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湯

主 治:治幽門不通,上攻吸門,噎塞不開,氣不得下,大便艱難,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門·。【用法】上藥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調檳榔細末15克,食前,稍熱服之。【功用】養血活血,潤燥通幽。本方為治療胃中燥熱,濁氣不降之噎隔、便秘的有效方劑。這裡指幽門,即胃之下口,宜通小腸,如曲徑通幽之處,故稱。本方用滋補陰血,活血昇陽、生津潤腸之品,入藥相伍、滋陰養胃,升清降濁,從而使脾陽發越,胃氣和調,幽門通暢,噎塞得平,便秘可愈。

基本信息

產品信息

方 名:通幽湯(潤燥之劑)

總 結:噎寒便秘

編 號:009

組 成:當歸身1錢、升麻1錢、桃仁研1錢、紅花1錢、甘草炙1錢、生地黃5分、熟地黃5分、檳榔細末5分

歸 經:手足陽明藥也.

方義

1.當歸.二地--滋陰以養血.

2.桃仁.紅花--潤燥而行血.

3.檳榔--下墜而破氣滯.

4.加升麻者--天地之道--能升而後能降,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經所謂: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也.

變化方:本方加大黃.麻仁--名當歸潤腸湯-->治同.

通幽湯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炙甘草 紅花各0.3克 生地黃 熟地黃各1.5克 升麻 桃仁泥 當歸身各3克

【用法】上藥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調檳榔細末15克,食前,稍熱服之。

【功用】養血活血,潤燥通幽。

【主治】噎膈。幽門不通,逆氣上沖,吸門不開,飲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結。

本方為治療胃中燥熱,濁氣不降之噎隔、便秘的有效方劑。「幽」,指深暗隱微之處。這裡指幽門,即胃之下口,宜通小腸,如曲徑通幽之處,故稱。本方用滋補陰血,活血昇陽、生津潤腸之品,入藥相伍、滋陰養胃,升清降濁,從而使脾陽發越,胃氣和調,幽門通暢,噎塞得平,便秘可愈。故名「通幽湯」。

湯頭歌訣

通幽湯中二地俱, 桃仁紅花歸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濁, 噎塞便閉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黃者, 當歸潤腸湯名殊。

中藥方劑之通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