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漆器

古代漆器

漆器的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已見使用,戰國時期更加發達。在漢代,漆器被作為日用器具,日漸普遍。唐代的漆器實物製作也有明顯的發展。宋、元、明朝之後,漆器的製作有20多種。

早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第三文化層,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漆器的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已見使用,戰國時期更加發達。在漢代,漆器被作為日用器具,日漸普遍。唐代的漆器實物製作也有明顯的發展。宋、元、明朝之後,漆器的製作有20多種。

早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第三文化層,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天然漆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天然漆,也被稱為大漆,是從一種呈羽狀複葉的落葉喬木,即漆樹身上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呈乳灰色,接觸到空氣後會氧化,逐漸變黑並堅硬起來,具有防腐,耐酸,耐鹼,抗沸水,絕緣等特點,對人體無害.如再加入可以入漆的顏料,它就變成了各種可以塗刷的色漆,經過打磨和推光後,它發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光澤.然後再通過雕填,鑲嵌,彩繪,脫胎,髹飾等手段就可以製成各種精緻,美觀的漆藝品了。

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是清代以來的傳統產品,它的特點是,造型美觀而富於變化,輕巧而堅韌,色澤艷麗,光亮如鏡,髹飾的方法繁多,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相傳發明脫胎漆器這一獨特工藝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藝人.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名叫沈紹安的人.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門去修補金字橫匾,字跡雖然已經斑駁脫落,裡面的木頭也都露了出來,可是裱裹在匾額外面的漆和夏布,卻像新蟬脫去的外殼,堅韌光滑,並沒有被腐蝕剝落,這一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並從中得到了啟發,他想,如果先塑造一個物像的模型.外面再用夏布塗以漆裱糊起來,然後再設法取去裡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個體輕而表面堅韌光滑的漆器了嗎於是他就開始著手大膽,認真地試驗.沈紹安出身於一個制漆家庭,從小對佛像塑造就有興趣,並有一定的塑造能力,於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個模型,並在這個模型表面塗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塗以漆,再裹上一層夏布,這樣用漆和夏布逐層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陰乾以後,將它放到水裡去浸一定時間,等到裡面的泥胎軟化時,再將其挖掉取盡,用水清洗乾淨,剩下的布坯殼卻十分堅固和輕巧,再經過髹漆和彩繪裝飾,一件脫胎漆器就這樣誕生了.從此人們也稱這種脫胎漆器叫做"沈紹安漆器".

福州漆器的傳統髹飾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暈金,朱漆描金,嵌銀上彩,嵌螺鈾,仿古銅,綿紋等,解放後又發展了寶石閃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窯變,仿青銅,並且把它們與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藝品結合起來,使福州漆器更加絢麗多彩.早在清末,沈紹安的後代就開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銀等,使漆器燦爛耀眼.他們的作品"松瓶""桃盤"及脫胎漆器塑像"普陀觀音"等在南洋勸業會展出後,獲得好評,並在巴拿馬博覽會以及美國芝加哥和聖路易斯,法國巴黎,東京,柏林等國際博覽會上多次榮獲金牌獎和其他獎.特別是建國以來,著名藝人李芝卿曾以錫箔創作了"台花"以及閃光沉花等髹飾技法,對當代福州漆器有著重大的影響和貢獻.

福州脫胎漆器"荷葉瓶"就造形來講,如果是用木胎來表現,難度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脫胎的技藝,荷葉可卷可翻,隨心所欲,變化自如,優美而又豐富.色調上採用的是薄料技法,顏色鮮艷,一改大漆灰暗的風貌,紅色的小荷花包,與綠色荷葉相對比,越發使人感到生動,清新.在工藝上難度如此大的器型,作者卻表現得輕鬆自如,1981年福州脫胎漆器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北京雕漆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北京雕漆始於明朝永樂年間,到了清乾隆年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北京民間雕漆作坊開始興起,其中以"繼古齋"最為著名,他們的"群仙祝壽"大圍屏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北京雕漆造型古樸而莊重,紋飾精美,色澤光潤而深沉,並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既能實用,又有觀賞價值,一向與湖南湘繡和景德鎮瓷器並列被稱為"中國藝術三長".它的工藝複雜,需要經過制胎,作地,塗漆,繪畫,雕刻,作里,磨光等7道大工序和150餘道小工序才能完成.並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產品有:仿青銅器,立體動物和古代建築等,還有一些漆盒,漆瓶,漆屏風等日用品.如今的北京雕漆已有上千個花色品種.在工藝上除了進一步豐富傳統,工藝

美術家杜炳臣和劉金波二人,又借鑑了牙,玉的"雕和琢"技法,大膽創新,經過多年的鑽研與實踐,終於在雕漆多年不變的平刻和淺浮雕的技法上又增添了一門新的技法——摟雕,為北京雕漆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花籃盤"就是他們的代表作.作品刀法嫻熟自如,花與葉的結構來龍去脈,無不交待得清清楚楚,層次豐富,構圖整體而適合,單色朱紅沉穩而高雅.他們還創造了在雕漆上嵌鑲象牙,玉石,金銀等使雕漆藝術更加多姿多彩.目前北京雕漆已遠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四 川 漆 器

四川漆器早在漢唐時期,就被譽為"蜀中之寶".四川省氣候溫和,又盛產馳名中外的色鮮艷,味酸香,抓力強,乾燥快的"成口爽",為漆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早在西漢初,成都就已成為我國漆器生產的中心.解放後漆器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慶.成都漆器在胎型上,採用了木胎,麻布脫胎,竹蔑編織胎等,在髹飾技法上以雕填見長.藝人們運刀如筆,刀法流暢,近年來又創造了暗花漆下彩,銀片雕填,透明漆隱花等工藝,豐富了成都漆器的技法,重慶漆器是以研磨彩繪著稱,此外還有蛋殼鑲嵌,螺細鑲嵌,堆嵌,漆籠金等多種裝飾方法,絢麗多彩,品種繁多.我國著名漆藝家沈福文教授,早年留學日本.從師於日本漆界泰斗松田權六先生,學習漆藝."金魚漆盤"就是他的代表作.兩條活靈活現的金魚,隱現在漆層之中,頭部略微高出畫平面,而尾巴卻又消失在畫面之中,猶如魚兒游嬉在清澈的水中,水草也是忽隱忽現.這件作品曾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獎.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係為四川漆器的發展和創新作出了貢獻.

陽 江 漆 器

廣東陽江漆器始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陽江漆器分皮胎,紙胎,木胎,產品主要有日用工藝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傳統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觀,解放前就遠銷東南亞各國,解放後以生產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聞名.傳統的陽江漆皮箱以杉木為胎,內外各貼一層牛皮,經加固燙平再在表面髹漆而成.各地的博物館用它來存放名人字畫.漆枕則是在木架上用藤條編織輪廓後套一層牛皮,燙平髹漆而成,優點是堅固,防潮,耐水,質輕無裂縫.近年來陽江漆器不斷創新,努力增加花色品種,由過去的20多種,增加到如今的500多種,在漆裝飾方面,由原來的黑,朱色,增加到了各種色漆,並有罩金,鑲嵌,螺鈿,描金堆漆,印花等技法.

金 漆 鑲 嵌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相傳北京的金漆鑲嵌始於元代,興盛於明清兩代.它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後再漆底上運用鑲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開彩,斷紋,刻漆,金銀,罩漆等裝飾技法.其中堆古罩漆是一種彩繪和浮雕相結合的北京獨特的裝飾技法,它是在器身底漆上用稠漆描繪花紋,並貼金箔,圖案有隆起之浮雕感,然後通體罩透明漆而成."古"既指裝飾題材的仿古,也是"鼓"(凸起之意)的通假.金碧輝煌的畫面隱現在大漆之下,使其呈現高雅,協調,明快的藝術效果.北京金漆鑲嵌的產品主要有屏風,插屏,掛屏和家具等,約3000多種花色.1982年的北京"金龍牌"金漆鑲嵌屏風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的金杯獎.參加評獎的作品"步月圖"金漆鑲嵌屏風表現的是中秋佳節良宵,在瓊樓玉閣,荷塘月色的襯托下,閨閣裙釵倩步樓台,倚欄遙望的景象.屏風的設計採用了園林圍牆的形式,以紅色漆寶砂飾於整個牆面,月亮門的開光中,以黑漆表現夜景的水天一色,屏風的兩個邊扇和底邊還有楠木雕花,隨著由近到遠的透視,人們仿佛跨過了月亮門,走進仙境,達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在工藝上,這幅作品在"百寶鑲"工藝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其他髹飾技法.它巧妙地利用了象牙,珊瑚,綠松石,雞血石,孔雀石,珍珠貝,紅木,金絲楠木,玳瑁等十幾種珍貴的材料,並利用了它們的天然色彩和各種質感,生動地表現了畫面的內涵.

貴 晉 漆 器

貴州大方和山西平遙,新絳,稷山及江西宜春等地也是漆器的傳統產區.貴州大方漆器約始於清初,產品主要是以牛皮,馬皮做胎的皮胎漆器和棉麻布脫胎漆器.裝飾手法有浮花,平花,暗花三類.特點是紅黑掛色,五彩嵌花,造型樸實,色澤素雅,質地堅固耐用.山西平遙推光漆器約始於唐代開元年間,已有1000多年歷史.近年來,他們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並借鑑了古代繪畫和山西元代永樂宮壁畫,設計,生產了"吹簫引鳳","牛郎織女","群仙祝壽"等題材都很受歡迎.又增加了青綠金青山水,堆凸彩繪人物等新產品,並提高了描金彩繪的藝術質量.

天 水 雕 填

甘肅天水的雕填是四川經陝西傳入甘肅的,至今已100多年的歷史.過去主要有木胎,皮胎.裝飾方法僅有雕填一種.品種也只有木碗,手杖等日用品,建國後有了較大的發展,在雕刻,填彩,研磨等方面都超過了歷史水平.甘肅雕填現在除了日用品外,還生產圍屏和組合家俱等70多個花色品種.特別是滿嵌螺圍屏,摺疊沙發桌子等作品,造型優美,製作精細,紋飾典雅,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多年來一直暢銷國際市場.

揚 州 漆 器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江蘇揚州漆器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到了漢代,特別是經濟繁榮的唐代至明清時期,揚州漆器就更加興旺了.建國後,在繼承優秀傳統技法的同時,他們推陳出新,又取得不少新的成果.江蘇揚州漆器主要有多寶嵌漆器和螺鈿漆器,多寶嵌是我國漆器工藝中別具一格的品種,是由明嘉靖年間著名匠師周翥創製的.它是選用翡翠,象牙,瑪瑙,青玉,白玉,芙蓉石,青金晶,木變石等珍貴材料,並利用其天然色澤,雕鏤拼接於漆地上,使珍玉鑲嵌和漆器珠聯壁合,天衣無縫,相得益彰,具有華麗富貴,典雅,渾厚的優點.1959年著名藝人梁國海,王國治選用了畫家陳之佛的畫稿,和一些青年藝人精心製作了"和平之春","喜鵲登梅"大掛屏,至今仍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內.1983年在胡耀邦總書記訪問日本時,將"松鶴延年"這一多寶嵌漆器屏風,贈給了天皇.這幅屏風,用紫檀木做框架並有雕花,朱紅色的漆底子上,用各種珍寶美玉,鑲嵌成了8隻仙鶴在翩翩起舞,並配以各種松樹,石山,梅花,牡丹等花卉,顯得華麗富貴,古色古香.是揚州漆器的優秀作品.揚州螺鈿漆器早在明代就已久負盛名,又分為平磨螺鈿,點螺兩大類.

平磨螺鈿是把各色貝殼,打磨成薄片,用特製的工具做出各種人物,風景,樓台亭閣,花鳥蟲魚等圖案,拼貼鑲嵌於漆地上,再經髹飾推光而成.它的特點是漆底光亮如鏡,黑白分明,圖案疏朗有致,風格清雅素潔.點螺是精心選用蚌殼,雲母,夜光螺等優質貝殼,將其磨成相當於人發1/3細的絲,再用特製的工具,割切成細若秋毫的點,絲,片,一點點地嵌於漆底上,有時還間以金絲銀片,再經髹飾,推光而成.它的風格是,五光十色,燦若虹霞,精緻纖巧,尤其是點螺作品的邊緣,常採用細緻的二方連續圖案,使作品更富於裝飾性.1979年初由工藝師吳辰設計,高永茂等製作的點螺台屏"錦繡萬年春",高6公分,寬72公分,表現了在綠樹蒼翠之中,一隻孔雀亭亭玉立,四周的紫藤花盛開,一派春意盎然的畫面.寶藍色的螺鈿在黑色如鏡的漆底上,閃爍跳耀,螺鈿與漆相得益彰,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漆 線 裝 飾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廈門漆線裝飾是我國髹飾工藝中獨特的技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清代主要套用於民間佛像彩塑的服飾,灰甲,器具上,由於操作簡易,效果良好,很快就流傳開了.解放前,廈門已經有了專門經營漆線裝飾神佛像的商鋪,產品還銷往南洋一帶.1959年著名藝人蔡文沛的大型漆線裝飾雕塑"鄭成功收復台灣""孫悟空大鬧天宮"等曾在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受到好評.1972年他們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其他工藝美術的長處,創造了漆線裝飾的瓶,盤,仿古器皿,台屏等100多個新品種,同時研製出了各種彩色的漆線,使產品更加絢麗多彩,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現在漆線裝飾雕像已成為廈門的主要傳統工藝品.

現 代 漆 藝

中國現代漆藝主要包括漆畫藝術和立體漆藝造型.中國的漆畫是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漆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既可以屬於工藝美術範疇,也可以作為繪畫的一個新品種,具有工藝美術和繪畫的雙重屬性,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邊緣學科.著名漆畫家喬十光先生早在學生時代,就在已故的著名工藝美術家龐熏琴,雷圭元先生的積極倡導下,曾幾度赴福州向當地的老藝人學習漆藝技術,將中國傳統的漆藝技法與自己的裝飾藝術揉為一體,並受越南磨漆畫的影響,他的漆畫,生活氣息濃郁,裝飾性和工藝性都很強.作品的題材大都是以少數民族人物和江南水鄉風景為主,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他的影響下,中國的漆畫發展很快,遍布全國,80年代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被社會所注目和承認.由於漆畫使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工具和材料,運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技法,產生了其他畫種所不能代替的藝術特色,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漆畫的主要技法

薄料:用金膠漆在平漆地子上薄塗,待漆在將於未乾之際,貼上金箔或銀箔,色彩鮮艷而雅致,在漆畫中多表現天空,河水等效果.

研磨彩繪:根據畫面的需要,先用底漆繪出紋樣,然後在上面撒上各種金銀粉,鋁粉(金屬粉)或漆粉,待乾後,罩漆將粉狀固定,乾後打磨推光,這種技法在日本也被稱為"蒔繪",是漆畫中套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表現手法.通過粉屑顆粒的大小,灑播的疏密,質地的不同,罩漆的薄厚,打磨的多與少,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和肌理變化.

填漆:在漆面上造出低陷的圖案,然後填上彩漆,或貼上金銀箔,乾後罩透明漆.還有一種被福州人稱為"台填"的工藝,將錫片貼在漆板上,焰刻花紋,然後揭去花紋以外的錫片,再全面罩漆,打磨,推光,這種手法在漆畫中套用也是比較多的,適合用於裝飾性的漆畫.變塗:也稱為潑彩填漆,在漆板上潑下稠漆,然後灑或滴稀釋劑,漆被驅散,流動,融合,留下凹凸不平,如灑水則留下低凹的水跡樣.也可以藉助於樹葉,稻子,各種豆子或用刷子,蘸子等工具造成漆表面不平,取得自然的紋理,再填漆.也可根據畫的需要,局部使用.

刻漆:大體上分為三類.

刻灰,進刀較深,露出推光漆層下的灰地,或陽或陰文大片剷除漆面,然後填入色漆.工藝簡便,有一種同木刻畫一樣的鋒利尖銳,單刀直入的美感.

淺刻,也被日本稱為"沈金",不作深度刻鏟,而多用刀具刮刻表皮,以各種不同的線和點來表達畫面中物體的結構.它的特點是,細緻入微,立體感強,整體感強,裝飾性強.在劃槽內填入金粉,則被稱為"戧金",填入銀粉則為"戧銀",填入彩漆,則為"戧彩".

針刻,在推好光的漆面上,用鋼針鐫刻圖案,刻紋輕而淡,適宜細線紋樣,但不宜遠距離觀賞.

鑲嵌,在中國現代漆畫中,鑲嵌蛋殼的工藝用的多,先將蛋殼內的薄膜去掉,漆做粘合劑,將蛋殼貼在畫面上並按碎,就會出現自然裂紋,呈碎瓷哥窯狀的自然裂紋,因蛋皮的色澤不同,貼上的疏密不同,以及打磨的輕重不同,而呈現出豐富的肌理和由深至淺的素描關係.還有鑲嵌螺鈿把五彩的螺鈿(薄片),切成畫面所需要的樣子,然後貼在漆板上,再罩漆打磨.螺鈿本身就是五色斑斕,在黑色大漆的襯托下,更顯得霞光熠熠,充分體現了

材料之美

古代漆器古代漆器
當代著名漆藝家喬十光先生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他的作品《潑水節》曾在1978年第5屆全國美展中榮獲二等獎,作品《青藏高原》曾獲第6屆全國美展銀獎,還分別獲1990年第2屆韓中國際繪畫銀獎,第26屆亞細亞現代美術富士台國際獎.《水鄉》是他的代表作.在作品中,用蛋殼來表現房子的白牆並利用雞蛋殼與鴨蛋殼色澤的不同,來表現房子與房子的遠近及透視的關係,被壓碎的蛋殼所呈現出的冰裂紋,很好地表現出了古老的"磚"與"牆"的味道,黑色的漆又很好地表現屋頂,水與天的處理更是精采,用了薄料工藝,高雅的銀灰色把畫面妝扮得有如人間的天堂,既寫實又誇張,生動,自然,真實地表現了秀美的江南風景.在色彩的處理上,也表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整幅畫面僅有黑,白,灰三色,但卻如此豐富地表現了江南水鄉的萬物.這幅作品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工藝的處理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藝術與工藝相結合的典範.裝飾性強,給人以清新,高雅的藝術享受.喬十光先生先後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漆畫研究會會長,世界漆文化學會常任理事等職務.

立體漆藝造型,是近幾年來在我國傳統的漆器的基礎上,並受到日本,韓國漆藝的影響逐漸發展起來的,又被稱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強調它在環境藝術中起到的裝飾性,用漆的語言來美化人們的生活空間.它的成型手段主要有木胎,脫胎,笨板脂及繩胎,紙胎,軟金屬胎,皮胎,玻璃等.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並以漆做為粘合劑和固化劑,使它成型,然後再用漆來裝飾,或蒔繪,或沈金,或髹飾.目前它在國際上已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潮流.相對來說它比漆畫更注重漆藝的技術及材料的使用.裝飾花瓶"流動的線"高40公分,寬45公分,是我國於1995年完成的漆立體造型作品,造型上追求稚朴,厚重,但在形體上卻寬而不厚,在花瓶上立有凸出的流動線,以造形相適應,吻合,兩面的立線在形式上又各異,形成了一曲跳動的樂曲.裝飾技法上採用了金箔蒔繪的方法,從上到下,由多漸少,再罩以透明漆,色調柔和協調,金碧輝煌,突出了漆的特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