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

螺鈿

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陷蚌”、“坎螺”以及“羅鈿”,在歷史上也有叫“鈿螺”的,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瑰寶。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的總稱。螺鈿的“鈿”字,據《辭海》中注釋,為鑲嵌裝飾之意。由於螺鈿是一種天然之物,外觀天生麗質,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裝飾藝術,被廣泛套用於漆器、家具、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基本信息

簡介

螺鈿是一種手工藝品。用螺獅殼或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鏤器物的表面,做成各種有光澤的花紋和圖

形。也叫螺甸
嵌螺鈿漆器中國古代五彩繽紛的漆藝百花園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她以華麗多變的色彩豐富了漆器裝飾藝術

螺鈿又稱鈿嵌坎螺陷蚌螺填螺甸,它是用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種裝飾技法。具體方法是:用蚌殼磨成薄片,按圖案花紋鋸成各種形狀,然後把它們拼粘在漆坯上,再上一層灰底,表面髹上一層上光漆,經磨顯、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鏡,最後在螺鈿上刻劃花紋。螺鈿一般都鑲嵌在烏黑的退光漆背景上,這樣與白色晶瑩的螺鈿相襯,黑白分明,

螺鈿螺鈿
既優雅細緻又樸實清麗。早在西周時期,已把螺鈿作為裝飾鑲嵌於漆器之上。至唐代,這種工藝有了很大發展。在元朝時,螺鈿鑲嵌又出現了新的工藝,製作更為精細。

明代是中國古代漆器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漆器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極大提高。由於皇家對漆器的喜愛和需要,大大刺激了漆器的生產和製作工藝的提高,不但有厚螺鈿,還有薄螺鈿,又發明了稱為百寶嵌的新工藝,湧現出了一大批制漆名家。薄螺鈿又稱軟螺鈿或點螺。其用料較一般螺鈿鑲嵌薄軟些,是將貝殼、夜光螺等原料精心製成薄如蟬翼的螺片點在漆坯上而成。硬螺鈿的製作方法相同,只是作為原料的貝殼磨得較厚些。還有的做法,是在螺鈿的薄片底面襯上不同的顏色,透過薄薄的貝殼能顯現出各種色彩,稱為襯色鈿嵌。

此碗高5cm、口徑10.5cm, 用嵌螺鈿工藝精製而成,非同尋常。

用途

螺鈿一般多施於珍貴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其中以紅木居多。而蘇式家具中的螺鈿很少單獨使用,並經常摻和在其他鑲嵌物之間,如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百寶嵌”。百寶嵌是由江蘇揚州的周翥所創,人稱“周制”,他通過雕、鏤、鑲嵌等工藝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樓台、花卉、鳥獸等圖案,猶如一幅道地的刺繡,甚為精美。而廣式家具則很重視螺鈿工藝,小到凳椅,大到床榻、櫃櫥,而且多為滿鈿,使之色彩更顯富麗堂皇和奇妙典雅,別有一番民俗情趣,從而成為了廣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除家具螺鈿工藝外,漆器螺鈿也很知名,其中以揚州點螺漆器的名聲最大。在明末清初時,揚州點螺漆器名家輩出,江千里是當時馳名天下的高手,故有“杯盤處處江千里,捲軸家家查二瞻”之譽,查二瞻即明末大畫家查士標。點螺漆器,大多為杯盤、碟、匣等小件玩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另外,螺鈿還被製作成各色工藝品,例如佩件、帽鎮、鈕襻、朝珠、耳墜、手鍊、戒面、墜珠等,所用螺材有夜光螺、鮑魚螺與硨磲殼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