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伊斯蘭教

印度伊斯蘭教

印度伊斯蘭教舊稱回教、清真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紀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信安拉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古蘭經》為經典,信徒多分布於亞洲、非洲,特別是西亞、北非和東南亞各地。唐代傳入中國。

地理位置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印度伊斯蘭教人口8.16億(1988)。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首都新德里。

分布地區

印度伊斯蘭教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約占總人口的83%),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3%)、錫克教(2%)和耆那教等。印地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此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穆斯林人口約8千萬,主要分布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安德拉邦。

印度介紹

印度是印度伊斯蘭教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就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後經吠陀時代,到孔雀王朝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8世紀起,阿拉伯、阿富汗等外族人開始入侵,伊斯蘭教傳入。於1206年建立德里素丹王朝,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引進了伊斯蘭文化。1526年外族人巴布爾建立莫臥兒帝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將伊斯蘭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1849年後,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末,印度穆斯林中出現改良主義運動和不同的思想派別,最為著名的是阿利迦運動、艾哈邁迪亞運動、秋班德復古派。1906年“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它與國大黨聯合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推進民族解放運動;後因政治分歧,“穆盟”於1932年提出“兩個民族”理論,號召創建獨立的伊斯蘭國家。1947年8月印巴分治,大部分穆斯林上層人士和中產階級移居獨立後的巴基斯坦,留在印度的除少數王公貴族外,多是處於最貧困階層的農民和城市貧民。90%以上的印度穆斯林屬於遜尼派,另有少數屬於什葉派和蘇菲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