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火湯

大黃9克白朮15克(土炒) 茯苓9克車前子9克(酒炒) 王不留行9克黃連g克梔子9克(炒) 知母6克石膏1.5克(煅) 劉寄奴9克是主材,主治火結於下,熏蒸水濕,婦人帶下色黑,如黑豆汁,氣腥,腹中疼痛。

基本信息

來源

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

大黃9克 白朮15克(土炒) 茯苓9克 車前子9克(酒炒) 王不留行9克 黃連g克 梔子9克(炒) 知母6克 石膏1.5克(煅) 劉寄奴9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火結於下,熏蒸水濕,婦人帶下色黑,如黑豆汁,氣腥,腹中疼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發腫,面色發紅,久而黃瘦,飲食亢進,渴喜涼飲。

治療黑帶驗案二則

黑帶之證,臨床較為罕見,筆者曾運用《傅青主女科》利火湯治療2例黑帶,收到良好效果,茲介紹於下。
病例一:楊××,女,20歲,未婚。
初診:2003年8月22日。末次月經7月26日來潮,3天干淨,至8月18日發現黑帶,至今仍有。近日因工作不順,性情煩躁,口乾且苦,大便秘結。脈弦數帶滑,舌紅且乾、苔薄黃。證屬肝鬱化火,煎熬陰津。治擬泄火為主。方用利火湯。藥用:大黃9g(後下),土炒白朮15g,車前子9g(包),黃連9g,王不留行9g,劉寄奴9g,茯苓9g,梔子9g,知母6g,石膏15g(先煎),3劑。
複診(8月26日):昨起黑帶消失,脈弦不數,舌紅且潤,肝火已退,改用逍遙丸調理。2月後隨訪,黑帶治癒,未見復發。
病例二:朱××,女,34歲,已婚。
初診:2004年1月9日。末次月經1月5日來潮,2天后經量驟然減少,帶下色黑,伴有腹部隱痛,腰酸,大便乾結,口乾且苦。兩脈沉取細數,舌質紅且乾苔少。證屬陰虛火旺。治擬泄火存陰。方用利火湯。藥用:大黃9g(後下),黃連9g,黑山梔9g,知母6g,石膏15g(先煎),茯苓9g,土炒白朮15g,車前子9g(包),王不留行9g,劉寄奴9g,3劑。
複診(1月12日):上方服2劑後,黑帶消失,口乾苦好轉,腹痛亦止,脈沉細,舌紅且潤。火勢雖泄,腎水仍虛,用六味地黃湯加減調理。
按:黑帶是病證名,又名帶下黑,是陰道經常流出黑豆水樣稠粘,或腥臭的液體,或赤白帶中雜有黑色。此證每由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所致,治法當以泄火為主。
利火湯以黃連瀉心火,大黃、石膏瀉胃火,黑山梔清泄三焦之火,知母滋腎瀉火,白朮、茯苓、車前子健脾利瀉,王不留行、劉寄奴活血化瘀。全方清熱瀉火為主,健脾化濕為輔,佐以活血化瘀,通利經血。或謂此方藥力過於迅猛,殊不知火盛之時,猶如救火之焚,稍一遲緩,則火熱蔓延,症必難醫。
《傅青主女科》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專著。該書以臟腑學說闡明了婦女生理、病理的特點,對婦科的常見病均有簡要的論述,以肝、脾、腎立論,處方以培補元氣、精血,調理脾胃為主,理法嚴謹,方藥簡要。利火湯是治療黑帶的代表方,值得研究探索。

中藥方劑之利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