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鋪街道

博鋪街道是廣東省吳川市下轄街道。面積8.55平方千米,轄有6個社區和37個村民小組。文化底蘊深厚。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博鋪街道是廣東省吳川市下轄街道,位於吳川市東南面,全街總面積8.55平方千米,轄有香山、東嶽、東江、沿江、新江、水清6個社區和37個村民小組。

建置沿革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為潘水縣治。據清《高州府志》“潘水縣南有博畔鎮,潘水故址,在今博鋪鄉”。後由“博畔”改為“博鋪”,沿用至今。1946年前屬茂名縣。1947年屬梅茂縣。1952年屬吳梅縣。1953年歸吳川,屬梅錄鎮。1979年屬附城公社。1981年歸梅錄鎮。1984年11月設建制鎮。2002年4月1日由鎮改街道。

位置面積

博鋪街道位於東經110°48′,北緯21°27′,東鄰覃巴鎮,南臨大山江鎮,西接梅錄鎮,北界長岐鎮、蘭石鎮,距湛江市區54公里,距茂名市區42公里,距吳川市區3公里。全街道總面積8.55平方公里。

地形土壤

地處袂花江下游,海拔在2.8米—12米之間。袂花江橫貫街道,河叉交織,池塘密布,形似蓮花,故有“蓮花寶地”之稱。土壤肥沃,主要為黃粘土,原有耕地、草坡全部開發成種養業“菜籃子”基地,共有12316畝。

水文氣象

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日照充足,氣候宜人,四季常青,年平均氣溫24°C,最高38°C,最低3°C;年平均降雨量為1680毫米,70%集中於夏秋兩季。境內的袂花江常年水位在2.8—3.6米之間(珠江水準點)。冬季枯水期最低水位2.0米左右,夏季汛期最高水位達7.2米,西北部沿江管區部分居民常受洪水淹浸。主導風向:春夏秋季常吹東南風,冬季多吹東北風,因地處沿海及受南海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在夏秋兩季常受颱風侵襲,年均刮3—5次風力不等的颱風。

區劃人口

下轄六個社區居委會,37個居民小組:(1)香山社區3244人,有墩頭、衛東、外街、永安、永寧、永新、紅衛、同樂、向群9個居民小組。(2)東江社區2790人,有上街、中街、下街、里街、覃園、永勝6個居民小組。(3)沿江社區2423人,有橋東、財興、龍江霞江4個居民小組。(4)東嶽社區1902人,有東嶽、東方、東風、石龍、蓮花5個居民小組。(5)水清社區1823人,有高峰、祝堯、水陸、新堤、尚榮、水清、思慶7個居民小組。(6)新江社區1786人,有新明、新華、新興、新風、新民、新城6個居民小組。全街道有總人口14576人,有農業人口14176人,非農業人口330人;總戶數2496人,農業戶2402戶,非農業戶94戶。

景區名人

博鋪文化底蘊深厚。始建於晉代的茂山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湛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古代建築香山古廟始建於西晉太康初年,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博鋪人才輩出,嶺南派著名畫家、台灣大學教授歐豪年就出生於博鋪,其舊居在博鋪街道新江社區。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