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新區

國家級新區

國家級新區,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許可權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國家級新區是我國於90年代初期設立的一種新開發開放與改革的大城市區。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級新區成為新一輪開發開放和改革的新區。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2005年10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2012年8月甘肅蘭州新區成立,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2014年1月陝西西鹹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大連金普新區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達到13個。

基本信息

基本概念

所謂國家級新區,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都上升到國家戰略,總體發展
新區新區
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核,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許可權等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一般來說,國家級新區都有明確的發展定位,如:濱海新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江新區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舟山群島新區為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
全國共8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上海浦東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廣州南沙新區、陝西西鹹新區成立貴州貴安新區成立。其中浦東區和濱海新區系行政區,設立區委區政府,其餘新區都是行政管理區,只設立管理委員會。
國家級新區,因有國務院批覆體現國家級戰略和新區發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須下放省級管理許可權,其實質均擁有副省級管理自主權,而與新區所處區域行政級別無關。如廣州南沙新區,國家定位立足廣州、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既不可脫離廣州,又因港澳社會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級以上的權力來管理和協調,所以南沙新區是唯一獲得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國家級新區。

國家級新區與副省級新區

國家級新區,是國家戰略上對新區的定位。而副省級新區則是對新區行政級別和行政區劃的定位。目前我國的8個國家級新區中,僅有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為副省級新區,有獨立的副省級區政府、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黨政行政機構,這三個新區也是僅有的三個全面改革試驗區。而其他的新區則只設立新區管委會和相應職能機構。

國家定位

上海浦東新區

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以及中心城區楊浦、黃浦、南市的浦東部分。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定位及目標: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

天津濱海新區

1994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的基礎上,把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天津港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幾個區域的資源整合起來發展,組建天津濱海新區。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正式通過,濱海新區性質終於塵埃落定,將濱海新區升格為國家級新區。2010年1月11日,濱海新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定位及目標: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重慶兩江新區

2010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同意設立重慶兩江新區的批覆》國函〔2010〕36號,批准設立重慶兩江新區,範圍涵蓋江北區、北碚區、渝北區三個行政區的部分區域。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定位及目標:依託重慶及周邊省份,服務西南,輻射中西部。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據國務院批覆,中央賦予重慶兩江新區五大功能定位: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等,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視窗。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島新區正式寫入全國十二五規劃之中,規劃瞄準的是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國函(2011)77號),舟山成為中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新區後又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定位及目標: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發展目標:舟山群島新區將建成中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中國海洋海島科學保護開發示範區、中國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中國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

甘肅蘭州新區

2012年8月20日,國務院以國函〔2012〕104號檔案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蘭州新區的批覆》,批覆甘肅省《關於設立蘭州新區的請示》,同意設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原則同意《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
定位及目標: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帶動甘肅及周邊地區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我國向西開放。

廣州南沙新區

2012年9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2〕128號),原則同意《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9月12日,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的通知,批覆設立廣州南沙新區為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的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
定位及目標:立足廣州、依託珠三角、連線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範、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陝西西鹹新區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陝西西鹹新區的批覆》(國函〔2014〕2號)同意設立陝西西鹹新區。
定位及目標:西鹹新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和鹹陽市建成區之間,區域範圍涉及西安、鹹陽兩市所轄7縣(區)23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規劃控制面積882平方公里。要把建設成西鹹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推進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為把西安建設成為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拓展我國向西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發揮著積極作用。

貴州貴安新區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貴州貴安新區的批覆》(國函〔2014〕3號)同意設立貴州貴安新區。
定位及目標:貴安新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和安順市結合部,區域範圍涉及貴陽、安順兩市所轄4縣(市、區)20個鄉鎮,規劃控制面積1795平方公里。貴安新區是黔中經濟區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地勢相對平坦,人文生態環境良好,發展潛力巨大,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要把建設貴安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探索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路子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努力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青島西海岸新區

2014年06月0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覆》(國函〔2014〕71號)同意設立青島市西海岸新區。
定位及目標:新區擔負海洋強國和改革開放的雙重使命,深入推進“經濟轉型、社會轉型、體制轉型”,努力實現在西海岸實現“三個再造”,即再造一個升級版的青島港、再造一個升級版的青島經濟總量、再造一個升級版的青島新城區,建設創新開放、幸福國家級新區,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支點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示範平台。

大連金普新區

2014年06月2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大連金普新區的批覆》(國函〔2014〕76號)同意設立大連金普新區。
定位及目標:大連金普新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南部,範圍包括大連市金州區全部行政區域和普蘭店市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299平方公里。大連金普新區地理區位優越,戰略地位突出,經濟基礎雄厚。建設大連金普新區,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引領遼寧沿海經濟帶加速發展,帶動東北地區振興發展,進一步深化與東北亞各國各領域的合作。

四川天府新區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的批覆》(國函〔2014〕133號),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
定位及目標:四川天府新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區南偏東方向,其區域範圍涉及成都、眉山、資陽三市所轄7縣(市、區),規劃面積1578平方公里。建設四川天府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穩妥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天府新區為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促進西部地區轉型升級、完善國家區域發展格局等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湖南湘江新區

2015年4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這是國家在中部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設立並建設好湖南湘江新區,是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南京江北新區

2015年6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國務院已印發《關於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規劃面積788平方公里。南京江北新區是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交匯節點,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承載能力較強,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要把建設南京江北新區作為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南京江北新區在創新驅動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蘇南現代化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更好更快發展。

新區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下屬的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認為,數十部區域性經濟政策檔案層次分明、定位清晰。這些區域經濟政策主要分三大類:國家級新區、改革開放試驗區和區域規劃。
國家級新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廣州南沙新區、陝西西鹹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面積以千平方公里計。這些新區是國家重點支持開發的區域。
同新區相比,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改革開放試驗區及相關試驗區(合作區)範圍比較大,包括:成都和重慶城鄉統籌試驗區、武漢和長株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區域政策各有側重
國家級新區具有改革先行先試區、新產業集聚區等特徵。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這些新區交通更便捷、設施更完善、經濟更繁榮、環境更美好,比老城區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區的經濟要素向新區轉移,從而減輕老城區的壓力。
“從促進改革的角度說,這些新區實際上就是新的特區。為促進所在區域加快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往往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規劃建設新區就是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
對於設立相關試驗區(示範區、合作區),肖金成認為,主要是為了深化體制改革進行試驗,為更大範圍的改革進行探索和積累經驗。

浦東新區

新區概況

上海浦東新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範圍包括黃浦江以夜色下的陸家嘴國際
新區新區
金融城東到長江口之間的三角形區域,南面與奉賢區、閔行區接壤,西面與徐匯、盧灣、黃浦、虹口、楊浦、寶山6區隔黃浦江相望,北面與崇明縣隔長江相望。全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開發浦東”的決策,浦東新區的城區面貌變化很大。浦東國際機場在新區東臨海部建成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009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

地理位置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全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其中原浦東新區532.75平方公里,原南匯區677.56平方公里),人口268.6萬人(其中原浦東新區194.29萬人,原南匯區74.31萬人)。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樑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發展概況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從此浦東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短短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區,為這一國家戰略拓展空間、增強動力,更好地發揮浦東在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為起點,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南匯劃入浦東後,浦東新區區域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萬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併後的生產總值3676億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在新浦東區域內,集聚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洋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國家級的臨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先進制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
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

現任領導

沈曉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
姜梁: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浦東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黨組書記。

濱海新區

新區概況

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新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截至2010年底,濱海新區常住人口達到248萬人。濱海新區擁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2010年吞吐量達到4億噸,通達全球400多個港灣,服務華北、西北、東北12個省區市;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連線國內外30多個世界名城;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和信息通訊網路,在第一時間與世界相連。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這裡聚集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中國面積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海鹽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土地,濱海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總體布局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八個功能區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
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一帶: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
新區新區
海洋經濟發展帶”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八個功能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濱海化工區、濱海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海濱休閒旅遊區、臨港產業區(規劃)。

地域人口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丰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緊緊依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範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涂,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發展概況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及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組成,面積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不斷完善投資條件,力爭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608.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8%。十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3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84.69億美元,增長34.8倍。工業總產值由1994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3996.73億元。十年累計批准三資企業項目6300多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70多家在新區投資。新區已成為外商投資匯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採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製造、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區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新區與國內各省市共簽定經濟合作協定2000項,吸引投資200多億元。上千家企業為新區產業直接配套。濱海新區產業傳遞、對外服務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現任領導

袁桐利: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宗國英: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黨組書記。

兩江新區

新區概況

重慶兩江新區成立於2010年6月18日,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區之後的中
新區新區
國第3個國家級新區,也是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個區的部分區域。規模:兩江新區的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慶渝北區、江北區、北部新區、北碚區(含蔡家組團)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區域150多平方公里,實際兩江新區的可用面積為450多平方公里。5+3戰略性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含核電、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災備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

建設目標

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
國務院批覆檔案提出:兩江新區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要著眼於建設內陸開放經濟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為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視窗。
十年再造一個重慶
重慶兩江新區被寄予與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並列成為中國三大開發區,也是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根據兩江新區公布的建設時間表,到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將達到地區生產總值5000億元以上,占全市總量的1/4;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0億元以上,再造一個重慶工業。
打造水、陸、空物流中心
重慶要打造西部經濟成長極,而交通和物流是重要的基礎。只有先成為交通、物流中心,才能成為貿易中心和經濟中心,才能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成長核心極。在未來5年內,重慶將投入1500多億,建設1500多公里鐵路,加上的1000多公里鐵路,重慶將形成3000多公里鐵路線,屆時將有10條高速公路通往除重慶外的地區。隨著江北機場4條跑道以及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重慶正逐步成為水、陸、空物流中心。

現任領導

凌月明:中共重慶市委常委、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委會主任。

舟山群島新區

新區概況

舟山群島新區,是國家一項海洋經濟戰略決策。作為中國首個群島新區,
新區新區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島新區正式寫入全國十二五規劃,規劃瞄準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成為我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新區後又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戰略定位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充分發揮戰略區位重要、海洋資源豐富等綜合優勢,加快構
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迅速提高海洋經濟的綜合實力,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成為浙江省海洋經濟開放水平最高、增長質量最好、產業結構最優、發展潛力最大的先導區域,為推動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
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快構建國際物流樞紐和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提高港口物流服務和戰略物資保障能力;發展壯大港航物流、船舶製造、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旅遊、遠洋漁業等優勢產業,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成為拉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在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臨港工業最佳化布局、科教人才培育引進、生態環境科學保護、國際合作深化拓展、管理服務能力整合提升等方面大膽創新,建立健全協同高效的體制機制,積極創建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為全國海洋科學保護利用積累經驗。

發展目標

立足綜合優勢,圍繞戰略定位,未來10到20年,舟山群島新區要推進實現五個方面的總體目標:
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全力打造國際物流樞紐島,進一步提高對國家戰略物資供應安全的保障能力。
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充分發揮舟山港綜合保稅區的功能、政策優勢,集聚國際貿易、金融、航運、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和資源,將舟山群島新區打造成為對外開放門戶島,進一步提高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
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加快匯集產業、資金和人才,建設海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發展技術領先、產品高端、特色鮮明的海洋產業集群,將舟山群島新區打造成為海洋產業集聚島,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產業的總體實力。
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統籌推進資源環境可持續開發利用,在嚴格保護風景名勝資源和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前提下,加強海洋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生態海島城市建設,將舟山群島新區打造成為國際生態休閒島,進一步創新我國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的體制機制。
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綜合考慮陸海資源配置、基礎設施連通、產業項目對接、生態環境統籌等重大事項,推進魅力獨具、山海兼勝、人海和諧的城市建設,將舟山群島新區打造成為海上花園城,進一步探索陸海統籌發展的新路徑。
圍繞上述總體目標,舟山群島新區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為:
到2015年,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陸聯動集疏運網路、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產業空間布局更加合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持續加強。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以上。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城鄉一體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區域性服務功能明顯提升,海上開放門戶作用明顯增強,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到4億噸以上。
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左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到6億噸以上。海洋經濟競爭能力和輻射功能顯著增強,海洋科技與產業化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海洋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國際物流樞紐島、對外開放門戶島、海洋產業聚集島、國際生態休閒島和海上花園城建設初具成效。
到2030年,開放型經濟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國際領先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人民生活富裕、人海關係和諧,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實現國家對舟山群島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蘭州新區

新區概況

蘭州新區,第五個國家級新區。位於蘭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處蘭州、西寧、銀川三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是國家規劃建設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甘肅與國內、國際交流的重要視窗和門戶,距蘭州市區38.5公里,距西寧198公里,距銀川420公里。規劃面積806平方公里,轄永登、皋蘭兩縣五鎮一鄉,現有總人口10萬人。年均氣溫6.9度,年降水量220毫米,年均蒸發量達到2000多毫米。無霜期約在150天左右。核心區平均海拔約2000米。新區區位優勢明顯,座中四聯,承東啟西,連線南北,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土地和水利資源豐富,地勢開闊,適宜大規模集中連片開發建設,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橫穿新區,水資源完全能滿足新區未來發展需求;交通便利,連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機場構成了立體綜合的交通網路體系;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吉利汽車等一批產業項目入駐,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良好態勢。省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蘭州新區開發建設,舉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區發展,計畫通過5-10年的努力,把蘭州新區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循環經濟的集聚區,國家經濟轉型和承接東中部裝備製造業轉移的先導區,傳統優勢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擴展區,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已經有包括中石油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吉利汽車、三一重工在內的多家國內外大型企業落戶新區。規劃建設石化、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產業集群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等五大片區。經過5—10年的建設,蘭州新區將發展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經濟成長極,成為西部地區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產業聚集、服務配套、人居環境良好的現代化新區。

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確定了蘭州新區的發展目標,即產業強城、生態綠城、多湖水城、現代新城。總體目標是蘭州新區要成為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區域復興的重要增長極,蘭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間。
規劃期限為2011~2030年,規劃範圍為蘭州新區全域,蘭州新區行政區劃範圍面積806平方公里。規劃重點為規劃研究、產業布局和城鄉統籌。

國家政策

國家發改委已印發《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確定在五個方面給予蘭州新區政策扶持,其中的兩個“先行先試”具有相當的量級:國家將允許和支持蘭州新區在行政管理體制、涉外經濟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並允許在土地開發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試。
一是支持體制機制創新。允許和支持蘭州新區在行政管理體制、涉外經濟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為推動蘭州新區建設提供體制動力和保障。
二是實施差別化土地政策。新區範圍內的耕地占補平衡在全省範圍內統籌解決。在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鼓勵新區開發利用未利用土地,允許在土地開發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試。
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支持力度。對蘭州新區調蓄水庫、供水、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對蘭州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適當降低資本金比例要求。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修復。將蘭州新區北部防護林網和南部林業帶納入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體系,支持蘭州新區建設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四是優先布局重大項目。國家在重大項目布局上給予蘭州新區重點支持,對蘭州老城區搬遷改造進入新區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政策扶持,對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和社會資本在蘭州新區建設的重大項目優先核准,支持蘭州新區產業發展。甘肅省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將相關經濟管理許可權下放給蘭州新區。
五是加大金融支持。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蘭州新區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大新區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蘭州新區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健全各類投融資主體。

南沙新區

新區概況

南沙新區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依託珠三角地區。1990年6月,南沙確定為重點對外開放區域和經濟開發區。1993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2005年,南沙變身為獨立行政區,2012年9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2012年10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中外記者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務院新近批覆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南沙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蘭州新區之後的第六個國家級新區。

總體規劃

2011年9月15日至16日廣州市召開的南沙新區開發建設現場會訊息,由廣州市規劃局、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南沙區政府聯合成立的工作組首次透露了《南沙新區總體概念規劃》。依據該規劃,南沙新城初定規劃範圍為沙灣水道以南,總面積803平方公里,空間布局將以中、北、西、南四大城市組團鋪開。審查會認為,南沙依託廣州進行開發建設,遠期可與廣州現有市中心形成雙中心,該規劃若通過,南沙或將“擴容”。南沙現有面積為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39.5平方公里。
其中,北部組團約130平方公里,
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由汽車製造基地、高新技術園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豐田就設在南沙區,年產能達36萬;西部組團約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由裝備製造業區、嶺南小鎮文化旅遊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南部組團約26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南沙國際保稅港區、海洋高新技術區、嶺南水鄉示範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中部組團約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由中心灣、灣區交通樞紐商務區、城市綜合服務區、鑽石水鄉示範區和合作配套區五大子功能區組成。
南沙新區建設主體仍為廣州市可享省級管理許可權

規劃範圍

為沙灣水道以南
南沙現有面積為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39.5平方公里。
雖然規劃面積擴容,但南沙新區“其建設面積將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未來南沙的人口規劃將控制在240萬人左右,也不會“蔓延式”發展,而是四大城市組團式、緊湊式的空間布局。
“南沙開發將從容建設,按照適度規模、預留空間的要求,合理確定開發時序和重點開發地區,想好一片,啟動一片。我們寧可慢一點,也要做得好一點。
打造嶺南水鄉之都
南沙新區開發首先抓好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城市生活配套設施和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結合南沙水網密集、有山有水的特點,著力做好“水”文章,打造嶺南水鄉之都,建設“東方威尼斯”,“將來還可以開通水上巴士”。
南沙建設要著重突出嶺南風格、水鄉特色,如果照搬香港、澳門或者珠江新城的風格,那就失去了意義。南沙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四道相通”的做法,即綠道、軌道、水道、城市慢行道相通互聯,通過綠道串聯軌道、水道、城市慢行道。

交通方面

包括首次提出跨江通道、商務機場的建設等。
《規劃》提出,要推進珠江灣區東西兩翼跨江通道建設,建設珠江口交通環線和城際鐵路線,並加快西部沿海鐵路通達廣州火車南站,構建通達珠三角灣區城市半小時交通圈。建設南沙港疏港鐵路工程,打造珠三角重要的樞紐港,在三民島建設商務機場。

創新之處

南沙新城800多平方公里空間布局
北部組團:
約13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由汽車製造基地,高新技術園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
西部組團:
約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由裝備製造業區,嶺南小鎮文化旅遊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
南部組團:
約26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南沙國際保稅港區,海洋高新技術區,嶺南水鄉示範區三大子功能區組成。
中部組團:
約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由中心灣區,灣交通樞紐商務區,城市綜合服務區,鑽石水鄉示範區和合作配套區五大子功能區組成;
按照《規劃》,南沙新城800多平方公里的空間布局將以中、北、西、南四大城市組團鋪開。此外,《規劃》為核心灣區的城市設計提供了兩種方案。分別是包含粵港澳合作特別政策區的“鑽石灣”和珠江自由經濟區自由貿易區的“嶺南國際水都“兩個方案。

對外開放

南沙要在開放型經濟、商貿旅遊、航運物流、會展等諸多領域,成為廣州國際交往的新平台,成為中國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海上門戶,成為推動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

全面合作

在粵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區位優勢明顯,面積最
大。南沙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領域、全方位拓展粵港澳合作領域。第一層面,利用國家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的機遇,深入開展專業服務、科技創新與研發設計、教育培訓、文化創意及影視製作等領域的全面合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使南沙在港澳科技教育文化資源開放中先行先試,將南沙打造成為科技教育文化國際合作特區;第二層面,深化合作領域,從產業領域拓展到文化和社會領域,在經貿科技文化交流、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創新合作模式,率先試驗,先行先試;第三層面,深化制度接軌,將南沙建設成為粵港澳共享、經濟一體、文化交融、制度對接的共同家園。

科學發展

南沙的發展要落實到“打造一個新廣州”,在新時期廣州發展中起到龍頭示範作用。一方面,要將南沙建設成為廣州國際中心城市的“主城功能新區”,共同承擔起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以更大的氣魄、更長遠的戰略眼光,借鑑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家級新區的發展思路,將南沙建設成為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成為廣州經濟新的制高點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龍頭。另一方面,要在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創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實踐,力圖突破,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在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成為廣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區”的示範區。

宜居家園

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線和生態資源豐富,是珠江口灣區發展“脊樑”的重要節點,南沙要充分利用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以營造一流的人居環境為指引,加快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步伐,將南沙打造成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優質生活圈示範區;將南沙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健康休閒旅遊中心。

粵港澳融合區

南沙新區規劃方案將廣州沙灣水道以南、原屬番禺區的大崗、欖核和東涌三鎮劃歸南沙新區管轄,規劃人口規模200萬人左右。這一方案未將東莞兩鎮和中山四鎮納入,。調整後,南沙新區規劃總面積為80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33平方公里。這一區劃調整尚需爭取國務院批准。
規劃方案將南沙的功能定位為“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的示範區、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的先行區、創新社會管理的試驗區、率先形成與港澳營商環境接軌的融合區、建設珠三角城市群綜合服務的共享區”。未來,南沙新區將大力發展商業商貿、科技創新、教育培訓、航運物流和信息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端臨港工業和海洋產業。

西鹹新區

西鹹新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位
新區新區
於陝西省西安市和鹹陽市建成區之間,區域範圍涉包含西安、鹹陽兩市所轄7縣(區)23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規劃控制面積有882平方公里。西鹹新區乃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科技人才匯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環境也較好,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

新區簡介

西鹹新區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也良好、教育科技人才匯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
中央要把建設西鹹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新型的城鎮化道路,推進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為把西安建設成為富有歷史文化特色及現代化城市、拓展我國向西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發揮更大作用。
西鹹新區建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走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人才集中、生態文明發展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著力統籌科技資源,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把西鹹新區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範例。

新區規劃

總體規劃
新區沿承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空間結構,在新區形成“一河兩帶四軸五組團”的空間結構。
一河:渭河
兩帶:五陵塬遺址、周秦漢都城遺址。
四軸:沿正陽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對接西安鐘樓南北線,構建大都市南北主軸帶;以灃涇大道為軸帶,對接大都市開發區經濟發展帶;以紅光大道為軸帶對接大都市東西主軸帶,完善大都市發展格局;以秦漢大道為軸帶,連線秦鹹陽宮與漢長安城遺址,構建大都市秦漢文化主軸帶。
五組團: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和涇河新城。
規劃定位
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區和生態田園新城;
引領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建設的國家級新區;
彰顯歷史文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歷史文化基地;
統籌科技資源的新興產業集聚區;
城鄉統籌發展的一體化建設示範區。
發展規模
人口規模:2015年城市人口150萬人;2020年城市人口236萬人。
用地規模:2015年城市建設用地1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設用地272平方公里。
道路交通
按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四個等級規劃建設。
由快速路和主幹路主通道共同形成“五橫五縱”骨架路網。
“五橫”:紅光大道、西鹹快速幹道、蘭池大道、灃涇大道北段、高涇大道。
“五縱”:灃渭大道、迎賓大道、灃涇大道南段、秦漢大道、正陽大道。
文化遺產保護
以周秦漢歷史遺蹟和渭北帝陵歷史遺存帶為依託,按照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環境融合的原則,梳理貫通城市文化脈絡,發展歷史文化潛在的價值,打造西鹹新區內集中彰顯“周秦漢”文化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遺址集中區。

城市設計

總體城市設計
規劃為新區勾勒了空間藍圖,確定了新區及各新城的城市風貌特徵:西鹹新區——“美麗田園、現代西鹹”,空港新城——“高端商務、城市客廳”,灃東新城——“科技引領現代都市”,秦漢新城——“依塬傍水、文化之城”,灃西新城——“信息高地、藍綠網路”,涇河新城“水韻藍灣、住區典範”。在整體風貌特徵的要求下,規劃對城市開敞空間、景觀節點、公交導向開發、慢行系統、高度密度、色彩、屋頂立面、城市夜景和重點片區等都作出了相應的設計。
田園生態景觀專項規劃
規劃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出發點,重視“綠色發展”,構建森林防護體系、郊野公園體系、都市田原體系、遺址公園體系四大功能支撐體系,形成“大廊道、大田園、大遺址、大休閒”的景觀體系,使新區建設全面達到國家園林城市主要指標。
城鄉統籌專項規劃
規劃從農民角度出發,以社會建設為根本,以“以人為本”統籌城鄉資源配置的方式推動新區城鄉統籌發展,以新型社區解決農民居住,通過創建自由市場體系、政策支持、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等促進農民就業,以土地流轉、房屋租賃解決農民生活,構築滿足新市民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和保障體系,最終形成“城鄉共榮”的局面。
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
規劃對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文化娛樂、醫療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商業服務業等7類設施進行研究,明確新區配置標準和模式,提出控制單元概念的創新管控方法,建立“集約、均等公平效率”的公共設施體系。到2020年,新區將重點發展基礎教育體系,加快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集約發展,積極吸納國際教育;建立健全文化體育設施體系,保障全民文化、健身需求,建設音樂廳、大劇院、體育館、博物館等彰顯新區文化體育魅力;建立健全公共醫療衛生設施體系和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為居民的醫療、養老等提供堅實保障。
給水專項規劃
規劃結合“源足水豐、水淨脈通、惠潤西鹹”的供水理念,在充分分析了西安和鹹陽的水資源和供水設施的基礎上,從整體層面進行給水總體規劃和配置,構建了“三網五源八廠五通道一系統”的供水大系統。全面建成西鹹新區現代田園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實現供水全面普及,供水能力協調發展,供水水質穩定達標,供水資源充分利用。
雨水專項規劃
規劃以提升城市排水能力為目標,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高標準設計雨水設施,制定新區雨水綜合利用標準,強化水循環利用,建設完善、暢通、安全的雨水系統與先進、高效、環保的雨水綜合利用體系。到2020年,新區雨水管網普及率達到100%,雨水綜合利用率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污水專項規劃
規劃從整體層面理順各新城污水系統的銜接關係,統籌考慮布局新區污水管網系統與污水處理、污水再生利用等系統設施。到2020年,設定14座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普及率、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100%,污水回用率70%,4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都規劃了生態濕地處理系統,形成先進、高效、環保的再生水綜合利用體系。
供熱專項規劃
規劃以“西鹹新區低碳節能城市”為總體目標,按照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節約建設用地及投資的理念,有效提高熱電聯產和清潔能源供熱比重;選擇有條件區域或重點項目園區推進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建設,實現區域內集約高效、節能環保的聯合能源集中供熱系統。2020年實現新區集中供熱面積2.1-2.2億平方米,供熱區域內居住綜合及公建綜合類集中供熱率達到80%,工業綜合類集中供熱率達到20%。
燃氣專項規劃
規劃以“氣化西鹹”為總體目標,按照提高清潔能源比重,促進能源結構改善;最佳化燃氣資源配置,提高燃氣使用效率;統籌新區氣源調度,保障新區供氣安全的理念,通過統一氣源及應急調峰氣源,高壓輸氣幹線連通構建西鹹新區聯網供氣體系,實現新區氣源統一,氣價統一。2020年實現新區氣化率為100%。
電力專項規劃
規劃堅持“安全第一、協調合理、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銜接陝西電網“十二五”規劃,統籌各新城的電力規劃,全面建設智慧型電網,合理布局變電站,打造“統一有序”的電力走廊,提倡採用分散式能源、風光電路燈和屋面光伏等新技術。到2020年新建330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27座,實現用戶集中區域全電纜化、配網自動化,戶表直抄率達到98%。
電信專項規劃
規劃以建設“智慧西鹹新區”為目標,為實現“城市管理智慧型化、政務管理智慧型化、民生服務智慧型化、高端產業智慧型化”打造寬頻、泛在、集約、高效的通信基礎設施,促進網路、套用、技術和產業的良性互動。到2020年,新區將實現寬頻網路接入全光纖化,無線寬頻網路覆蓋率到98%以上,有線電視雙向數位化率達100%。
消防專項規劃
規劃以保障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構建區域全覆蓋、水陸空立體消防隊站體系;合理布局消防供水設施;建立消防部隊信息網路、指揮中心和GIS動態管理指揮體系;建立完整的應急通道網路資料庫,形成高效暢通的“消防綠色通道”系統;確定戰勤保障站的數量和位置,保障救援物資供應充足;注重加強公眾消防安全教育和建立特殊情況下滅火和前線救援指揮體系,全面提高新區的安全保障能力。
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規劃以核心板塊為支撐,規劃建設9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220餘公里,約75個站點,與西安市軌道交通線網充分銜接,形成連線城市各主要功能區及西安國際機場、西安北客站、西安火車站、鹹陽火車站、西成高鐵站等交通樞紐,打造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網路,實現新區各組團之間以及與西安、鹹陽兩市的“快捷交通連線”,形成“渭河南岸成網、北岸連線”的軌道交通線格線局。

產業園區

空港綜合保稅區
空港綜合保稅區是關中-天水經濟區最為重要的空港型現代服務業基地的功能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將與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發展緊密結合,提供國際口岸、保稅物流、保稅、保稅加工等基本功能,以及國際快遞、國際中轉、物流增值服務、國際貿易及展示、國際商務等衍生和增值服務功能,打造面向歐亞輻射全球的世界一流綜合保稅區。
先期規劃建設0.8平方公里保稅區啟動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圍網外事務服務辦理中心、圍網內多層立體倉庫、3座單層倉庫、6座出口加工工業廠房、奢侈品展示中心、奢侈品倉庫、海關國檢查驗倉庫、卡口、監管設施和室外工程等,建築面積約33.73萬平方米。
空港臨空產業園區
園區位於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中西部,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商務會展、電子信息等臨空產業集群,建設以樞紐空港為依託,服務西北乃至全國的國際化臨空經濟中心。
2012年9月,全球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地產嘉民集團入駐空港新城。嘉民物流園由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內最大型的工業地產上市企業嘉民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約6000萬美元(約3.8億元人民幣),占地約200畝,建設周期16個月,建設的高標準商貿物流設施,區域分撥中心、高端商品展示貿易中心、雙向進出分撥中心、數據中心、檔案存儲中心及相關配套設施,總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
統籌科技資源示範區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位於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境內,繞城高速以西、斗門街道以北、灃河以東、西寶高速以南王寺街道區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示範基地的總體定位為:立足西安科技資源發展實際,以體制創新、政策引導、平台建設、資源整合、孵化加速為核心,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將示範基地建設成為帶動關天、輻射西部、面向全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地、科技創新資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試與轉化基地以及科技人員創業基地。
六村堡新加坡現代產業園區
園區位於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占地1200畝。重點針對以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機電製造、物聯網等為主的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引入200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及歐美、日本韓國等區域行業龍頭企業。開發建設的配套設施主要為園區內製造業服務,同時引入高附加值產品的區域結算和運營中心。
周陵新興產業園區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規劃建設的四大園區之一,毗鄰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總體規劃面積973公頃。包括軌道交通設備產業園、大眾民用汽車產業園和住宅產業化園三個功能區。已入區的相關項目有16個,總投資110億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引入相關產業項目80個,總投資300億元,實現產值500億元。
五陵塬文化產業園區
園區位於秦漢新城渭河北岸的百里帝陵保護帶內,建設世界最大的文化遺址保護公園、都市森林景觀區及由若干文化小鎮組成的創意文化產業園。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
信息產業園
園區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西北部,西臨渭河,東至秦皇南路,南臨新西寶高速。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布局了包括信息服務產業區、信息研發總部區、信息技術產業區、高端IT企業集聚區和生活配套服務區五大功能板塊。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的基礎上,明確了以大數據產業為先導,信息服務、設備製造、軟體研發梯次發展的“三步走”戰略,著力培養一批價值鏈高端的百億級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爭取在2020年建成“千億園區”,建成引領陝西、輻射西部、全國知名的國家級信息產業基地。
2012年,西鹹新區成功舉辦“2012西鹹新區大數據高峰論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60餘家媒體進行了深度報導,中國聯通西北數據基地、全國人口數據備份與處理中心開工建設,微軟中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陝西廣電和3個國家部委項目、一批數據類企業落戶,省級物聯網基地獲批,在全國舉起了大數據產業旗幟。
國際教育文化園區
園區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西寶高速新線以南,沙河東西兩側區域,總占地約9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約3平方公里。園區由3-4個文教園區小鎮構成,沿沙河兩岸布局。每個文教園區小鎮建設用地約為1200畝-1500畝。項目將打造成為集國際文化、國際教育、國際交流為一體的知名文教園區。
2012年11月,在第二屆陝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陝西西鹹保華國際教育園項目將建設耀華國際教育學校(YWIES)、耀華國際教育學院(YWIEC)、耀中國際學校(YCIS)等學校意向落戶西鹹國際文化教育園區。該園區作為未來承載大西安的國際文化聚集地、國際人才的供給地和國內文化教育的示範地,搭建國際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現代物流園區
現代物流園區位於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高涇大道以南、高涇中路以北、西銅鐵路兩側,規劃面積11.6平方公里,總建築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項目分三期建設。
項目以倉儲配送、貿易綜合、生活服務為主要功能,將建設成為一座集農業、能源、化工、快速消費、農業裝備、製造業、物流總部經濟、物流擔保服務、物流貿易和會展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物流城,打造物流服務產業體系的標桿。
地理信息產業園區
地理信息產業園位於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境內,毗鄰中國大地原點。以“大地原點”雕塑為中心,展望地理信息特色文化,打造以原點文化旅遊、科普教育為主,集娛樂性、參與性為一體的地理信息科教博覽區。每年將定期舉辦測繪、地理信息產品交易及學術交流會和高峰論壇。

新區範圍

2014年1月10日上午從中國政府網上了解到,日前,國務院回函批覆同意陝西設立西鹹新區。至此,西鹹新區正式成為國家級新區。
西鹹新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與鹹陽市建成區的中間,區域範圍包括西安、鹹陽兩市所轄7縣(區)23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等地方,規劃控制面積882平方公。西鹹新區乃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區位優勢很明顯、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科技人才匯集、歷史文化底蘊頗為深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具備加快發展的具體條件和實力。
批覆中說,陝西要把建設西鹹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措施,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道路,推進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為把西安建設成為富有歷史文化特色和現代化城市、拓展我國向西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發揮更加積極作用。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支點重建向西開放樞紐。
批覆指出,西鹹新區建設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具體指導,緊緊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走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人才集中、生態文明發展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一起發展,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統籌科技資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把西鹹新區建設成我國向西開放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範例。

現任領導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管委會主任(兼)江澤林
西鹹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
陝西省發改委副主任,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李忙全
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岳華峰
西鹹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明平英
西鹹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楊朝寧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喻建宏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喬高社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學東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占文
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總規劃師李肇娥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宇斌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益民
西鹹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優軍

貴安新區

目標定位

國發〔2012〕2號檔案提出,把貴安新區建設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把貴安新區建設成為黔中經濟區最富活力的增長極。國務院批覆的《貴安新區總體方案》賦予了五大戰略定位: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創新發展試驗區、高端服務業聚集區、國際休閒度假旅遊區、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建成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幸福宜居、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山水田園生態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貴安新區建設成為全國極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區。

規劃布局

貴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貴陽市花溪區、清鎮市和安順市平壩縣、西秀區的20個鄉鎮,現狀人口73萬人,規劃面積179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區470平方公里。高起點規劃了核心職能集聚區(貴安生態新城、馬場科技新城、天河潭新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特色職能引領(平壩新城、樂平產業功能區、蔡官產業功能區)、文化生態保護區(屯堡村寨群落、手工藝遺產群落、水脈林盤群落、濱湖濕地群落)三大功能區,形成“生態文明引領、核心板塊支撐、快速交通連線、特色小鎮彰顯、美麗鄉村輝映”的城市空間。同時,規劃了八大產業園區和綜合保稅區,重點打造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製造、高端特色裝備製造、高端文化旅遊養生、高端服務業等現代產業集群。

西海岸新區

設立背景
2012年1月10日青島市市委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中,對西海岸新區規划進行深入討論並原則性通過。未來幾年裡,青島將重點在西海岸打造一個新青島,使其成為青島的新名片。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在此次會議中做出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加快西海岸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創新發展機制以及加強宣傳推介。西海岸規劃打破現有行政區劃,分為一個新區核心區、六大經濟功能區。在大青島格局下,未來幾年青島市將重點打造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使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成為青島新的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進一步支撐青島發展成為國際灣區都市。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是青島市委、市政府著眼青島未來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發揮青島本土優勢,探索科技興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資源、引領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積極探索。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建設,對於在大青島格局下,不斷最佳化全市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構建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體系,支撐青島新一個百年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打造一個新青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014年6月國務院同意設立西海岸新區的批覆,西海岸新區成為中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
新區規劃
按照青島市建設“世界海灣,藍色之都”的城市發展總目標,西海岸經濟新區將成為推動青濰日合作,形成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發揮青島作為山東半島龍頭城市作用的重要區域。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是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確定建設的新區。規劃範圍為黃島區(2012年12月1日調整後的)全域,陸域面積2096里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
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一心五區”的產業功能板塊。
一心
新區中心:包括原膠南市區和原黃島中心城區,占地約501k㎡。功能定位為新區的行政,文化,金融中心。
五區
1.國際經濟合作區
包括黃島辛安、紅石崖街道和柳花泊街道的局部,以及原膠南市王台鎮,占地約190k㎡。功能定位為國家級裝備製造業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和家電電子產品出口基地。
2.保稅功能拓展區
包括膠州灣片和董家口港片,占地約110k㎡。
3.西海岸國際旅遊度假區
包括海島片區、大珠山、小珠山三部分,占地約190k㎡。依託生態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影視製作,文化傳媒,郵輪經濟等產業。
4.董家口經濟區
包括原膠南市泊里鎮、琅琊鎮,占地約235k㎡。功能定位為國際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
5.古鎮口服務保障區
包括張家樓鎮局部、濱海街道辦事處局部,占地約60k㎡。

金普新區

批覆檔案
一、同意設立大連金普新區。
二、大連金普新區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增強開放動力,激發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增強綜合實力,在東北地區率先實現全
金普新區範圍
金普新區範圍
面振興和現代化。要提升產業層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努力將大連金普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為將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帶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深入推進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三、遼寧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金普新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明確思路、落實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要認真做好金普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金普新區規劃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和鎮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要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統籌土地利用,切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抓緊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切實保護和節約水資源。要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創新發展方式,執行國家統一財稅政策,統籌推進金普新區發展,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金普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布局、體制創新、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大連金普新區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有關重大發展政策的落實工作,協調解決大連金普新區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設立並建設好大連金普新區,對於促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深入推進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密切配合、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共同推動大連金普新區持續健康發展。

天府新區

批覆檔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將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批准為國家級新區的請示》(川府〔2013〕94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四川天府新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區南偏東方向,區域範圍涉及成都、眉山、資陽三市所轄7縣(市、區),規劃面積1578平方公里。四川天府新區區位優勢突出,交通設施完備,產業基礎良好,科教實力雄厚。要把建設四川天府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穩妥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為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促進西部地區轉型升級、完善國家區域發展格局等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四川天府新區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創新體制機制,著力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提升國際綜合競爭能力;著力發展高端產業,建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把天府新區建設成為以現代製造業為主的國際化現代新區,打造成為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城市、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三、四川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四川天府新區建設發展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創新發展方式,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落實責任,加大支持力度,探索與現行體制協調、聯動、高效的管理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四川天府新區建設。要認真做好四川天府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和鎮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土地制度,合理安排建設用地的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土地挖潛,切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抓緊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切實保護和節約水資源。要執行國家統一的財稅政策,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四川天府新區建設發展的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布局、資金安排、體制創新、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四川天府新區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有關重大發展政策的落實工作,加強信息溝通,協調解決四川天府新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設立並建設好四川天府新區,對於積極探索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新路子、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等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協同配合,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共同推動四川天府新區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布局

天府新區成立於2010年,人口預測600萬人,以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流經濟開發區、彭山經濟開發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以及龍泉湖、三岔湖和龍泉山為主體,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區南區、龍泉驛區、雙流縣、新津縣,資陽市的簡陽市,眉山市的彭山區、仁壽縣,共涉及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規劃範圍為1293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天府新區規劃面積的81%。天府新區規劃結構簡稱為“一帶兩翼、一城六區”。天府新區發展目標分為三個階段:2015年,快速發展,重點突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人口規模325萬,城鎮建設用地建設規模350平方公里;2020年,全面鋪開,形成框架,國內生產總值達6500億元;2030年,最佳化提升,持續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萬億元,人口規模達到600萬。

湘江新區

批覆檔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國家級湘江新區的請示》(湘政〔2013〕37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湖南湘江新區位於湘江西岸,包括長沙市嶽麓區、望城區和寧鄉縣部分區域,面積490平方公里。湖南湘江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科教創新實力雄厚、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區域綜合承載能力較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以下稱“兩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設立湖南湘江新區,是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帶動湖南省乃至長江中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二、湖南湘江新區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突出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重大主題,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注重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促進產城融合和城鄉協調,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不斷提高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把湖南湘江新區建設成為高端製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
三、湖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與現行體制協調、聯動、高效的管理方式,積極穩妥紮實推進湖南湘江新區建設發展。要認真做好湖南湘江新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要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切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切實保護和節約水資源。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湖南湘江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幫助解決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設立並建設好湖南湘江新區,對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內陸地區開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密切合作,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共同推動湖南湘江新區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布局

湘江新區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嶽麓區、望城區和寧鄉縣部分區域,核心區域為嶽麓區嶽麓街道等15個街道、望城區喻家坡街道等8個街道以及寧鄉縣金洲鎮,覆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國家級園區,面積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970億元,財政總收入167億元,工業增加值2110億元。
新區戰略定位為“三區一高地”
“三區一高地”主要是通過分發揮新區內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和國家級園區的科技資源優勢,推動創新創意和資本緊密結合,推動產業承接和轉型升級,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形成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中部地區創新創意發展新高地;堅持以人為本,率先開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投融資機制、農村宅基地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打造功能完善、產城融合、活力充沛、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智慧新城,為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路徑、提供示範;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及時總結可推廣、可複製的有益經驗和做法,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大力推廣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能源,倡導綠色消費,注重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生態文明與現代經濟良性互動。
“五基地”:一是自主創新引領基地,構築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工作學習、生活遊憩的優質平台,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教育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圍繞工程機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食品加工、再製造等支柱產業,瞄準研發和產業鏈配套環節招商引資,著力推動新區製造業向高端化、集成化發展;三是總部經濟集聚基地,高標準建設梅溪湖總部經濟區、洋湖總部經濟區和濱水新城,吸引國內外企業總部以及研發中心、行銷中心、結算中心集聚落戶;四是生態旅遊休閒基地,重點發展旅遊度假、醫療健康、體育健身、養老服務等產業,打造完整的旅遊休閒及衍生產業鏈,努力建設生態旅遊休閒目的地;五是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基地,重點發展有機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和都市休閒農業,打造融生產性、休閒性和生態性於一體的都市農業示範基地。

江北新區

批覆檔案
江蘇省人民政府: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的請示》(蘇政發〔2014〕68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南京江北新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長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區、六合區和棲霞區八卦洲街道,規劃面積788平方公里。南京江北新區是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交匯節點,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承載能力較強,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要把建設南京江北新區作為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南京江北新區在創新驅動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蘇南現代化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更好更快發展。
二、南京江北新區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規劃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態先行,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合作,與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聯動發展,逐步建設成為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三、江蘇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與現行體制協調、聯動、高效的管理方式,積極穩妥紮實推進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發展。要認真做好南京江北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建設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要推動探索與行政區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儘快建立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的新區管理體制。要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切實保護和節約水資源。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幫助解決南京江北新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設立並建設好南京江北新區,對於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培育東部沿海地區率先轉型發展的新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密切合作,勇於創新,紮實工作,共同推動南京江北新區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布局

江北新區位於南京市長江以北,處在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寧鎮揚同城化的核心區域之一,是華東面向內陸腹地的戰略支點,擁有便捷的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樞紐,是長三角輻射中西部地區的綜合門戶,南京北上,連線中西部的重要區域。
江北新區由六合區、浦口區和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共同構成,南臨長江,東接蘇中,北接蘇北,西與皖江城市帶相鄰,總面積2438平方千米,占南京市域面積的37%。
江北新區的發展定位是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和開放合作示範新區;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發展支點;南京都市圈和蘇南地區的新增長極;南京市相對獨立、產城融合、輻射周邊、生態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行政區劃分類導航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的劃分。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繫、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將全國地域劃分為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定相應的地方國家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政區劃的層級與一個國家的中央地方關係模式、國土面積的大小、政府與公眾的關係狀況等因素有關。
一級行政區各國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中國百強名鎮海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