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屆奧運會會標

各屆奧運會會標

奧運會會標又稱奧運會會徽(Emblem of Olympic Games)是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林匹克徽記。現代奧運會(包括冬季奧運會)的組織委員會都為所舉辦的奧運會設計一種獨特的會徽。會徽的圖樣有時是通過廣泛公開徵集,擇優選中的。但是,奧運會會徽必須經過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審查批准。

第一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奧運會
時間:1896年
地點:希臘雅典
簡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臘雅典舉行。1894年6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體育會議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並決定在希臘舉行,原擬在古奧運會舊址奧林匹亞舉行,因該地已是一片廢墟,修建工程浩大,後將會址改在雅典。

參加本屆比賽的有13個國家的311名男運動員。其中有230位是希臘人,外國選手多是自己報名參加。比賽項目為9個大項45個小項。

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有8萬名觀眾,這個數字直到1932年奧運會才被突破。發獎儀式在閉幕當天進行。從本屆起規定,授獎時升獲獎運動員所屬國家的國旗和演奏該國國歌。在本屆奧運會上,第一次發行了紀念郵票中國清政府曾接到國際奧委會的邀請,但未派人參加。

為了紀念公元前490年雅典軍隊於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侵略軍和把勝利訊息迅速傳到雅典而壯烈犧牲的菲迪皮德,曾採納了法國語言學家布雷亞馬拉松跑列入比賽的建議。

在本屆奧運會最引人注目的男子馬拉松比賽中,希臘牧羊人路易坦丁不負眾望,當他率先跑進體育場時,希臘王儲康斯坦丁從看台上衝下來伴隨他跑完最後一圈。

第二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00年法國巴黎第二屆奧運會
時間:1900年
地點:法國巴黎
簡介:世界名城巴黎,是法國首都,位於巴黎盆地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水陸交通方便,是舉行國際比賽的理想地方。第二屆奧運會於1900年5月20日(一說5月14日)至10月28日在這裡舉行。

這屆奧運會打破了過去奧運會只有清一色男選手參賽的局面,首次出現了11名女選手。儘管女運動員的參賽沒能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認可,但是婦女參加奧運會,畢竟是開創了女子邁向世界體壇的先河。

本屆奧運會比賽項目有很大變化,集體項目第一次列入本屆比賽,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古奧運會進行的只是個人之間的比賽,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儘管一些集體項目已在歐美等國廣為流行,但為了遵循古奧運會的傳統仍未列入比賽。英國法國比利時三國參加了本屆奧運會足球賽,使足球成為第一次世界性的比賽,對後來國際足球聯合會的成立以及世界足球運動的發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項目數量上,本屆奧運會有很大增加,從上屆9項變為17項,取消了舉重摔跤項目,新增了射箭馬術水球賽艇帆船足球橄欖球高爾夫球網球等項目,新增項目中大多為集體項目。田徑項目首次列入了障礙賽、立定跳跳高跳遠三級跳)、團體跑以及拔河賽等,但這次新增加的項目,絕大部分後來都逐漸被取消了。由於第二屆奧運會沒有留下正式的總結記錄,有的項目,如板球馬術射箭,究竟是正式比賽項目還是表演項目,迄今仍有爭議。

本屆奧運會會前沒有積極籌備,會後也沒有正式總結,致使比賽情況的記載多有疏漏。儘管東道主對此次奧運會不夠重視,但仍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法國共獲金牌26枚,這也是法國在奧運會比賽中成績最出色的一次。但是東道主未發給金、銀、銅牌,獲獎者只得到一些獎盃、紀念牌以及一些實物獎,如雨傘香菸盒錢包等物品。

第三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三屆奧運會
時間:1904年
地點:美國聖路易斯
簡介:聖路易斯是美國第八大城市,位於密西西比河右岸,交通方便,工業發達。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在美國聖路易斯市舉行,延續了5個多月,是奧運會史上又一次曠日持久的運動會。

此屆奧運會參賽國家僅有12個,是迄今奧運會參賽單位最少的一次。由於遠隔重洋,旅費昂貴,加之憂心遠東日俄海戰事態發展,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均未出席,僅有英國德國、希臘挪威奧地利匈牙利瑞士7個國家,派出了總共只有41人的歐洲隊伍參加,而其中有些國家的選手還是客居美國的僑民或留學生。除歐洲外,另5個隊是東道主美國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首次參加的南非。據記載,1904年中國的許多報刊也曾報導過第三屆奧運會的訊息,但未能在社會上引起反響。

此次參賽運動員共625人,其中美國占了533人,共有8名女運動員,全由美國派出。由於外國選手總共還不到100人,以致一些項目的比賽,如拳擊自由式摔跤射箭網球水球等,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無怪乎人們把這屆奧運會稱之為美國運動會。

本屆比賽項目略有變化。上屆舉行了的馬術帆船腳踏車射擊等比賽這次未列入,但新增加了拳擊曲棍球等項目,恢復了第一屆列入的摔跤舉重項目。女子僅有一項射箭比賽並首次舉行了籃球表演賽。 聖路易斯奧運會同巴黎奧運會有很多相似之處,比賽場地、運動設施等,都是非常簡陋和難以令人滿意的。奧運會再次受到博覽會的衝擊,變成了它的陪襯和推銷商品的宣傳工具。它最大的失敗是組織委員會搞的一個"人類學日",讓運動員扮演非洲矮人、菲律賓莫洛人美國印第安人,進行爬桿、打泥巴仗等類比賽。這種種族歧視的活動,引起一切有正義感的人們的強烈不滿, 它不僅是聖路易斯留在奧運會史上難以洗去的污點,而且更嚴重的是,它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打擊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顧拜旦得知這一訊息後,憤怒地斥責說,搞所謂"人類學日",是我們大家的恥辱,在今後的奧運會中絕不允許有類似情況發生。

第四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08年英國倫敦第四屆奧運會
時間:1908年
地點:英國倫敦
簡介:英國首都倫敦,冬日濃霧瀰漫,故有"霧都"之稱。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世界名城,古老而又年輕,它既是英國政治、金融的中心,又是文化古都,在體育方面,倫敦還是戶外運動、現代體育的主要發源地。第四屆奧運會於1908年8月27日至10月29日在倫敦舉行,是五洲代表的第一次聚會。

在第四屆奧運會舉行之前,即第三與第四屆奧運會之間的1906年曾在雅典舉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奧運會。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否決了希臘想把雅典作為奧運會固定會址的要求,但答應可在兩屆奧運會之間於雅典舉行一次類似奧運會的運動會, 即所謂"中間奧運會"或"屆間奧運會"。

在第四屆奧運會舉行之前,即第三與第四屆奧運會之間的1906年曾在雅典舉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奧運會。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否決了希臘想把雅典作為奧運會固定會址的要求,但答應可在兩屆奧運會之間於雅典舉行一次類似奧運會的運動會, 即所謂"中間奧運會"或"屆間奧運會"。

本屆奧運會參賽國家共22個,運動員2034人,其中女子36人,總人數比前三屆的總和還要多。首次參賽的有冰島紐西蘭俄國土耳其芬蘭。 1900年,亞洲印度曾有一名運動員隨同英國隊參加了巴黎第二屆奧運會,使歐美、亞、大洋洲均有代表參加當屆運動會,只是缺少非洲國家。1904年,非洲與歐、美大洋洲均有代表,但亞洲缺席。本屆土耳其隊與會,使奧運會首次五洲代表聚會,對奧林匹克日益國際化具有歷史意義。

本屆共設有比賽項目24大項,首次列入的有曲棍球古典網球花樣滑冰水上摩托和一些奇異不常見的項目,如熱傑球,這是一種古老的類似網球打法的球,這項比賽在奧運會上壽命不長,以後只在第七屆列入過。本屆女子參賽的項目有網球射箭花樣滑冰

倫敦奧運會田徑賽共27個項目,創16項奧運會紀錄,其中有5項高於當時的世界最佳成績。從第一屆奧運會起就列入了馬拉松賽,但歷屆距離不等。這次馬拉松賽因英王室成員提出要看,大會組織者特地將出發點安排在溫莎爾宮的草坪前,終點在白城運動場。二者距離長26英里,進入運動場後至王室成員包廂前為385碼,全程總長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 ,這就是今日風靡世界的馬拉松跑正式距離的由來。游泳距離計算方法又從碼恢復為米制。本屆奧運會還舉行了冬季項目花樣滑冰。

第五屆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12年
地點:瑞典斯德哥爾摩
簡介:瑞典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斯德哥爾摩是瑞典首都,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瑞典還是現代體育開展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894年國際奧委會在巴黎成立時,瑞典就提出希望能在自己的國土上舉辦奧運會。從那以後,瑞典即著手籌辦奧運會,並把它作為關係國家榮辱的事來抓。10年以後,國際奧委會決定,將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作為1912年第五屆奧運會的會址。於是,瑞典興建了科羅列夫運動場,儘管它只能容納37000多名觀眾,比起聖路易、倫敦運動場的規模要小得多,但設施完備、先進。跑道全長380.33米(一說383米),接近今日標準跑道長度,這也是奧運會開辦以來,運動員第一次在較標準的跑道上競賽,場內試驗性地安裝了電動計時器和終點攝影設備,時間精確到十分之一秒。

與上屆相比,比賽項目削減了不少。瑞典人認為,拳擊有損人體健康,所以取消了這個項目。最後確定下來的比賽項目,男子有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腳踏車射擊體操摔跤(古典式)、馬術擊劍現代五項賽艇帆船足球網球;女子有游泳(含跳水)和網球。它為以後奧運會項目的設立,形成了基本雛形。

本屆奧運會首次舉行了五項文藝比賽。內容是以體育運動和奧運會為題材的建築、色彩畫、雕塑音樂文學作品。顧拜但的名著《運動頌》獲得了金質獎章。7月17日,第五屆奧運會舉行了隆重的閉幕大會,這次會上的發獎儀式很特別。東道主在科羅列夫運動場設定了三個不同高度的授獎台,運動員按所獲金、銀、銅牌類別在台前排列長隊。授獎者站在台上,傳令官呼叫運動員到台領獎。國王發金牌,皇太后發銀牌,親王發銅牌。

第七屆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第七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20年
地點:比利時安特衛普
簡介:從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到本屆奧運會,中間整整間隔了8年。這期間,奧林匹克運動發生了許多重大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1914年巴黎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幾項重要決議:一、確定了國際奧委會五環會旗會徽;二、規定了法、英、德文(現為法、英文)為國際奧委會法定語言; 三、第一次討論了國際奧委會與各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相互關係和協作問題。這對以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隨後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衝擊了原定在1916年舉行的第六屆奧運會,中斷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燃燒的戰火,使巴黎日益受到威脅。1915年國際奧委會將總部從巴黎遷到了瑞士洛桑。1918年,有3個城市:布達佩斯里昂安特衛普申請主辦第七屆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決定由安特衛普承辦。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的一個省城,跨斯海爾德河兩岸,是歐洲北部貿易中心和世界大港之一。安特衛普市民興建了一個能容納3萬人左右的體育場和其他體育設施,體育場的煤渣跑道周長400米,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使用標準跑道,使運動會得以如期、順利舉行。
本屆參賽的國家共有29個。為懲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德國極其同盟者,國際奧委會決定本屆奧運會不邀請他們參加。但是,國際奧委會也犯了一個錯誤,沒有邀請剛剛建立新政府的前蘇聯。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國家有阿根廷摩納哥巴西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芬蘭也以獨立的身份參加了比賽。運動員共2607人,其中女選手64人。比賽項目在上屆的基礎上又有所增加,列入了上屆取消的自由式摔跤拳擊馬球橄欖球曲棍球等。16年來未舉行的奧運會舉重項目,這次也重新恢復了。冬季項目,除重新列入花樣滑冰外,首次增加了冰球,這也是夏季奧運會最後一次舉行這類比賽。國際奧委會首次作出決定,賽艇比賽每個單項每個國家只限派一條船艇參加。這為以後其他項目限制參賽人數或隊數開創了先例。

第八屆

192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24年
地點:法國巴黎
簡介:第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5月3日至7月2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30年前國際奧委會在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成立,幾十年來,世界體育、奧運會都有了飛躍的發展。為了慶祝這個30周年紀念,為了表彰奧林匹克運動的奠基人以及不久即將卸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在這方面所作的貢獻,選擇國際奧委會誕生地巴黎舉行第八屆奧運會,是眾望所歸,也是符合顧拜旦的心愿的。巴黎成為了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城市。

大會正式開幕是7月5日。開幕式前和閉幕式後,都安排有比賽活動,這是奧運會初期某些屆次的共同特點。開幕式前就已開始的比賽有足球,時間在5月至6月;射擊,在6月至7月;藝術比賽要算最早的了,3月15日即已開始,4月15日就已結束了。

本屆應邀參賽的有44個國家,首次參加的有愛爾蘭波蘭羅馬尼亞菲律賓墨西哥烏拉圭厄瓜多德國仍被排除在奧運會大門之外,但匈牙利、奧地利獲得了參賽權。運動員共3092人。其中女子136人。本屆比賽項目,除射箭、曲棍球、冰上項目被取消外,其餘的與上屆相同。另外,還安排了一些表演項目,如法國式拳擊、兒童籃球、排球等。

第九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
時間:1928年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
簡介:1925年,年邁體弱、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長達30年之久的顧拜旦,正式提出了辭呈。他作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但是,在某些問題上卻出現了失誤和差錯。如女子參加奧運會問題,在他長時間的任職內,遲遲未能得到正式承認,直到他卸任前一年才最後解決這一懸案。顧拜旦引退後,僑居洛桑,1937年逝世,享年74歲。由於顧拜旦的引退,1925年5月28日國際奧委會布拉格會議,選舉了比利時巴耶·拉圖爾為新任主席,在這次會議上,還解決了德國重新參加奧運會的問題。

阿姆斯特丹荷蘭首都和世界第二大港口,當時居民不足50萬,交通方便。為了進一步擴大奧林匹克的影響,東道主特意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奧運會期間,高塔一直燃燒著熊熊焰火。火種取自奧林匹亞,用聚光鏡聚集陽光點燃火炬,然後通過接力傳送,途經希臘南斯拉夫奧地利德國4個國家,最後傳到東道主國的奧運會場。這是奧運會首次舉行這個活動。1934年國際奧委會才正式決定,從第十一屆開始,在開幕式上舉行這項儀式。因此準確的說法,燃燒奧林匹克火焰應是始於1936年柏林奧運會。

第九屆奧運會於5月17日至8月12日舉行,於7月28日正式開幕。開幕式上,各國代表隊按順序入場,即希臘率先,東道國殿後,其他各國按東道國文字排列,以後各屆運動員入場按順序這一規定是從本屆開始的。此次參賽的有46個國家,運動員共3014人,其中女運動員290名。首次參加的有馬爾他巴拿馬羅得西亞中國繼1924年派出3名網球運動員赴巴黎表演後,這次首次派出了觀察員宋如海出席。德國在與奧運會關係中斷16年後,重新派隊參加了比賽。

本屆運動會取消了橄欖球馬術網球射擊等項目,首次列入了女子田徑女子體操。本屆奧運會值得紀念的是,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終於一致同意列入女子田徑項目。這是繼第三屆奧運會列入女子游泳擊劍比賽後,女子體育運動的又一次開放。

第十屆

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32年
地點:美國洛杉磯
簡介:洛杉磯,1846年歸屬美國,位於加利福尼亞南部太平洋海岸,是一個港口城市,有“天使之城”之稱。經國際奧委會羅馬會議決定,第十屆奧運會於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屆奧運會首次在兩個多星期內進行,使會期開始走向規範化。

大會於1932年7月30日在紀念體育場開幕。本屆參賽國家共37個, 首次參加的有中哥倫比亞。運動員共1048人,其中女子127人。中國代表團在政府不予財政支持的狀況下,首次參賽。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但他挫敗了日本侵略者企圖把偽滿洲國塞進奧運會,從而騙取世界各國承認偽滿洲國的政治陰謀,在政治上贏得了成功。

本屆比賽取消了足球,恢復了射擊,其餘的均與上屆相同。由於1930年國際足聯組織了世界盃足球賽,且東道主興趣不大,故未將足球列入。上屆沒有表演項目,這次進行了橄欖球長曲棍球的表演賽。

第十一屆

1936年德國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36年
地點:德國柏林
簡介:柏林是歐洲名城和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之一,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希特勒夢想稱霸世界的大本營。第十一屆奧運會於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這裡召開。

柏林曾被定為1916年奧運會的舉辦地,但因為它後來成了戰爭的策源地,使第六屆奧運會變為空白。戰後,德國軍國主義受到了懲罰,連續兩屆被剝奪了參賽資格,直到1928年方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權利。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運動會期間,從開幕式起至閉幕式止,在主會場燃燒奧林匹克聖火。並規定,火種必須取自奧林匹亞,採取火炬接力方式,由運動員奧林匹亞傳到主辦國。從本屆起,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點燃奧林匹克火焰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

德國第一次通過電視播放了奧運會的比賽盛況,為以後電視轉播奧運會開了先河。
參加比賽的有來自49個國家的4066名運動員,其中女選手328人。首次參賽的國家有阿富汗百慕達群島玻利維亞哥斯大黎加列支敦斯登秘魯中國派出了由總領隊王正廷,總教練馬約翰組成的100多人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名(女子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腳踏車籃球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和一個體育考察團。但是運動員卻未經挑選和訓練,全部23名田徑選手中,只有撐竿跳高選手符保盧一人通過了及格賽標準,他在跳過3.80米高度後被淘汰,與另外8名選手並列第17名。足球隊首戰輸給了英國隊後,失去了繼續參賽的資格,籃球隊儘管贏了法國隊、秘魯隊,但也未能進入下一輪次的比賽,中國隊最後慘敗而歸。

第十四屆

1948年英國倫敦第十四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48年
地點:英國倫敦
簡介:第十四屆奧運會於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這是繼法國巴黎之後倫敦成為第二個兩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柏林奧運會時,世界已處於動盪不安,戰爭成一觸即發之勢。但是,國際奧委會仍在進行下屆奧運會的準備工作。運動會期間,國際奧委會選定東京為第十二屆奧運會的舉辦地,第十二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舉行。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奧委會在軍方壓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無法舉行奧運會。在這種形勢下,國際奧委會才決定將夏季奧運會會址改在赫爾辛基,會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放棄主辦權。隨後,戰火遍及歐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屆奧運會也就隨之流產了。

二戰前夕,國際奧委會還選定了第十三屆奧運會會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國際奧委會倫敦會議將運動會會址選在倫敦。但是這屆奧運會也因戰爭而未能舉行。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使原擬在1916、1940、1944年舉辦的三屆奧運會成了空白, 人們把這幾年稱為奧林匹克運動史最黑暗的年代。它毀掉了奧運會,也扼殺了世界體育的發展。

1945年大戰結束,同年10月,英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申請於倫敦舉行第十四屆奧運會。由於申請主辦的僅倫敦一家,英國輕易地獲得了主辦權。英國奧委會在戰後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興建了奧林匹克村,修繕了一些體育場館,使運動會準備工作如期完成。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了12年後舉行的首屆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新起點。本屆參賽國家和地區達59個,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運動員共4099人,其中女子385人,也是以往歷屆所不及的。首次參加的有緬、 英屬蓋亞那委內瑞拉伊拉里尼達錫蘭(今斯里蘭卡)、南韓牙買加德國日本因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策源地,被剝奪了參賽資格。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腳踏車共5個項目的比賽,但未能取得名次。

第十五屆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52年
地點:芬蘭赫爾辛基
簡介:與第十四屆奧委會只有倫敦一家申請主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十五屆有赫爾辛基阿姆斯特丹雅典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洛桑費城斯德哥爾摩芝加哥9個城市同時提出了申請。僅美國,就有4個城市參加了競選,這在奧運史上是罕見的。通過國際奧委會投票表決,赫爾辛基贏得了主辦權。

赫爾辛基,又名赫爾辛福,是芬蘭的首都和主要港口。雖然這個國家不大,人口不多,但體育運動相當普及,在冬、夏兩屆奧運會上都取得過優異成績。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的前50年中,芬蘭取得的成就僅次於美國。

1952年7月19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第十五屆奧運會在赫爾辛基主體運動場正式開幕。應邀參加本屆奧運會的有69個國家和地區的4925名運動員,其中女子518人。首次參加的有巴哈馬群島加納瓜地馬拉香港以色列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泰國南越。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聯邦德國也首次應邀參加了奧運會。

1952年7月17日,國際奧委會在赫爾辛基舉行第47屆會議,以33票對20票的多數通過了邀請中國運動員參加本屆奧運會的決議。但由於蔣方代表的一再阻撓,中華全國總會收到邀請電時,已離奧運會開幕僅幾個小時了。7月19日,周恩來總理果斷做出批示:"要去"!並指出:"正式比賽參加不上,但可以和芬蘭運動員進行比賽,多做友好工作,要通過代表團的工作和運動員的精神面貌去宣傳新中國。"新中國首次匆匆組隊參加奧運會,待到達赫爾辛基時,許多項目的比賽已經結束。中國的三支球隊同芬蘭的球隊進行了4場比賽。吳傳玉參加了100米仰泳比賽,成績為1分12秒3。這是新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寫下的第一個紀錄。

首次參賽的蘇聯隊,對這屆運動會非常重視,共派出295名運動員,人數居各國之首。原蘇聯參加奧運會後,在部分項目中打破了美國的壟斷地位,開始了美、蘇兩強相爭的局面。

本屆奧運會在東道主的精心籌備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僅在田徑比賽中,就打破了世界紀錄14次,179次刷新了奧運會紀錄。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優秀選手湧現在世界體壇上。

第十六屆

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56年
地點:澳大利亞墨爾本
簡介: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僅次於悉尼的第二大城市,1901-1927年曾是奧聯邦首都。該市位於菲利普灣港的亞拉河口,是一個港口城市和海濱遊覽勝地。第十六屆奧運會於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亞首都墨爾本舉行。

申請主辦這屆奧運會的共有10個城市,除墨爾本外,其餘的全屬美洲。他們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加拿大蒙特婁以及美國底特律洛衫磯明尼阿波利斯聖弗蘭西斯科舊金山)、費城芝加哥9個城市。1949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決定由墨爾本主辦,使大洋洲繼歐、美洲之後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會期原定在1956年2月,後改在11月底至12月。按照澳大利亞法律,牲口入境後必須經過6個月的隔離檢疫。國際奧委會決定將馬術比賽改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本屆奧運會成為奧運會史上唯一分在兩個洲舉辦的奧運會。

墨爾本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共67人,運動員3184人,其中女運動員371人。本屆奧運會(包括斯德哥爾摩)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肯亞高棉(只參加了馬術比賽)、賴比瑞亞馬來西亞烏干達斐濟衣索比亞。1956年民主德國被接納為國際奧委會會員國,兩個德國經過協商,組成了德國隊參賽。中國奧委會沒有派隊參加。中國台灣派出21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舉重射擊籃球拳擊項目的比賽。東、西德奧委會組成德國聯隊參賽。埃及西班牙荷蘭瑞士均僅參加了斯德哥爾摩的馬術比賽。斯德哥爾摩馬術比賽於6月11-17日舉行,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運動員158人,其中女運動員13人。

第十七屆

1960年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60年
地點:義大利羅馬
簡介:羅馬曾於1908年獲得第四屆奧運會的主辦權。但由於維蘇威火山爆發和經濟等原因,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放棄主辦權。在沉默了近半個世紀以後,羅馬再次提出舉辦奧運會的申請,在13個申請舉辦城市的競爭中,過關斬將,最終贏得了主辦權。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一座已有2700年悠久歷史的世界名城。又因為它是天主教的中心,所以人們也稱它是世界7億多天主教徒的精神首都。城徽圖案奇特,為一隻母狼哺乳兩個嬰兒,據《羅馬史詩》記載,羅馬人始祖伊尼德的後代、傳說中的羅馬城第一任國王羅慕路,就是被母狼哺乳的兩個嬰兒中的一個。第十七屆奧運會的標誌就是羅馬城徽。

羅馬還是古老的世界體育名城,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競技場,也稱鬥獸場就座落於此。兩千多年前,古羅馬以征服者的姿態,強行將175屆古奧運會從奧林匹亞移到羅馬,兩千多年後的公元1960年,奧林匹克聖火又再次在這個古城燃起。借古論今,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本屆奧運會開幕式於1960年8月25日下午在羅馬奧林匹克運動場正式舉行。由於代表團人數過多,按規定時間無法全部入場,因此,代表團中的一部分人只能坐在觀眾席上,不能參加入場式。代表團不能全體人員參加開幕式,這在奧運史上還是第一次。此次應邀參賽的有84個國家和地區,共5348名運動員,其中女子610人。首次參加的有摩洛哥蘇丹突尼西亞聖馬利諾。特立尼達和牙買加組成了西印度聯隊,埃及敘利亞組成了阿聯隊,兩個德國仍以德國聯隊名義參加。中國台灣派出了4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足球籃球游泳拳擊射擊7個項目的比賽。

第十八屆

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會徽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64年
地點:日本東京
簡介:日本亞洲參加奧運會最早的國家,日本東京曾被選為1940年第十二屆奧運會會址。但因日本軍國主義堅持對外擴張,謀求霸權,致使這屆奧運會流產。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一度被國際奧委會排除在奧林匹克運動之外。50年代東京曾提出申請,希望舉辦第十七屆奧運會。但羅馬已捷足先登,使東京的願望落空。以後東京總結了經驗教訓,再次提出申請,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戰勝了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奧地利的維也納、美國的底特律,贏得了第十八屆奧運會的主辦權,成為亞洲第一個奧林匹克城。

東京又稱東京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首都之一,位於亞州南部,東臨東京灣,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上引人注目的現代化大都市。為了擺脫二次大戰時日本的侵略者形象,擴大日本戰後的國際影響,也為了重塑日本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形象,日本政府和體育界,對東京奧運會非常重視,耗費近30 億美元巨款,擴建了城市,改進了交通網點,興建了體育場館和其他設施,這對以後奧運會主辦者追求豪華設備產生了重大影響。

1964年10月10日下午2時,東京國立體育場舉行了隆重的奧運會開幕式。美國發射了“辛科姆通訊衛星,向世界各地轉播奧運會盛況,這在奧運會史上還是第一次。本屆應邀參賽的國家和地區有94個,參賽運動員5140人,女子683名。首次參賽的有阿爾及利亞象牙海岸(現象牙海岸)、喀麥隆剛果馬里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坦噶尼咯桑給巴爾(現坦尚尼亞)、查德多米尼加特立尼達多巴哥蒙古尼泊爾馬來西亞隊由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組成。南非因推行種族歧視政策,被剝奪了參賽資格。中國台灣派出了55名選手,參加了田徑籃球舉重腳踏車拳擊等8個項目的比賽。

本屆比賽項目除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舉重射擊籃球足球曲棍球體操擊劍腳踏車摔跤拳擊馬術賽艇帆船皮划艇現代五項17個傳統項目外,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這兩個日本擅長的項目。這是奧運會項目規範化後,大項數首次達到19個。

第十九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第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時間:1968年
地點:墨西哥墨西哥城
簡介: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該城海拔2259米,東西南三面群山環繞,北部是比較開闊的地帶。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經第十九屆奧運會檢驗,該市高原氣候對長跑、競走、划船、公路腳踏車等運動項目的成績有不利影響,但於短跑、跳躍等卻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墨西哥城還是“壁畫之都”,市內絢麗的壁畫,比比皆是。第十九屆奧運會會徽就是以壁畫為主要標誌,突出了該城的特點。運動會於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墨西哥城舉行。

本屆奧運會第一次正式進行了性別和興奮劑檢查。本屆奧運會應邀參賽的有112個國家和地區(當時國際奧委會會員125個)。這是奧運會參賽單位首次突破100個。參賽運動員5531人,其中女子781人。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巴貝多、英屬宏都拉斯維京群島幾內亞宏都拉斯剛果(金夏沙)、科威特利比亞尼加拉瓜巴拉圭薩爾瓦多蘇利南獅子山中非共和國。 南非同1964年一樣,再次被拒之門外。中國台灣派出了43名運動員。兩個德國從1956年始聯合組隊,參加了1956-1964年三屆奧運會。從本屆起,各自派隊獨立參加比賽。本屆奧運會取消了上屆剛列入的柔道,其餘未變,共18個大項。

運動會於10月12日開幕。這天是哥倫布發現(1492年)新大陸476周年紀念日。墨西哥女田徑選手克塔·巴西利奧點燃了奧運聖火,她是奧運會史上第一個點燃聖火的女性。為了加強裁判員的責任感,本屆開幕式上首次列入裁判宣誓。儀式安排在運動員宣誓之後。由主辦國推選一名裁判員宣讀如下誓詞:“我代表全體裁判員和工作人員宣誓,在本屆奧運會上我們將以真正的奧運會精神和遵守奧運會一切規則,公正地履行裁判員職責”。

第二十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72年德國慕尼黑第二十屆奧運會
時間:1972年
地點:德國慕尼黑
簡介:提出申請舉辦第二十屆奧運會的有4個城市:加拿大蒙特婁、原聯邦德國的慕尼黑西班牙馬德里美國底特律。由於這4個城市都是國際著名城市,因此,競爭十分激烈。在羅馬召開的第64屆國際奧委會上,經過激烈競爭,慕尼黑僅以一票的優勢贏得了本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將會址定在納粹法西斯發跡的城市,充分顯示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性和對和平的期望,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

慕尼黑位於多瑙河支流伊扎爾河畔,這個城市優美、寧靜,原是聯邦德國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1972年8月26日下午3點,本屆奧運會正式開幕。參加本屆大會的有122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7147人,其中女子1070人。首次參賽的有阿爾巴尼亞上沃爾特布吉納法索)、加彭達荷美賴索托馬拉威多哥沙烏地阿拉伯史瓦濟蘭索馬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第一次參加了奧運會。中國台灣派出了63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摔跤拳擊、舉重射擊射箭帆船腳踏車柔道10個項目的比賽,但未取得名次。本屆比賽項目除上屆的18個大項外,又重新列入了上屆被取消的柔道,恢復了多年未舉行的手球和射箭。

在這次比賽中,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啟用電子設備的優越性。如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第一名瑞典的貢·拉爾松,僅比第二名美國的蒂·麥基快千分之二秒;又如田徑男子800米決賽中,美國達·沃特爾和蘇聯葉·阿爾扎諾夫同時撞線,但安裝在終點的攝影機拍下的照片表明,沃特爾領先百分之一秒;再如射擊,朝鮮李浩準在小口徑步槍60發臥射中以599環破世界紀錄,起初裁判只算了596環,後來經過一種首次使用的特殊儀器檢查,確定成績是599環等等。

本屆奧運會進行到9月5日,突然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慕尼黑大血案”。8名全副武裝的巴基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趁著漆黑的夜色,突然闖入奧運村以色列代表團駐地。以色列舉重教練、運動員約瑟夫·羅曼被擊斃而倒在血泊中。恐怖分子劫持了以色列9名運動員和兩名教練作為人質,提出在上午9點前,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的要求。以色列政府拒絕了釋放政治犯的要求,但同意考慮埃及將人質轉移到開羅再進行談判的建議。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也授權國際奧委會埃及委員艾哈邁德·圖尼與恐怖分子談判:在釋放人質條件下,保證恐怖分子安全離境,並支付他們巨額資金。但遭到拒絕。晚10時許,西德同意"黑九月"的撤離要求,用直升飛機將恐怖分子和人質運往斯滕費爾德布魯機場,然後轉機離境。警方原擬乘換機之機,營救人質,但未成功,9名人質全部喪生。8名恐怖分子也被消滅。西德在這次營救中也犧牲了1名警察和1名飛行員。在象徵和平的奧運會上,發生這樣的流血事件,令人痛心。大會被迫停辦一天,使原擬9月10日閉幕的奧運會,延期至9月11日,這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慕尼黑大血案"作為奧運會上恐怖的一頁,將永遠載入奧運會史冊,並促使以後的奧運會主辦國加強了安全警衛工作。

第二十一屆

1976年加拿大蒙特婁第二十一屆奧運會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時間:1976年
地點:加拿大蒙特婁
簡介:蒙特婁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之一。1825-1849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該市位於魁北克南部聖勞倫斯河蒙特婁島上,是世界重要海港之一。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第二十一屆奧運會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

加拿大蒙特婁市曾先後五次申請主辦奧運會。在爭取1972年奧運會主辦權時,最後僅以一票之差敗於聯邦德國慕尼黑。在此之後,經過激烈的競爭,終於擊敗美國洛杉磯、蘇聯莫斯科義大利佛羅倫斯三市,贏得了第二十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本屆奧運會規模遠遜於上屆慕尼黑奧運會,主要原因是發生了抵制事件。 1976年6月,南非政權邀請紐西蘭橄欖球隊訪問。非洲最高體育理事會對此曾提出警告,如果紐西蘭應邀,非洲將反對紐西蘭參加即將舉行的奧運會。但紐西蘭對此置若罔聞。後來,又派代表團來蒙特婁參加奧運會。這引起了非洲的強烈不滿。 加彭甘比亞等國拒絕派隊出席奧運會、阿爾及利亞加納等國體育代表團雖去了蒙特婁,但在開幕後不久即退出了比賽。

本屆應邀參賽的有88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6189人,其中女子1274 人。運動員數比來的記者(約7800人)還要少。首次參賽的有安道爾安提瓜開曼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台灣沒有參加本屆運動會。比賽仍設21個大項。增設了女子籃球、女子手球等。雖有許多非洲國家退出,但仍不失為一次高水平的比賽。田徑游泳舉重射擊射箭共82次破奧運會紀錄,其中34次為世界紀錄。游泳成績最為突出,共26項比賽,刷新了25項奧運會紀錄,21項世界紀錄。

第二十二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80年前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
時間:1980年
地點:前蘇聯莫斯科
簡介: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城,城區橫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有人口800多萬,是蘇聯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據外電報導,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共耗資90億美元。這在奧運會史上是創紀錄的數字。

運動會於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恰好與第十五屆奧運會會期相吻合。兩屆會期舉辦月、日完全一樣,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第十五屆是蘇聯首次參加的奧運會,它標誌著蘇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兩屆會期吻合是組委會的精心安排。

運動會於7月19日下午2點在莫斯科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幕。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主持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屆奧運會,西班牙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將成為新主席。

因蘇軍入侵阿富汗,公然違背和平、友誼的奧運宗旨,導致國際奧委會承認的147個國家和地區中,有2/5的參賽國公開抵制和拒絕參加。結果,僅有8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本屆奧運會。有16個隊在入場式上沒有打本國國旗,以奧林匹克五環旗替代;有10個隊只有旗手一人,運動員沒有出場。美國日本西德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堅決執行抵制政策,沒有參加本屆奧運會。本屆奧運會參賽運動員共5872人(一說為5748人),其中女子1274人。本屆奧運會競賽項目仍為21個大項,女子曲棍球首次進入奧運會賽場。蘇聯首次參加了全部大項的比賽。

抵制行動雖然給本屆奧運會帶來了負面影響,但總的來說,還是一次較高水平的運動會。奧運會共打破33項世界紀錄。舉重、腳踏車水平都很高,特別是腳踏車,全部3個有紀錄的項目,有10人次破世界紀錄。舉重比賽共18次刷新13項世界紀錄,108次破參賽選手所屬國家紀錄。

本屆奧運會於8月3日閉幕,蘇聯共獲金牌80枚、銀牌69枚、銅牌46枚,居各隊之首。這是蘇聯自1952年以來在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奧運會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在一屆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一次。

第二十三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84年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時間:1984年
地點:美國洛杉磯
簡介:由於近幾屆奧運會耗資不斷加大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擾,使得申辦奧運會的城市望而卻步,越來越少。本屆奧運會的申辦城市原有兩家,除洛杉磯外,還有伊朗的德黑蘭,但出於上述種種原因,德黑蘭中途退出。因此,在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上,洛杉磯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的承辦權。1932年洛市曾主辦過第十屆奧運會,52年過去,奧林匹克聖火又再次在這裡燃起,使它成了繼巴黎、倫敦之後,第三個舉行兩屆夏季奧運會的城市。

雅典會議後,洛市開始了全面的籌劃工作,首先成立了籌備委員會,1979年邀請金融人士、45歲的彼得·尤伯羅斯擔任了籌委會主席。這位體壇默默無聞者,富有遠見卓識,在這次籌備組織工作中,特別是財政管理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華,從而一舉聞名於世。

奧運會的花費是巨大的,特別是近幾屆更如此,如1972年,慕尼黑花了10億美元;1976年,蒙特婁花了20多億;而1980年,莫斯科竟花了90多億美元左右。尤伯羅斯任主席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經費來源。洛杉磯奧運會是1896年奧運會創辦以來首次由民間承辦的運動會,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加納稅人負擔,加之美國法律還禁止發行彩票,一切資金就都得自行籌措。尤伯羅斯領導這個委員會白手起家,廣開財源,採取了如下主要措施:與企業集團訂立資助協定;出售電視廣播權和比賽門票;壓縮各項開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儘量不修建體育場館;不新蓋奧林匹克村,租借加州兩座大學宿舍供運動員、官員住宿;招募志願人員為大會義務工作等。

本屆奧運會的總預算為4.5億美元,原來尤伯羅斯計畫以他的經營方式收支相抵後,尚可盈餘1.5億美元。但據1984年12月19日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公布的材料,盈餘為2.5億(一說2.15億)美元。尤伯羅斯因此名氣大振,被民間譽為奧運經營之神。尤伯羅斯以特殊的經營方式,為奧運會順利度過困難時期作出貢獻,為此國際奧委會向其頒發了奧林匹克金質勳章。尤伯羅斯開創了民間承辦奧運會的先例,儘管他的某些做法遭到非議(如收取火炬接力費等。在美國境內的火炬接力,參加者每跑1英里需繳納3000美元),但這種以工商企業的方式,充分利用商業手段的做法,不僅給許多經濟不已開發國家承辦奧運會以啟邊,同時也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參與本屆奧運會報導的新聞記者共有9190人,其中文字記者4327名,廣播記者4863名。大會共招募志願服務者28742人。

第二十四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88年韓國漢城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時間:1988年
地點:韓國漢城
簡介:申辦本屆奧運會的除漢城外,還有日本名古屋澳大利亞墨爾本希臘雅典。1981年在聯邦德國巴登-巴登市舉行的第84屆國際奧委會會議上,雅典與墨爾本相繼退出,最後投票通過漢城為第24屆奧運會的承辦城市。是繼東京之後第二個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漢城申辦奧運會,是韓國政府"和平統一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步驟。韓國為提高本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於1973年制訂了該政策,並倡導"門戶開放",措施之一就是積極進行體育文化外交,並爭取主辦1986年的亞運會和1988年的奧運會。因此,對這屆奧運會,韓國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漢城於1981年11月1日成立籌委會,集全國各有關部門,包括工商企業建築文教藝術傳播等優秀人才於一體,積極開展各項籌備工作。當時,韓國政府不顧背負高額外債的壓力,撥款9億美元資助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將其中的55%用於競賽場地、奧運村、記者村以及新聞中心等硬體建設,將45%用於美化市容、修建奧林匹克公園、改善醫療服務、提高接待質量、搞好宣傳報導等軟體建設。此外,加上一些間接投資,漢城奧運會的投資總額合計約為30億美元。漢城為舉辦本屆奧運會共修建了競賽場館34座,以及各項輔助訓練場地。奧林匹克公園占地565∞坪,除主會場外,園內還設有腳踏車舉重擊劍體操游泳網球共6個場館,而且完成了公園綠化的目標,開發了供民眾休閒娛樂的功能。各個場館均採用現代化與標準化的設計,並且符合多功能的要求,許多場館可隨時提供相關的競賽與訓練條件,游泳池冬天可用溫水,配合空調可不受氣候的影響。奧運村和記者村都是公寓式的建築,會後可以出售。另外還修了一個直達市中心的交通系統,使之成為交通方便、環境幽雅的新區。

本屆奧林匹克聖火於8月23日在希臘奧林匹亞引燃,8月25日由韓國專機從雅典運抵濟洲島,途經釜山、大丘、仁川等29個城鎮的火炬接力,歷時22天,行程4186公里。第24屆奧運會的開幕形式於9月17日10時30分在可容納10萬觀眾的蠶室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漢城奧運會組委會委員長朴世植致開幕詞,國際奧委會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致歡迎詞,韓國總統盧泰愚宣布大會開幕。曾獲第11屆奧運會馬拉松冠軍的76歲的孫基禎手持火炬進入會場,第10屆亞運會3枚金牌獲得者林春愛接過火炬繞場一周后,由象徵體育、科技和藝術的二男一女接過火炬點燃奧林匹克聖火。

第二十五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第二十五屆奧運會
時間:1992年
地點:西班牙巴塞隆納
簡介:申請主辦這次奧運會的城市還有法國巴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英國的伯明罕南斯拉夫貝爾格勒。1986年10月17日在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91屆全會上,巴塞隆納贏得了主辦權。

巴塞隆納是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故鄉,是素有"地中海明珠"之稱的國際旅遊勝地。歷史上巴塞隆納曾申辦過1924、1936和1940年的3屆奧運會,但均未成功。因而,他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決心在國際奧委會的支持下,舉辦一屆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

本屆奧運會共有28個大項257個單項,首次列入棒球羽毛球兩個大項,並新增設了女子柔道等20個單項。輪滑冰球回力球跆拳道殘障輪椅賽跑被列為表演項目。共有169個國家和地區的9367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其中女運動員2708人,男運動員6659人。參賽運動員最多的國家是美國537人,獨立國協472人和德國463人。中國派出251名運動員參加了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台北有37名運動員參加7個項目的比賽。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全部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其中南葉門和北葉門,東德和西德各合併為一個國家奧委會、新獨立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共和國納米比亞等國的奧委會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蘇聯解體後,原有的許多世界級優秀運動員分散到各個獨立的國家裡,國際奧委會經過與各方多次協商,終於使他們聚在一起,原來15個加盟共和國除波羅的海3國外,餘下的12國組成"獨立國協"代表隊,所需經費靠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和拉取贊助解決。這樣,既保證了本屆奧運會競技的高水平,又解決了各個新獨立國家的參賽問題。獨立國協代表團的旗幟則採用國際奧委會的會旗。未出席上屆奧運會的朝鮮古巴塞席爾衣索比亞馬拉加斯加尼加拉瓜阿爾巴尼亞7國也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由於南斯拉夫的戰亂,聯合國安理會在1992年5月底通過第757號決議,不準塞爾維亞和黑山地區的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及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為改變這種局面,促使這個地區的運動員參賽,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多方奔走,穿梭外交,直到開幕前3天,終於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的恩準。但由塞爾維亞黑山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運動員只能以個人身份參加,並不得參加開、閉幕式和集體項目的比賽。國際奧委會得知這個可喜的結果後,立即派專機接運南斯拉夫運動員,使他們按時參加了獲準參加的各項比賽。參與報導本屆賽會的新聞記者共有13082名,其中文字記者5131名,廣播記者7951名。共招募到34548名志願服務者。

第二十六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屆奧運會
時間:1996年
地點:美國亞特蘭大
簡介:在美國,申辦本屆奧運會的城市除亞特蘭大外,還有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舊金山納什維爾。申辦工作起步最晚的亞特蘭大市,在1988年4月29日的美國奧委會執委會中,一舉擊敗其他城市,獲得了美國國內的勝利。接著,亞特蘭大又與希臘雅典南斯拉夫貝爾格勒、英國的曼徹斯特澳大利亞墨爾本加拿大多倫多展開激烈的競爭。

亞特蘭大最有威脅的競爭者是希臘的雅典。因為1996年是誕生於希臘雅典的現代奧運會的百年大慶,雅典人非常渴望本屆奧運會返回故鄉,喜慶百歲的生日,因此他們喊出了"1996屬於雅典"的爭辦口號,咄咄逼人。而亞特蘭大的爭辦口號卻是"尊重國際奧委會的選擇",顯得那么謙虛有禮。也許是後者的口號更符合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口味,也許是因為美國的財大氣粗,也許還因為其他說不清的原因,最終是亞特蘭大以51:35的票數擊敗雅典,贏得了主辦權。亞特蘭大位於美國南部的喬治亞州,是州府所在地,也是前總統卡特和世界文學名著《飄》的故鄉。

本屆奧林匹克聖火於6月5日上午11時45分由希臘著名女演員瑪麗婭·帕布基於奧林匹亞引燃。火炬傳遞至雅典後,用輪船於13日晚運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隨後進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國17個自治大區625箇中小城鎮的接力傳遞,於7月24日到達巴塞隆納,全程3964公里,歷時43天。開幕式於7月25日當地時間晚8時整在蒙錐克體育場舉行。價值10200萬美元的通訊衛星,在大西洋上空同時用32條線路向五大洲約35億觀眾進行實況廣播。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國際奧委會席薩馬蘭奇和來自24個國家的首腦和政府要員出席了大會。本屆奧運會的開幕式有許多特色。其一,在火炬接力過程中,72歲高齡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巴塞隆納附近一個小城中,也興致勃勃地持火炬跑了1000米,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直接參加火炬傳遞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其二,巴塞隆納奧運會籌委會邀請國外人士參加火炬接力,共邀請了50個國家和地區的255名選手。其中包括中國6名,中國台北2名。這在奧運史上是第一次。其三,火炬傳到主會場後,由1984、1988年兩屆殘疾人奧運會射箭獎牌獲得者,37歲的巴塞隆納選手雷波洛(Antonio Rebollo)射箭點火。只見他從輪椅上站起來,用火種點燃箭頭,然後準確地射向70米遠、21米高的聖火台,聖火隨之而起。據說,為了表演這項絕技,他練了不下2000次。其四,在開幕式上,大會特製一面巨幅的奧林匹克五環旗,覆蓋了會場中的所有代表團,以此象徵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團結、和諧與完美。

第二十七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屆奧運會
時間:2000年
地點:澳大利亞悉尼
簡介:奧運會開幕前的聖火傳遞活動本次又有了新意,組織者充分了利用了水、陸、空各種運輸方式,聖火甚至由潛水運動員帶到了水下。

本屆奧運會的比賽是提前開幕式兩天,從9月13日開始的。9月15日的開幕式進行得精彩紛呈,而獨樹一幟的聖火點燃儀式更是將開幕式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點燃聖火的是澳大利亞優秀女子短跑運動員卡茜·弗里曼。在澳大利亞總督威廉·迪恩爵士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後,曲棍球運動員雷切爾·霍克斯和水球裁判員彼得·克爾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

第二十八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2004年希臘雅典第二十八屆奧運會
時間:2004年
地點:希臘雅典
簡介: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辦地希臘曾申辦過1996年和2000年的兩屆奧運會,但都未能成功。尤其是1996年的第26屆奧運會,躊躇滿志的雅典欲奪下主辦權,以在本土舉辦的奧運會慶祝現代奧運會創辦100周年,並對申辦獲勝胸有成竹。但不料,美國的亞特蘭大從半路殺出,將那屆奧運會的主辦權搶走。這一失敗令希臘人耿耿於懷。2004年奧運會,雅典連續第三次提出申辦。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日益普及,以及舉辦奧運會越來越大的商業利益,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舉辦奧運會表示出了興趣。本屆奧運會的申辦也不例外,全球共有10個城市提出了正式申請,最終進入決選的5個城市除了雅典外,還有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義大利首都羅馬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997年9月5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06次全會投票決定,雅典獲得本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奧運會在時隔108年後,終於又回到了其故鄉希臘。

希臘儘管得到了來之不易的舉辦權,但他們的籌備工作進展緩慢,以至於國際奧委會在2000年時曾一度考慮過變更本屆奧運會的比賽地。希臘主辦方此後加快工作節奏,在賽會開始前夕,總算勉強完成了籌備工作,使奧運會得以順利進行。不過,由於游泳比賽場地已來不及建設頂棚,下午參賽的運動員只能經受烈日和酷暑的考驗。幸好半決賽和決賽等最重要的比賽都是安排在水溫和氣溫都相對稍低一些的晚間進行,便於運動員能在最重要的比賽中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雅典奧運會不僅有些場館的建築受到稱讚,更令人欽羨的是,雅典還有著其他任何城市都無法比擬的優勢。本屆運動會田徑項目中的男、女鉛球比賽是在古奧林匹亞體育場進行的,頗能使人重溫古代奧運會的神聖和輝煌。而曾舉辦過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帕那西奈科體育場經過重新布置,承辦了本屆賽會射箭和馬拉松終點階段的比賽;曾經作為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腳踏車賽場的卡萊斯卡基體育場經過翻建後,成為本屆男、女足球比賽的場地;馬拉松賽的路線則完全是傳說故事中公元前490年希臘勇士菲里皮迪斯傳遞訊息時所跑的原路線。

共有來自國際奧委會201個會員協會的11099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名,男運動員名)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總共28個大項37個分項301個小項的比賽。與悉尼奧運會相比,減少了拳擊項目的1個小項、男子摔跤項目的2個小項和女子花劍團體項目,增加了女子摔跤4個小項和女子佩劍個人項目。參與報導本屆賽會的新聞記者共有21500名,其中攝影/文字記者5500名,廣播記者16000名。共招募到160000名志願服務者。

由於近年來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猖獗,雅典奧運會進一步加強了安全保衛工作,組委會共動用了45000名保全工作人員。參與保衛工作的有來自警察軍隊、海岸警衛隊、消防隊、私人保鏢的人員和經過專門訓練的志願服務人員。儘管安全措施極為嚴密,但大會門票銷售情況仍不理想。直到8月13日賽會正式開幕時,全部520萬張門票還只賣出了不到一半。賽會開始後的頭幾天,許多賽事的看台上都有數千的空餘席位。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有了改善,尤其是晚間的田徑比賽,能容納7萬人的看台場場爆滿。其他賽事的賽場在大會最後一星期中也幾乎是座無虛席。

第二十九屆

各屆奧運會會標各屆奧運會會標
2008年中國北京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時間:2008年8月8日開幕式
地點:中國北京
簡介:2001年7月13日22時11分,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經過國際奧委會委員兩輪投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以56票獲得2008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決定2008年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