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吳村

厚吳村

厚吳村位於浙江永康的南端。全村現有800多戶,3000多人,為永康大村之首。自宋嘉定十年1117年,始祖吳陽卿從仙居三橋,後人徙居於此,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宋元明清及民國各代中,歷代人才輩出,文化昌盛,經濟繁榮,雖經滄海蒼天的變遷,但其身後的歷史文化積澱經久不變。至今,村中仍保留著永康農村中最龐大的古建築。

基本信息

來歷

(圖)建於明代的吳氏宗祠大門建於明代的吳氏宗祠大門

永康南端的厚吳村縉雲接壤,全村8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姓吳。

屏山慶堂吳氏宗譜》所記,厚吳村吳姓始祖 名昭卿,字明之,號屏山,生於宋紹興乙丑(公元1145年),卒淳祐癸。

原系仙居銀青光祿大夫全智公十世孫,秉性高亢超然,有出塵之想。

其時伯叔,兄弟侄輩先後登仕路要津,濟濟相踵,人皆為榮。公獨視之澹泊如常。

(圖)香樟樹下的村口池塘香樟樹下的村口池塘

偕伯父公之永康任承事,見永康南鄉武平山明水秀,遂嘯泳其間,聚廬而托處焉,是永康吳氏之始祖。

遺風

(圖)敘倫堂中廳敘倫堂中廳

在有著典型浙中民居韻道的厚吳村里遊走,近百處祠宇廳堂、廬墅精舍和古屋老宅像蒙土的珍珠散落在巷弄間,你只有走近它,拂去塵埃,細細品味,待你將樹玉堂,衍慶堂,聚慶堂,為繼堂,存誠堂,蘭花居,屏山精舍,吳庭公祠,司馬第,澄一公祠,古蘇鐵,青藤柴門,禮泉井,桂花居,鎮南殿,古樟樹,千工床等統統轉過看過 一遭之後,你會發現,厚吳村的坐落走向坐北朝南,背負錦溪,面臨屏山,布局有序。房屋幢與幢相連,門廊相通,走廊呈井字形向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對稱伸展,幾百間房連為一片,即使是下雪落雨,鄰里街坊們相互走動也無須帶傘,幢幢房之間高高的山牆是火盜天然的防範,建築的古樸、大氣、精緻、實用,使你不得不感嘆先人勤勉、務實和智智慧。

歷史

(圖)厚吳村古建築群厚吳村古建築群

厚吳村始建於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占地1140多平方米的吳氏宗祠就在厚吳村的村口。吳氏宗祠為前、中、後三進兩廂,前廳三開間,中廳五開間,後廳七開間。東西兩側廂房有20多間。建築內的抬梁、斗拱、牛腿、雀 替、蝴蝶木均刻有花鳥蟲人物等高深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柱頭、穿枋、檁條金珠彩繪,完整無缺。宗祠的中堂正中懸掛著宗祠的堂號“敘倫堂”,意為思宗親源遠敘倫理綱常;在上中廳內左右兩旁掛著本族祖先歷任的官銜和科舉進士等匾額,意為顯耀門庭;廂房外側迴廊四周掛滿100多塊匾額,意在昭示厚吳曾經的傳統和輝煌。澄一公祠是吳氏十四祖吳樟的六個兒子為祭祀先父所建。按厚吳村吳氏宗譜排序,第十四世為澄字輩,而澄字輩吳樟排在第一,公祠由此得名。吳樟為家勤勉,恪守宗規,尚禮守孝,教子有方。吳樟六個兒子以六藝為名,分別是禮房、樂房、射房、御房、書房和數房,所以澄一公祠也被稱為“六房祠堂”。

文化

(圖)雨巷深深雨巷深深

司馬第最早的主人官至司馬,把他的房子叫做司馬第,想來後人叫出的總統府,部長樓也是這么來的。司馬第為吳文武所建。吳文武天資聰明,重視家學,七個兒子個個成材先後考中進士、太學生、貢生、廩貢生、州同知等。

司馬第廳堂壺存誠堂里有株高5米、樹徑半米的大鐵樹,據說樹齡400多歲了。屏山精舍又叫樹玉堂,是吳永 頌的私宅,樹玉堂正廳橫樑底部用深浮雕手法雕刻的百鳥朝鳳構件百鳥姿態各異,鮮活生動,令人叫絕。

桂花居建於清嘉慶年間,桂花居之所以有名,因為它曾經的主人是書香門第,也因為院子裡的桂花樹開花的時候,半個村子都聞得到。建於清末的蘭花居有百歲歷史,院子的主人從院子建成之日起就種植了許多盆不同品種的蘭花,所以小院就有了蘭花居這個名字。

小院主人已經換了幾代人,可愛蘭花雅興一直都沒有變過,每到蘭花花開的春天,蘭花居就會飄出淡淡幽香。

狀況

(圖)司馬第大門司馬第大門

七八百年的動盪戰火冬去春來使厚吳村在得到失去中始終堅持著宗族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勤儉治家、教子有方、樂善好施的好傳統。在細雨淫浸的早秋,徜徉在白牆黛瓦的這樣一個古意濃濃的村落中,是很容易產生些遐想的。走在滿是歲月苔痕的石板巷弄里,幾百年的老宅在無聲地訴說它的曾經。窗欞間門板上,四郎探母,魚躍龍門, 喜鵲登梅,代代封侯,三羊開泰這些題材吉祥孝道的精美木雕引導著護佑著這個世風古樸高淳的村落一代又一代人平實安康。即使是現在,偶爾到來的遊人,也沒有攪亂這裡安謐如一潭靜水的生活。扭頭向敞開著門的老宅門內望去,那個頭髮已然稀疏花白卻依然梳著兩條細細小辮的老婆婆,腳上穿著雨天下地幹活時穿的膠鞋,坐在門口的桌邊擇青菜;再一個院落里,一個中年女人正在淘米,小雞們在天井裡漫步,大狗在廊下無所事事地倒臥。在巷子口,賣鮮肉的中年男人,賣青菜的老婦,賣豆腐的小伙子在張羅自己三三兩兩並不太多的生意,房前屋後的水塘旁,女人們在那塊婆婆的婆婆用過的大石頭上用捶衣棒捶打著永遠也捶打不完的衣物。儘管在今年夏日的6月,厚吳村已經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可它今天的鮮活生動安謐平實一如過往數百年來的歲歲年年天天。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