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預應力協會簡稱國際預協(FIP),是為增進世界各國間的合作,發展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國際學術組織,成立於lg52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現有44個會員國。

簡介

國際預應力協會簡稱國際預協(FIP),是為增進世界各國間的合作,發展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國際學術組織,成立於lg52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現有44個會員國。該協會由當任主席、第一副主席、前任主席、秘書長和司庫等8人組成主席團,領導協會各項工作。組織機構設主席團、理事會、專門學術委員會(10個)、秘書處、學術刊物《FIP Note》編輯部。主要活動每年召開一次學術討論會,每4年召開一次國際預應力學術大會,每年或不定期召開專門學術委員會議(由委員會承擔學術研究課題)。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代表中國於1980年加入國際預協,成為該協會的會員國之一,每年繳納會費3700瑞士法郎。自1981年起,本會常務理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何廣乾研究員擔任國際預協副主席。參加國際預協各工作委員會的中國專家有:程慶國、張琳(工程實踐委員會)、黃大能(混凝土委員會)、陳厚群(抗震結構委員 會)、陸光閭(預應力材料委員會)、洪定海(混凝土海上結構委員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在加入國際預協前後參加了以下活動:

1958年5月,汪之力等6人出席第3屆大會(聯邦德國);

1980年9月,杜拱辰等5人出席管理委員會議(羅馬尼亞);

1982年6月,何廣乾等8人出席第9屆大會(瑞典);

1986年2月,杜拱辰等3人出席第10屆大會(印度);

1989年9月,何廣乾2人出席理事會議(新加坡);

1990年6月,何廣乾出席第11屆大會及理事會議(德國);

1991年4月,何廣乾出席理事會議(挪威);

此外,本會在加入國際預協前後曾接待國際預協主席格威克(1978.5)、主席拉夸爾 (1981.11)來華訪問。

1991年9月3-6日,國際預協與本會聯合在北京舉辦國際預應力混凝土現代套用學術討論會。來自24個國家和香港地區的93位專家和中國的150位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國際預協主席華爾特教授和副主席何廣乾研究員共同主持。建設部部長候捷、中國科協副主席張存浩、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許溶烈等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會議徵集論文200餘篇,其中127篇編入會議英文論文集。在會議開幕式上,華爾特教授代表國際預協將"國際預應力協會獎章"分別授予中國的何廣乾研究員和荷蘭的H.J.C Oud教授,以表彰他們為國際預協工作做出的突出貢獻。

1994、1998年本會還組團分別參加在美國荷蘭召開的國際預協第12次和第13次大會。在1998年5月國際預應力協會第13屆大會上,宣布《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CEB)與《國際預應力協會》(FIP)合併,成立《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FIB)。本會推薦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副理事長陶學康為該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代表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