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創建於1958年,前身為南京市小市中學,1981年和南京市建寧中學合併,更名為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1998年被確認為“南京市重點中學”,2007年被確認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加大硬體投入,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是該校“十五”規劃中的奮鬥目標。

基本信息

師資力量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學校現有高中班級27個,在校學生1084人,教職工109人,其中專任教師91人,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23人,一級教師44人,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班主任1人,省勞動模範1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優秀教育工作者5人,市優秀青年教師4人,區學科帶頭人13人,區優秀青年教師6人,市優秀團幹部、優秀大隊輔導員各2人。碩士(包括全日制碩士和教育碩士)14人。進入新世紀之後,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學校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南京市文明單位”、“南京市德育先進學校”、“南京市紅旗團委、紅旗大隊”、“全國教科研先進學校”、“江蘇省先進實驗室”、“南京市中國小示範圖書館”、“九五國家重點課題先進學校”、“江蘇省科技競賽先進單位”、“南京市民主法制建設示範單位”、“下關區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校的辦學聲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幾年來,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學校高中辦學規模增大,校園面積擴容,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硬體建設成果令人矚目,初高中分設成為現實,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特別是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率為46%,在市重點中學(省“二星級”高中)中名列第一,超過多所省重點中學(省“三星級”高中),社會反響強烈。

辦學理念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學校領導班子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結合學校現狀和當前的基礎教育形勢,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冷靜思考和理性梳理,提出了“適應教育”的基本理念。創造適應學生髮展、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此基礎上,把學生教育培養成為“適應今天的學習、適應自我的變化、適應未來的生活”的現代公民,即給學生找到一雙合適的鞋,使學生能夠走好路,而不是拿來一雙鞋,讓學生削足適履。該校的生源狀況在全市一直處於較低水平,每年85%以上的學生不能升入本科院校,決定了我們的教育不可能是“精英教育”,但學生成才之路有千條萬條,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每一條成才之路的基礎。“適應教育”這一理念,是學校通過長期辦學實踐,凝鍊出的穩定的辦學精神。

重視每一個學生

他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質、成才的願望,“適應教育”就是要通過最最佳化的教育過程,培養每一個學生正確的成功觀、成才觀,發現與發展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潛質,激發與滿足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願望,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鋪平前進的道路,為每一個學生的成才創造最佳的條件。

“適應教育”

他們確定的“適應教育”的主題詞是:適應學生髮展的教育和適應今天的學習,適應自我的變化,適應未來的生活。我們對“適應教育”的通俗解釋是:要尊重客觀事實,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的發展負責,為學生的幸福奠基,構建適應學生髮展和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讓每一名高中學生都能“適應今天的學習”,即能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能夠跟得上、學得進、學有所成;“適應自我的變化”,即能平穩走過身心劇變的青年前期,為身心健康發展、樹立正確而穩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適應明天的生活”,即在價值多元、競爭激烈的信息化時代,能夠培養自信、自強的品質,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質量。使學生不但能夠適應生活,而且能夠創造生活。

“適應教育”的內涵不是讓學生被動等待,而是學校的主動應對。 “適應教育”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學校對每一名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每一名學生的幸福奠基的精神,它與科學發展觀、人本思想和新課程理念的基本內涵都是相一致的,它是素質教育校本化的具體體現。

主要做法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以生為本,實施關愛教育。關愛家庭貧困的學生;關愛學習困難的學生;關愛行為困難的學生;關愛心理困難的學生。

在德育方面,以養成教育為重點,通過培養學生端正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學生社會適應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心理教育方面,大力開展以自信、自強為主旨的系列心理活動,樹立學生正確的成功觀、成才觀,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使每位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獲得成功。

在管理上實施精細化管理,在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均朝精細化的方向邁進,使辦學理念得以在學校的各個領域貫徹落實。

創建工作

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是所有普通高中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本質特徵,但不同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途徑和實踐模式應結合校情、結合實際,應有不同的實現道路,該校所探索的“適應學生髮展的教育”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因而所開拓的是一條素質教育的校本化之路。在“適應教育”理念的引領之下,學校圍繞創建工作這一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具有六十六中自身特點的辦學特色。

以生為本,關愛成長,構建德育新思路

學生是未成年人,是處於不斷成長和發展中的人,了解學生,關愛學生,這是實施“適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條措施。

實施關愛教育,塑造美好心靈

關愛教育是一種以關懷為價值取向,以關愛情感為先導,以關愛品質的形成為目標的情感性教育。它旨在通過系列的體驗性、實踐性教育活動,發展學生個體的關愛能力,形成對人、對事、對己的親社會態度和人格特徵,學會對愛的感受、體驗、理解與創造、給予和表達,從而最佳化人際關係,提升精神境界。關愛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學生需要得到關愛,需要學會感受關愛,需要學會關愛他人,需要懂得如何關愛。

六十六中每年大約有一半學生來自郊區和農村,不少孩子的家庭比較貧困;絕大多數學生高中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全市排名在3萬名以後,不少學生存在學習困難、行為習慣不良的情況;大約每六名學生中就有一個來自單親家庭,不少學生因各種原因而導致心理不夠健康、人格不夠健全。為此,學校紮實開展了系列活動,認真實施關愛教育。

近年來,先後開展的“黨員學生結對、幫困助優”、為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為該校高一年級父母雙亡的朱廣芸同學獻愛心、關愛殘疾人為下關區小市街道殘疾人運動會提供服務等系列活動。學校還設立“致遠獎學金”和“關愛獎學金”,每年拿出8萬餘元,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生。學校還每年為低保家庭的學生減免約200人次,減免費用近10萬元。這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強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養成教育是該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也是校風、學風建設的主要內容,他們通過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和發展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材、成功鋪平前進的道路,從而為提高學生社會適應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聘請小市派出所副所長作為學校法制副校長,定期開展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派出所、學校、班主任、家長共同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和公民意識。

學校校風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生對行為規範的遵守程度,為確實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他們抓好“三條線”:德育處,班主任,家長委員會,“三線合一”,形成教育合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狠抓一個“學”字,突出一個“嚴”字,提出一個“恆”字。輔導學生逐條掌握全面了解《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嚴格要求,檢查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的種種表現,並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經過努力,學生的行為由強制到自製,從他律到自律,形成了良好行為能力,不但促進了學校校風、校紀的最佳化,而且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加強心理教育,培育健康靈魂

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是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體現,高中生心理世界豐富多彩,對世界的看法感性多於理性,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形成了多元的價值觀,使得價值觀正在形成的中學生們產生了諸多的心理問題。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學校成立了心理諮詢室,每天中午定時開放,持有上崗證的心理輔導教師接待來訪的學生,面對面地交流,疏導學生的心理。學校黑板報開設了心理諮詢的專題欄目,對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和教育。各班級開展了以“怎樣才是一個合格健康的人?”“中學生應該培養什麼樣的意志品質?”等為題的大討論和課題研究,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心理訓練,培育學生健康的靈魂。學校還要求每位教師不論任教什麼學科,都應該具備基本的心育能力,積極主動地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一條科學之路,學校申報了南京市“十五”規劃課題《自我成長記錄卡的編制與使用》,成立了由校長洪洋同志掛帥的課題研究小組,通過幾年的實驗研究,已順利結題,並獲得南京市課題研究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等榮譽。

夯實基礎,分層推進,構築教學新平台

就該校生源整體狀況而言,在南京市普通高中當中處於最低層次,每年幾乎沒有“有效人頭”,這就決定了學校的教育不能是精英教育或升學教育,而應是大眾教育和適應教育,應該突出面向全體學生,客觀定位,夯實基礎,分層推進。

面向全體,夯實基礎

學校把教學計畫所列入的每門課都視為基礎課,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新生入學初各主要學科均開設專題講座,由任課教師介紹本學科的特點,傳授高中階段學習該課程的方法,做好初高中的銜接教育,以引導學生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掌握終身學習的基本本領,使學生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求,並為適應未來的終身學習社會奠基。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準確把握學生,放低教學的起點和重心,不求難、不求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所有教師更新觀念,改革各科教學,豐富教學內容,突出素質訓練,堅持“三基”並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習慣),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和學習的本領。

學校還成立了田徑隊、美術特長小組、管弦樂隊等,為在藝體方面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搭建成才的立交橋,每年均有部分學生考取高校的藝體專業。

分層推進,因材施教

學校在面向全體、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一方面改變只重知識,忽視能力;只重雙基,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應試教育傳統,而強調每一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和對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以此作為構建“適應學生髮展的教育”的一個要素。

另一方面改變只重成績優秀的學生,忽視成績較差學生的傾向,而強調學校里人人平等、學生無好壞優劣之分,強調在教育和教學的過程中,“抓兩頭、促中間”,即不僅關注成績和表現優異的學生,而且要給成績和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多的關愛,要求教師走近他們的身邊,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成長的故事,尋找他們成為現在的歸因,探索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途徑和策略,同時鼓勵、帶動“中間段”的學生,促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課程改革,發展良機

學校以社會需要、學生髮展和學科體系為三個基本點,構建包括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的課程模式。學校嚴格執行《南京市普通中學高中課程設定安排》的精神,開齊開足規定的全部課程,並根據新課程實行三級管理的理念,大力開發和選擇了《數學思維與方法》、《唐詩與旅遊》、《宋詞與人生》、《化學與生活》、《物理與生活》、《現代生物科學與技術》、《網頁設計與製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等近30種校本課程,提高了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保障了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性。學校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走進軍營、走進企業、走進鄉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十里長溝的水污染調查》、《問吧》等研究性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

學校實施新課程計畫,指導教師做到五個“最佳化”:一是最佳化教學觀念,變教師主導學生為教師適應學生;二是最佳化教學環境,變強制、封閉為民主、開放;三是最佳化教學進程,變教師傳授知識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四是最佳化教學方法,變灌輸式為啟發式、探討式;五是最佳化教學手段,變傳統的單一媒體為多媒體輔助教學。並把最佳化教學過程作為主攻方向。探討教學新模式。在豐富和發展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找到與本學科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模式。最佳化作業設計。加強提高課堂效益和作業的“科研”,課堂教學抓基礎、重能力多反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率為46%,社會反應強烈。近三年在生源狀況全市最低水平的前提下,每年均有20-40人左右考取本科院校,其中均有數人考取一、二類本科,本科推進率高,每年的綜合考試合格率均在94%以上,資格線達線率均在80%左右,高考升學率均在95%左右,並有一批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獲得獎勵。

以人為本,精雕細琢,提升管理新水平

加強管理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對管理工作的實踐和探索也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在加強管理,協調好人、財、物、事、時間和信息,實施管理的制度化、人文化、精細化等方面作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依法治校,提升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在教育系統的具體體現。六十六中一貫以法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檔案精神為準繩,結合校情加強學校管理,形成了依法辦事、民主集中、人人學法、全員守法的特色。

該校實行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保證監督、教代會民主管理的領導體制,所有重大問題如學生收費、基礎建設、人事變動、管理制度、獎勵機制等均由“三會”(支委會、校委會、教代會)討論,定出最佳方案。學校章程、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學校重大事情的決策均以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檔案精神為依據。多年來,學校始終營造著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端正辦學方向,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努力減輕學生課業過重負擔,杜絕亂訂資料、亂收費、亂辦班等行業不正之風;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許侮辱毆打教師等等,為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所稱道。

學校法制教育做到計畫、內容、人員、時間“四落實”,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多次聘請區委黨校、檢察、公安等部門對校級主要領導作有關法律、法規、保持黨的先進性、八榮八恥等相關知識講座。

學校對中層以上幹部提出了“增強法制意識,強化依法治校的觀念,提高依法決策的能力和依法管理的水平,維護學校師生的合法權益”的要求,一方面定期組織幹部認真學習、交流、討論有關法律、法規,提高幹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還把能否依法辦事作為幹部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強化幹部的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

學校利用政治學習、黨組織生活會等,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水準和法律素質,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學校在對學生的法制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上構建了三個系列:一是以知法、懂法為目的的課堂教學系列。利用政治課、法制教育課上好法制課程。二是以增強法制觀念為目的的各種教育滲透系列。通過寓法制教育於學科教學中,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法,時時依法辦事,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三是以提高守法、用法自覺性為目的的實踐活動系列。通過舉辦法制講座、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途徑,深化學生的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學生遵紀守法,15年以來,學生犯罪率為零。

通過以上工作,使學校依法治校的水平逐步提高,保證了學校的辦學方向不偏差,維護了師生應有的權益,學校先後被評為下關區“法制教育先進集體”、“民主法制示範單位”、“教育收費規範化先進單位”和“師德先進集體”。

精細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的規範化水平

精細化管理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並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關鍵一步。學校加強精細化管理,做到系統健康、層層完善、責任落實。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到位、盡職,對崗位負責,從而形成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的機制。

學校著力抓好了三個層面的工作:第一,抓好培訓,統一思想。學校組織教師學習《細節決定成敗》等書籍,要求教師寫出心得體會,明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道理,感悟精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訂立制度,明確規範。首先,制定了學校各部門人員的崗位職責,做到人人有事負責,事事有人負責。其次,制定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流程及規範,把領導決策、辦事程式等每項工作都建立管理流程,說明管理的步驟和要求,在此基礎上,細化了工作規範。學校工作規範有《校務公開制度》、《重大事項議事規則》、《學籍管理制度》、《教師一日常規》、《班主任工作守則》等。再次,制定了教師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包括《獎勵工資發放辦法》、《教職工月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巡課制度》等等,全面考核教師的工作過程、績效及工作態度。第三,檢查督促,抓好落實。事實證明,執行制度過程中的檢查督促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基於執行過程信息溝通的需要。學校確定製度執行的反饋人、反饋時間、反饋流程,對制度執行的全過程實行監督控制。比如:學校制定了《巡課制度》,對教師課堂教學常規作了明確的規定,教務處每天必須巡課3節以上,發現問題,必須當天落實解決,明確責任人,並以書面形式報校長辦公室備案,作為當月考核依據,而教務處執行情況如何,由分管校長負責監督檢查,若教務處發現問題,未能及時按章處理,將追究教務主任的責任。

通過精細化管理的逐步推行,各項工作計畫制定的隨意性減少了,有計畫無落實或有執行無檢查的現象少了,學校政令暢通,工作效率提高了,家長、學生的滿意度提升了。

以人為本,提升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水平

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最佳化,關鍵在於張揚管理人性,讓教師安心、舒心、熱心、盡心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何學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師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這些正是作為生命體的人的主要特性。學校管理應正視這些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學化、有序化的同時,學校確立生命意識,以教師的發展為本,樹立人本主義的現代管理理念,進行民主管理,努力創設寬鬆、和諧、團結的人際環境來促進教師更主動、積極地做好工作,促進學生更主動、自覺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都有不斷改善物質生活的權利和願望,這與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也是相一致的。教師也是普通人,不應該只是“窮教書匠”的代名詞,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領導班子形成共識,要千方百計逐步提高教職工的待遇,保障教職工諸如醫療費用、住房補貼、課時獎等方面的基本福利。學校本著“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向教學第一線傾斜、向班主任傾斜”的原則,制定了《六十六中獎勵工資發放辦法》,操作的結果是打破了大鍋飯,工作量大、成績突出的教師待遇顯著提高,維護了學校的利益,保護了大多數人的積極性,我們認為這是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我們始終堅持“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以待遇留住人”的原則,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如對把退休教師的福利、醫療費報銷、春遊秋遊、教師節會餐、節日團拜、生病探望等工作做得實實在在。對在職老教師的工作量計算,每節課按1.3節課計算。對青年教師,學校領導經常找他們談心,引導他們緩解經濟拮据、贍養老人、子女入學等等問題帶來的精神壓力,竭盡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子女入學等問題,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同時對一些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學校紮實開展“青藍工程”,結成幫扶對子,以老帶新,相互促進,給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創造條件。學校優先改善教師辦公條件,重大決策首先充分聽取教師意見,處處是人本精神的體現。

“真心換來誠心,熱情換來激情”,教職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每年教師節聚餐或是元旦聯歡,更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一幅團結和諧、春意盎然的景象,難怪各級領導來校指導工作、考核班子或四方同仁來校交流學習、傳經送寶時,無不交口稱讚說:六十六中是一所健康的、和諧的學校,班子團結,教師敬業,上下齊心,一定能創佳績。

弘揚師德,鍛造師能,打造育才新隊伍

學高為師,德馨為范,只有德高藝湛的教師,才能為學生呈現出美好的人生畫卷,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存在的人性的光輝,才能在被深刻感動的過程中、而不是簡單說教的過程中發展道德判斷與推理能力。

立師德,為人師表,德馨為范

師德,就是愛的情懷。當學生知道一個教師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就會打開。塑造他人靈魂的人,必須具有高尚的靈魂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愛崗敬業、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學校以師德規範、《三要八不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來嚴格要求全體教師,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強化正面宣傳,堅持導向,弘揚正氣,要求教師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學校要求教師適應自己的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熱愛和信任學生,關心和幫助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出發,以生為本,實施關愛教育。

強師能,三尺講台,藝湛為師

學校認為,在資訊時代,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必須具備多種能力:教育教學能力、課堂駕馭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創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審美能力……。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在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兩個方面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學校要求所有教師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特別是青年教師和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同時要求教師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和校內的集體備課活動。

學校堅持“科研強師”的理念,“以科研促課改,以課改促素質,以素質促質量”,把全體教師引導到教育科研的軌道上來。近幾年來,該校承擔了“九.五”國家級教科研課題子課題一個,並獲得課題組南京地區先進學校、先進個人等榮譽。市級“十五”規劃課題兩個,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一個。廣大教師在提高業務的同時,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參與市區優課的評選。2003—2004年度,該校25名教師在省、市、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2004-2005年度,該校36名教師在教育教學論文和省、市級優課評比中獲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學校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從制度、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讓青年教師參加黨課學習和業務進修,鼓勵青年教師外出學習,要求青年教師苦練基本功,讓他們參與學校課題的研究,安排新老教師結對子,切實從師德上、業務上完成傳、幫、帶,青年教師“六個一”系列練兵活動紮實有效,使廣大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科研能力迅速提高,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教科研中得到鍛鍊,脫穎而出。馬愛英、王向榮、王滄霖、張利海、王穎等幾位教師先後榮獲“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教科室成立的那天起就不斷向全體教師提供最新教科研信息。教科室創辦了“好學致遠”刊物,每季一期,發布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新理論、新動態、新問題,刊登學校教師的論文。

在市區教育局的支持下,這幾年,學校分別從啟東、高淳、淮安、洪澤、江陰、姜堰等地引進了20多名教學骨幹教師,大大增強了師資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現在的六十六人,正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教育的“三個面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定不移地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他們有理由相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潮中,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將開闢出一條素質教育校本化的星光大道,一所現代化的高中將在古城南京的東郊崛起。

南京中國小名錄

南京基礎教育發近些年發展迅猛,中國小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
南京市青雲巷國小
南京市逸仙國小
南京市同仁國小
浦口區琅玡路國小明發分校
南京市莫愁路國小
六合區馬集鎮中心國小
浦口區湯泉國小
天妃宮國小(分校)
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
浦口區江浦實驗國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國小
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國小
南京市天正國小
南京市馬家街國小
南京市洪武北路國小
南京市海英國小
高淳縣東壩中心國小
浦口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考棚國小
南京市小營國小
南京市中山國小
南師大附屬揚子中學
江寧科學園國小
第二實驗國小
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國小
南京市靖安中心國小
南京市上元國小
南京市回龍橋國小
南京二十九中致遠校區
南京市釣魚台國小
南京市成賢街國小分校
南京市鳳游寺國小
南京市板橋國小
南京市宇花國小
六合區靈岩國小
南京市南湖第一國小
江寧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瑞金路國小
浦口區新世紀國小
南京市石鼓路國小
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中心國小
南京市五老村國小
南京市雨花台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翠屏山國小
南京市芳草園國小
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國小
高淳縣漆橋中心國小
南京市秦淮實驗國小
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紫竹苑國小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
南京市中央路國小
浦口區鐵路國小
高淳縣實驗國小
浦口區第三中學
高淳縣固城中心國小
南京致遠外國語國小
南京市紅山國小
南京市銀城國小
南京二十九中玉泉路校區
六合區仕金學校
南京市行知實驗中學
六合區龍池初級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
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
南京市揚子第一中學
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
南京曉莊學校附屬中學
南京市雙閘中學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國中部
南京十三中紅山校區
六合區程橋高級中學
江寧區周崗中學
南京市孝陵衛中學
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
南京工大附中五十中校區
江寧區上坊中學
南京市梅園中學
南京十三中科利華分校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文昌校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初級中學
南京市華電中學
浦口區第四中學
高淳縣椏溪中學
南京市浦廠中學
江寧區岔路中學
江寧區陸郎中學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
溧水縣第一初級中學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
南京市田家炳高級中學
南京九中弘光分校
高淳縣第二中學
溧水縣第二初級中學
六合區瓜埠鎮初級中學
南京市建鄴高級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江寧區湖熟中學
南師大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
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國小
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
南京市盲人學校
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南京市第四中學
南京市竹山中學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學
南京市雨花台中學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
南京市上新河中學
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
溧水縣第三高級中學
南京市長平路國小
天妃宮國小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南京市虹苑中學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