱗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心形,銳尖頭,邊緣疏生齒凸,膜質,褐色,全部由透明細胞組成。生於林下岩石縫。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北溫帶其它國家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