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噎膈

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種疾病。噎膈多見於高年男子。噎與膈有輕重之分,噎是吞咽不順,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故噎是膈的前驅症狀,膈常由噎發展而成。西醫中的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癌及賁門痙攣等均屬本病範疇。

基本信息

症狀表現

噎膈噎膈
噎是指吞咽之時,梗噎不順;膈是指阻塞,飲食不下。噎可單獨出現,但可以是膈的前驅症狀,臨床常噎膈並稱。當辨清其性質,對治療有重要作用。

1、吞咽梗阻,胸隔痞悶隱痛,大便艱澀,口乾咽燥,形體逐漸消瘦,紅,苔白膩,脈弦細者,是痰氣交阻之噎膈。肝氣鬱結,兼有痰濕內阻,氣鬱不暢,痰氣交阻於胸隔故噎隔。

2、胸隔疼痛,食不得下而復吐出,甚則水飲難下,大便堅如羊矢,或吐咖啡色液體,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舌紅少津,或見瘀斑,脈細澀者,是瘀血內結之噎隔。瘀血內阻於食管,氣機升降失司,故噎隔。

3、胸隔疼痛,飲食不下,面色晄白,形寒氣短,泛吐清涎,面浮,腫,舌淡少津,脈沉細弱者,是陽虛氣衰之噎膈。久病陰陽互損,中氣衰敗,升降失司故噎膈。

病因病機

噎膈噎膈可造肝鬱
本病的發生,多由憂思惱怒、飲酒嗜辛、勞傷過度,導致郁、虛、傷,形成氣鬱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所致。其病變部位,雖然主要在食道,但與肝、脾、腎等髒的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

1、憂思郁怒,痰氣交阻:憂思傷脾,脾傷則氣結,以致運化失調,津液不布,聚而成。惱怒傷肝,傷則氣鬱,使疏泄失職,血行不暢,積而成瘀。痰瘀阻寒食道。飲食難以下行,久之精微不能生化,津液日益乾涸,上下不得流通,而成噎膈。徐靈胎指出:“……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頑痰逆氣,阻膈胃氣。”指出了構成本病的主要病機。
2、飲食不節,痰熱瘀結:飲酒過多,或恣食辛躁之品,久而積熱消陰,津傷血少,痰熱瘀結,致使食管乾澀,食道狹窄而發為噎膈。病變補起,損傷胃津,繼而則腎陰受損,且可由陰損而致陽衰,成為氣虛陽微之證。《素問·陰陽雖論》中說:“三陽結,謂之膈。”即是概括地指出噎膈的形成。

辨證論治

噎膈食道圖
本病初起,常無明顯症狀,僅有胸悶、噯氣、呃逆、食道背部隱痛等現象,很容易被忽視。繼而出現吞咽困難,尤其是固體食物,雖勉強咽入,亦必阻塞不下,隨即吐出。嚴重者,湯水都不能下咽,形體日漸消瘦,大便燥結如羊屎,肌膚甲錯,精神萎靡。本病初起以標實為主,後期以本虛為主。

痰氣交阻
證候:吞咽哽阻,胸隔痞滿,疼痛,噯氣,呃逆或嘔吐痰涎,口燥咽乾,形瘦神疲,大便堅澀或便如羊糞質紅,苔薄膩或薄黃,脈弦細而滑。
治法:理氣開郁、化痰潤燥。
主方:啟膈散

瘀血內結
證候: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復吐出,甚則飲水難下,大便堅如羊糞,或吐出如赤豆汁,形體消瘦,肌膚枯槁,舌質紅或青紫,脈弦細澀。
治法:滋陰養血,破結行瘀。
主方:通幽湯

津虧熱結
證候:吞咽哽澀且痛,可進流質飲食,固體飲食難以咽下,形體日漸消瘦,口燥咽乾,大便秘結,五心煩熱,舌質紅乾有裂紋,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津液。
主方:五汁安中飲

氣虛陽微
證候:長期飲食不下,或食後即吐,泛吐清涎,面色白,精神倦怠,形寒氣短,腹脹浮腫腫,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溫陽。
主方:補氣運脾湯,右歸丸。

辨證施護

噎膈針灸療法圖
實證:包括痰氣交阻及瘀血內結證。
1、觀察食物下咽受阻的程度,是病情輕重的主要指標。輕症者雖飲食難下,但湯水可進。重症者水漿不行,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痰涎
2、因疼痛難忍,咽下困難者,可給服1%普魯卡因溶液,每次10毫升(注意有無過敏反應),以緩解症狀,便於進食。
3、估計患者可能發展至滴水不下時,宜早日插入軟胃管保證飲食入。插胃管時動作要輕柔、謹慎,切忌造成食道穿孔或出血,插管後應按鼻飼法護理。
4、飲食宜細軟、多汁,可選用乳類蛋類肉糜碎菜等,禁忌辛辣、煎烤、及菸酒刺激之品。
5、患者能自行進食時應定時定量,細嚼慢咽
6、注意情志護理,使其心情舒暢,肝氣條達,氣血和順,有助於減輕症狀。
7、保證大便通暢,必要時給緩瀉劑
8、針刺常用穴位有膻中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脾俞關元俞等。
9、根據體力及病情適當安排活動量。
10、晚期患者可採用胃造瘺術,由胃瘺補給營養。對造瘺患者,要遵醫囑定時定量灌注溫度適宜的食、水。灌食前要用溫開水沖洗胃管,防止管腔堵塞及管腔內殘留食物變質。高溫季節,尤要注意灌入食物及用具的清潔。灌注時避免空氣進入,並注意及時更換敷料,防止感染。

虛證:包括津虧熱結與氣虛陽微證。多由於飲食不下,臟腑失於營養,兼之病邪日久耗陰傷陽,此時噎膈未除,仍屬虛實夾雜;虛多於實,除按實證護理外,尚應根據虛證的性質,辨明陽虛、陰虛,而著重補陽或滋陰。
1、病室應整潔、舒適、空氣新鮮,重症患者應住單人房間。適當調節室溫,陰虛宜涼潤,陽虛宜濕暖。
2、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護理,及時處理嘔吐物及痰涎。
3、每周測量體重一次,並記錄出入量。注意保持二便通暢,必要時給予潤腸通便藥物。
4、正虛易受外感,應特別注意保暖。
5、噎膈與梅核氣患者都有吞咽受阻症狀,但後者食入無阻而噎膈則哽噎難下,應予以鑑別。
6、飲食以補養為主。陰虛者多用豆漿、甲魚淡菜銀耳鴨蛋之類;陽虛者多選瘦豬肉、羊肉、牛肉、鴿子肉、乳品、豆製品、雞蛋等,忌食生冷瓜果
7、病情惡化應及早用鼻飼法或胃造瘺,以保持營養供給。

治療原則

1、首先調理陰陽,使陰陽平衡,氣順清。
2、治法以溫養脾胃,滋潤腎陰為主。
3、注意鑑別噎膈危證,及時搶救。

中藥藥方

噎膈牛蒡子
藥方1
【組成】老300克、黑砂糖300克。
【用法】共搗爛,入瓷罐封固,埋於乾燥黃土地7天,開水沖服。
藥方2
【組成】生薑120克、糖糟300克。
【用法】共搗爛作小餅,曬乾,入瓷,置灶煙柜上,每晨取1塊,泡沸水內少停飲湯。
藥方3
【組成】大蒜汁、大蒜
【用法】飲汁並多食大蒜。
噎膈墓頭回
藥方4
【組成】墓頭回、紅糖各30克、生薑10克。
【用法】水煎服。
藥方5
【組成】牛蒡子粉100克、白酒1000毫升。
【用法】浸酒,每次100毫升,飲服。
藥方6
【組成】紅皮大蒜3頭、生薑500克、紅糖500克。
【用法】大蒜以炭煨熟去皮,與余藥共搗爛,裝罐封固,埋於背陰處7天。早晚各空腹服30克。服後若發熱,勿慮。

養生指導

噎膈粥利於治療噎嗝
1、保持精神愉快和飲食得當,是本病緩解和穩定的關鍵。此外,堅持治療,防止病情發展和適當的體育鍛鍊,均能緩解症狀,延緩壽命。
2、注意生活規律和飲食調理,不食刺激品和霉爛食物,禁忌菸酒,飲食不宜過熱,鼓勵患者多食新鮮水果蔬菜
3、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護理,及時處理嘔吐物及痰涎。
4、保持二便通暢,必要時給予潤腸通便藥物。
5、正虛易受外感,應特別注意保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