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歸順記石碑

土爾扈特部歸順記石碑

土爾扈特部歸順記石碑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乾隆皇帝為了紀念土爾扈特部歸來,特命在仿西藏布達拉宮而建的普陀宗乘廟前,豎立《御製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石碑,並以此歌頌清廷的政績。土爾扈特人在歷史上寫出了可歌可泣的愛國篇章,永記在祖國各族人民心中。

碑文

土爾扈特部全部歸順記
始逆命而終徠服,謂之歸降;弗加征而自臣屬,謂之歸順。若今之土爾扈特,攜全部,舍異域,投誠向化,跋涉萬里而來,是歸順非歸降也。西域既定,興屯種於伊犁,薄賦稅於回部。若哈薩克,若布魯特,俾為外圉而羈糜之。若安集延、若拔達克山,蓋稱遠徼而概置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朕意亦如是而已矣。豈其盡天所覆,至於海隅,必欲悉主悉臣,為我仆屬哉?而茲土爾扈特之歸順,則實為天與人歸,有不期然而然者,故不可以不記。
土爾扈特者,準噶爾四衛拉特之一,其詳已見於準噶爾全部紀略之文。溯厥始率,亦荒略弗可考。後因其汗阿玉奇與策旺不睦,竄歸俄羅斯,俄羅斯居之額濟勒之地。康熙年間,我皇祖聖祖仁皇帝,嘗欲悉其領要,令侍讀圖麗琛等,假道俄羅斯以往。而俄羅斯故為紆繞其程,凡行三年又數月,始反命。今之汗渥巴錫者,即阿玉奇之曾孫也。以俄羅斯徵調師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質。而俄羅斯又屬別教,非黃教,故與合族台吉密謀,挈全部投中國興黃教之地,以息肩焉。自去歲十一月啟程,由額濟勒歷哈薩克,繞巴勒喀什諾爾戈壁,於今歲六月杪,始至伊犁之沙拉伯勒界,凡八閱月,歷萬有餘里。
先是朕聞有土爾扈特來歸之信,慮伊犁將軍伊勒圖一人,不能經理得宜。時舒赫德以參贊居烏什,辦回部事,因命就近前往。而畏事者,乃以新來中有舍楞其人,曾以計誘害我副都統唐喀祿(唐喀祿於戊寅四月,偕厄魯特散秩大臣和碩齊率兵追捕逸賊,至布古什河源,射舍楞弟勞章扎布,撲而擒之。既而舍楞至,稱欲投誠,請釋其弟。唐喀祿雖許而疑其詐,欲先擒舍楞,和碩齊云:擒之無益,不如招之使降。越日,舍楞詭稱欲入覲,且攜眾至。唐喀祿益疑之,和碩齊復言,彼畏我兵威,不敢動移,曷親蒞撫諭之?唐喀祿信其言,從數人往,既至,和碩齊勸各解鞍去橐鞬,俄傾變作,唐喀祿遂遇害,和碩齊即降賊,尋擒獲伏誅。舍楞乃竄入俄羅斯境)。因以竄投俄羅斯者,恐其有詭計,議論沸起。古云:受降如受敵。朕亦不能不為之少惑,而略為備焉。然熟計舍楞一人,豈能聳動渥巴錫等全部?且俄羅斯亦大國也,彼既背棄而來,又擾我大國邊界,進退無據,彼將焉往?是則歸順之事十之九,詭計之伏十之一耳。既而,果然,而舒赫德至伊犁,一切安訊。設偵、籌儲、密備之事,無不悉妥,故新投之人,一至如歸。且掄其應入覲者,由驛而來,朕即命隨圍觀獵,且於山莊宴賚,如都爾伯特策凌等之例焉。
夫此山莊,乃我皇祖所建,以柔遠人之地。而宴賚策凌等之後,遂以平定西域,茲不數年間,又於無意中不因招致,而有土爾扈特全部歸順之事。自斯,凡屬蒙古之族,無不為我大清國之臣。神御咫尺,有不以操先券,閱後成,愜志而愉快者乎?予小子所以仰答祖恩,益凜天寵,惴惴焉,孜孜焉。惟恐意或滿,而力或弛。念茲在茲,遑敢自詡為誠所感與德所致哉?或又以為不宜受俄羅斯叛臣,虞啟邊釁。蓋舍楞即我之叛臣歸俄羅斯者,何嘗不一再索取,而俄羅斯訖未與我也。今既來歸,即以此語折俄羅斯,彼亦將無辭以對。且數萬乏食之人,既至邊界,驅之使去,彼不劫掠畜牧,將何以生?雖有堅壁清野之說,不知伊犁甫新築城,而諸色人皆賴耕牧為活。是壁亦不易堅,而野亦不可清也。夫明知人以向化而來,而我以畏事而止,且反致寇,甚無謂也。其眾涉遠歷久,力甚疲矣。視其之死而惜費弗救,仁人君子所不忍為,況體天御世之大君乎?發帑出畜,力為優恤,則已命司事之臣(土爾扈特部眾長途疲頓凍餒,幾不能自存。因命舒赫德等分撥善地安置,仍購運牛羊糧食,以資養贍,置辦衣裘廬帳,俾及禦寒。並為籌其久遠資生之計,今皆全活安居,鹹獲得所)。茲不贅記,記事之緣起如右。
乾隆三十六年歲在辛卯季秋月中浣御筆

歷史故事

土爾扈特部歸來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落成時,恰逢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民在遠離祖國148年後重返祖國懷抱,可謂盛世欣逢盛事,這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形成史上實現完全統一的具有時代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自斯,凡屬蒙古之族,無不為我大清國之臣”。為了表彰土爾扈特部“終焉懷故土,遂爾棄殊倫”的英雄壯舉,弘揚熱愛祖國、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精神,乾隆親撰御製,勒碑記述《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置於普陀宗乘之廟碑亭內,永志記念。普陀宗乘之廟修建初衷,原為褒獎宣慰前來慶賀乾隆六十壽辰及其母親八十大壽的蒙藏等少數民族王公貴族,由此竟成為清代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後形成的歷史見證和對中華民族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莊嚴禮贊。
不堪戰亂 遠走他鄉
明朝末年,居於我國北方和西北的蒙古民族分作三大部: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遊牧在青海、新疆一帶的厄魯特蒙古又分為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亦稱四衛拉特。厄魯特各部之間雖有聯盟,但互不統屬難相制衡。十七世紀初葉,由於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厄魯特各部人口增加,勢力不同程度發展壯大。部族之間爭奪汗位、牧場互相殘殺的爭戰和內部爭奪財產、屬民的內訌糾紛時起。其間,準噶爾部迅速崛起,恃其強,稱霸於厄魯特諸部,攻掠喀爾喀蒙古,侵擾西藏地方,甚至外聯沙俄,企圖獨占北方。沙俄也不斷侵擾厄魯特與之接壤部落,侵占屬地,威脅索稅,令入俄籍。當時,土爾扈特部人口較少,在準噶爾部的大肆吞併面前,不甘就範,曾與之發生衝突。1623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與眾族長商議後決定,與其戰亂內訌、自相殘殺、遭受外侮,不如遠走他鄉,尋找生路。那時伏爾加河下游是一塊無主之地,沙俄的勢力尚未延深至此。和鄂爾勒克向厄魯特聯盟所推選出的新汗(蒙古稱其君曰汗或汗王)圖魯拜琥(和碩特部)及眾台吉說明遷徙的原因,遂率部眾5萬戶離開世居的準噶爾盆地,西遷至地廣人稀、水草豐美的伏爾加河下游的荒莽草原上,在那裡建起自己新的家園。
土爾扈特部雖遠居歐洲,但始終認同自己的祖國,尊重自己的民族,尊重中國王朝主權,不向沙俄稱臣,頑強地保持著民族傳統和宗教信仰(喇嘛教),長期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繫。不時遣使回國表貢,並遵例到西藏、青海等地熬茶禮佛。清朝初年,厄魯特蒙古會盟於塔爾巴哈台(塔城),和鄂爾勒克率子書庫爾岱青回來出席會盟,並參加修訂《衛拉特法典》等政治活動。雍正三年(1646年),書庫爾岱青赴藏熬茶期間,覲見了五世達賴。後又遣使進京,“奉表朝貢”。康熙年間,土爾扈特部仍“表貢不絕”。阿玉奇汗派人經由西伯利亞,歷時兩年抵達北京,向皇帝“表貢方物”以盡拳拳之心,延續隸屬關係。並派出本部兵力赴阿爾泰山,協助清軍阻堵準噶爾部叛酋噶爾丹歸路,為清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做出了貢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土爾扈特部派使者拜謁乾隆皇帝,報告遭受沙俄壓迫情況及與俄關係只是表面“附之,非大皇帝有令,安肯為人臣僕”,表達“忠君”愛國之情。
而清朝統治者也無時不把羈旅海外的遊子掛在心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兩次遣使探望慰問土爾扈特部,滿足了他們了解祖國政治、經濟形勢的願望。祖國的關懷,加深了土爾扈特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以後重返祖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逢國大慶 不期而至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的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康乾盛世已逾百年,正值史家公認的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此間,經過長達70年的鞏固國家統一的局部戰爭,先後平定了準噶爾部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達瓦齊、阿睦爾撒那的分裂活動和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台灣,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領土邊界線,政治上呈現出國際和平、國內安定的局面。經濟上,中國是當時條件下的世界強國。絲織、制瓷、冶鐵等手工業發達,中國的工業占世界總量的32%,而全歐洲僅占23%。農業由於採取鼓勵墾荒、降低田賦的政策,百年間全國耕地增加40%,全國人口增長到3.1億。在處理民族關係問題方面,“因其教不易其俗”,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團結利用上層人物,恩威並施剛柔並用,文治武功分而治之,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成功地解決了強大的蒙古部族和複雜的西藏問題,真正做到了把所有民族地區直接置於朝廷管轄之下。清同各民族的關係進一步密切,各民族空前團結統一,“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天朝上國”,享有領軍海內外的無限風光。
普陀宗乘之廟則伴隨盛世應運而生,作為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的承德避暑山莊周圍皇家寺廟全部建於康乾盛世。如果說此前修建的溥仁、普寧等6座寺廟多為用於記述康乾“懾之以兵”的“武功”,那么普陀宗乘之廟則是“懷之以德”、“文治”的集大成之作。隨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最後一場平定天山南麓回部(維吾爾)大小和卓之亂戰爭的結束,北部、西北部邊疆各族都已歸化王朝,邊疆穩定已數年。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經濟發達,又值乾隆母子壽誕,“今也,逢國大慶”。清為了進一步強化政治統治,實現“以教治心”的目的,把“剛直好勇”普遍信仰喇嘛教的內外蒙古、青海、新疆的蒙藏貴族牢牢控制在手裡,推進國家統一和鞏固王朝統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歷時4年半,耗銀200萬兩,占地22萬平方米,仿西藏布達拉宮法式建成山莊外廟群中規模最大的普陀宗乘之廟。廟址在避暑山莊外北面山崗,依山就勢,氣勢雄偉。藍天白雲下,蔚為壯觀的典型藏式紅白台陡直壁立,台上殿頂金碧輝煌,煜煜閃光。它由40座佛殿、碉房組成,殿內供奉佛像、法器1.5萬餘件,佛光寶氣,琳琅滿目,莊嚴華美,富麗堂皇,普陀宗乘之廟集中體現了康乾盛世我國各民族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和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就在普陀宗乘之廟竣工之際,“而久入俄羅斯之土爾扈特……率全部數萬人,歷半年余,行萬有數千里,傾心歸順”。土爾扈特部的回歸,是對乾隆王朝國慶的最好獻禮。
乾隆認為,土爾扈特部於是時歸來,“誠有不可思議者……則實為天與人歸,有不期然而然者……”實則不然。土爾扈特部回歸,最根本的原因是土爾扈特人民認同、熱愛自己的祖國。盛世召喚是土爾扈特人擺脫異族壓迫,追求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原始驅動力。而宗教信仰亦即文化背景的差異也是東歸的一個主要因素。若說是天意,則是土爾扈特貴族首領順應民心,在關乎自己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做出正確選擇,符合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規律,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緣起,十八世紀以後,沙俄勢力不斷向外擴張,對土爾扈特部的高壓控制日漸益熾。政治上,迫使他們稱臣。沙皇直接干預土爾扈特部汗位的繼承,削去汗對部落決策機構“札爾固”的領導權。思想上,強迫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改信東正教。經濟上,大量移民哥薩克人搶奪土爾扈特的牧場。並對土爾扈特人課以繁重的賦稅徭役,苦調兵丁。僅1768年至1769年沙俄對土耳其的第一次戰爭中,就強征大批土爾扈特人替俄充當炮灰,死者七八萬,致使人口銳減。1770年,俄國欲再次向土爾扈特徵兵萬人,並無理要求把渥巴錫汗的獨生子及部落首領的子弟送去彼得堡作人質。土爾扈特部人人憂懼,一片驚駭之聲:“汗國的末日到了!”此刻土爾扈特人民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反抗沙皇壓迫的鬥爭火山般爆發了。以渥巴錫為首的上層首領們密商決計,武裝起義,脫離沙俄的黑暗統治,重返祖國,回到太陽升起的東方去。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冬十月,土爾扈特人民勇敢地舉起武裝起義反抗沙俄的旗幟。起義隊伍襲擊了俄軍駐渥巴錫大帳的兵營,擊潰阻礙他們東歸的俄兵,焚毀了所有的帳篷船隻,遺棄不能帶走的糧食財物。年輕的渥巴錫汗率領部族老小33000多戶、169000多人,驅趕駝隊、羊群毅然決然地踏上東歸之路。途中他們衝破沙俄軍隊、哥薩克騎兵和草原遊牧民族的圍追堵截,克服令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在戰爭、飢餓、嚴寒、酷暑、疾病的摧殘折磨下,約有10萬人倒在路上。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6月,土爾扈特部眾終於踏上自己的國土伊犁,結束了長達8個月的萬里長征,這時只剩下不足7萬人。“千里裹糧,士有飢色,況兵行萬里乎”。他們風塵滿面,形容枯槁,衣不蔽體,鞋靴全無。
優恤賑濟 妥善安置
清對土爾扈特擺脫異族異教統治的悲壯愛國行動十分重視,迅速而妥善地做出安置。剛至伊犁,朝廷及時發放了臨時救濟米、茶,口給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用以柔懷遠人,俾毋致失所”。撥出官銀20萬兩,緊急動員了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及內蒙等地各族人民以大量的物資供給土爾扈特部。採購羊皮襖51000多套,布61000多匹、棉花59000斤、毛氈帳篷400多具。出屯庾米麥41000多石,撥給官茶2萬多封,使皆安居得所。為計之長久,休養生息,扶助土爾扈特人民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乾隆旨令,劃撥土地、發放種子,從各地牧群中挑選有繁育能力的牛羊26.5萬頭讓他們放牧飼養,連續8年免除賦稅。直到1871年,國家百年未征土爾扈特部兵丁。
同時,對渥巴錫等首領隆重接見封爵賞賜。朝廷特派六百里加急馳遞乾隆皇帝敕書,曉諭渥巴錫等首領:“聞厄魯特(土爾扈特)等,受朕重恩,帶領妻子遠來投順,甚屬可憫。理宜急加撫綏,遣大頭人來京入覲,但念爾均未出痘(天花),京城暑熱,甚不相宜。避暑山莊涼爽,如九月中旬可到彼處,即帶領前來。否則俟明年臨幸時,再來入覲,朕務與策凌、車凌烏巴什(前歸附的杜爾伯特部首領)一例施恩。”接旨後,渥巴錫等貴族首領即刻動身前往承德覲見乾隆皇帝。九月初八行至木蘭圍場伊綿峪與正在行圍打獵的乾隆皇帝會見。乾隆舉行盛大宴會款待渥巴錫一行,用蒙古語問詢回歸經過,對土爾扈特人民表示極大的關切,命隨圍觀獵3天,並邀渥巴錫一行隨駕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參加普陀宗乘之廟落成慶典,渥巴錫呈獻明永樂八年漢篆玉印一顆,以示歸附誠意。土爾扈特部的二號首領、渥巴錫的堂侄策伯克多爾濟向皇上敬獻一匹異域駿馬表示願效犬馬之勞。
清根據土爾扈特部各首領原有地位的高低,對朝廷效忠的程度以及東歸過程中的功勞大小和歸來後所剩屬民的多少,分封爵位,予以賞賜。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舉行了隆重的接見儀式,並頒布了封賞諭旨,封渥巴錫為卓里克圖汗(意為英武勇敢的汗),其餘分別封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各等公,並賞黃馬褂、黃轡頭等。另根據他們的爵位等級,賜給相應的頂戴冠服。多次賜宴避暑山莊,觀燈焰,看火戲,並邀渥巴錫一行參加了由章嘉國師主持的普陀宗乘之廟落成典禮盛大法會。
由於清朝的妥善安置,土爾扈特人民非常滿意,從而進一步密切了清朝統治集團同厄魯特蒙古人民的關係,加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土爾扈特人民仍被安置在故居準噶爾盆地一帶,後來,他們為維護邊疆各民族團結,發展當地畜牧業生產作出了貢獻。1775年渥巴錫因病去世,臨終遺言:“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禱”。其維護民族團結統一明心可鑑。特別是近代以來,當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境地時,新疆各族人民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與侵略者和分裂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協同清軍消滅了阿古柏反動勢力,挫敗了沙俄侵略者企圖分裂中國的陰謀。土爾扈特部的子子孫孫都站在反侵略鬥爭的前線,建立了不朽功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