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0年

公元500年

公元500年是農曆庚辰年,中國農曆龍年,北魏景明元年,南朝齊永元二年。

紀年

庚辰年(龍年

北魏景明元年

南朝齊永元二年

柔然太安九年

雍道晞建義元年

大事

[1]春,正月,元會,帝食後方出;朝賀裁竟,即還殿西序寢,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飢甚。比起就會,匆遽而罷。

[1]春季,正月,按例皇帝在大年初一接見群臣;但是東昏侯直到吃過飯之後方才出來露面,朝賀之禮剛一完畢,就立即回殿內西廂屋就寢去了。從巳時到申時,群臣百僚們站著等待皇帝前來,都站得腰腿僵直,無法堅持而倒地,肚子也餓的咕咕著叫。所以,等到起來朝見時,只好敷衍一通,匆匆收場。

[2]乙巳,魏大赦,改元景明。

[2]乙巳(初五),北魏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景明。

[3]豫州刺史裴叔業聞帝數誅大臣,心不自安;登壽陽城,北望肥水,謂部下曰:“卿等欲富貴乎?我能辦之!”及除南兗州,意不樂內徙。會陳顯達反,叔業遣司馬遼東李元護將兵救建康,實持兩端;顯達敗而還。朝廷疑叔業有異志,叔業亦遣使參察建康訊息,眾論益疑之。叔業兄子植、、粲皆為直,在殿中,懼,棄母奔壽陽,說叔業以朝廷必相掩襲,宜早為計。徐世等以叔業在邊,急則引魏自助,力未能制,白帝遣叔業宗人中書舍人長穆宣旨,許停本任。叔業猶憂畏,而植等說之不已。

[3]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得知東昏侯數番誅殺大臣,心中替自己不安,他登上壽陽城,朝北望著肥水,對部下們說:“你們想富貴嗎?我能替你們辦到。”後來朝廷調他任南兗州刺史,他心裡十分不樂意內調。陳顯達反叛之後,裴叔業派遣司馬遼東人李元護率領兵馬去解救建康,而實質上則持騎牆觀望態度,陳顯達失敗之後,李元護又回去了。朝廷懷疑裴叔業有異謀,裴叔業也派遣使者去建康觀察訊息動靜,眾人對他更加懷疑了。裴叔業哥哥的兒子裴植、裴揚、裴粲都任直,在朝廷殿內,為此而懼怕,就扔下母親跑到了壽陽,告訴裴叔業朝廷必定要出其不意地前來襲剿,勸說他宜於早作準備。朝中徐世等人認為裴叔業在邊境上,情況緊急時他就會請北魏來幫助自己,以致使朝廷之力不能制服住他。所以,他們就告訴東昏侯,使派遣裴叔業的同宗之人中書舍人裴長穆去宣告聖旨,準許裴叔業繼續留任豫州刺史。但是,裴叔業還是感到憂慮害怕,而裴植等人則仍舊對他勸說個不停。

叔業遣親人馬文范至襄陽,問蕭衍以自安之計,曰:“天下大勢可知,恐無復自存之理。不若回面向北,不失作河南公。”衍報曰:“群小用事,豈能及遠!計慮回惑,自無所成,唯應送家還都以安慰之。若意外相逼,當勒馬步二萬直出橫江,以斷其後,則天下之事,一舉可定。若欲北向,彼必遣人相代,以河北一州相處,河南公寧可復得邪!如此,則南歸之望絕矣。”叔業沈疑未決,乃遣其子芬之入建康為質。亦遣信詣魏豫州刺史薛真度,問以入魏可不之宜。真度勸其早降,曰:“若事迫而來,則功微賞薄矣。”數遣密信,往來相應和。建康人傳叔業叛者不已,芬之懼,復奔壽陽。叔業遂遣芬之及兄女婿杜陵韋伯昕奉表降魏。丁未,魏遣驃騎大將軍彭城王勰、車騎將軍王肅帥步騎十萬赴之;以叔業為使持節、都叔豫·雍等五州諸軍事、征南將軍、豫州刺史,封蘭陵郡公。

裴叔業派遣親信馬文范到襄陽,向蕭衍討問如何保住自己的計策,對蕭衍講道:“天下大勢明顯可知,我們恐怕再也不會有保得住自己的道理了,所以還不如回頭投靠北魏,這樣還不失能封官賞爵,可以做河南公。”蕭衍回答說:“朝廷中這幫小人專權得勢,豈能長遠得了?反來復去地考慮,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好招數,只是應當送家屬回京都去,以便讓他們對你感到安心些。如果他們意外地對你相逼,你就應率領步、騎兵兩萬直出橫江,斷掉他們的後路,如此,則天下之事一舉而可定。如果去投降北魏,他們一定會派別人代替你,而只以黃河北邊的一個州給你,那裡還再能做河南公呢?這樣一來,重新歸回南方的希望就絕滅了。”裴叔業遲疑而不能決斷,於是就遣送自己的兒子裴芬之到建康作為人質,同時又派人送信給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詢問他可否投奔北魏之事。薛真度勸裴叔業及早投降過來,說:“如果事情緊迫才來投降,那么功勞就小了,賞封也就不會多重了。”他們數次派人傳送密信,互相往來商議。建康的人紛紛傳說裴叔業要反叛,裴芬之懼害被殺,又跑回壽陽去了。於是,裴叔業就派遣裴芬之以及他的哥哥的女婿杜陵人韋伯昕帶著降書去投降北崐魏。丁未(初七),北魏派遣驃騎大將軍彭城王元勰和車騎將軍王肅統領步、騎兵十萬前去受降,任命裴叔業為使持節,都督豫、雍等五州諸軍事,征南將軍,豫州刺史,並封他為蘭陵郡公。

庚午,下詔討叔業。二月,丙戌,以衛尉蕭懿為豫州刺史。戊戌,魏以彭城王勰為司徒,領揚州刺史,鎮壽陽。魏人遣大將軍李醜、楊大眼將二千騎入壽陽,又遣奚康生將羽林一千馳赴之。大眼,難當之孫也。

庚午(三十日),東昏侯下詔令討伐裴叔業。二月丙戌(十六日),南齊任命衛尉蕭懿為豫州刺史。戊戌(二十八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為司徒,並且兼任揚州刺史,坐鎮壽陽。北魏派遣大將軍李醜、楊大眼率領兩千騎兵入壽陽,又派遣奚康生率領羽林兵一千急馳趕赴壽陽。楊大眼是楊難當的孫子。

魏兵未渡淮,己亥,裴叔業病卒,僚佐多欲推司馬李元護監州,一二日謀不定。前建安戍主安定席法友等以元護非其鄉曲,恐有異志,共推裴植監州,秘叔業喪問,教命處分,皆出於植。奚康生至,植乃開門納魏兵,城庫管龠,悉付康生。康生集城內耆舊,宣詔撫賚之。魏以植為兗州刺史,李元護為齊州刺史,席法友為豫州刺史,軍主京兆王世弼為南徐州刺史。

北魏軍隊沒有渡過淮河,己亥(二十九日),裴叔業病死,僚佐們多數要推舉司馬李元護管理州事,一兩天議論不決。從前的建安戍所的戍主安定人席法友等人認為李元護與其不是同鄉,擔心他有異心,所以一致推舉由裴植來監管州務,並且對裴叔業的死訊保密,一切命令和布置安排,都由裴植來決定。奚康生到了,裴植於是打開城門接納北魏軍隊入城,把城內倉庫的鑰匙全部交給奚康生。奚康生進城之後,召集城內年高望重的老人,宣布了皇帝聖旨,安撫賞賜了他們。北魏任命裴植為兗州刺史,李元護為齊州刺史,席法友為豫州刺史,軍主京兆人王世弼為南徐州刺史。

[4]巴西民雍道聚眾萬餘逼郡城,巴西太守魯休烈嬰城自守。三月,劉季連遣中兵參軍李奉伯帥眾五千救之,與郡兵合擊道,斬之。奉伯欲進討郡東余賊,涪令李膺止之曰:“卒惰將驕,乘勝履險,非完策也;不如少緩,更思後計。”奉伯不從,悉眾入山,大敗而還。

[4]巴西平民雍道聚集了一萬餘民眾逼攻郡城,南齊巴西太守魯休烈環城自守。三月,劉季連派遣中兵參軍李奉伯率領五千人馬去援救魯休烈,與巴西郡的兵力合起來一道抗擊雍道,斬了雍道。李奉伯還想進一步討伐巴西郡東部的剩餘之賊,涪縣令李膺制止他說:“兵卒懶惰,將領驕奢,乘勝而步入險地,這不是全勝之策。所以,不如稍微緩一步,重新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辦。”但是,李奉伯不聽其勸,帶領全部人馬入山,結果一敗塗地,狼狽逃回。

[5]乙卯,遣平西將軍崔慧景將水軍討壽陽,帝屏除,出琅邪城送之。帝戎服坐樓上,召慧景單騎進圍內,無一人自隨者。裁交數言,拜辭而去。慧景既得出,甚喜。

[5]乙卯(十五日),南齊派遣平西將軍崔慧景統率水軍討伐壽陽,東昏侯令人在所經過之處兩旁懸掛高幔,走出琅邪城為征軍送行。東昏侯身著武服,坐在樓上,傳召崔慧景一人騎馬進入他的所謂屏障長圍之內,沒有一人相隨。崔慧景進去之後,只與東昏侯說了幾句話,就拜辭而出。崔慧景出來之後,心裡異常得意。

豫州刺史蕭懿將步軍三萬屯小峴,交州刺史李叔獻屯合肥。懿遣裨將胡松、李居士帥眾萬餘屯死虎。驃騎司馬陳伯之將水軍溯淮而上,以逼壽陽,軍於硤石。壽陽士民多謀應齊者。

豫州刺史蕭懿統領步兵三萬人屯駐小峴,交州刺史李叔獻屯駐合肥。蕭懿派遣裨將胡松、李居士率領一萬多兵馬駐守死虎。驃騎司馬陳伯之統率水軍溯淮河而上,以便逼近壽陽,駐紮在硤石。壽陽的民眾大多數都計畫如何接應南齊軍隊。

魏奚康生防禦內外,閉城一月,援軍乃至。丙申,彭城王勰、王肅擊松、伯之等,大破之,進攻合肥,生擒叔獻。統軍宇文福言於勰曰:“建安,淮南重鎮,彼此要衝;得之,則義陽可圖;不得,則壽陽難保。”勰然之,使福攻建安,建安戍主胡景略面縛出降。

北魏奚康生內外防禦,關閉城門一個多月,增援的軍隊才來到。丙申(疑誤),彭城王元勰、王肅出擊胡松、陳伯之等部,給他們以致命的打擊,並且崐進攻合肥,活捉了李叔獻。北魏統軍宇文福對元勰說:“建安是淮南的軍事重鎮,是雙方的要衝之地,如果能奪得此地,那么義陽就可以到手;如果奪不到,那么壽陽也就難以保得住了。”元勰同意這一看法,就派宇文福去攻打建安,南齊駐守建安的戍主胡景略自縛出城投降。

[6]己亥,魏皇弟卒。

[6]己亥(疑誤),北魏皇弟元去世。

[7]崔慧景之發建康也,其子覺為直將軍,密與之約;慧景至廣陵,覺走從之。慧景過廣陵數十里,召會諸軍主曰:“吾荷三帝厚恩,當顧托之重。幼主昏狂,朝廷壞亂;危而不扶,責在今日,欲與諸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何如?”眾皆回響。於是還軍向廣陵,司馬崔恭祖守廣陵城,開門納之。帝聞變,壬子,假右衛將軍左興盛節,都督建康水陸諸軍以討之。慧景停廣陵二日,即收眾濟江。

[7]崔慧景從建康出發之時,他的兒子崔覺任直將軍,崔慧景秘密地與兒子約定要發動事變。崔慧景到達廣陵時,崔覺根據事先的約定,跑去追隨父親。崔慧景在過了廣陵幾十里之後,召集各位軍主,對他們說:“我承受前面三代皇帝的厚恩,擔負著明帝死前所託付的重任。但是,現在年幼的皇帝昏庸狂妄,搞得朝綱敗壞,一片混亂。國家危難而不加匡扶,責任就正在今天。所以,我要同諸君共同建立大功偉業,以便安定社稷江山,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呢?”眾人都一致回響。於是,崔慧景揮師返回廣陵,司馬崔恭祖駐守廣陵城,大開城門,接納崔慧景進城。東昏侯聞知事變,於壬子(十二日),臨時授與右衛將軍左興盛符節,讓他督率建康水陸諸軍討伐崔慧景。崔慧景在廣陵停駐了兩天之後,就集合軍隊渡過長江,進逼建康。

初,南徐、兗二州刺史江夏王寶玄娶徐孝嗣女為妃,孝嗣誅,詔令離婚,寶玄恨望。慧景遣使奉寶玄為主,寶玄斬其使,因發將吏守城,帝遣馬軍主戚平、外監黃林夫助鎮京口。慧景將渡江,寶玄密與相應,殺司馬孔矜、典簽呂承緒及平、林夫,開門納慧景,使長史沈佚之、諮議柳分部軍眾。寶玄乘八輿,手執絳麾,隨慧景向建康。台遣驍騎將軍張佛護、直將軍徐元稱等六將據竹里,為數誠以拒之。寶玄遣信謂佛護曰:“身自還朝,君何意苦相斷遏?”佛護對曰:“小人荷國重恩,使於此創立小戍。殿下還朝,但自直過,豈敢斷遏!”遂射慧景軍,因合戰。崔覺、崔恭祖將前鋒,皆荒傖善戰,又輕行不食,以數舫緣江載酒食軍糧,每見台軍城中煙火起,輒盡力攻之。台軍不復得食,以此飢困。元稱等議欲降,佛護不可。恭祖等進攻城,拔之,斬佛護;徐元稱降,餘四軍主皆死。

當初,南齊的南徐州和兗州刺史江夏王蕭寶玄娶徐孝嗣的女兒為妃子,徐孝嗣被誅殺之後,東昏侯詔令蕭寶玄與徐孝嗣的女兒離婚,蕭寶玄心裡對東昏侯非常忌恨。崔慧景派遣使者去見蕭寶玄,表示要奉立他為皇帝,蕭寶玄斬掉了前來的使者,並且發動將士們守城,東昏侯派遣馬軍主戚嚴、外監黃林夫協助蕭寶玄鎮守京口。崔慧景將要渡江之時,蕭寶玄秘密與他聯絡,與他回響合作。蕭寶玄殺了司馬孔矜、典簽呂承緒以及戚平、黃林夫,打開城門迎接崔慧景,並且使長史沈佚之、諮議柳調配布置軍隊。蕭寶玄乘坐八人抬大轎,手執絳紅色指揮旗,隨著崔慧景向建康進發。朝廷派遣驍騎將軍張佛護、直將軍徐元稱等六個將帥依據竹里,築建了好幾個城堡以抵抗崔慧景。蕭寶玄派人送信給張佛護說:“我自己回朝廷,你為何要如此費力地阻攔呢?”張佛護回答說:“小人承蒙國家重恩,派我在這時略加設防,殿下回朝,只管徑直通過,我豈敢加以阻截呢?”說著,張佛護就用箭射崔慧景的軍隊,於是雙方混戰開始。崔覺、崔恭祖率領前鋒部隊,士兵們都是江北人,十分英勇善戰,又都輕裝上陣,不帶軍糧煮飯吃,而用幾隻船沿著長江載送酒食為軍糧,供士兵們食用。他們一看見朝廷軍隊所住的城堡升起煙火,就立即拼力攻擊,使得朝廷士兵連頓飯也吃不成,因此都餓得飢腸轆轆,無力作戰。徐元稱等人在一起商議要投降,張佛護不允許。崔恭祖等人猛力攻城,一舉成功,斬了張佛護,徐元稱投降,其餘四個軍主都戰死。

乙卯,遣中領軍王瑩都督眾軍,據湖頭築壘,上帶蔣山西岩實甲數萬。瑩,誕之眾曾孫也。慧景至查硎,竹塘人萬副兒說慧景曰:“今平路皆為台軍所斷,不可議進;唯宜從蔣山龍尾上,出其不意耳。”慧景從之,分遣千餘人,魚貫緣山,自西岩夜下,鼓叫臨城中。台軍驚恐,即時奔散。帝又遣右衛將軍崐左興盛帥台內三萬人拒慧景於北籬門,興盛望風退走。

乙卯(十五日),東昏侯派遣中領軍王瑩統領眾路軍馬,依據湖頭修築堡壘,同時上連蔣山西岩一帶,布置甲兵數萬人。王瑩是王誕的堂曾孫。崔慧景到了查硎,竹塘人萬副兒對崔慧景說:“如今平坦大路全被朝廷軍隊攔斷,不可考慮從這裡進兵,只宜從盤旋道登上蔣山,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崔慧景採納了他的意見,分派一千多人,一個緊隨一個,魚貫而上山,夜間從西岩而下,擊鼓吶喊,降臨城中。朝廷軍隊大為吃驚,惶恐萬分,一時逃奔,如鳥獸散。東昏侯又派遣右衛將軍左興盛統率台城內兵士三萬人在北籬門抵擋崔慧景,但是還未交戰,左興盛就望風敗逃。

甲子,慧景入樂游苑,崔恭祖帥輕騎十餘突入北掖門,乃復出。宮門皆閉,慧景引眾圍之。於是東府、石頭、白下、新亭諸城皆潰。左興盛走,不得入宮,逃淮渚荻舫中,慧景擒殺之。宮中遣兵出盪,不克。慧景燒蘭台府署為戰場。守御尉蕭暢屯南掖門,處分城內,隨方應拒,眾心稍安。慧景稱宣德太后令,廢帝為吳王。

甲子(二十四日),崔慧景開進了樂游苑,崔恭祖率領輕騎兵十多人突進北掖門,然後又退了出來。由於宮門都關閉,崔慧景帶領部下圍住宮城。這時,東府、石頭、白下、新亭幾城人馬潰散。左興盛退逃,進不了宮城,只好逃進秦淮河邊蘆葦叢中的船里藏匿起來,被崔慧景擒獲斬殺。宮中派遣兵力出城衝殺,但是沒有獲勝。崔慧景火燒了御史台府署,闢為戰場。朝廷守御尉蕭暢駐守南掖門,指揮布置城內兵力,根據戰情,調兵遣將,應對抵抗,這樣人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崔慧景以宣德太后名義發令,廢皇帝為吳王。

陳顯達之反也,帝復召諸王入宮。巴陵王昭胄懲永泰之難,與弟永新侯昭穎詐為沙門,逃於江西。昭胄,子良之子也。及慧景舉兵,昭胄兄弟出赴之。慧景意更向昭胄,猶豫未知所立。

陳顯達反叛之後,東昏侯再次召集諸王進宮。巴陵王蕭昭胄有鑒於永泰元年王敬則反,明帝召諸王入宮而欲行殺戮之事,與弟弟永新侯蕭昭穎裝扮成和尚,逃往江西。蕭昭胄是蕭子良的兒子。到崔慧景起兵之時,昭胄魴兄弟二人出來前去參加。崔慧景內心更傾向於立蕭昭胄為帝,所以一直猶豫不決,不知到底立誰為好。

竹里之捷,崔覺與崔恭祖爭功,慧景不能決。恭祖勸慧景以火箭燒北掖樓。慧景以大事垂定,後若更造,費用功多,不從。慧景性好談義,兼解佛理,頓法輪寺,對客高談,恭祖深懷怨望。

竹里一戰告捷,崔覺與崔恭祖互相爭功,崔慧景也不能決斷到底是誰的功勞。崔恭祖勸崔慧景用火箭射燒北掖樓,但是崔慧景卻以為大功即將告成,以後若要重新修復,得花費很多的功力,所以不予聽從。崔慧景生性愛好談論義理,兼通佛理,他停留在法輪寺中,對著客人高談闊論,崔恭祖對他深懷不滿。

時豫州刺史蕭懿將兵在小峴,帝遣密使告之。懿方食,投箸而起,帥軍主胡松、李居士等數千人自採石濟江,頓越城舉火,城中鼓叫稱慶。恭祖先勸慧景遣二千人斷西岸兵,令不得渡。慧景以城旦夕降,外救自然應散,不從。至是,恭祖請擊懿軍,又不許;獨遣崔覺將精手數千人渡南岸。懿軍昧旦進戰,數合,士皆致死,覺大敗,赴淮死者二千餘人。覺單馬退,開桁阻淮。恭祖掠得東宮女伎,覺逼奪之。恭祖積忿恨,其夜,與慧景驍將劉靈運詣城降,眾心離壞。

其時,豫州刺史簫懿率兵屯駐小峴,東昏侯派遣密使去告訴他前來保駕。蕭懿正在吃飯,他扔下筷子站起來,立即率領軍主胡松、李居士等幾千人馬,從採石渡過長江,駐紮在越城,燃起大火,台城中見到火光,知道援兵到了,高興得打鼓歡叫,拍手稱慶。在這之前,崔恭祖勸說崔慧景派遣兩千人馬阻抵西岸之兵,讓他們不能渡江。然而,崔慧景卻以為宮城早晚要投降,外來的救援之兵自然會散去,所以不予採納。在這時,崔恭祖請求攻擊蕭懿的軍隊,而崔慧景還是不同意,只派遣崔覺率領精銳兵力幾千人渡過秦淮河,到達南岸。蕭懿的軍隊在天快亮時發起進攻,交戰了幾個回合,士兵們都英勇死戰,崔覺一敗塗地,部下跳進秦淮河裡淹死的有兩千多人。崔覺單人匹馬逃退,打開朱雀橋上的浮橋,以秦淮河阻擋蕭懿軍隊。崔恭祖掠搶到東宮的女伎,崔覺強奪了過來。崔恭祖積忿已久,於這天夜裡,同崔慧景的驍將劉靈運來到城內投崐降,由此眾心離散,戰力銳減。

夏,四月,癸酉,慧景將腹心數人潛去,欲北渡江;城北諸軍不知,猶為拒戰。城中出盪,殺數百人。懿軍渡北岸,慧景餘眾皆走。慧景圍城凡十二日而敗,從者於道稍散,單騎至蟹浦,為漁人所斬,以頭內鰍籃,擔送建康。恭祖系尚方,少時殺之。覺亡命為道人,捕獲,伏誅。

夏季,四月,癸酉(初四),崔慧景帶領心腹數人偷偷離去,想北渡長江,城北的各路軍馬尚不知道,還在拒戰。城中兵力出來衝殺,殺死了數百人。蕭懿的軍隊渡過秦淮河到達北岸,崔慧景餘下的人馬都逃走了。崔慧景圍攻了宮城十二天,最後失敗而逃,跟隨他的人在道上逐漸散逃,他單人匹馬逃至蟹浦,被打魚人斬首,把他的首級放在盛魚的籃子中,擔送到建康,獻給朝廷。崔恭祖投降之後,被拘囚在尚方省,不久即被殺。崔覺逃亡當了道人,被捕獲,伏法被誅。

寶玄初至建康,軍於東城,士民多往投集。慧景敗,收得朝野投寶玄及慧景人名,帝令燒之,曰:“江夏尚爾,豈可復罪餘人!”寶玄逃亡數日乃出。帝如入後堂,以步障裹之,令左右數十人鳴鼓角馳繞其外,遣人謂寶玄曰:“汝近圍我亦如此耳。”

蕭寶玄初到建康之時,駐紮在東府城,士人和民眾們紛紛前去投靠,聚集在東府城中。崔慧景失敗之後,朝廷收集了朝野上下投靠蕭寶玄以及崔慧景的人名,列為名冊,準備一一追查,東昏侯命令將它燒掉,說:“江夏王尚且還這樣,豈可以治罪他人呢?”蕭寶玄逃亡了好幾天,然後才露面。東昏侯把他召入後堂用布帳把他圍起來,命令左右好幾十人擂鼓吹號,環繞著他跑動,並且派人對他說:“你近來圍攻我也如同這個樣子。”

初,慧景欲交處士何點,點不顧。及圍建康,逼召點;點往赴其軍,終日談義,不及軍事。慧景敗,帝欲殺點。蕭暢謂茹法珍曰:“點若不誘賊共講,未易可量。以此言之,乃應得封!”帝乃止。點,胤之兄也。

起初,崔慧景想結交處士何點,但是何點沒有理睬他。到圍攻建康時,崔慧景又強迫召何點前來,何點只好往赴其軍中,但是整日與崔慧景談論義理,毫不涉及軍事方面的事情。崔慧景失敗之後,東昏侯要殺何點,蕭暢就對茹法珍說:“何點如果不誘使賊首崔慧景一起講論玄義,那么崔慧景專意攻城,朝廷安危就未可估量了。由此而言,何點不但不應被殺,反而應該給他封官。”於是,東昏侯就不殺他了。何點是何胤的哥哥。

[8]蕭懿既去小峴,王肅亦還洛陽。荒人往來者妄雲肅復謀歸國;五月,乙巳,詔以肅為都督豫·徐·司三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西豐公。

[8]蕭懿離開小峴,王蕭也回洛陽去了。邊境上的人胡亂傳說王肅又計謀要回歸南齊,五月乙巳(初六),北魏宣武帝元恪發出詔令,任命王肅為都督豫、徐、司三州諸軍事及豫州刺史,並封他為西豐公。

[9]己酉,江夏王寶玄伏誅。

[9]己酉(初十),南齊江夏王蕭寶玄伏法被誅。

[10]壬子,大赦。

[10]壬子(十三日),南齊大赦天下。

[11]六月,丙子,魏彭城王勰進位大司馬,領司徒;王肅加開府儀同三司。

[11]六月,丙子(初八),北魏彭城王元勰升任大司馬,兼任司徒,王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12]大陽蠻田育丘等二萬八千戶附於魏,魏置四郡十八縣。

[12]大陽蠻人田育丘等兩萬八千戶投附北魏,北魏設定四個郡十八個縣。

[13]乙丑,曲赦建康、南徐·兗二州。先是,崔慧景既平,詔赦其黨。而嬖倖用事,不依詔書,無罪而家富者,皆誣為賊黨,殺而籍其貲;實附賊而貧者皆不問。或謂中書舍人王之云:“赦書無信,人情大惡。”之曰:“正當復有赦耳。”由是再赦。既而嬖倖誅縱亦如初。

[13]乙丑(疑誤),南齊特赦建康、南徐州、兗州三處追隨崔慧景起兵之眾。起先,崔慧景之亂被平定之後,東昏侯詔令赦免崔的同黨。然而,東昏侯身邊的寵幸們專權,不依皇帝詔書辦事,一些本無罪而家中富足的人,全被誣陷為崔慧景的黨徒,統統殺掉,沒收其財產,而實際上投附了崔慧景,但家中貧窮者卻都不予問罪。有人對中書舍人王之說:“朝廷的赦令沒有信用,人們大有意見。”王之回答說:“正應當有再次赦免。”因此,又發了特赦令崐。然而,特赦令發出之後,那伙寵幸之徒們照舊濫殺無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