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學

回族文學

回族文學包括豐富的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作家文學可以追溯到元代。

回族文學

正文

回族人口約 721萬人(1982)。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絕大多數省市都有分布。普遍通用漢語漢文。回族文學包括豐富的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作家文學可以追溯到元代。
回族作家文學深受漢族文學的影響。它的創作與漢族文學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長期以來融合於漢族文學發展的體系之中,並對這一體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歷史上產生過不少著名的文學家。
元代回族作家文學的主要形式是詩歌和散曲薩都剌是元代傑出的回族詩人,在其《雁門集》中有不少篇什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民間疾苦。其詩流麗清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迺賢(一作納新,1309~?)也是元代頗有影響的詩人。他的一些詩作表現了各族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生活,有《金台集》傳世。馬昂夫(馬九皋)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散曲自然活脫,別具一格,為後世元曲評論家所推崇。高克恭是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著有《房山集》。丁鶴年是元末明初的回族詩人,他的詩多憂國憂民之思、懷念故里之情,格調沉雄,音律嚴整,有《丁鶴年集》傳世。此外,買閭、伯顏子中、掌機沙等回族詩人,玉元鼎、蘭楚芳、阿里耀卿、阿里西瑛、沐仲易丁野夫等回族散曲家在當時都有一定影響。
明代回族作家文學的傑出代表首推進步思想家、文學家李贄(1527~1602),他在哲學和文學領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著作有《李氏焚書》、 《續焚書》、 《藏書》、《續藏書》、《初潭集》等。他敢於公開向封建秩序提出挑戰,對孔孟之道、宋明理學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在文學上反對復古,倡導以“童心說”為核心的進步主張,並重視小說、戲曲等新興的文學體裁,是中國第一個評點長篇小說的文學評論家。他的文學主張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回族學者馬歡通曉外語,曾隨鄭和出使西洋,他撰寫的《瀛涯勝覽》翔實生動地記述了東南亞、阿拉伯等地區約20個國家的地理物產、風土人情,是優秀的遊記散文。金大車金大輿是明代取得較高成就的回族詩人,金大車有《子有集》,金大輿有《子坤集》。此外,海瑞馬繼龍閃繼迪等也都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清代的回族作家文學主要是詩歌創作。丁澎是清代初年的回族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意境高遠,著有《扶荔堂詩集》、《扶荔堂詞》等。孫鵬的詩氣勢豪放,著有《南村詩集》、《南村文集》(已佚)。沙琛是清代回族詩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詩集《點蒼山人詩鈔》錄詩1300餘首。特別是反映南方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和讚美祖國南疆奇麗風光的許多詩篇,具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色。蔣湘南是清代中後期的著名回族學者、文學家,他的詩和散文都取得了較高成就。著有《春暉閣詩選》、《七經樓文鈔》、《廬山記游》等。此外,回族詩人還有馬世俊馬汝為馬之龍賽嶼等。改琦是清代著名回族畫家、詞人,有詞集《玉壺山房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回族文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文學體裁的創作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湧現出一批回族作家和優秀作品。詩人沙蕾、木斧(楊甫)、馬瑞麟、高深,小說家胡奇等較有影響。
回族民間文學流傳至今的神話大體分兩類:一類是解釋人類起源的,如《阿丹和好娃》、《人祖阿丹》等;一類是反映人類和大自然及各種邪惡勢力進行鬥爭的,如《阿當尋火種》、《太陽的故事》等。這些作品表現了回族祖先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精神和與大自然作鬥爭的英雄氣概。回族傳說內容廣泛,色彩斑斕,大體上可分以下七類:①帶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傳說,如《穆罕默德的傳說》、《爾薩的傳說》等。②農民起義的傳說,如《杜文秀的傳說》、《馬化龍的傳說》、《白彥虎的傳說》等。③關於回族起源和回漢團結的傳說,如《回回由來》、《宛尕斯的故事》等。④風物傳說,如《石羊子的傳說》、《鳳凰城》等。⑤解釋動植物和自然現象的傳說。⑥革命鬥爭傳說,如《毛主席在單家集》、《馬本齋的故事》等。⑦歷史人物的傳說,如《海瑞的故事》、《常遇春的故事》等。
回族民間故事有反抗剝削壓迫的故事、愛情故事、歌頌美好品德和鞭撻醜惡行為的故事,尋求美好生活的故事、革命鬥爭故事以及機智人物的故事等。優秀的有《伊布雷斯的故事》、《巧貨》、《曼蘇爾》、《彎彎棍》、《孛里哈的故事》、 《金雀》、 《阿卜杜的故事》等。回族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反映了回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也有一些帶有宗教色彩。
回族民歌中特點鮮明的回族花兒,是西北一帶回族民眾喜唱的一種山歌。花兒分為臨夏花兒(舊稱河州花兒)和洮泯花兒兩大系統。回族人民主要唱臨夏花兒。四句一首是臨夏花兒的基本形式,每句七字到十字之間,很講究節奏和諧,頓數一致。押韻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韻到底或隔句押韻。多襯字或襯句。花兒多吟唱愛情,也表現勞動人民痛苦生活和不幸遭遇。宴席曲是西北地區回族人民專門在婚禮及其他喜慶集會上演唱的一種民歌。回族民間敘事詩以《歌唱英雄白彥虎》和《馬五哥與尕豆妹》為代表。前者是回族人民反清起義鬥爭的忠實記錄;後者是根據清末的真人真事編唱而成,熱情地歌頌了尕豆與馬五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由的鬥爭精神。

配圖

回族文學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