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村

長樂村

長樂村 ,村莊名稱,已知的有:1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屏鎮長樂村; 2 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長樂村; 3 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長樂村; 4 湖南省桂陽縣清和鄉長樂村; 5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湛田鄉長樂村; 6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孟樓鎮長樂村。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屏鎮長樂村

長樂村地處江蘇省溧水縣東屏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東屏湖臥龍湖下游,距寧常高速寧杭高速互通僅2公里。全村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00畝,山林1500畝,水面500畝,旱地1300畝,下轄6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08人,勞動力1198人,其中黨員72人。2007年,全村可支配收入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00元。無村辦工業企業,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是典型的農業村。

長樂村的長樂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著近600年的歷史,2004年進行了常規性的維修,未進行深層次歷史文化遺產內涵的挖掘。隨著臥龍湖開發的不斷深入,充分利用長樂橋位於該村的有利條件,深入挖掘古文化遺產資源,積極參與保護古文物的同時加以開發利用,實施長樂橋風景區的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長樂橋品牌。

2007年10月份,長樂村低收入純農戶和廣東溫氏集團合作養殖業,目前已投入資金75萬元,徵用土地65畝,已建成投產11棟,年產清腳麻雞、黃公、土公30萬羽,2棟豬舍正在建設當中,年產1000頭左右。該村牢固樹立“工業強村”的思想觀念,加快推動“高效農業”的新步伐,搶抓城鄉統籌的有利時機,拓寬信息渠道,搭建工業、農業經濟平台,增強造血功能,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基礎,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同時,該村充分利用土地現有資源優勢,積極實施農業的結構調整,進行規模種植業的發展,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養殖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長樂村

長樂村是工業重鎮周莊鎮所屬行政村之一,地處鎮域最東南端,全村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00畝,現有23個自然村,4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74戶,常住人口4093人。

近年來,村黨總支、村委會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硬化、綠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村民生水平不斷高。全村形成以電子、化纖、紡織、建材為主的產業,現有企業21家,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2家,超5000萬元企業3家,主要產品杜美絲的銷售量占全國市場的80%以上。2006年,全村實現總產值10億元,完成利稅5000萬元,村級淨資產35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3500元。

村級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進了全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全村所有自然村道路實現了硬化,村主幹道長樂路實現了亮化,村里主要路段、重要區域實現了綠化。該村每年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400、500、1000元不等的慰問金,並建有老年人活動室,對初高中優秀在校學生給予獎勵,為村民負擔大病住院醫療保險金,貧困家庭可以享受村裡的另外補助。目前,全村社會和諧安定,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雲南省劍川縣沙溪鎮長樂村

劍川縣沙溪鎮長樂村有271戶1178口人,是白族漢族彝族世代和睦相處的世居農業村。這個群山之中的小村落,在村黨支部的率領下,正昂揚邁上小康路。

2003年,長樂村黨支部提出了“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個黨員一條致富路”的口號,確定了“186”工程的經濟發展思路,培植100戶乳牛、黑山羊和肉牛養殖專業戶,使之成為龍頭支柱產業;發展80戶經濟林果兼水稻良種專業規模生產的種植戶;發展60戶個體工商和勞務輸出戶壯大私營經濟。

思路有了,宏偉的目標確定了,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38名黨員積極把決策變為行動,把目標變為現實。黨支部決定從“水、電、路”上作文章,讓“186”工程順利實施。黨支部“一班人”多方奔走,先後爭取到47萬元資金,民眾集資33萬元,幹部民眾共投入9973個工日,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項目建設,架通了主水管12300米,受益農戶達90%以上;架通了到村內的3.7公里輸電線路;把983米進村土路改造成彈石路,把村內主幹道修成了水泥路。

長樂村發展起奶牛、肉牛、山羊、綿羊等畜牧業,走出了一條養殖業致富之路。村民段金妹家有8畝多的田,但還是賺不到錢。後來村幹部動員我們養羊,現在田裡的化肥用得少了,每年還要賣兩次羊,收入10000多元。長樂村里像段金妹一樣通過養殖業脫貧致富的農戶就有63家。

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凝聚力、感召力不斷得到增強,廣大黨員爭先恐後地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從思想上幫、技術上帶、資金上扶,為村里10個困難戶進行了住房改造,使104家農戶學到了科學的種植、養殖技術。長樂村“186工程”的目標實現了,2006年全村肉牛出欄80多頭、肉羊出欄200多隻、奶牛養殖79頭、飼養家禽5871隻,畜牧業總收入比2003年增長45%;建立了以泡核桃為主的570畝林果基地,826畝電腦農業推廣示範優質良種基地;轉移剩餘勞動力88人;全村經濟總收入397.64萬元,人均純收入1380元,人均占有糧食1198斤。

長樂村民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呈現出“四個文明”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全村有176戶農戶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村黨支部被州委表彰為先進黨支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長樂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平安村等榮譽稱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湖南省桂陽縣清和鄉長樂村

長樂在桂陽城南25里,太和泡古浪向東4里,清和圩北下5里。自念隆公在南宋淳佑年間卜居以來,歷時八百餘年,長樂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30餘戶,1945餘人。長樂舊屬大乾鄉第六保,保下設甲。解放以後廢除保甲制度,設立行政村,人民公社時為生產大隊,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政權後,長樂屬清和鄉為村委會,下設村民小組。自合作化以來,在政體上,長樂與鄰近村時分時合,但村治均設長樂。

長樂地處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幅員遼闊,胡屯水縱貫其間,土地肥沃,澆灌方便,歷經開墾成為萬頃良田浩浩淼淼,環周十餘里,長樂置於良田環繞之間。村北是桂陽四大田洞之首的南陽洞,清康熙時曾一禾雙穗,視為祥瑞而尊為貢品。前有隔水洞、木下洞、長沙洞。南有煙青洞、黃泥丘、土塘頭。均為黑色土壤,現有耕地1400畝,除去非農業人口,人平尚有耕地近一畝。地肥水便,旱澇穩收的穀倉。現在不但解決了歷史上難以解決的溫飽問題,而是已向小康邁進。由於生產的發展,經濟的活躍和人口增長的實際需要,從八十年代以來,先後在土塘頭、六畝丘、江邊興建了住宅,棟棟鋼混、磚混結構的新房鱗次櫛比,寬敞明亮。不少人還實現了家用電器化。對於彩電、冰櫃、洗衣機、電風扇、錄音機、相機、縫衣機等高檔商品,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再也不算是稀罕物了。從六十年代起,自建了水電站,現在又有鄉電站供電,照明加工都實現了電氣化,結束了過去油燈照明,手工操作的歷史,長樂是南溪、麻石、清和地區出入要道,過去雖有石路,四通八達,上通兩廣,下達三湘,但只能肩挑步行。要想富,先修路,長樂人懂得這個道理。從五十年代就從頭板上修築了簡易公路銜接桂清道。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又自籌資金,擴建為黑油路,客貨車輛直駛村中。還有人購置了汽車、拖拉機、機車,成了運輸專業戶。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長樂現在是生活安定,衣食富足,精神煥發,正乘著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東風乘風飛躍。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湛田鄉長樂村

長樂村位於湛田鄉西部,於會同鄉交界,全村版圖面積18.2平方公里,距湛田圩鎮5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四個自然村,310戶,1264人,現有耕地面積1706畝,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050畝,有效灌溉面積550畝,旱地656畝,山地面積11100畝,其中有林面積2200畝。全村糧食總產88123公斤,人均占有710公斤,年人均純收入1380元,全村果園面積1050畝。各自然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 通廣播電視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孟樓鎮長樂村

長樂村長樂村

長樂村位於鎮區東部,與鎮區相鄰,“S231”線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6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540戶,2378人,4898畝耕地,43名黨員,村幹部6名,組幹部12名。有村級國小一所,現有教職員工 10人,在校學生240人。2008年,全村實現總產值4100萬元,人均純收入5450元。

近幾年來,長樂村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第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用先進實用農業生產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升科學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擴大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增加農民收入。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楊樹經濟,形成特色支柱產業。第二,突出抓好工業經濟發展。立足於本村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目前,村內已有板材加工廠、預製樓板廠等各類企業5家,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成為全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第三,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村莊整治為抓手,多方籌措資金80餘萬元,推進新農村建設。修築道路5條計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的目標;另投資15萬元在入鎮口建設村級小遊園兩個,進一步靚麗了入鎮口。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