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硬質化

城市硬質化

公園除了休憩娛樂等用途,在南方的多雨氣候環境下,還起著重要的“匯水”作用。如今的城市用地日趨緊張,開發面積的壓力大,公園逐漸被“邊緣化”。滿眼都是鋼筋混凝土,滿街的水泥路面,都是無法自然滲水的物質,學術上稱作城市“硬質化”,後果是降水將全部進入城市的排水系統,不堪重負。

基本信息

含義

所謂城市硬質化,就是城市中滿眼都是鋼筋混凝土,滿街的水泥路面,都是無法自然滲水的物質。

背景

廣州城市積水現象廣州城市積水現象

“5·7”大暴雨襲城後,廣州市出現了大面積的水浸街景象。有細心市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水災多發生在樓高路寬的廣州新城區,反而是路窄設施舊的老城區少遭水淹。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廣州市規劃院前總規劃師袁奇峰對此解釋,城市“硬質化”是“元兇”,新區浸水的主要原因是公園少。


問題

建成的法桐地槽里,仍可看到水泥緊挨著樹根。建成的法桐地槽里,仍可看到水泥緊挨著樹根。
1、留不住水。
2、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每逢雨季或有大雨時,不同程度的水浸街、街道狀如滔滔江河的情況時有發生。除不可抗拒的天氣因素外,城市的排澇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大多數城市的排水系統面對大雨就捉襟見肘,城市的“硬質化”偏偏又給排水“添堵”,可謂雪上加霜。
3、用水泥封底有利地面平整,卻不利於樹木根部生長,一般說來,樹越大根系範圍越大,植物要吸收雨水、要透氣呼吸,大樹留下1米見方的地槽顯得小了點,特別是在樹的四周用水泥鋪底的方法不可取。

預防措施

城市硬質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讓人擔心,這個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誠然,在城市建設開發熱火朝天的背景下,土地確實“緊張”。對此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治標—主動排水設施

“通常來說,大眾首先想到的都是完善城市排水系統,但其實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袁奇峰表示,管網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主幹管和支幹管都能成為排水時的“瓶頸”,需要全面兼顧。因此,市政管理部門鋪設管道時,一般考慮的是經濟排水量,而非最大排水量。他說,這也是必然之舉,因為以最大降水量作為參照,建設成本實在太高。

治本—生態建設思維

袁奇峰表示,公園如今被視作城市化過程中的奢侈品,實際上卻是城市防汛的必需品。他建議,參照以前的公園與城市比例,扭轉如今的逐利心態,通過連通河涌、建造公園等手段,擴大水面,加大滲透率,增強天然的排澇功能,“一方面能美化人居環境,另一方面能應對越加頻繁的暴雨侵襲,減低汛情帶來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車庫進車坡道—應設2道或以上排水溝

針對全市數處車庫在特大暴雨中受淹的情況,市三防專家表示,地下車庫的雨水主要指暴雨時通過進車坡道進入的雨水,汽車庫進車坡道應設定2道或2道以上的排水溝,首先室外地面坡道起點設一道,用來收集室外地坪流向坡道的雨水,積水可直接排至室外雨水井;另在坡道終點處設一道,並在其盡頭設定敞開式集水坑和排水泵,對於地下車庫,也應設定集水坑和排水泵,物業管理單位要保證電房不被水淹,加強對水泵的檢查,保證正常運行,制定應急預案和準備必要的沙包等阻水搶險物資,當積水出現時及時用水泵排出,遇到險情時也可向當地區屬排水搶險部門求救。

其他

城市街道建設一定要注意通透性。比如,城市人行道我們可以選用格線狀磚塊或用能滲水的地面磚,而且也沒有必要所有的道路都建設成為“柏油馬路”。再就是地下排水溝必須增大容量,而且開口一定要多。

總之,出現城市硬質化這種問題,是城市建設不夠科學的表現,但它帶來的排水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必須統籌加以解決。

地球一小時之地球環境危機類名詞

互動百科發起“知識傳播行動”為您挑選出有關環境危機,節能環保的相關辭彙。協作,傳遞這些詞吧,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危機中的人類生存家園:地球。除了關燈,我們能把環保的理念傳播得更遠!地球關燈一小時,有獎環保任務等你協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