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血丸

通血丸,中醫傳統藥方,出自醫學藥典《得效》卷十六。用於引血歸肝。亦或因損傷或肝氣閉,使血無所歸,血灌瞳仁,致目痛如錐刺,而無翳膜,視物不明者。

基本信息

正文

通血丸

來源

《世醫得效方》卷十六。

組成

生地黃(焙) 赤芍藥各15克 川芎30克 甘草15克 防風荊芥當歸尾各30克

用法

上藥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食後荊芥、薄荷茶嚼下。血既散而歸肝,又恐眼目生花,須再用八味還睛散服之。

功用

活血疏肝。

主治

由於外傷,或肝鬱氣閉,以致血灌瞳人,痛如錐刺,眼無瞬膜,視物不明者。

中藥方劑之通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