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丁香

垂絲丁香

垂絲丁香原產於中國湖北山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是丁香屬中最為艷到此為止觀花效果最好的一種。花冠外粉紅色,內白色,花期5月。

基本信息

簡介

植物名稱:垂絲丁香
拉丁名:Syringareflexa
科名:木犀科
屬名:丁香屬
高度範圍:4(M)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000
生境:山坡,山谷灌叢中

垂絲丁香原產於中國湖北山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是丁香屬中最為艷到此為止觀花效果最好的一種。花冠外粉紅色,內白色,花期5月。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丁香為桃金孃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丁香常綠喬木,原產馬來西亞群島非洲。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植物園有少量栽培。當花蕾由綠色轉紅色時採摘,曬乾。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狀,稍似丁字形,長1至2厘米。花呈圓球形,直徑0.3至0.5厘米,花辨4,覆瓦狀抱合,棕褐色或黃褐色,花瓣內雄蕊多數,花絲彎曲,花柱直立,萼筒圓柱形,略扁稍彎曲,長0.7至1.4厘米,直徑0.3至0.6厘米,紅棕色或棕褐色,上端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入水則萼筒垂直下沉,芳香,味辛辣有有麻舌感。以油性富、香氣烈,入水下沉者為佳。

適應地區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東北南部、華北, 原產川東、鄂西的高山上,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形態特徵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垂絲丁香屬落葉藻木,枝粗大。葉卵狀長橢圓形到長,花冠外粉紅色,內白色,花期5月。

常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微紫色,花萼呈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花期1—2月,果期6-7月。

生長習性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丁香喜高溫,是屬熱帶低地潮濕森林樹種,年平均氣溫23-24℃,最高月平均氣溫26-27℃,最低月平均氣溫16-19℃,生長良好。引種到中國南方尚有一定忍受低溫的能力,當冬季l-2月,月平均氣溫19-20℃,絕對最低氣溫9-10℃時,生長發育正常,仍能抽技吐葉,當氣溫O℃時,植株死亡;丁香不耐乾旱,要求年降雨量為1800-2500毫米。苗期以及1一3年生幼樹,喜陰,不宜烈日暴曬,成齡樹喜光,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開花結果。喜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黃壤和紅壤。

丁香地上部分枝葉茂盛,體積大,側技細脆而根系小,支持力弱,遇強風易倒,需設防護林加以保護。選地要選東南向或朝東坡向。

培植技術

丁香為桃金孃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phyllataThunb.)的乾燥花蕾,又名雞舌香公丁香。乾燥果客為母丁香。丁香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丁香原產地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現桑給巴爾奔馬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地均有栽培。中國的藥用了香.歷中上依靠進口。為解決用藥需要,從50年代開始引種栽培,現海南已擴大試種,並連年開花結果。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宜選擇溫和濕潤、靜風環境、溫濕變化平緩、坡向最好為東南坡的地區,並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土壤以疏鬆的砂壤土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塊,施腐熟的乾豬牛糞、火燒土作基肥,每畝施肥2500-3000千克。平整後,作寬l-1.3米、高25-30厘米的畦。如果在平原種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米以下。有條件先營造防護林帶,防止颱風為害。種植前挖穴,植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穴內施腐熟廄肥15-25千克,摻天然磷礦粉0.05一0.1千克,與表土混勻填滿植穴,讓其自然下沉後待植。

2.繁殖方法主要用種子繁殖。果實7-8月陸續成熟。鮮果肉質堅實,每千克鮮果有600-700粒。開溝點播,溝深2厘米,株行距則隨育苗方式不同而異。苗床育苗,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營養磚育苗,株行距4厘米×6厘米。播種後蓋上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切不要蓋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50%的鬱閉度。播後19-20天即可發芽。3個月後具3對真葉時,把幼苗帶土移入裝有腐殖土的塑膠薄膜袋或竹籮內,每袋(籮)移苗四株,置於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繼續培育。定植後5-6年開花結果。

田間管理

(1)蔭蔽l-3年生的幼樹特別需要蔭蔽,由於植距較寬,可在行間間種高稈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蔭,又可作防護作用,還能增加收益,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

(2)除草、覆蓋每年分別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圍除草,並用草覆蓋植株,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林地上其它地方的雜草被割除作地面覆蓋,還可作綠肥,代替天然植被覆蓋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樹冠鬱閉而能抑制雜草的生長為止。

(3)補苗丁香在幼齡期的致死因素較多,如發現缺苗,應及時補種同齡植株。

(4)排灌幼齡丁香,根系纖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樹,乾旱季節需要淋水,否則幼樹幹枯。開花結果期在乾旱季節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溝,以防積水。

(5)施肥定植後,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糞尿10-15千克或尿素硫酸鈣氯化鉀各0.05-0.1千克;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l千克過磷酸鈣或適量堆肥和火燒土,但不宜過量和緊靠根際,以免引起灼根造成腐爛;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廄肥堆肥,摻適量過磷酸鈣和草木灰。

(6)培土丁香樹是淺根系,表土上層的細報必須避免受傷,同時這些細根不應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鬆土培土2-5厘米。

(7)修枝丁香樹木需要大量修枝,但為了便於採花,可將主幹上離地面50-70厘米內的分枝修去;若有幾個分叉主幹,應去弱留強,去斜留直,保留1個。上部枝葉不要隨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響圓錐形樹冠的形成。

(8)防風防護林的設定是確保了香園完整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幼齡期在颱風來臨前要做好防風工作,可用繩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樹幹,以減輕颱風對丁香植株的搖動,從而減少危害。

採收與加工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一般種植5-6年後開花,25-30年為盛產期。在中國海南省引種區,6-7月花芽開始分化,明顯看見花蕾,當花蕾由淡綠色變為暗紅色時,或偶有1-2朵開放時,即把花序從基部摘下,勿傷枝葉,這樣可提高公丁香產量,又可減少了香樹養分的消耗。如果讓花蕾繼續生長,翌年3月為盛花期,4~6月座果,並逐漸長成幼果,採收未成熟果實,即為母丁香。從花芽分化到果實成熟需經三年時間。採收後的丁香花蕾,揀淨雜物於陽光下曬,若天氣晴朗一般曬3-4天即可,為了充分乾燥,花蕾不可堆得太厚,而且要定時翻動,曬至乾脆易斷即為商品丁香。未成熟的幼果,採收後曬乾,即為母丁香。

留種技術

採種母樹最好是15年生以上、生長健壯、高產和抗病力強的植株。7-8月採摘紫紅色的成熟果實。采後,不能日曬,即行播種。若從國外引進,宜用剝掉果肉及薄種皮的種子,用煮沸過半小時的濕木糠,作為種子包裝墊充物,進行貯藏或運輸,但濕度不宜過大。

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幼苗和成齡樹都有發生,為害枝葉、果實。防治方法:①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②清潔田園,消滅病殘株,集中燒毀。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2)煤煙病主要是由黑刺粉虱類、蚜蟲等害蟲的為害而引起的。防治方法:①發現上述害蟲為害時用殺蟲劑噴殺;②發病後用1∶1∶l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

(3)根結線蟲病由一種線蟲引起,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穴施或撤施於根區。

(4)紅蜘蛛為害葉片。防治方法: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和20%三氯殺蟎碸稀釋500倍液噴殺。兩種液體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每5-7天噴1次,連續2-3次。

(5)紅蠟介殼為害枝葉。防治方法:冬季可噴10倍松脂合劑,50%馬拉松稀釋1000-1500倍液噴殺,每隔7-15天噴1次,連續2-3次。

(6)大頭蟋蟀為害小枝、葉、幼乾。防治方法:採用毒餌誘殺。先將麥麩炒香,然後用90%晶體致百蟲30倍液,拌濕麥麩,傍晚放畦周圍。

景觀用途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垂絲丁香的花內白外紅,花朵倒垂,風姿秀麗可人,是丁香屬中最為艷到此為止觀花效果最好的一種。

綠化用途

丁香姿態豐滿而秀麗,花序碩大繁茂,又具芳香,享有“花中君子”的美稱,是在綠化中是享有盛名的觀賞樹種之一。由於抗污染性強,並能分泌丁香酚殺菌,故也是工廠綠化、四旁綠化及建保健林的優良樹種。

食療作用

營養分析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丁香花蕾含有丁香油,其主要成分是丁香油酚(Eugenol)和丁香烯(Caryophyllene)。野生丁香尚含有丁香酮(Eugenone)和番櫻桃素(Eugenine)。有溫中、健胃、止嘔及抗菌的作用。
相關性群
脾胃虛寒者、嘔吐者、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食療作用
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芳香散降;
具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腎助陽的功效;
主治胃寒呃逆,嘔吐反胃,脘腹冷痛,泄瀉痢疾,腎虛陽痿,陰冷疝氣,腰膝冷痛,陰疽口臭齒疳
食物相剋
丁香不可見火,畏鬱金。
垂絲丁香垂絲丁香

製作指導
1.丁香主要用於肉類、糕點、醃製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配製調味品。
2.胃寒呃逆,脈遲者,可與柿蒂人參生薑配伍。
3.久患心腹冷痛者,可與肉桂、乾薑等相伍。
4.腎陽虛衰,陽痿遺精,陰冷不孕腰膝冷痛者,可與肉桂、附子、鹿角膠等相配。
5.少腹寒疝腹痛者可與川楝子附子小茴香等相合。
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矯味增香。常用於製作滷菜,亦用於制糕點和飲料。亦為“五香粉”和“咖喱粉”原料之一。

相關詞條

鵝掌藤斑鳩菊大金雞菊大白杜鵑花粉花繡線菊紅花羊蹄甲紅花洋槐凌宵花寬葉蘇鐵金縷梅桃葉珊瑚

花木百科(一)

地球上的花木繁多,種類品種各異,多了解可以幫助開發城市綠化,提高花木的觀賞價值!

唇形目百科(一)

唇形目(學名:Lamiales),也被稱為玄參目(學名:Scrophulariales),是一類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參科常含有生物鹼和甙類,所以很多種都可以作為藥用。

阿拉伯婆婆納
矮馬先蒿
矮小普氏馬先蒿
阿洛馬先蒿
阿爾泰馬先蒿
哀氏馬先蒿
埃氏馬先蒿
暗昧馬先蒿
奧氏馬先蒿
矮小大王馬先蒿
阿拉善馬先蒿
薄腺毛草
鼻花屬
白花甘肅馬先蒿
波氏馬先蒿
巴氏腋花馬先蒿
半扭卷馬先蒿
杯狀灌叢馬先蒿
鼻喙馬先蒿
白丁香
暴馬丁香
白皮素馨
白花丁香
斑葉梣
北京丁香
白花歐丁香
白臘樹
白花什錦丁香
濱木犀欖
白婆婆納
北水苦蕒
白花泡桐
白花花葉丁香
白萼素馨
長花李欖
長葉女貞
川素馨
翅莖草屬
長梗玄參
長果婆婆納
春黃菊葉馬先蒿
孱弱馬先蒿
長把馬先蒿
長穗馬先蒿
長梗馬先蒿
長角凸額馬先蒿
粗毛普氏馬先蒿
長舟馬先蒿
粗野馬先蒿
長柄馬先蒿
藏玄參屬
藏楸
藏波羅花
垂絲丁香
齒緣苦櫪木
粗壯女貞
川梣
長葉木犀
長筒女貞
長管素馨
齒葉木犀
長果水苦蕒
叢林素馨
翅莖草
齒葉玄參
長根馬先蒿
長舌馬先蒿
草莓狀馬先蒿
粗莖返顧馬先蒿
刺冠謬氏馬先蒿
察郎馬先蒿
粗管馬先蒿
盾座苣苔屬
多毛鶴首馬先蒿
多花素馨
東北連翹
大獨腳金
大花婆婆納
大葉腹水草
獨腳金屬
短冠草屬
呆白菜屬
滇東馬先蒿
大海馬先蒿
大花羅氏馬先蒿
東俄洛馬先蒿
大果纖細馬先蒿
寬齒大衛氏馬先蒿
盔須馬先蒿
寬裂輪葉馬先蒿
寬喙馬先蒿

多羽片歐氏馬先蒿
大理馬先蒿
大葉石龍尾
多枝馬先蒿
短唇馬先蒿
大唇馬先蒿
大管馬先蒿
多葉鶴首馬先蒿
大唇擬鼻花馬先蒿
多花馬先蒿
鄧氏馬先蒿
短果潘氏馬先蒿
大山馬先蒿
大衛氏馬先蒿
鈍裂宮布馬先蒿
丹參花馬先蒿
短盔羅氏馬先蒿
多枝柳穿魚
吊燈樹屬
大花素方花
大花胡麻草
地黃屬
大葉素馨
大花李欖
淡紅素馨
短萼素馨
丁香屬
滇素馨
短絲木犀
單色蝴蝶草
多齒馬先蒿
多枝淺黃馬先蒿
單花鹿茸草
地黃葉馬先蒿
短盔馬先蒿
鵝首馬先蒿
二色馬先蒿
二歧馬先蒿
峨眉馬先蒿
二齒馬先蒿
豐管馬先蒿
緋色美麗馬先蒿
粉花凌霄屬
福氏馬先蒿
腹水草
費爾氏馬先蒿
非洲木犀欖
腹水草屬
俯垂馬先蒿
方枝木犀欖
粉花凌霄
法且利亞葉馬先蒿
返顧馬先蒿
法氏馬先蒿
阜萊氏馬先蒿
反曲馬先蒿
佛氏馬先蒿
費氏馬先蒿
高額馬先蒿
管狀長花馬先蒿
甘肅矮探春
臌萼馬先蒿
管花馬先蒿
光葉蝴蝶草
格氏凸額馬先蒿
廣西來江藤
光萼巧玲花
國楣馬先蒿
根莖馬先蒿
甘肅馬先蒿
廣西木犀欖
高升鋪散馬先蒿
高大哀氏馬先蒿
宮布馬先蒿
灌叢馬先蒿
高波羅花
高超馬先蒿
溝酸漿屬
高升馬先蒿
廣西厚膜樹
桂葉素馨
冠額美麗馬先蒿
海南膠核木
糠秕馬先蒿
克洛氏馬先蒿
卡氏沼生馬先蒿
寬葉俯垂馬先蒿
康定馬先蒿
苦櫪木
紅色歐氏馬先蒿
湖北紫丁香
喙齒馬先蒿
黃花鴨首馬先蒿
葫蘆樹屬
華女貞
紅丁香
花葉丁香
紅花大唇馬先蒿
厚毛甘肅馬先蒿
紅骨草
胡麻草屬
火焰草屬
灰色馬先蒿
花楸葉馬先蒿
環喙馬先蒿
紅素馨
黃花蝴蝶草
紅毛馬先蒿
河南馬先蒿
火焰樹屬
黃花角蒿
華北紫丁香
華氏馬先蒿
紅色馬先蒿
黃花岩居馬先蒿
紅花木犀欖
狐尾馬先蒿
幌菊屬
華麗馬先蒿
亨氏馬先蒿
黃花馬先蒿
紅紋馬先蒿
黃素馨
胡黃連屬
蒿葉馬先蒿
厚膜樹屬
海南素馨
厚邊木犀
胡蘿蔔葉馬先蒿
黑馬先蒿
聚合草屬
假擬蕨馬先蒿
雞冠子花
具毛素方花
旌節馬先蒿
極弱弱小馬先蒿
假頭花馬先蒿
聚花馬先蒿
金黃馬先蒿
假司氏馬先蒿
菌生馬先蒿
尖葉藍花楹
膠核木屬
具冠馬先蒿
假碩大馬先蒿
蕨葉馬先蒿
江西馬先蒿
具齒馬先蒿
堅挺纖細馬先蒿
尖果馬先蒿
尖萼梣
金鐘花
甲拉馬先蒿
極狹狹盔馬先蒿
結球馬先蒿
假多色馬先蒿
假彎管馬先蒿
戛氏馬先蒿
豇豆樹
假山羅花馬先蒿
蔣氏馬先蒿
季川馬先蒿
戛克氏馬先蒿
堅挺馬先蒿
角盔馬先蒿
瘠瘦馬先蒿
吉隆女貞
堇色馬先蒿
繖花馬先蒿
假蘚生馬先蒿
咖啡素馨
楷葉梣
康泊東葉馬先蒿
克氏馬先蒿
寬葉四川馬先蒿
苦玄參屬
擴展女貞
卡里馬先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