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2年

公元752年

公元752年,壬辰,天寶十一年。天寶十一年(七五二),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殷璠編成《河英莫靈集》三卷。選錄唐常建及閻防等二十四人的詩總共二百三十四首。每人各附以評語。璠論詩反對輕艷矯飾,提倡風骨、聲律的統一。所選以此為標準,是唐人選唐詩中較好的選本。

歷史紀事

(圖)戲劇中的楊國忠戲劇中的楊國忠

江淮多惡錢,貴戚大商用良錢一文換惡錢五文,運長安牟利。是年,令禁惡錢,限期掉換。商賈不便,乃只禁鉛錫所鑄及穿穴錢。突厥族將領阿布思與安祿山不睦,叛赴漠北。改吏部為文部,兵部為武部,刑部為憲部。戶部侍郎王鉷領二十餘使,為李林甫楊國忠所忌。鉷弟銲與邢縡謀發兵殺李、楊等。事敗,鉷、銲、縡均所被處死。楊國忠辦此案,使引李林甫與王鉷兄弟等往來。李、楊相仇,玄宗疏林甫,王鉷所領使均歸楊國忠。以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是年十一月,李林甫死,為相十九年,有“口密腹劍”之稱。楊國忠為右相。國忠引吉溫為御史中丞。溫至長安,凡朝廷動靜,悉報祿山。醫學家王燾於本年編成《外台秘要》

雜譚逸事

禁惡錢

(圖)醫學家王燾醫學家王燾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二月二十二日,玄宗命有司出粟帛及庫錢數十萬緡於兩京換買惡錢。先是江淮地區多惡錢,貴戚大商常常以良錢一換惡錢五,運入長安,市場上惡錢泛濫,李林甫奏請禁之。官為換取,期限一個月,不送入官者,以罪論處。於是商賈囂然,認為不便,共遮楊國忠馬而訴之。國忠言於玄宗,改命凡非鉛錫所鑄及穿孔者,繼續使用。

阿布思叛唐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三月,安祿山發蕃、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要雪去年敗於契丹之恥。先是突厥阿布思來降,唐玄宗以厚禮待之,賜名李獻忠,賜爵為奉信王,並命為朔方節度副使。獻忠有才略,不肯屈為祿山之下,所以祿山懷恨在心,至是,乃奏請獻忠帥同羅兵數萬來助擊契丹。獻忠害怕被祿山害死,就對留後張瑋說,請奏玄宗留而不去,張瑋不答應。於是獻忠帥所部大掠倉庫,叛歸漠北,祿山遂頓兵不前。九月,阿布思入寇,圍永清柵(今內蒙古固陽西),被柵使張元軌擊退。

王鉷自盡

戶部侍郎、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權寵日盛,一人領二十餘使。第宅旁為使院,積滿文書,官吏求署一字,數日不得見。中使賜齎不絕於門,李林甫亦畏避之。林甫子李岫為將作監,王鉷子王準為衛尉少卿,都供奉禁中。準常常凌侮岫,岫每忍受之。準曾與一夥朋友與駙馬都尉王繇相遇,王繇望塵拜伏,而準以挾彈命中繇冠,折斷其玉簪,以為戲笑。繇設宴請準,繇妻永穆公主,玄宗愛女,為準親執刀匕。有人對繇說:王準鼠輩,仗其父勢,君使公主親為具食,如果皇上知道,恐不合適。繇說:皇上雖怒無害,如果得罪王鉷,命就難保,所以只好忍氣吞聲。王鉷弟戶部郎中王銲,是個兇險不法之徒,召術士任海川問道:你看我有沒有帝王之相?任海川聽後,懼有殺身之禍,遂逃。王鉷懼事泄露,遂捕海川托以他事而殺之。王府司馬韋會,是安定公主的兒子,與王繇是同母異父的兄弟,知道此事,與家人私言之。王鉷便使長安尉賈季鄰逮捕韋會而縊殺之。繇竟不敢言。王銲與邢縡相善,邢縡與龍武萬騎欲謀殺龍武將軍,以其兵作亂,殺李林甫、陳烈希、楊國忠。但在事發前二日,有人密告其事。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四月九日,玄宗臨朝,以狀面授王鉷,使捕欲作亂者。鉷料銲在縡所,先使人召之回,天黑才命賈季鄰往捕縡。邢縡居金城坊,季鄰率人至其門,縡與其黨數十人持弓刀格鬥突出,王鉷與楊國忠領兵趕到,縡黨說:不可傷王大夫的人。楊國忠侍從對國忠說:賊徒私下有記號,不可與戰。縡與其徒且戰且退。至皇城西南隅,遇高力士帥飛龍禁軍四百餘人趕到,斬殺邢縡,擒其黨。國忠告訴玄宗說:謀反之事,王鉷必然預謀。玄宗認為鉷任遇深,不應同逆,李林甫也為鉷辯解。玄宗特命赦王銲不問,然欲王鉷上表請罪,並使楊國忠告之,但鉷終不肯,玄宗大怒。陳希烈又極言鉷大逆該殺。四月十二日,玄宗下敕與國忠審問王鉷,並以國忠兼京兆尹。於是任海川,韋會等案皆發,玄宗遂賜鉷自殺,銲被杖死於朝堂,鉷子準等流嶺南,不久殺之。有司抄王鉷第舍,數日竟不能走遍。

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起初,李林甫認為陳希烈性軟弱易制,引以為相,政事一決於林甫。但晚年遂與林甫為敵,林甫懼。適逢李獻忠叛唐,林甫遂請解己所兼朔方節度使之職,薦河西節度使安思順代之。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四月二十四日,以安思順為朔方節度使。

楊國忠威權日盛

(圖)王燾著《外台秘要》王燾著《外台秘要》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五月十一日,加京兆尹楊國忠御史大夫京畿、關內採訪等使,凡王鉷所領使職,都歸國忠。起初,李林甫以為國忠無才,且是貴妃之兄,所以待之甚厚。國忠與王鉷俱為御史中丞,王鉷因林甫之薦而升大夫,國忠心中不滿,邢縡之獄,令引林甫交私王鉷兄弟及阿布思事狀,陳希烈與哥舒翰從而證其事,玄宗於是疏遠林甫,國忠權震天下,遂與林甫為敵。

吐蕃發兵救南詔,唐兵破之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六月十三日,楊國忠奏吐蕃兵六十萬救南詔,劍南兵破之於雲南,拔其隰州等三城,俘虜六千三百人,因為道路遙遠,只挑選壯者千餘人及酋長降者獻俘。

李林甫死,楊國忠拜相

南詔數入寇,時楊國忠領劍南節度使,蜀人請國忠赴鎮,左僕射兼右相李林甫上奏遣之。國忠將行,泣辭玄宗,言必為林甫所害,貴妃亦為之請不行。玄宗說:卿暫到蜀中處理軍務,朕不久將召卿為相。時林甫已病重,心中憂懣,有巫者云:一見玄宗,病即可愈。玄宗欲往探視,左右固諫不可。於是玄宗令林甫出庭中,己登降聖閣遙望,以紅巾招之,林甫不能拜,使人代之。楊國忠剛至蜀,玄宗就派中使召還。至昭應(今陝西臨潼),謁見林甫,拜於床下。林甫流涕對國忠說:我就要死了,公必為相,將以後事累公!國忠謝不敢當,汗流滿面。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死。玄宗晚年認為天下太平,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以聲色自娛,一切政事都委之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玄宗之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嫉賢妒能,排抑勝己者,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人人畏之。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玄宗始終信任之。十一月十七日,以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其所判度支使如故。楊國忠為人強辯而輕躁。既拜相,以天下為己任,裁決機務,果敢不疑,對公卿以下,頤指氣使,一人凡領四十餘使。台省官有才能時望者,如不為己用,皆出為外官。有人勸陝郡(今河南陝縣、三門峽地區)進士張彖謁見國忠,並說:“如拜見則富貴立可至。”張彖說:“你們以為倚靠楊國忠如泰山,我以為是冰山。如果皎日升起,冰山消融,你們就沒有依靠。”

吉溫附安祿山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十一月,楊國忠為相後,以司勛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征魏郡(今河北臨漳一帶)太守吉溫為御史中丞,充京畿、關內採訪等使。溫至范陽(今北京)辭別安祿山,祿山令其子安慶緒送吉溫出境,並為溫牽馬至驛外數十步。吉溫至長安後,朝廷發生一切事情,都向祿山報告。

史思明為盧龍軍使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十二月十二日,以平盧(今遼寧朝陽)兵馬使史思明兼北平(今北京)太守,充盧龍(今河北盧龍)軍使。史思明是突厥種,初名卒乾,玄宗賜名為史思明,與安祿山同鄉里,為人狡詐,通六蕃語,安祿山器重之。

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

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安西行軍司馬封常清為安西四鎮節度使

哥舒翰與安祿山交惡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不睦,玄宗為其和解,使為兄弟。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冬,三人同入朝,玄宗使高力士宴之於城東。席間,祿山對翰說:“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你父親是突厥,母親是胡人,族類相同,為什麼我們不能相親呢?”哥舒翰說:“古人云,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夠與我相親,我豈敢不盡心!”安祿山以為哥舒翰用“狐”字譏諷其胡人,頓時大怒,罵翰說:“你突厥種竟敢如此!”翰想要回罵,高力士以目阻之,翰遂止,假裝醉酒而散,從此積怨愈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