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1989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期間,由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原蘇聯教委、非洲科技聯絡網、美國工程教育協會、歐洲工程教育協會、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教育協會、中南亞工程教育協會、加勒比工程師協會聯合會,泛美工程師協會聯合會,阿拉伯工程師聯合會等十個組織發起成立了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IACEE)"。

基本信息

概述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是一個國際性,非盈利和非政府組織。該IACEE目的是支持和加強世界範圍內終身教育和培訓技術和先進的工程教育,包括開發中國家的特殊需要。IACEE是由執行委員會和理事會。 21個成員國組成的理事會的創始人組織,機構成員的其他階級的代表,個人成員以及該協會的東道國。

1989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期間,由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原蘇聯教委、非洲科技聯絡網、美國工程教育協會、歐洲工程教育協會、東南亞太平洋地區工程教育協會、中南亞工程教育協會、加勒比工程師協會聯合會,泛美工程師協會聯合會,阿拉伯工程師聯合會等十個組織發起成立了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IACEE)"。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已批准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C類非官方組織。

成立背景

繼續工程教育活動出現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 興起於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建設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企業主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十分重視對雇員的知識更新教育;同時,科技人員為謀求職業和進修技術知識,利用業餘時間求助於大學;而大學為他們組織講座和培訓,並對社會開放,於是繼續工程教育活動出現了。六十年代以後,工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進入了所謂“知識爆炸”時期,其顯著特點是知識迅速增長,新技術新發明日新月異,技術產品更新換代日益加快,學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因而科技人員日感知識陳舊,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為了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以智力戰勝財力”,國外積極進行智力投資,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紛紛為科技人員組織各種類型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能力;而在職科技人員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學習中理論聯繫實際,也促進了大學和其他繼續教育施教機構的業務水平。繼續工程教育的雙方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提高了工程科學技術水平,成為高等工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許多國家開始為科技人員的繼續工程教育制定法令,提供經費,保證時間,建立基地。這樣,使得原來屬於自發性的、分散性的、小規模的繼續工程教育活動發展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廣泛的、必需的教育方式,成為同高等教育並列的又一個重要教育領域。

協會歷史

△ 1973年,為推動和指導世界範圍內的繼續教育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繼續工程教育國際專家組",聘請國際著名的專家、學者為其成員,清華大學張憲宏教授是其中的中國代表。專家組成立至今召開過七次專家組會議。

會議   時間  地點
第一次 1973年 法國巴黎
第二次 1975年 美國麥迪遜
第三次 1977年 法國巴黎
第四次 1979年 墨西哥墨西哥城
第五次 1984年 中國北京
第六次 1986年 美國奧蘭多
第七次 1989年 中國北京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成立以後,其理事會代替了國際專家組的作用。

△ 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期間,由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原蘇聯教委、非洲科技聯絡網、美國工程教育協會、歐洲工程教育協會、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教育協會、中南亞工程教育協會、加勒比工程師協會聯合會,泛美工程師協會聯合會,阿拉伯工程師聯合會等十個組織發起成立了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IACEE)。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已批准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C類非官方組織。

△ 1989-1992年,國際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由14名理事組成,主席是美國KLUS教授,副主席為時任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路甬祥教授,秘書長為芬蘭MALLKULA先生,秘書處設在芬蘭。

△ 1992年-1995年,國際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由14名理事組成,主席是美國KLUS教授,副主席為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張壽榮院士,秘書長為芬蘭MALLKULA先生,秘書處設在芬蘭。

△ 1995-1998年,國際協會第三屆理事會成立執行委員會,確定5名執委成員,主席為墨西哥航空公司總裁ESPRIU先生,副主席為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張壽榮院士,秘書長為芬蘭MALLKULA先生,秘書處設在芬蘭。

△ 1998-2001年,國際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芬蘭,美國KLUS教授任主席,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馮長根副理事長當選國際協會副主席。

△ 2001-2004年,國際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美國,葡萄牙波爾圖大學Alfredor教授當選主席,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馮長根副理事長擔任副主席,美國工程教育協會Frank L. Huband先生任秘書長。

△2004-2006年,國際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美國,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職業發展中心主任Mervyn Evan Jones先生當選主席,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馮長根副理事長當選第一副主席,美國工程教育協會Frank L. Huband先生擔任秘書長。

△ 2006-2008年,國際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美國,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職業發展中心主任Mervyn Evan Jones先生當選主席,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馮長根副理事長當選副主席,美國工程教育協會Frank L. Huband先生擔任秘書長。

△ 2008-2010年,國際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美國,丹麥奧爾堡大學繼續職業發展中心主任弗萊明.菲克教授當選主席,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胡東成教授全票當選第一副主席,美國工程教育協會Frank L. Huband先生擔任秘書長。

△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導下,在聯合教科文組織繼續教育國際專家組及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倡議和支持下,共召開了十二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第十二次2010.10 新加坡)。

會議   時間 地點  
第一次 1979墨西哥墨西哥城
第二次 1983.5 法國巴黎
第三次 1986.6 美國奧蘭多
第四次 1989.5 北京中國
第五次 1992.6 芬蘭愛斯堡
第六次 1995.5 巴西聖保羅
第七次 1998.5 義大利都靈
第八次 2001.5 加拿大多倫多
第九次 2004.5 日本東京
第十次 2006.4 奧地利維也納
第十一次2008.5 美國亞特蘭大

△ 1971年,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制定繼續教育法的國家。議會規定凡僱傭十個以上工程師的企業,必須拿出工資總額的1.1%以上經費供工程師進修,凡使用不完的經費需上交。法國的立法被國際繼續教育界同行譽為起到"里程碑作用"。

此後,許多國家都在有關法規中(如日本的職業教育法,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法等)對繼續教育制定了導向性和強制性措施。

1995年11月1日人事部頒布《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人和培發〔1995〕131號),是我國關於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第一部全國性行政法規。

協會目標

為支持和增進全世界範圍的終身技術學習和培訓以及高級工程教育,包括支持開發中國家的特殊需求。

1、 通過對繼續教育過程的更好理解,促進國際技術交流

2、 通過國際合作,提升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教育培訓質量,提高技術信息的質量

3、 發展並加強教育和工業的聯繫

4、 促進繼續教育機構的成立和發展

5、 通過繼續教育支持婦女在工程界的平等

6、 促進並實施繼續工程教育領域的研究和發展

7、 發起繼續工程教育的國際和區域性會議並在其實施過程中為其提供技術援助

8、 著手辦理協會成員決定的其他活動。

組織與成員

一、十個發起組織

1、 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2、 非洲科技協會協作網

3、 美國工程教育協會

4、 中南亞工程教育協會

5、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教育協會

6、 加勒比海地區工程師協會聯合會

7、 歐洲工程教育協會

8、 阿拉伯工程師聯合會

9、 泛美工程師協會聯合會

10、前蘇聯國家教委,現俄羅斯聯邦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二、 協會主要是團體會員的組織,共有四類:

1、 區域領導組織。指支持繼續工程教育國際化、區域化的組織。它承擔在各級區域發展壯大協會和協會會員的責任。

2、 專業技術組織和社團。凡積極發展繼續工程教育的組織可加入此類。

3、 工業組織和公司。這類組織應向那些對繼續工程教育發展有著極大興趣或有意願為其員工提供繼續工程教育的組織和公司開放。

4、 繼續工程教育學術機構及其他合作者和提供者。可吸納那些提供繼續工程教育和培訓的組織加入此類。

凡積極參與或積極推動繼續工程教育的個人可以個體會員的身份加入協會。

目前,團體及個人會員約570多個,分布於74個國家。

組織機構

目前國際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由22人組成,由全體會員大會選舉產生(除區域領導組織的代表由區域領導組織指定外),包括:

——主席1人;

——由區域領導組織代表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產生的7名成員;

——13名其他成員。這些成員應代表其他所有會員資格類別,並且這些成員應因和目前所有類別會員的選舉能力有關聯而被選;

——1名協會東道國的代表;

——秘書長是理事會一員,由於職位緣故其沒有選舉權。

在選出由21人組成的理事會基礎上,理事會首次會議上選出主席和4名副主席、任命秘書長,組成執行委員會。四位副主席分別負責:會員的發展,特別興趣團體,計畫,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

協會執行機構為秘書處,秘書長由理事會任命或罷免。

工作機構

協會工作機構(包括工作組和委員會)為會員提供參與各重要領域繼續教育活動的機會。

1、 獎勵委員會負責組織頒發IACEE獎項以推動國際繼續工程教育的發展;

2、 職業發展工作組旨在通過論壇的方式在繼續教育領域進行職業發展的研討、交流與合作;

3、 高校-產業合作工作組旨在推動高校和產業之間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關係;

4、 繼續工程教育管理工作組旨在收集信息並創建成功的繼續工程教育活動模式。

出版物

1、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信息 (網路版)

2、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年報

財務情況

協會向會員收取會費:團體會員每年150美元,個人會員50美元

理事會議由成員所在國輪流申辦,會議期間部分費用由承辦國承擔

世界繼續教育大會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部分資助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