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縮寫:ICID。在灌溉、排水、防洪、治河等科學技術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中國於1983年成為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會員國。

簡介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縮寫:ICID。在灌溉、排水、防洪、治河等科學技術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其最高決策機構為國際執行理事會,設主席1人、副主席9人、秘書長1人。在印度新德里常設中心辦公室,由秘書長主持日常工程。該會到1986年底有81個會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1年成立灌溉排水國家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為崔宗培。中國於1983年成為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會員國。中國台北委員會也參加該組織的各項活動。

性質

作為科學、技術、專業和自願參加的非政府間的非贏利性的國際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成立於1950年6月24日。通過水與環境的合理管理以及灌溉、排水和防洪技術的套用來提高水土管理以及灌溉和排水土地的生產率,改善全世界人民的衣食供給。

規定

國際灌溉排水大會每3年舉行一次,改選執行理事會,並審議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及會務。至1987年已舉行過13次會議,討論內容涉及規劃、投資、經濟、設計、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新經驗與技術上的新進展。

出版物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通報》,每半年一期。

宗旨

國際灌排委員會的宗旨是鼓勵和促進工程、農業經濟生態和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科學技術在水土資源管理中的開發和套用,推動灌溉、排水、防洪和河道治理事業的發展和研究並採用最新的技術和更加綜合的方法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灌排委員會通過以下目標實現其宗旨:

(1) 灌溉、排水、防洪、土壤改良及與其附屬工程(包括大壩、水庫、灌水渠道、排水管道以及其它與蓄水、輸水、配水有關的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運行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等;

(2)為河道治理、防洪和防止農田被海水入侵而建立的系統以及與其附屬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行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等,與大壩、航海工程以及基本的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除外;

(3)灌溉、排水、防洪、河道治理和土壤改良在套用科學、技術、管理、運行和維護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培訓及能力培養;

(4)為滿足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在灌溉和排水方面較落後的低收入國家的需要而促進國際投入;

(5)推動灌排事業的發展和系統管理;

(6)匯集與灌溉、排水和防洪有關的國際知識並向全世界範圍進行推廣;

(7)找出與灌溉、排水和防洪有關的國際問題,並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8)促進農業用水中的節水;

(9)促進灌溉、排水和防洪系統的用水戶和受益者之間的平等,尤其是性別平等;

(10)保護並改善灌溉農田的水質與土質。

灌排委員會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其宗旨:

(1)國家灌排委員會間的信息交流;

(2)舉辦不定期的會議、研討會、工作組會議、展覽、培訓和考察;

(3)組織一定的研究及試驗;

(4)印發科研雜誌、會刊、論文報告、指南、書籍、檔案以及視聽和電子宣傳材料;

(5)出版一些特殊的出版物,如新聞、會報、期刊、規範細則、傳單、雜誌、教育及推廣材料和為使全社會了解灌溉、排水和防洪而出版的著作等;

(6)同其他與灌溉委員會的宗旨有關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合作;

(7)在其活動領域內採取一些其它的必要措施。

中國加入

1983年10月l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第34屆國際執行理事會。這次會議,根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秘書長弗朗姆傑光生代表委員會領導成員的提議,一致通過決議,接納中國灌溉排水國家委員會為中國與會國正式指定的代表,同時將設在台灣的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台湘委員會(決議另發),完成了中國正式加入該組織的必要手續。

研討會

2005年9月17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19屆國際灌排大會暨第5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近日在京召開。回良玉指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既是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這次大會以“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水土資源利用”為主題,對於推動國際灌排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解決全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少、淡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發,在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改革開放20多年來,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我們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並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中國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是與中國堅持不懈地加強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灌溉排水事業分不開的。多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和灌溉排水事業的發展,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減輕了水旱災害的損失。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對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政府將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繼續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土資源,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繼續推進灌溉排水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積極參與灌溉排水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充分發揮灌溉排水在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回良玉在會前會見了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先生及部分與會代表,並參觀了中國國際灌排及用水管理技術設備展覽。出席本屆會議的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總計1000多人。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