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歌

唐朝詩歌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唐朝詩歌分為初期--高祖武德元年-》武后長安四年盛期--中宗神龍元年-》代宗大曆五年中期--代宗大曆元年-》文宗太和末年晚期:文宗太和末年-》唐滅亡。

初唐詩歌

唐朝詩歌王昌齡《從軍行》
唐建國後的近百年期間,習慣上稱為初唐。這一時期齊梁詩風逐漸改變,新的詩歌形式正在形成,為盛唐詩歌百花爭妍局面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初唐詩壇歌功頌德的宮廷詩勢力很大,詩歌創作處在陳隋餘光返照之下,御用才人學士如虞世南上官儀宋之問、沈佺期等,大量製作點綴昇平、應制頌聖、艷情唱酬之作。“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踏上詩壇,才初步擺脫了齊梁詩風的影響,擴大了題材的內容,由宮廷走向市井,開啟了一代新風,促使詩歌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王勃擅長五律、五絕和樂府詩,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僅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更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一反贈別詩的俗套,使人耳目一新。

楊炯的邊塞詩《從軍行》,描寫了邊塞的蒼涼和戰爭的殘酷,表達了為國立功的壯志。盧照鄰善於寫長篇七言歌行,《長安古意》反映了長安的風氣和盛況,對上層權貴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給予了深刻的揭露。駱賓王的五律《在獄詠蟬》,借詠蟬以抒發世道艱險、高潔受冤的深切感慨,技藝高超,不同凡響。總之,四傑的創作奠定了五律的基礎,發展了七言歌行,不僅給唐代詩壇帶來了生氣,而且從內容到形式都為以後唐詩的蓬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唐朝詩歌唐朝詩歌

沈佺期、宋之問原系武則天的御用文人,他們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宮廷應酬之作。沈、宋對詩歌的貢獻,主要是在聲律方面,他們最後完成了律詩“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任務,使五、七言律詩形式得以定型,使以後作詩的人有明確的規格可以遵循,這在詩歌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陳子昂是唐代詩歌的卓越革新者,他在唐代詩壇上首先豎起了詩歌革新的大旗,主張繼承建安、正始時期詩歌的現實內容和雄健風格,用以抵制和掃蕩齊梁以來的浮靡習氣,這樣以復古為革新,從理論上端正了唐詩發展的方向。他的創作實踐,也體現了其文學主張,顯示了創新的實績,代表作《感遇詩》38首風格遒勁,寄託深邃,或譏刺時政,或傾訴理想,或抒發孤憤,絕無浮艷氣息。 《登幽州台歌》傷時感事,弔古悲今,思緒萬端,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懷才不遇知識分子的遭遇,成為千古絕唱。在他的作品裡,齊梁華靡的詩風已經廓清,所以韓愈指出:“國朝盛文章,子昂始商蹈。”(《薦士》)充分肯定了他的歷史功績。

盛唐詩歌

唐朝詩歌李白身上濃縮了唐代詩歌的精神特質
盛唐指的是開元、天寶這一時期,歷時50多年。這個時期唐朝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達到了頂點,士大夫滿懷希望,情緒樂觀,遊宦從軍,極為活躍。現實生活的無限豐富與廣闊,開闊了詩人們的眼界和胸懷。眾多著名詩人同時出現使詩歌創作大放異彩,形成唐詩的鼎盛時期。盛唐詩歌的內容異常豐富,其中邊塞戰爭和田園山水題材,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少詩人往往有一段邊地從軍的生活經歷,他們描寫邊塞的雄奇景象,表達建功立業的理想,抒發愛國主義的豪情,反映征戰生活的艱苦,揭露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和守兵將帥的驕奢腐敗,開拓了詩歌題材的領域,加強了現實性。這類詩人中,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崔顥王之渙最為知名,他們的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採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絕句的形式。高適和岑參的邊塞詩成就最高,唐代邊塞詩派也被稱為“高岑詩派”。
高適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薊門行》、《塞上》、《塞下曲》、《薊中作》等;岑參的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高適、岑參的詩以“悲壯為宗”,但由於他們的生活經歷、個性、文學思想和淵源等的差異,其詩作又有明顯的差異:“高悲壯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禎《師友師傳續錄》)。高適善於反映戰士和農民的疾苦,暴露現實,筆調嚴謹,直抒胸臆,以常語感人;岑參擅長謳歌勝利,描繪奇境,抒發豪情,寓情於景,以奇語動人。王昌齡在當時有“詩家天子”之稱,除邊塞詩外,宮怨、送別詩也寫得很好。他又是七絕聖手,能以精粹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長。

盛唐時期以題詠山水景物和田園生活著稱的詩人不少,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祖詠等,其中以王維、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維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終南別業》、《鹿柴》、《竹里館》、《渭城曲》、《山居秋暝》等,這些都是“詩中有畫”的山水詩,顯示了這一詩派在唐代的重大發展。僅僅把王維說成是“山水詩人”是不全面的,他還有不少其他題材的篇章,如《隴西行》狀邊防的緊急,《老將行》鳴慷慨不平、表愛國熱忱,《觀獵》寫邊塞壯觀、將軍豪興,《相思》抒送別、相思情意,都無不內容健康,藝術精湛,堪稱名作。孟浩然與王維並稱,他的山水田園詩,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獨具特色,備受人們廣泛傳誦。

標誌著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杜甫,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們的創作不僅是唐代詩歌的高峰,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李白現存詩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於安史之亂前,亦有一部分作於變亂發生後,其中有對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對叛亂勢力的嚴厲斥責,有對民生疾苦的真實反映,有對拯物濟世的宏偉抱負的抒寫,有對個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對愛情和友誼的謳歌,也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從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敗轉折期的社會生活與時代心理。
安史之亂前的代表作品有《長干行》、《蜀道難》、《子夜吳歌》、《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戰城南》、《將進酒》、《遠別離》、《北風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安史之亂後的代表作品有《古風•西上蓮花山》、《永王東巡歌》、《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李白的詩歌,內容博大精深,感情一瀉千里,理想主義、叛逆精神和英雄氣概構成浪漫主義的思想基礎。善於運用豪邁、熱烈、誇張的語言,借神話傳說而極力馳騁幻想,創造出壯麗奇譎的意境和巨大的藝術形象,形成了放浪縱恣的獨特藝術風格。總之,李白極大地開闊了詩歌的美學境界,發展了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傳統及其表現藝術,登上了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的光輝頂點。

唐朝詩歌徐燕孫《兵車行》據杜甫同題詩意而做
較李白稍晚,以詩歌反映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社會現實的,是與李白齊名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李白的詩歌主要是安史之亂醞釀時期的寫照,而杜甫的作品則為動亂時代的“詩史”。安史之亂前,杜甫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傑作,揭露了上層統治集團的荒淫、政治的腐敗、剝削壓迫的深重,並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對時局的隱憂。安史之亂後,他飽經離亂之苦,又寫了《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別”等名篇。後來在逃難和流浪中,又寫出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歲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詩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對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摯同情,成為後來白居易等人倡導新樂府運動的先聲。他善於把時事政治和個人身世遭遇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有生活場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觀情感的濃烈發抒,熔理、事、情於一爐,包孕深閎,形成沉鬱頓挫的獨特風格。

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過程中,杜甫占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始於周代民歌,兩漢樂府民歌和建安詩歌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傳統,這一現實主義的傳統卻未能得到進一步發揚,直至初唐陳子昂橫掃齊梁詩風,倡導漢魏風骨,現實主義詩歌才略有起色。總結並發揚中國現實主義優良傳統這一偉大歷史任務,是由杜甫來完成的,他把現實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杜甫詩歌歷來被稱為“詩史”,它們確實是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詩壇上兩顆最燦爛的巨星,他們的創作實踐為文學事業開闢了廣闊的道路,韓愈說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對後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中唐詩歌

唐朝詩歌《暮江吟》白居易所作,屬於“雜律詩
中唐時期指從代宗大曆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中唐前期,元結顧況等人繼承了杜甫的批判精神,寫了一些現實主義詩篇。元結主張詩歌要發揮“救世勸俗”的社會作用,達到“上感於上,下化於下”的政治目的,這正是白居易現實主義詩歌的先聲,他的《憫荒詩》、《貧婦詞》、《舂陵行》等篇都表現了對人民的深刻同情。劉長卿韋應物沿著王維、孟浩然的道路,在中唐以山水詩見稱。劉長卿長於近體,五言猶多,被譽為“五言長城”。韋應物的詩風格清新,長於五言,七言絕句有創新,如《滁州西澗》只幾筆便點染出一幅境界清幽的風景畫。李益則繼承了盛唐邊塞詩的傳統,歌詠戎旅生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氵韋}、夏侯審、李端十人,被稱為“大曆十才子”,他們的詩歌內容貧乏,但技巧比較圓熟,其中錢起、盧綸、韓翃稍有點名氣。唐詩經過了一段低潮之後,出現了偉大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領導的新樂府運動,把唐詩創作推向新的高潮,使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
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觀刈麥》、《重賦》、《杜陵叟》、《賣炭翁》、《繚綾》、《輕肥》、《歌舞》等,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白居易的感傷詩以《長恨歌》和《琵琶行》最著名,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了很高成就。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有是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等,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白居易一生不僅留下近3000首詩作,還總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著名論點,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求“惟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這一系列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對新樂府運動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直接的指導作用。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有張籍王建元稹李紳等。張、王樂府成就最高,元稹在新樂府運動中所起的作用較大,李紳的《憫農》二首是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結合的歷代傳誦的佳作。

韓愈、孟郊是中唐另一流派的著名詩人,他們對現實不滿,對人民表示同情,寫詩的遣詞、布局上花了不少功夫。韓愈的詩雄健美操、壯麗而散文化,《八月十王夜贈張功曹》、《山石》、《調張籍》都是名篇。孟郊的詩造意深遠,風格奇警,一曲《遊子吟》,感動萬人心。劉禹錫才力雄健,有“詩豪”之稱,他的《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等詩語言生動,風格清新,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浪漫主義詩歌在中唐以新面貌出現,李賀是突出代表,他一生以詩為業,為了作詩,嘔盡心血。他想像豐富,構思奇巧,遣詞命意新穎獨到,《李憑箜篌引》、《金銅仙人辭漢歌》、《致酒行》、《雁門太守行》等名篇,形成一種奇崛幽峭、穠麗淒清的浪漫主義的風格,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詩歌史上,他都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的天才詩人。

晚唐詩歌

唐朝詩歌杜牧《秋夕》
晚唐時期指文宗開成初年到唐朝滅亡的70年,這一時期唐王朝無可挽回地衰落下去了,反映在詩篇里,感傷頹廢的情調和藻飾繁縟的風氣逐漸增濃。晚唐前期的代表詩人是李商隱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商隱很有藝術才華,是晚唐的大家。無題詩是他的獨創,他借香草美人以寄託感慨,但主要內容是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和相思的痛苦。這些無題詩表現了詩人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生活追求中的複雜感情和細緻心理活動,深情綿邈,微婉蘊籍,情景迷離,辭藻瑰麗,閃爍著迷人的光采,能扣動讀者的心弦。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首詩是寫在禮法限制下戀愛不得自由的心靈悲劇,千百年來特別引人動情,主要是因為它蘊含的情感細膩而深沉。
杜牧的詩歌往往流露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由此產生的苦悶,也有的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他的《過華清宮》、《江南春》、《赤壁》、《泊秦淮》等七絕,情調爽朗,辭采華麗,寓意雋永,備受後人讚賞。七律也有不少名篇,《早雁》用比興托物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他的寫景詩如《長安秋望》、《山行》、《觀濤》等都是難得的上品,至今傳誦不衰。杜牧作詩“不務奇麗,不涉習俗”,在華艷纖巧的晚唐詩風中,能夠保持明朗俊爽的獨特藝術風格。

與李商隱齊名的還有溫庭筠,才思清綺,詞采穠麗,時稱“溫李”。其五、七言古詩師法李賀,或寄弔古興亡之慨,或寫邊塞荒寒之風物,或述田家務農之勞苦,頗含悲涼之意。《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黃巢起義前後,較能反映當時尖銳社會矛盾的,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陸龜蒙羅隱等詩人。皮日休的《橡媼嘆》、杜荀鶴的《山中寡婦》、聶夷中的《詠田家》、陸龜蒙的《村夜》二篇等,都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以及戰亂所造成的巨大災難,語言通俗易懂,有較高的思想性。

晚唐後期40多年間,唐詩日漸衰落,出現了一些沉湎於歌舞聲色或隱遁于山水田園的詩人,如韋莊、司空圖。韋莊的《古離別》、《台城》在藝術上較有成就,卻流露出濃厚的悽惋感傷的末世情調。司空圖的詩則主要是寫山水隱逸的閒情,內容單薄,有形式主義傾向。

相關詞條

漢朝詩歌文學小說哲學唐宋八大家童話文學評論

中國傳統文化(2)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傳統藝術、習俗、文化等領域更能體現出它的深厚底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