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東突厥之戰

反東突厥之戰

唐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與突厥的戰爭中,唐王朝為消除北方威脅而攻滅東突厥頡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戰。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慾逃過磧口,遭李績軍堵截,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頡利逃往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西北的沙缽羅部落,欲投奔吐谷渾,被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俘獲送往長安。

簡介

突厥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隋末唐初勢力逐漸強大,後分為東西兩部。唐朝初年,東突厥更加強盛,其首領頡利可汗曾率兵長驅直抵長安附近的渭水便橋北岸,對唐朝造成極大威脅。為改變被動局面,唐太宗除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增強國力外,同時在軍事上積極備戰,數年間,便培養起一支精銳部隊。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東突厥因連年內戰和天災,造成內部分化,勢力大減。當年11月,唐太宗任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一指揮五路大軍共10萬人對突厥分路進擊。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3000人從馬邑夜襲定襄(今山西平魯縣西北),頡利以為唐全軍出動,慌忙北逃,把牙帳移至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不久,頡利心腹康蘇密又中李靖的反間計,挾隋蕭後起及煬帝孫政道降唐,頡利又逃至陰山北的鐵山(今大青山北)。

唐貞觀四年二月八日(公元630年3月27日),李靖率軍與突厥軍在陰山(今大青山)遭遇,展開大會戰,唐軍斬殺突厥兵萬餘人,獲大勝。頡利率殘部萬餘人慾度沙漠,至磧口,遭唐軍堵截,其大酋長皆率眾降唐,頡利單騎逃往沙缽羅蘇尼失部落。三月,唐軍兵逼沙缽羅部落,生俘頡利,蘇尼失亦舉眾降唐。至此,東突厥滅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