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皮箱

漆皮箱

所謂“陽江三寶”,是指陽江的小刀、豆豉、漆器, 要想使字畫永葆“青春”,對藏置環境有嚴格的要求。 對陽江傳統漆器,劉錦標師傅傾盡了一生的心血。

所謂“陽江三寶”,是指陽江的小刀、豆豉、漆器,
跟正常發展的陽江小刀、陽江豆豉不同,陽江漆器卻隨著原“陽江縣地方國營漆器工藝廠”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倒閉,而幾乎銷聲匿跡。在陽江市申報廣東省“漆藝之鄉”稱號的申報材料上見到這樣的文字:“上個世紀80年代末,陽江漆器工藝逐漸衰落,如今將成絕唱”。
而近幾年來,雜項以其多樣性的材料,複雜的製作工藝,獨特的造型,受到了廣大收藏者的喜愛,舊的皮匣、皮箱也出現在了拍賣會上。過去的舊皮匣、皮箱、皮盒等大多產自福建、貴州、廣州等地,材質多為水牛皮,羊皮製成。
要想使字畫永葆“青春”,對藏置環境有嚴格的要求。首先是防蟲、防霉、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調節溫度、濕度。 對存藏環境來說,要求書畫櫃或書畫箱要密封性好。使保存環境相對穩定。民間常用陽江漆皮箱,由杉木製成,內外都蒙上紙,再塗上黑色的木漆,避光防潮。密封性能較好。
劉錦標(1948.3-)——傳統陽江漆器唯一傳承人
對陽江傳統漆器,劉錦標師傅傾盡了一生的心血。劉錦標師傅從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陽江國營漆器工藝廠工作,由於善動腦筋,勤奮好學,兩三年時間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陽江傳統漆器工藝技術。那時候文化大革命餘波未平,社會上流行“技術無用論”,工人只要積極上街搞運動就是表現好。劉錦標師傅當時想,如果沒有技術的話,又怎么能夠振國興邦呢?進廠之初,劉錦標師傅是髹飾漆皮箱的,那些漆皮箱重達40多斤,一輪又一輪的髹漆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勞累,而當時的年輕工人只挑舒服的工作來乾,大多不肯去髹飾漆皮箱,而陽江著名漆器藝人傅乃彬對劉錦標師傅說:“這(髹飾漆皮箱)是真功夫,學著有用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