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村,客家祖地閩西山村,一萬餘人建制的行政村並不多,連城縣廟前鎮的芷溪村就是這樣一個客家村落。明清以來,芷溪村先民先後興建了六十八座古祠,一百三十八幢古民居,這些規模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築,被客家學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芷溪富有光榮的革命歷史,芷溪區蘇維埃政府,所轄豐圖、官莊等6個鄉,進行革命活動,1935年1月,還成立了芷溪區游擊隊,堅持革命鬥爭,直到新中國成立。2002年,該村被福建省授予省級“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基本概況

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村聚居黃、楊、邱、華四姓客家人,以黃、楊兩姓居多。芷溪村村民重視修建宗祠,緣於客家人慎終追遠,敬祖睦宗的傳統美德。這些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除一部分是專門作祭祖聯宗用外,其餘都是祠居合一的複合型建築,普遍採用客家地區[九廳十八井]結構布局建造,庭院舒暢,雕樑畫棟,飛檐翹角,美侖美奐。廟前鎮芷溪村位於連城縣南部,總面積4.12平方公里,人口1萬多人。該鎮歷史源遠流長,據《連城縣誌》(1993年版)記載,該村在蕪山崗中心坪曾採集到西周時期的陶罐,斷定為商周時代的遺址。此後在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建縣前芷溪村由長汀縣管轄,屬表席里。紹興六年(1136年),連城縣成立後,該村正式劃歸連城縣轄域。民國初年,芷溪村為連城第二區所轄,1949年11月,成立芷溪鄉,歸康樂區管轄。1958年春,成立芷溪鎮,同年10月,芷溪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更名為芷溪大隊,歸新泉公社管轄。1972年2月,從新泉公社中劃出芷溪、廟前等15個大隊,另行成立廟前人民公社,1984年9月,芷溪正式定名為廟前鎮芷溪村至今。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的芷溪村是一個客家萬人古村落,共有芷溪芷紅芷星芷民聯和頭等6個自然村。聚居著黃、楊、邱、華四姓客家人,以黃、楊兩姓居多。明清以來,芷溪村先民先後興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這些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除一部分是專門作祭祖聯宗之用外,其餘都是祠居合一的複合型建築,普遍採用客家地區“九廳十八井”結構布局建造,庭院舒暢,雕樑畫棟,飛檐翹角,美侖美奐,被客家學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芷溪村所在的廟前鎮位於連城最南部,素有連城“南大門”之稱,地處連城、上杭交界處,地形東西寬而南北窄,西、南兩面與上杭縣毗鄰。這是一個藏在閩西的崇山峻岭之中,被修竹茂林掩映著的較為平坦的丘陵。早在清朝雍正、乾隆時期,由於吏治清明,境內久經離亂的百姓,稍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而當地本來就是一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萬物生長的地方。剛剛吃飽穿暖的百姓在境內建起了一座關帝廟,乞求關帝老爺保佑一份長久的安定。這座關帝廟沒有讓他們失望,吸引來了周圍商賈們在這裡建設店鋪、設立街圩。逢二、七為圩期,趕集的人們都相約到廟前來赴圩,久而久之,廟前鎮因此而得名,而芷溪村也正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芷溪村的客家居民十分重視門樓建築,因為門樓體現著屋主的身份,更兼融周易風水學說,當地有“千斤門樓、四兩屋”的說法。興建於康熙末年,占地5000平方米的楊姓“漁溪公祠”和黃姓的澄翔公祠就是芷溪古建築中門樓的代表作。

歷史介紹

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村歷史悠久,當地民眾流傳著“邱三千、華八百,姓黃姓楊一百”的口頭禪說法。據當地這四個姓的族譜記載,他們的祖先南遷前均居住在黃河以北,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成群結隊跨黃河,渡長江,進江西,入福建,先在寧化縣石壁定居,後再往南遷移,芷溪的邱姓約在元朝中期由上杭遷居到芷溪邱坑牛角屋,而華姓為明初遷至芷溪,距今均已600多年,而楊、黃兩姓來芷溪定居也有550-600年。在芷溪至今還可看到古代保存下來的大小宗祠65座,大型祖屋難以勝數,這些宗祠祖屋絕大部分建於清朝中葉,從其建築的外部結構,內部庭院的擺設,建築規模的宏大,內藏古老文物之多,在連城可稱是獨一無二,而可供開發利用和保護研討的古建築設計、裝飾、雕刻等更是枚不勝舉。目前保存最古老的牌匾是邱姓的“純孝”匾,為明朝萬曆年間所賜。

文化教育

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村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在封建社會官宦和有錢之士子女多在私塾就讀,明清兩朝,私塾遍布,經考舉中興的不泛其人。從1890-1904年清光緒的十五年間,芷溪村考中舉人1人、秀才的2人。而楊德庵一家,從清康熙45年(1706年)至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連續7代均有人中舉,最小的楊懷祖考中秀才時年僅13歲。民國24年(1935年)2月,芷溪村創辦了中心國小,民國28年(1939年)開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民國32年(1943年)私立連南中學成立為全縣三所普通中學之一,這些均為國家培養不少人才。該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1929年,芷溪蘇維埃政府成立後為宣傳革命成立了“芷溪俱樂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開展革命工作,也為芷溪潮劇團的創辦打下基礎。每年正月十一,芷溪各姓還輪流組織游花燈,請戲班演戲,當地的民間舞蹈---紅龍纏柱留傳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每逢正月初一至初九夜間進行表演。立春前後,當地還自發組織有500多年歷史的“犁春牛”舞蹈活動等,此外十番音樂和閩西漢劇潮劇等文化娛樂也十分盛行。

建築特色

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村的客家居民十分重視門建築。門樓是一幢房屋的門面,體現房屋主人的身份,更兼溶入周易風水學說,當地有千斤門樓、四兩屋]的說法。黃姓澄川公祠,是芷溪人重視門樓建築的生動體現。石門樓高近六米,柱直徑達一點二米,頂部刻有人物、鳥獸、花卉和雙龍戲珠等圖案,全部用上等花崗岩砌成,構造天衣無縫,雄偉壯觀。走進芷溪村古居,每一幢古居都有一段遙遠的傳說,每一幢古居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承著先祖的光榮與自豪。庚福公祠萬德公祠梧岡公祠龜山公祠萬斯堂怡關堂……座座深宅古院,人文蔚起。與福建省一衣帶水的台灣省高雄市,居住著芷溪開基祖庚福公的裔孫。據譜牒記載,三世祖鄧斌公於明成化年間渡台創業,是閩西最早去台的姓氏,如今在高雄已有幾千之眾。隔海相望,亦常互問鄉音。
1、漁溪公祠
楊姓漁溪公祠興建於康熙末年,是為紀念楊氏先祖漁溪公而建。整幢建築占地五千多平方米,設房間一百零一間,現仍聚居楊姓漁溪公後裔七百餘人。據說,該宗祠建築與北京故宮同一坐向,民間建築與皇家建築相同是一大忌,為此,堪輿先生特地在大門石牌樓名稱上做文章,現陰刻於牌樓上的南離輝映四字,為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所書,每字缺少一筆,不注意是難於察覺的,據居住該幢建築的楊氏後裔介紹,這樣設計目的在於求得制化,如此一來,門樓又顯得與眾不同。漁溪公祠的建築設計是典型的框架結構。將該幢房子九個廳堂兩廂壁板及門扇拆下,恰可鋪設十八個天井位置,擺一百二十張八仙桌宴請賓客,曬九十九擔穀子,都有顯得綽綽有餘,其建築之宏大,布局之科學,令人自嘆弗如。
2、翠疇公祠
黃姓翠疇公祠因黃姓翠疇公善行義舉,被清庭獎掖,清光緒十八年,翠疇公子輩為彰顯父母一生善行懿德而建,前後歷時八年始告竣工。該幢建築裝飾之華麗、工藝之精緻,在閩西客家地區民居建築中都是罕見的。門樓琉璃瓦頂,金箔鱷魚翹角,金邊金字蘭底堂名,金碧輝煌。前廳上下四根頂梁大柱飾以大紅油漆;下廳及中門屏風,有精美的梅蘭菊竹,福祿壽喜,文房四寶等鏤空雕刻;所有樑柱分別雕刻有[二十四孝]、[郭子義拜壽]、[蘇武牧羊]等傳說故事圖案;大廳內迴廊及下廳兩壁,畫有水墨山水;神龕金箔拼貼,燦爛耀眼。斑瀾的色彩,使整幢房屋洋溢著盈盈喜氣,頗具殿堂風韻。

文化特色

芷溪村
芷溪村

芷溪古宗祠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作用。它作為古代民間建築專家的傑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選址之用心,設計之巧妙,規模之恢宏,構建之縝密,用工之精細,含意之深邃,有些宗祠建築具有“天人合一”、人文與生態和諧統一之功,至今仍然是值得稱道的。宗祠的實用功能本來是祭祀場所,但芷溪諸多宗祠同時又是藝術品。一幢幢古宗祠都有值得你鑑賞、品味的高雅建築技藝,精工的雕刻藝術壁畫藝術、上乘的書法珍品,寓意深刻的文學典故等等,看了令人遐思萬千、感嘆不已。它比起目前在全國已經炒作甚是熱門的一些民間建築來,不僅毫不遜色,而且有的還略勝一籌。問題是它長期來“鎖在深閨人未識”。可以說,芷溪古宗祠建築本身就是一本值得精讀細研的客家建築文化藝術的教科書。
從內涵作用看,芷溪古宗祠通過紀念祖先、弘揚祖德這個機制,又成為古代社會農村團結人、教育人、培養人的學校,成為推動村落社會公建公益事業建設的組織者。一是知根知源、凝聚本族。二是引導修德,正人正已。芷溪古宗祠文化給人一個非常突出的感覺,就是許多立在宗祠、寫在族譜中的“族規”、“家訓”,都是教育子孫注意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從政官德經商道德等等的修煉。提倡以孝事親,以誠待人,以信為本,以忍處世。可以說,宗祠是古代落實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從所提倡的道德內容看,不少東西在今天仍不失為值得傳承、弘揚的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並不相悖。三是培育人才,耀祖光宗。在古代,芷溪有“兩多”:為官者多,商販者多。這應當歸結於古宗祠文化的作用。這裡的宗祠不少內設文武學館,利用宗祠培育、造就文化人才,還通過宗祠田產收取租谷,設立“學谷獎學制”,而且又規定祭祖“拜圖”準入祠堂者除長輩外,得需有功名者,明顯鼓勵讀書,鼓勵成才,鼓勵建樹功名以光宗耀祖,這樣自然人才濟濟。所以,在清代,連城全縣文進士13人中,芷溪占了4人,武進士10中,芷奚占了2人,還有舉人秀才貢生數百。在“五四”運動之後,赴法、日留學者,全縣數芷溪最多。由於文人達官多,該村至今保存的楹聯、牌匾、名人書畫、木石古雕等等亦多,此地文化底蘊深厚,現在已成為福建省的歷史文化名村。四是建管公益,惠及村民。在古代,在芷溪的許多村民公建、公益事業是以宗祠為紐帶,通過各姓氏、各宗支的長老牽頭,以宗祠公共義倉為基礎,加上募捐眾家錢物勞力辦成的,即使到近代,舉辦連南中學、建設芷溪中心國小所需資金亦是要採用這種民間辦法籌集的。應當說,宗祠在一定程度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起到了某種組織建設社會、管理社區的作用。芷溪古宗祠文化的核心,實際上是儒家思想文化中諸多精華性內容的表現。芷溪古宗祠所蘊存的文化精華,筆者認為在提倡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今天,仍可供人們傳承和鑒用,問題在於是否能夠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去研究它,分析它,去瑕取瑜,揚其精華。

民俗文化

芷溪村
芷溪花燈
芷溪花燈清康熙年間從蘇州傳入,歷時近300年,芷溪的花燈在形式結構、花樣色彩、工藝技巧諸方面都別具一格。整個花燈由一百零八個(也有九十六個的)各式各樣的小花燈組合而成。其中有宮燈式的紗燈和象徵動物花卉的鯉魚燈、牡丹燈。花燈分二層,下層是主體燈,由一串串小花燈組合而成。花團錦簇,琳琅滿目,配以鑼鼓和十番樂隊,十分壯觀。楊成武上將觀此花燈錄像後,即致信贊其“有特色舉世無雙,很驚險樂在其中”。

交通介紹

芷溪村
芷溪村交通圖
到芷溪,一般先到龍巖,再從龍巖坐車到芷溪,跟司機打個招呼,讓他到芷溪後停車則可,(切勿坐到連城縣城再轉車至芷溪,以免浪費你寶貴的時間)芷溪在距離龍巖65公里,如果是從連城走,則有很多車直接去芷溪。當地行進主要靠摩的,一般1元/公里。

深圳-龍巖2272/2273每日22:45發車,次日8:06到達。周一到周五從深圳機場有直接到冠豸山.機場的航班,晚上9點到達。從機場距培田古村很近,可坐摩的直接到達,票價4元-5元/人。

福州-龍巖2271/2274每日21:10發車,次日07:34到達。

廈門-龍巖火車K230/231每日16:21發車,當日21:37到達。汽車行漳龍高速,票價50元/人,僅用兩個小時。

龍巖-連城龍巖市內有公車6:00至15:20每隔20分鐘一班到連城。車程兩個小時。

特色看點

芷溪村
芷溪村
1、明清古建築
明清以來,芷溪先民先後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這些規模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築,被客家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芷溪古宗祠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作用。本來是祭祀場所,但同時又是藝術品。一幢幢古宗祠都有鑑賞、品味的高雅的建築技藝,“天人合一”、人文與生態和諧統一在這有很好的體現,至今仍然是值得稱道的。

2、漁溪公祠
楊姓“漁溪公祠”興建於康熙末年,是為紀念楊氏先祖漁溪公而建,現仍聚居楊姓漁溪公後裔700餘人。漁溪公祠的建築設計是典型的框架結構,其建築之宏大,布局之科學,計算之準確,令人自嘆弗如。

3、翠疇公祠
清光緒十八年,黃姓翠疇公子輩為彰顯父母一生善行懿德而建祠,前後歷時八年。該幢建築裝飾華麗、工藝精緻。門樓琉璃瓦頂,金箔鱷魚翹角,顯得金碧輝煌,巍峨壯觀。

4、氏家廟
黃氏家廟座落茶山口寨上山麓,是芷溪黃氏裔孫為紀念開基始祖庚福公而建造的祖祠,因規模宏大,鄉人也稱大祠堂。祠堂坐東向西。上廳略高,左右大屋間略低,左右迴廊各有一門通外;下廳比上廳低一階,有寬敞的迴廊。祠堂長27.17米,寬27米,建築面積為779.25平方米。廳背後及兩旁圍牆內有草坪、廚房共1320平方米;廳前有雨坪及直徑18米的半圓月池,總占地面積為3021.5平方米。此祠堂有一個至今未解之謎,自建造以來祠堂內從無蜘蛛結網。周圍雖有水草,夏天也無蚊蚋,鄉人堪稱芷溪一奇。此奇何解,有待各位行家前來考察釋疑。楊氏家廟又稱龜山公祠,座落在芷溪楊氏開基祖六九郎公的故居背園,環境優美,建築精巧。這座"楊氏家廟"如今又由閩粵贛三省宗親商定,正在修葺,不日即可重現昔日光彩

5、澄川公祠
芷溪的客家居民十分重視門樓建築。門樓是一幢房屋的“門面”,體現房屋主人的身份,更兼容周易風水學說,當地有“千斤門樓四兩屋”的說法。“澄川公祠”,就是芷溪人重視門樓建築的生動體現。

6、楊輝公祠
於芷溪的市場邊上,貌似平常,該祠雖與其他宗祠無很大特徵,但其中的一些風水學套用在此宗祠上得到及其大的套用。其屋外宰牛屋內無任何腥味,至今都無法解釋,是芷溪的三奇之一!望能者前往探尋其奧秘。其他一些民居分布也頗廣,總之處處是景。

7、冠豸山
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開一谷的蒼玉峽,驚而不險的丹梯雲棧,放眼萬里的一線天,冷風襲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蓮花洞。身姿綽約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遊覽的景觀有四十餘處。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