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門

司馬門

司馬門(sī mǎ mén ㄙㄧ ㄇㄚˇ ㄇㄣˊ)的詞語釋義。

詞語釋義

(1).官署或營寨的外門。《墨子·號令》:“請擇吏之忠信者,無害可任事者令將衛,自築十尺之垣,周還牆,門閨者,非令衛司馬門。”孫詒讓間詁:“此司馬門則似是守令官府之門,又非公門。”

昭陵北司馬門遺址全景昭陵北司馬門遺址全景

(2).皇宮的外門。《史記·項羽本紀》:“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鹹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裴駰集解:“凡言司馬門者,宮垣之內,兵衛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主武事。總言之,外門為司馬門也。”《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方在司馬門時,會老酋死,袁經略遣僧吊贈,公(袁可立)力詆其辱國。”
(3).帝王陵寢的外門。
(4).指金陵建業宮的大司馬門。唐溫庭筠《台城曉朝曲》:“司馬門前火千炬,闌乾星斗天將曙。”顧嗣立校註:“《金陵志》建業宮有五門:正南曰大司馬門。”

歷史典故

曹植“司馬門”事件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云:“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其下裴《注》曰:“《魏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臨淄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又《令》曰:‘諸侯長史及帳下吏,知吾出輒將諸侯行意否?從子建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覆信諸侯也,恐吾適出,便復私出,故攝將行,不可恆使吾以誰為心腹也。’”

可知曹操本有意立曹植為嗣子,但曹植“行馳道”、“開司馬門”一事令自己徹底失去父親信任,終至失寵。此事與別事相異,為禮儀之缺失,歷時極短,而後果獨大。

關於“司馬門”之事,並未有相關史料記載提及具體年份,此事發生在曹丕立為魏太子之前或之後,亦存疑。

中國古代墓葬制度相關知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