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學

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學

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學建校於一九二九年。其前身是昌平鄉村師範學校、昌平師範學校、北京市第八十四中學。一九六九年改稱北京昌平二中至今。昌平二中是一所以高中階段教育為主的區重點中學。現有42個高中教學班,13個國中教學班。在校生2860人。現有一線教師183人,其中高級教師40人,中級51人。

基本信息

歷程

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學北京市昌平第二中學

經過數十年的辦學實踐,尤其是近十年的奮鬥與發展,學校已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成為首批北京市規範化建設示範學校;北京市培養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及國家級優秀試點學校;北京市藝術教育傳統學校;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學校;北京市校園環境建設示範學校及昌平區首批“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完全中學。

爭創高中示範校的實踐最佳化了學校的辦學條件,鞏固、發展了學校辦學特色,整體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辦學條件

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認真落實素質教育

建校七十餘年的文化積澱,“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營造了學校和諧向上、積極生動的工作氛圍與學習環境,從而形成了端正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勤奮的學風、優良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質量。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校高中階段規模大、包容性強,已逐步建成了一支師德與業務素質精良的高中教師隊伍。學校高度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特長技能的發展,把“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作為學校育人目標的核心。

認真審視昌平二中的辦學實踐,我們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滿足學生全面、和諧及自主發展為辦學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以充分彰顯教師及學生的個性,培育全面發展的特長學生為突破口,堅持“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辦學方針,把學校辦成具有良好的育人環境、科學的管理機制、較高的辦學水平、鮮明的辦學特色的京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高中示範校。在育人方面,學校著力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能力,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篩選信息及分析綜合能力、心理及身體健康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二、積極推進管理創新,滿足學校自主發展需求。

改革與創新是當今教育的主題。有觀點認為,一個學校的發展一般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一是規範化建設階段;二是特色教育階段;三是自主發展階段。昌平二中的發展正處於基本形成了穩定的辦學特色,向自主發展階段過渡的時期。學校規範化建設起步較早,當時提出了“從嚴管理、依法治校”的口號,以強化學校規範化建設。規範的管理使昌平二中在社會上享有“管理嚴格、校風端正、學生規矩”的美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劃一”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不利於有創造性的、有自主意識和鮮明個性的教師和學生脫穎而出。因此在爭創示範高中校的實踐中,學校在保持必須的管理規範的前提下,樹立大的教育資源觀,對學校資源進行重組,逐步革除“劃一”管理帶來的弊端,努力追求低耗高效的管理模式與效果,高度關注學校內涵的發展,努力使學校走向自主發展的階段。

(一)重視制度建設,創造和諧環境

首先是構建了有效的學校管理機制。通過各級民眾組織活動,尤其是通過教代會的有效的工作,確定符合時代要求與學校實際的學校辦學目標。學校很早就建立了教育目標管理體系,歷經16年共六屆教代會不斷補充、完善和修改,發展到今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各種管理規章制度,其中凝聚著二中三屆領導班子與數百人的共同的心血與勞動。逐步形成了大家認同的目標和健康的學校企業文化,逐步形成了一種和諧一致的學校工作氛圍,形成了穩定的辦學質量與辦學特色。

全校所有工作,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這就是營造使師生和諧自主發展的空間。從管理層面上,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真正了解教師和學生髮展的需求。二是為教師與學生髮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學生方面,提供充裕的師資,和可自主選擇的多樣化的課程及教育資源。在教師方面,包括創造與提供可能的機會,保證必要的資金,制定相關的政策等。第三是有效地進行了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包括管理人員的配置與發展,專職教師隊伍的建立與發展及兼職教師隊伍的開發與利用,這種兼職的教師可以是外校知名教師,也可以是高校的學者、教授或是專業科技、藝術團體的科學家或藝術家。為激勵教師與學生自主發展,學校實行了一套有效的引導、促進、激勵與評價機制。

通過這種有效的管理機制,不僅實現了學校有形資產的提高與完善,同時促進了學校無形資產的充盈與積累,營造了優良的發展空間和校園文化,其中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還包括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更深層面的精神文化。

2003年暑假,我們進行了聘任制改革。完成教師身份社會化的過程。這促使我們將繼續探索新型的管理機制

(二)加強隊伍建設,塑造堅強核心

建立一支務實、廉潔、高效、富於創新精神的幹部隊伍,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校十分重視幹部素養的提高,努力營造一個幹部展示才幹,創新成長的大環境,這樣的環境也促進了年輕有為的青年幹部脫穎而出,近幾年為兄弟學校及全區其他部門輸送了多名年輕幹部,學校領導班子經常處於動態調整中,但隊伍仍然充滿活力,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成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職責清晰又能團結一致,呈現勤奮廉潔、奮發向上的工作局面。

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指導思想是:著力改變教師隊伍存在的“齊而不尖”的狀態和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相對滯後的不足,通過引導教師深入學習、認真實踐,加強對德育、教學以及教育科研各個環節的規範與管理,逐步造就一支嚴格自律,具有高尚的師德素質、謙虛的師者風範、勤勉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全新的教育觀念、高超的教學技藝的教師隊伍。

我校和全市許多學校一樣,青年教師隊伍龐大,35歲以下青年教師已占教師總數的82%。而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校內環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撐,再有就是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需要學校四個方面的巨大投入:即精力投入、情感投入、物力投入和財力投入。

1.用正確觀念引導教師。

一方面學校注意抓好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在校內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另一方面,藉助外部力量,如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走出校門進行專題考察。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活動,使廣大教師認識到:時代在發展,我們面臨的學習化社會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必須有全新的教育觀念與思維方式,才能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2.制定政策,激勵青年教師自我完善。

我校先後制定了昌平二中教師基本標準和較高標準、《青年教師業務培訓條例》、《師徒培訓條例》、《教師學歷進修管理辦法》、《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標準》、《教科研工作管理方案》等相關政策,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積極引導,抓好評價標準的貫徹與落實。把教育教學及科研行為列入教師年度考核主要內容,同時與教師評優、評先、評職掛鈎。

3.抓好校本培訓,促進青年教師整體素質提高。

青年教師培訓的主陣地在校內,立足校本培訓是落實教師培訓的根基。青年教師培訓不僅限於業務培訓,還涵蓋觀念、師德等諸多方面。

(1)強化師德建設。堅持德育從教師開始,以德育德,以素質育素質。我們把師德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來抓,強調教師的率先垂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上的嚮導,更是人格上的榜樣。我們的口號是:“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教師無小節,事事作楷模。”學校利用各種活動加強師德教育,如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在新任教師中建立見習班主任制度,青年教師培訓有明確的師德內容。此外還在師德教育中積極發揮黨團組織的作用,開展青年教師師德演講比賽、師德大討論、徵集師德論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2)青年教師培訓制度化、系列化。學校每年都舉辦以青年教師為主的培訓班,至今已經舉辦了12屆。90年起就建立了師徒培訓制度,並十分重視做好培訓交流、總結,本學年校內師徒結對共66對。

(3)評選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發揮榜樣的作用。每年都做好校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的評選及區、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推薦工作,並落實相關獎勵政策。現在學校已有市區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共41名。

(4)鼓勵教師業務進修。學校支持教師參與碩士研究生、研究生主要課程班、二學歷以及各種短期培訓等活動,並在資金、時間上予以保證。

(5)抓好年級組、教研組和學科組建設,把青年教師培訓落實在教學研究、教育科研及教學常規工作之中。本學年對教研組長作了調整,提拔了一些年富力強、觀念開放的中青年教師擔任教研組長;成立了教學諮詢督導組,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成。

(6)開展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每年推出一定數量的優質課向全校展示,有評比標準和獎勵政策。

(7)廣泛開展校內外教育教學及教育科研交流活動。每年都統計教師聽評課、公開課的次數,並予以表彰。鼓勵和組織教師走出校門、走出國門,學習新鮮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聘請知名的教師和市教研部門專家定期來校指導、評課,活動十分頻繁。如每年都組織教師參加西城、東城、海淀的教研活動。本學年聘請黃儒蘭等12位專家、特級教師組成導師團定期來校指導。

(8)確保校本培訓的經費投入。據統計,僅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學校用於外聘教師的投入已近百萬元,其中外籍教師聘金52.5萬元,校外學者、專家、特級教師來校執教、指導費用43.6萬元,另外學校用於教師外出學習考察、英語教師出國培訓費用15.6萬元。學校每年用於教師學歷補償教育、研究生主要課程進修費用達12萬元左右。用於資助獎勵教師購買手提電腦費用總額已達80萬元。

此外,在生活上的熱情關心、政治上的熱情鼓勵也十分重要。如創造條件、改善青年教師住房、建好青年教師公寓,積極穩妥地在一線青年骨幹教師中發展黨員等等。

4.創造機會,搭建舞台,鼓勵創造型人才脫穎而出。近年來不斷有教師開出市區級公開課,參加各種競賽,發表文章論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僅上學年我校就承擔市級公開課7節,袁曉珊、張繼亮、葛繼寧等教師都是通過市級公開課得到了專家的讚譽,而成為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的。區十四屆教科成果評選中我校教師獲獎58項,在最近的北京市優秀教育科學成果評審中,我校教師提交論文111篇。近兩年來,我校教師出版各種專著及校本教材8部,發表文章20餘篇。已經取得或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教師5名,正在進修或已具備雙學歷的教師20名,76名教師已經完成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的學習。

(三)堅持德育為首,注重德育實效

德育工作基本思路是:以社會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重視養成教育,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終身發展,培養具有自主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四有新人。

1.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我們提倡學生自主發展不等於放任學生自由發展,自主發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規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重視養成教育,把“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作為養成教育的主要策略。具體做法:一是抓“小”,規範學生的言行舉止;二是從學生實際出發,認真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行為、學習和生活習慣以及身體心理特徵,認真研究養成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分學段抓好養成教育,形成了養成教育體系,提高了養成教育的針對性、自覺性和實效性。

2.在高中階段重視自主精神與能力的培養。中學生自主意識是學生自我完善、自主發展的精神支柱。為培養鍛鍊學生自主能力,學校積極創設學生自主發展的情境與氛圍,讓學生在各項教育活動中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多年來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堅持實行值周生制度,由值周學生負責維護校園秩序、保護環境、糾正不良行為,同時也向社會展現學子風采。學校推行“免監考班”制度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學校還搭建舞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自己去完成許多活動。如:體育比賽、演講與辯論會、主題校會、班會、各種學生社團等集體活動都是學生自主設計、自己組織完成的。放手讓學生做事,大膽地信任他們,培養了學生自信心,鍛鍊提高了學生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增強了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

3.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鮮明的個性與特長。以一年一度的體育節和文化節為主的各種活動常年不斷,如圍繞體育節的各種比賽、科技月、文化節的各種展示,每天堅持的聲樂、攝影、製作、民樂、管樂、舞蹈及各門類活動課、選修課。另外,利用區域內德育資源,加強6個德育基地建設,為學生了解昌平,了解社會和溶入社會做了先期準備。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了自信、陶冶了情操、淨化了心靈、健全了人格,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使一批又一批具有鮮明個性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4.學校重視發揮課堂教學作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一是抓好課堂教學中德育目標的實施與落實;二是充分挖掘文化課中德育信息與資源;三是把握好德育滲透的點、時、度。

總之,德育工作和學校其它工作一樣,應該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之下。不僅應該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交流,還應該尊重學生自主意識,尤其是尊重學生創造精神。

(四)積極轉變觀念,推進教學改革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觀念的更新。近年來我們在教師中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學習與反思,教師們在師德標準、學習化社會、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形成性評價、教育信息化、校本課程等方面的認識更加明確,進一步理解了課程改革的深刻意義。

1.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

為了實現高中課程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我們立足自身實際,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實驗。我校承擔的市級課題《開發校本課程,構建學校內部課程管理機制的研究》進入第三輪實驗,開出中外電影欣賞、現代商業美術、動漫研究、美英民俗選講、花卉栽培技術、名曲欣賞、旅遊等30餘門選修課,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創造了寬鬆的環境,逐步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及昌平區域特點的校本課程系列。教師們也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一線教師中能夠勝任選修課的老師已達176人。

2.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轉變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張揚與提升。

我們力圖通過各級各類研究課、公開課與教學評優活動,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步伐,營造積極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實現激發興趣、陶冶心靈、滿足求知慾、喚醒創造欲,增強自信心,全面提高學生基礎學力的改革效果。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課堂教學技能評比活動,各教研組在評比的基礎上推出優秀課參加全校的展示活動。此外,教師們每年還要承擔一定數量的市區級研究課、公開課觀摩課。

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勞動,營造充滿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追求教學藝術的個性化。鼓勵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倡導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方式,堅決廢止滿堂灌、注入式、題海及機械訓練教育方式,使教學過程成為積極的互動交流、自主探索與創新發現的過程。鼓勵教師關注學生基礎,因材施教、分類推進。讓學生在大量的自主探索與成功的體驗中感受知識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悅,領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在許多次失敗的經歷中逐步喪失信心和勇氣。在校刊《教之苑》、《學之苑》中都開闢了學法指導專欄,由一線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總結學法經驗。

利用設備優勢,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目前,學校有各種裝備精良的普通教室及專用教室108個,其中多媒體教室70個,各類計算機585台套,其中教師個人用機210台,基本滿足信息化校園要求。92%的教師個人有筆記本電腦,能夠自製多媒體課件並多次獲得各級獎項。

3、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管理模式

改革劃一的教學管理模式,構建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使創造型的教師與學生脫穎而出。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管理傾向,堅決廢止以考試成績排隊代替教學評價的做法。努力造就學生積極健康的學校生活體驗。

通過《開發校本課程,構建學校內部課程管理機制的研究》課題,探索學分制的管理模式,在常規管理中把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學習評價與品德評價結合起來。

(五)以科研為先導,以科研促發展

提高教育科研意識,規範教育科研過程,鼓勵教師向專家型、學者型轉變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重要策略。在六屆一次教代會上修訂了《教育科研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課題研究的管理,為我校教育科學研究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加強課題的中期管理,重視研究過程的規範性,全面落實課題計畫,確保課題必要的資金投入和課題成果的實效性。“十五”中我校共參與或獨立承擔國家級課題9項,市級課題8項,區級課題6項,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達140人次。

重視教科成果對教學及改革的指導作用,從學校實際出發,做好重點課題階段成果的交流。“十五”期間我們出版了《昌平二中“九五”教育科研成果彙編》。聘請知名專家與學者加強對課題的指導,確保重點課題研究效果。2001年12月,在我校召開了國家級重點課題《建立促進教師成長和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的研究—一分層次評價研究》的課題現場會。教科室主辦的《教之苑》為教師科研成果交流提供了平台。教科研的開展起到了以科研促發展、以科研促教師成長的作用。

三、鞏固發展學校的辦學特色,強化品牌效應

“辦學特色”是一所學校在辦學目標的指導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優質的辦學風格和辦學特徵。發展辦學特色,教育質量的優質性是前提和基礎。我校的辦學特色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一是通過全面目標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實現較高的教育質量和拼搏向上的學校精神;二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鮮明個性的四有新人。即實現全面合格加特長的培養目標。

學校辦學主要特色分述如下:

1.久遠的辦學歷史,優質的辦學條件,優美和諧的文化環境以及多年的高中教育實踐,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學校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藝術素養及人文素養受到高校及社會的肯定。

2.優質的文藝、體育、科技特長班及高中階段的實驗班,為各類學生特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廣泛吸納優質辦學經驗,認真研究學校管理的科學與藝術,使之日臻完善,努力構建使特長學生不斷湧現與健康成長的環境與機制。

我校從1984年起開始辦藝術類特長班,培養民族音樂、聲樂、美術、舞蹈類特長學生。1992年起學校辦起了科技類特長班,至2001年開始,在高中階段舉辦數學、英語學科實驗班。學校不僅組織了田徑運動隊、籃球、足球隊,還相繼成立了民族管弦樂團、合唱團、舞蹈隊、銅管樂團、春暉劇社及各種學生社團。學校從中國電影樂團、東方歌舞團、煤礦文工團等專業藝術團體聘請兼職教師25名,從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昌平區科學技術協會等聘請科技類兼職教師13名,從英國、加拿大等地聘請外籍教師10名,常年堅持各種特長培訓活動。常年參加種種特長培訓的學生約占在校生總數的40%。通過舉辦特長班,培養鍛鍊了教師隊伍,積累了對各類特長學生培養與管理經驗。

近10年來,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體、科技和學科特長生,他們之中不僅有區聯考的文理狀元,北京市金帆、銀帆獎獲得者,北京市“希望之星”,也有運動健將和國家一級運動員,有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金牌、銀牌獲得者。學校百人民族樂團在已舉行的七屆北京市學生藝術節中連續六屆獲一等獎,被確定為北京市金帆民族管弦樂團第三團。98年北京音樂廳舉辦專場民族音樂會,中央電視台以《金帆民樂之花》為名,全場播放了演出錄相。近50人的民族舞蹈隊有六屆八個節目獲北京市一等獎。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第七屆學生藝術節上,我校銅管樂團與民樂團雙獲郊區組一等獎第一名。在科技及勞技教育方面,學校不僅被確定為“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活動示範學校”,還被確定為“全國勞技教育發明創造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及全國“少年電子技師”北京地區認定單位。學生參加科技、勞技類競賽共59次,獲個人等級獎共348項,其中全國獎8項,北京市一等獎36項。40多人在小發明、小創造、小論文活動中獲獎。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評比”中,我校獲得“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獎”;在“北京市中國小生電子製作比賽”中,我校獲“團體一等獎”;在“第一屆全國中國小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上,我校學生獲三等獎。在第二屆全國中國小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中獲銅獎、優秀獎各一個。應中國教育電視台的邀請,分別參加了“體驗創造”和“周末異想天開”欄目的現場演播,4次向全國播出。

3.學校重視特長生由專業技能培養向內在素質升華與過渡。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演奏音樂,還通過音樂鑑賞等活動,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從而提高特長生的藝術修養,並逐步升華內化為學生素質。數學特長生則不僅重視解題能力訓練與提高,還重視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思想的培養。為提高特長生的文化素質,學校安排有針對特長生的教學計畫,2003年聯考我校近百名藝術、科技類特長生升入重點大學,體育特長生全部升入本科院校。

4.努力拓寬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途徑,改革教師的任用機制。一方面積極引進學者、專家、藝術家、科技工作者來校任教、指導、訓練;另一方面立足自我培養,積極鼓勵在完善更新本學科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努力朝跨學科、複合型發展。學校還專門聘請了專家來校給學生開講座,交流輔導。例如我們曾邀請中國科學院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隊於隊長、曹政委作考察報告;邀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全國火箭副總設計師,北京市政府聘請的中國小科技活動導師尚增雨教授作“中國航天的現狀與展望”科普報告。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學校搭台,師生唱戲,讓師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在校團委、學生會的領導下,各種學生社團活動蓬勃開展。

四、認真履行示範校職責,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1.加強與兄弟學校交流與合作,做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學校積極支持兄弟學校建設,拓寬與沙河中學、小湯山中學、下莊中學等等對口支援學校合作領域,積極開展管理領域,教育教學領域,教育科研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向對口支援校贈送大量電腦、實驗儀器等設備。還組織學生對內蒙古太僕寺旗的貧困學生進行一幫一結對子活動,每學年學生都捐贈8000元固定資助20名貧困生。與小湯山中學等校實行學生期末考試聯考聯閱,互相交流。每年暑假都派教師到內蒙古太僕寺旗去講課、交流。

2.積極承擔市、區級教改實驗活動,努力提高教改與科研水平,為全區教育教學及科研提供可能借鑑的經驗。

十五”期間,我校成為國家級重點課題《建立促進教師成長和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的研究—一分層次評價研究》昌平實驗區實驗校,在我校召開多次現場會,多位教師上了觀摩課,深受專家好評;我校還成為《全國中國小勞技教育中關於技術與創新教育的研究》課題實驗校;化學、歷史等學科積極參與區進修學校中學部牽頭的“探究性學習”課題實驗,取得顯著成果,為全區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貢獻。

3.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幹部。積極輸出管理幹部去其它學校工作,輸出示範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學校先後向昌平一中等兄弟學校輸送校長4名,副校長2名,2003年7月,我校被確定為“昌平區中國小幹部培訓實踐基地”。

4.積極承擔區師資培訓、教學及教研交流與展示活動,及各類學生活動,努力把昌平二中建成昌平區普教系統信息溝通與教育教學交流中心、師資培訓示範基地。我校有區兼職教研員6位。市級骨幹教師袁曉珊擔任全區語文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師。孟婷是區進修學校高三數學中心備課組成員。定期派骨幹師資去兄弟學校任教,近兩年,學校先後派出葛繼寧等6位骨幹教師到對口支援學校任教。理、化、生實驗教師每學年都受進修學校委託對全區實驗教師進行培訓。接受昌平三中等校青年教師來我校拜師、聽課。接待太僕寺旗寶昌一中、甘肅省高台縣中學等校領導和教師來聽課交流。我校還與牛欄山一中等校聯合組織“四校聯賽”促進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

5.學校硬體設施向兄弟學校及社區開放,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做到物盡其用、資源共享。

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隨時都可接待兄弟院校的參觀,並能夠提供各種諮詢服務。學校的現代化操場提供給周邊學校使用。我校還積極為校外成人教育培訓提供場地、設備,每學年在我校進行的各類成人教育培訓達1800課時。

6.在構建學習化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組織師生投身社區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利用資源優勢,為社區教育提供廣泛的支持,為構建文明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學校校園網上的教學資源向社會公開,允許外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等訪問交流;“非典”期間教師利用網路對校內外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我校還經常派遣教師對部隊、交警支隊人員進行文化知識培訓。開辦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輔導。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如消滅街頭小廣告、節水環保宣傳、交通安全宣傳、排查街面不規範用字等活動。

7.辦好文、體、科技特長班及學科實驗班,積極帶動周邊學校特長教育的開展。

學校5年來為馬池口中心國小、少年宮、文化館、高口中心國小等校培訓特長生每年平均260人次。如今,學校每年都舉辦文化節、體育節、學科學愛科學月系列活動。積極擴大影響,促進特長教育開展。現在,昌平五中前鋒學校、等校也在我校帶動下積極開展特長教育。

五、幾點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1.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

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打造學校特色品牌,把學校發展放在學生髮展的大前提下考慮。為此,學校一切工作都應為學生髮展服務。不斷穩定和提高高中教育質量,將是今後學校工作的重點。如前文所述,學校尚未達到自主發展階段,學校將不斷努力,揚長克短,深化教育改革,強化辦學特色,鞏固發展辦學成果。在此,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2.教師隊伍的建設尚需加強。

按專家反饋意見,就解決教師隊伍“齊而不尖”的問題學校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教師整體素質需進一步提高,複合型教師隊伍需進一步壯大,學者型教師還不夠多。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是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二中教師隊伍年輕,責任心強,事業心強,可塑性好。因此我們充滿信心。

3.教育科研工作管理需進一步加強。按照專家反饋意見,在完成《九五教育科研成果彙編》後,學校積極利用現有成果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作了大量有實效的工作,教科研工作蓬勃開展,承擔市區課題均按計畫進行,但教科研成果運用推廣效果仍不理想。

4.示範校教育資源共享的責任與義務還應進一步體現。學校本照邊建設、邊使用、邊開放的原則,一年來接待近千人次的教師培訓活動;數千人次的區內學生活動;21場次體育比賽,但還不夠。學校計畫加大向農村及邊遠地區開放的力度,包括邀請邊遠地區學生來校培訓,組織學生聯誼活動等。在招生問題上學校也將積極爭取向山區及邊遠地區傾斜的政策等等。

總之,對照專家組反饋意見,學校邊研究、邊整改,在整改中得到提高,同時使學校各項改革得到深化。回顧示範高中校的建設過程,雖有許多艱辛,但確是一件“樂在其中”的事。這裡的“樂”是我們感受到學校在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時常給昌平二中每一位師生、家長帶來激動與喜悅,也使我們深切理解了“建設示範校關鍵在於過程”的真正含義。所以,不管此次申報評估是否成功,我們都會一如繼往地按照示範校的條件認真作好各項工作,努力爭創更好的效果。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昌平二中多年辦學確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每當學生走進學校榮譽室,迎面就可見八個顯眼的大字:榮譽只能說明過去。意在使昌平二中每一位師生明白,在為學校取得的成績而自豪的同時,更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