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解利後法

河間解利後法,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有表熱煩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里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

汗下已通仍不解,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有表熱煩 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里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 【注】服雙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徹,或已傳經治之不及也。若表已 解而里有微熱煩渴者,用桂苓甘露飲,以和太陽之里。若內熱太甚,大熱、大煩、大渴 者,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清陽明之里。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用柴葛解肌 湯,以解兩陽之邪。若表實無汗,大熱而煩,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里之熱。若里有熱,尿 赤而澀者,用涼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若胃實潮熱不大便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湯下之。 無表者三承氣湯下之。桂苓甘露飲、白虎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已詳傷寒要訣。六一 散、涼膈散,詳在《雜病要訣》。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治風熱,郁在三焦表里中,氣血不宣經絡壅,梔翹芩薄草歸芎,硝黃芍術 膏滑石,麻黃桔梗共防荊,利減硝黃嘔姜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注】此方治一切風火之邪,郁於三焦表里經絡,氣血不得宣通。初感發熱頭痛,膚 疹傳經,斑黃抽搐,煩渴不眠,便秘尿澀,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柴葛解肌湯 四時合病在三陽,柴葛解肌柴葛羌,白芷桔芩膏芍草,利減石膏嘔半姜。 【注】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輕證,均宜以此湯 增減治之,增減者,謂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也。即柴胡、葛根、 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黃芩、甘草也。下利減石膏,以避里虛也。嘔加半夏、 生薑,以降里逆也。 黃連解毒湯 梔子金花湯 三黃石膏湯 陽毒熱極疹斑嘔,煩渴呻吟譫語狂,下 後便軟熱不已,連芩梔柏解毒湯,里實便硬當攻下,梔子金花加大黃,表實膏麻蔥豆豉, 下利除膏入葛良。 【注】陽毒熱極等證,或下後便軟,壯熱不已,宜黃連解毒湯,即黃連、黃芩、黃柏、 梔子也。若里實便硬當攻下者,宜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若表實無汗,當發汗者,宜加 石膏、麻黃、淡豆豉。蔥白,名三黃石膏湯。下利者,減石膏加葛根,避里不實也。 消毒犀角飲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腫痛難,犀角牛蒡荊防草,熱盛加薄翹芩連。 【注】消毒犀角飲,即消毒飲之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加犀角也,熱盛加連翹、 薄荷、黃芩、黃連也。 消斑青黛飲 消斑青黛消斑毒,參虎柴犀梔地元,黃連熱實減參去,苦酒加入大黃煎。 【注】消斑青黛飲,即青黛。參虎,謂人參白虎湯。即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柴 胡、犀角、山梔、生地。元參、黃連,用苦酒與水煎也。熱甚便實者,減去人參加大黃 可也。 普濟消毒飲 普濟大頭天行病,無里邪熱客高巔,芩連薄翹柴升桔,蠶草陳勃蒡藍元。 【注】普濟消毒飲,治天行傳染,大頭瘟疫,無里可下者,是其邪熱客於高巔。即黃 芩、黃連、薄荷、連翹、柴胡、升麻、桔梗、僵蠶、甘草。陳皮、馬勃、牛蒡子、板藍根。 元參也。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 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紅花蘇木 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注】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高腫 紅疼痛之陽證也。即連翹、天花粉、柴胡、牛 蒡子、荊芥、防風、升麻,甘草、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兩頤 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腫堅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都氣湯 橘皮竹茹湯 呃逆腎虛都氣湯,六味肉桂五味方,橘皮竹茹虛熱主,橘竹參草棗生薑。 【注】都氣湯,即六味地黃湯加肉桂、五味子也,橘皮竹茹湯,即橘紅、竹茹、人參、 甘草、大棗、生薑也。 葳蕤湯 風溫浮盛葳蕤湯,羌麻葛芷青木香,芎草石膏葳蕤杏,里實熱甚入硝黃。 【注】風溫初起,六脈浮盛,表實壯熱汗少者,宜葳蕤湯,以發表風邪也,即羌活、麻 黃、葛根、白芷、青木香,川芎、甘草、石膏、葳蕤、杏仁也。里實熱甚多汗者,加芒 硝、大黃、以攻里熱也。 桂枝白虎湯 風溫虛熱汗出多,難任葳蕤可奈何,須是鼾睡而燥渴,方宜桂枝虎參合。 【注】風溫初起脈浮有力,汗少壯熱,宜與葳蕤湯。若脈虛身熱汗多,難用葳蕤湯者, 合與桂枝白虎加人參湯。如不鼾睡,口中和而不燥不渴,身熱汗多脈浮盛者,乃亡陽之 證,非風溫也,即桂枝白虎加人參湯亦不可用也。 瀉心導赤各半湯 越經無證如醉熱,脈和導赤各半湯,芩連梔子神參麥,知滑犀草棗燈姜。 【注】越經,病名也。無證,謂無表里證也。無表里證,脈和而身熱不解,形如醉人 者,是越經證也。宜瀉心導赤各半湯治之,即黃連、黃芩、梔子、茯神、人參、麥冬、知 母、滑石、犀角、甘草、燈心、生薑、大棗也。 大羌活湯 兩感傷寒病二經,大羌活湯草川芎,二防二術二活細,生地芩連知母同。 【注】兩感,傷寒病名也。二經,謂一曰 太陽少陰,二曰陽明太陰,三曰少陽厥陰同病也。張潔古制大羌活湯治之,即甘草、川 芎、防風、防己、蒼朮、白朮、羌活、獨活、細辛、生地、黃芩、黃連、知母也。詳在 《傷寒要訣》。 還陽散 退陰散 黑奴丸 陰毒還陽硫黃末,退陰炮烏乾薑均。陽毒黑奴小麥疸,芩麻硝黃釜灶塵。 【注】還陽散,即石硫黃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良久寒熱汗不出,再服之,汗 出愈。退陰散,即炮變色川烏,微炒乾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鹽湯滾數沸服,四肢不 溫,連服三次即溫,熱服若吐,冷服亦可。黑奴丸,即小麥成黑疽者,名曰小麥奴,黃芩、 麻黃、芒硝、大黃、釜底煤灶突煙樑上塵也。為末,蜜丸,重四錢,新汲水下。服後若渴 欲飲冷水者,令恣意飲之,須臾自當寒振汗出,腹響微利而解也。若不渴者,恐是陰極 似陽,服之反為害耳。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即沖和,四時不正氣為 。潔古制此代麻桂,羌防蒼細芷芎合,生地草芩 喘加杏,無汗加麻有桂多,胸滿去地加枳桔,煩渴知膏熱自瘥。 【注】此湯即沖和湯。張潔古制此以代麻黃桂枝二湯。即羌活、防風、蒼朮、細辛、白 芷、川芎、生地、甘草、黃芩也。喘加杏仁,無汗加麻黃,有汗加桂枝。胸膈滿悶,去生 地加枳殼、桔梗,快膈氣也。煩渴引飲加知母、石膏,熱自瘥也。 十神湯 十神外感寒氣病,功在溫經利氣殊,升葛芎麻甘草芍,姜蔥香附芷陳蘇。 【注】此湯即升麻、葛根、川芎、麻黃、甘草、芍藥、香附、白芷、陳皮、蘇葉、生 姜、蔥白也,能外發寒邪,內舒鬱氣,故曰寒氣病。較之他劑,有溫經利氣之功殊也。 人參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倉廩散 人參敗毒虛感冒,發散時毒疹痢良,參苓積桔芎草共,柴前薄荷與獨羌,時毒減參 加翹蒡,血風時疹入荊防,表熱噤痢加倉米,溫熱芩連實硝黃。 【注】人參敗毒散,治氣虛感冒時氣之病。即枳殼、桔梗、川芎、茯苓、人參,甘草、柴 胡、前胡、薄荷,獨活、羌活也。時毒,謂受四時不正之氣,或腫兩腮兩頤,或咽喉腫 痛,根據本方減人參加牛蒡、連翹治之。時疹,謂初病即有之疹。血風,謂遍身瘙癢之疹。俱 根據本方減人參,加荊芥、防風治之,名荊防敗毒散。表熱無汗,噤口痢疾,根據本方加倉 米治之,名倉廩散。溫病、熱病熱甚,俱加黃連、黃芩。胃實便硬,俱加芒硝、大黃也。 五積散 內傷生冷外感寒,五積平胃半苓攢,麻桂積桔歸芎芍,姜芷加附逐陰寒,腹痛嘔逆 吳萸入,有汗除麻桂枝添,虛加參術除積桔,婦人經痛艾醋煎。 【注】五積散,即芩術、陳皮、濃朴、甘草、半夏、茯苓、麻黃、官桂、枳殼、桔梗、 當歸、川芎、白芍、乾薑、白芷也。表重用桂枝,里重用官桂,陰寒肢冷加附子,腹痛 嘔逆加吳茱萸,有汗除去麻黃加桂枝,氣虛加人參、白朮,除去枳桔。婦人經痛加艾葉, 醋煎服之。 升麻葛根湯 升葛芍草表陽明,下利斑疹兩收功,麻黃太陽無汗入,柴芩同病少陽經。 【注】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即升麻葛根湯也。陽明表邪不解,或數下利,及斑 疹不透者,均宜主之,若兼太陽無汗之表證,入麻黃。若兼少陽口苦耳聾,寒熱往來,半 表里之證,加柴胡、黃芩也。 二聖救苦丹 初起時疫溫熱病,救苦汗吐下俱全,熱實百發而百中,大黃皂角水為丸。 【注】此丹即大黃四兩,皂角二兩為末,水為丸也。每服三錢,無根水下。弱者、老 者、幼者、量減服之。此藥施治於初起時疫, 傳染傷寒,溫病熱病,熱盛形氣俱實者,百發百中。服後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 其病立解。 溫膽湯 傷寒病後液津乾,虛煩嘔渴不成眠,乃是竹葉石膏證,膽經飲熱此方先,口苦嘔涎 煩驚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氣虛加參渴去半,再加麥粉熱芩連。 【注】傷寒病後燥渴虛煩,乃竹葉石膏湯證,非溫膽湯證,詳在傷寒要訣。若少陽膽 經飲熱,則口苦、嘔煩、驚悸,是溫膽湯證也,即半夏、茯芩、橘皮、甘草、枳實、竹 茹也。形氣俱虛,或因汗、吐、下後及氣虛者,均加人參。渴去半夏加麥冬、花粉,以 生津也。有熱加黃芩、黃連,以清熱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