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蓬花

刺蓬花

刺蓬花拼音名:CìPénɡHuā。別名:鐵海棠、番鬼刺、萬年刺、虎刺。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的莖葉。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性狀:性狀鑑別莖肉質,長可達20-80cm,綠色,有縱棱,棱上有錐狀的硬刺,刺長l-2.5cm。葉片倒卵形至矩圓狀匙形,長2.5-5cm,先端圓或具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黃綠色。氣微,味苦、澀多栽培於庭圃。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性味苦,涼,有毒。功能主治:排濃,解毒,逐水。用於癰瘡、肝炎、大腹水腫。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刺蓬花刺蓬花
歸經:入心經

功能主治:解毒;排膿;活血;逐水。主癰瘡腫毒;燙火傷;跌打損傷;橫痃肝炎;水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性味: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有毒。
《廣西中藥志》:味苦澀,性涼,有小毒。
③《貴州草藥》:根:性平,味辛,有小毒。

摘錄:《*辭典》

原植物

刺蓬花刺蓬花

多年生肉質灌木。莖直立或攀援狀,長可達1米;刺硬而尖,長1~2.5厘米,或5行排列於莖的縱棱上。葉互生,通常生於嫩枝上;倒卵形或矩圓狀匙形,長2.5~5厘米,先端渾圓而具小凸尖,基部狹楔形而尖,全緣。杯狀聚傘花序2~4個,排成具長柄的2歧聚傘狀;苞葉鮮紅色,闊卵形或腎形,長約8毫米,徑10~12毫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於萼狀總苞內;雄花多數,具雄蕊1;雌花單生於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3室。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本植物的花(鐵海棠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科屬介紹

刺蓬花刺蓬花
大戟科Euphorbiaceae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大科。草本、灌木或喬木,體內常有乳白色液汁。葉通常互生,單葉,稀複葉,有托葉,基部或葉柄上有時有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聚生成各種花序,通常為聚傘花序或特殊的杯狀聚傘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屬的種類有花萼而無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無;萼片離生或合生,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有花盤或退化為腺體;雄花:雄蕊與花被片同數,或2倍,或極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屬整朵花僅含1裸露雄蕊);花絲離生或聯合成柱狀,花葯2~4室,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退化雄蕊有或無;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顆,生於中軸胎座上,花柱與子房室同數。果多數為蒴果,成熟時分裂成3瓣,有時不開裂而成漿果狀或核果狀。

該科包括寬子葉類和窄子葉類2類,葉下珠亞科大戟亞科、Porantheroideae和Ricinocarpoideae4亞科,10族,共約300屬5000多種,遍布全世界,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約72屬450多種,遍布中國各省區,主要產於西南至台灣

該科以盛產橡膠油料、藥材、鞣料粉、木材等重要經濟植物著稱。橡膠樹屬是主要產橡膠的植物。油桐屬產最好的幹性油。烏桕產和油。蓖麻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巴豆為瀉藥,又可作殺蟲劑,也產單寧。木薯是熱帶重要的食用植物之一,有肥厚的塊狀根,極富澱粉,是工業上用粉主要原料之一。余甘子的果可食,維生素C含量高。

該科多數種類有毒,南非產的好望角毒漆是已知有毒植物中最毒的一種。變葉木屬葉下珠屬、麻風樹屬及大戟屬等廣泛栽培作觀賞植物。

化學成份

刺蓬花刺蓬花
莖含24-亞甲基環木鳳梨烯醇(24-methylene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大戟醇(euphorbol),大戟醇二十六烷酸酯(e-uphorbolhexacosanoate),巨大戟萜醇三乙酸酯(ingenoltriacetate),亭牙毒素(tiyatoxin),12-去氧巴豆醇-13,20-二乙酸酯(12-deoxyphorbol-13,20-diacetate),鐵海棠鹼(milliamine)A、B、C、D、E、F、G、H、I。葉含24-亞甲基環木鳳梨烯酸(24-ethylenecyc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大戟二烯醇(euphol)、大戟醉(euphorbol),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二烷酸-20-乙酸二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dodecanoatee-20-acetate)、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八烷酸-20-乙酸二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octadecanoate-20-acetate)。根含鐵海棠鹼A、B。乳汁含a-香樹脂醇(a-amyrin),12-去氧-4β-羥基巴豆醇-13-十二烷酸酯-20-乙酸酯(12-deoxy-4β-hydroxyphorbol-13-dode-canoate-20-acetate),12-去氧巴豆醇-13,20-二乙酸酯,β-谷甾醇,亭牙毒素

功能主治

排膿,解毒,逐水。治癰瘡,橫痃,肝炎,大腹水腫

①《福建民間草藥》:化痰排膿,消癰解毒。

《廣西中藥志》:解瘡毒,瀉水氣。治惡瘡,橫痃,大腹水腫。

③《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清涼,消炎,解毒。治肝炎,血積,熱毒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刺蓬花刺蓬花
①治對口瘡:鮮刺蓬花,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橫痃:雞蛋一個,穿刺小孔,刺蓬花汁十滴入蛋內,用濕沙紙包裹五層,煨熱,連服二個。(《廣西中藥志》)

③治魚口、便毒:刺蓬花適量搗爛,加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④治癰瘡腫毒:刺蓬花適量,搗爛同酒糟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⑤治竹木刺入肉不出:刺蓬花液數滴,滴患處,待竹木刺露出皮膚,即可拔出。(《廣西中草藥》)

繁殖栽培

刺蓬花刺蓬花
主要用扦插繁殖。整個生長期都能扦插,但以5-6月進行最好,成活率高。選取上年成熟枝條,剪成6-10厘米一段,以頂端枝為好。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用溫水清洗晾乾後,再插入沙床。保持稍乾燥,插後約30天可生根。

盆栽每年春季換盆,澆水不宜過多。夏秋生長期需充足水分,每月施肥1次。冬季溫度低,葉片脫落,進入休眠期,應保持盆土乾燥。3-12月花期,土壤濕度保持適中能花開不斷,如果冬季室溫在15℃以上,可繼續開花。植株生長過於擁擠茂密時,可在春季萌發新葉前加以修剪整株。

刺蓬花生性特別,生長慢,每年只長10厘米左右,但壽命長,盆栽能活30年以上。花期長,如光照溫度得宜,可全年開放。

刺蓬花枝條不易分枝,會長得很長,開花少,姿態凌亂,影響觀賞,故每年必須及時修剪,使多發新枝,多開花,一般枝條在剪口後,可生出兩個新枝。

刺蓬花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可作嫁接仙人指蟹爪蘭的砧木,但屬淺根系,橫走很遠,根毛卻不多。

刺蓬花性喜溫暖,不耐寒,白晝22℃左右,夜間15℃左右生長最好,在溫室保持15℃至20℃,可終年開花不絕,如下降至10℃則落葉轉入半休眠狀態,至次春吐露新葉,繼續開花。

刺蓬花喜光,花前陽光越充足,花越鮮艷奪目,經久不謝,光照不足,則花色暗淡,長期置陰處,則不開花。另須注意保持空氣流通。

刺蓬花可用培養土墊蹄角片作底肥,生長期每隔半月施肥一次,立秋後停止施肥,忌用帶油脂的肥料,防根腐爛。

刺蓬花耐旱,春秋兩季澆水要見乾見濕。夏季可每天澆水一次,雨季防漬水,冬季不乾不澆水,盆內不宜長期濕潤;花期也要控制水分,水大易引起落花爛根。

春末夏初,5月至7月間,扦插刺蓬花最易成活,選粗壯枝條,長約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擦乾切口處流出的白漿,塗以草木灰,在陰涼處晾乾2日至3日,使傷口處乾燥後再插入素沙之中,澆透水,以後少澆,待盆土稍乾時再澆,約經過50天至60天即能生根。

毒性特徵

刺蓬花刺蓬花
刺蓬花不會散放有毒氣體,室內栽植對人體無害,還能美化環境。刺蓬花是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全世界大戟屬值物有2000餘種,中國產200餘種,其中光棍樹、一品紅、變葉木霸王鞭,藥用植物中的大戟、澤漆甘遂狼毒、續隨子等都是刺蓬花的同屬兄弟。大戟屬植物的共同特點是,樹體受傷後傷口處會分泌出白色的乳汁,這類乳汁是有特殊結構的二萜類化合物,有毒。它是植物進化過程中保護自己,防止病蟲侵害的有利武器。不僅如此,刺蓬花開花時,它的花柄上還分泌出膠水似的粘液,能粘住小蟲,原來,這也是它保護自己免受蟲害的防線。

刺蓬花類植物傷口分泌出的白色乳汁,對人的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誤食會引起噁心、嘔吐、下瀉、頭暈等。家庭養植只要不隨意折花給孩子玩,就不會造成危害。有經驗的花工還會常常利用大戟屬植物莖、葉浸漬濾液,防治蚜蟲紅蜘蛛等花卉害蟲。莖、花枝葉可入藥。性涼,味苦。有小毒。有拔毒泄火、涼血止血之功效。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975.html

2 http://www.tcmlib.com/zy/html70/showdetail-363933302ce99381e6b5b7e6a3a02c7a79.html

3 http://www.zhong-yao.net/shi/23928.htm

4 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61224/162996.html

5 http://www.bm8.com.cn/zhongcaoyao/index.php?id=66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