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琳王朝

加洛琳王朝

加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大約是8世紀中葉~10世紀的封建王朝。由其家族慣用名字加洛爾(拉丁文為Carolus,即查理)而得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是名義上復辟了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加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之一。

簡介

加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大約是8世紀中葉~10世紀的封建王朝。由其家族慣用名字加洛爾(拉丁文為Carolus,即查理)而得名。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份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是名義上復辟了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加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之一。

一般認為,加洛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曼大帝(Carolus Magnus)。最後一位加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死於首位皇帝登基後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

由來

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沒落之後,日爾曼各部族控制了大片歐洲。由於他們之間並不一致,所以相互經常發生戰爭。戰爭中,狡猾殘暴的法蘭克君主赫洛維格(Chlodwig)率領大軍逐漸攻戰了越來越多的地區,到公元500年成了大法蘭克國的國王,後來的法蘭西、德意志和荷比盧各國均在此地形成。赫洛維格承認了基督教,並接受洗禮,要求全體臣民一律皈依基督。於是,基督教就成了法蘭克國的官方宗教,但異教的風俗習慣還一直和基督學說並存了200多年。最終的基督化是通過八世紀初的教士的努力和後來的主教卜尼法斯完成的。 這個時期,墨洛溫王朝赫洛維格的一個後人占據著法蘭克國王的寶座,但他只能坐在寶座上吃力地念著別人給他寫的演說稿。真正處於統治地位的,實際是王國的最高官吏“管家”查理·馬特。他於公元732年獲悉,一支阿拉伯大軍已經成功地越過庇里牛斯半島向法蘭克國挺進。他立即率領軍隊迎向阿拉伯大軍,並於公元732年10月在土爾斯和普瓦提埃擊敗敵人,把他們趕回庇里牛斯。從此制止了伊斯蘭繼續對外擴張,留在了東方地區。

查理·馬特的兒子丕平認為,誰代替國王處理政務,誰也就應該成為國王。在教皇的默許下,他把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希爾德里赫(Childerich)三世趕入修道院,讓貴族任命自己為法蘭克王國的新君主,並樹立了加洛林家族的統治地位。為了使這個統治地位更為穩固,他還專門索取了教皇的祝福,並讓國內的各個主教為他塗聖油讚美。就此,他在法蘭克國歷史上首次使政治、宗教和教會聯結了起來,所採用的方法直到二十世紀仍為歐洲的國王和皇帝學習的榜樣。丕平之後的國王都要求從上帝手中得到王位,並根據上帝的法旨行事。

公元771年,丕平的兒子查理成了法蘭克國的惟一統治者。他從一開始就樹立了目標,要把所有日爾曼部族全部納入自己的版圖。征服了巴伐利亞和上義大利的倫巴德之後,還只剩下異教地區薩克森了。薩克森採取一切手段抵制了達32年之久,但最終還是被戰勝,不得不接受基督教信仰。查理的目標達到了。當他於公元800年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時,經過百年之後又有了一個“西羅馬”帝國。查理把自己看成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的接班人,同時又是基督教的西方領袖。很快,他就獲得了“大帝”的稱號,這對他是受之無愧的,因為他不僅是個戰績輝煌的戰爭統帥,而且是一個科學、藝術和文學的偉大的促進者。在他的被稱為“法爾茨”的皇宮裡,經常有著名的學者、神學家、詩人和建築師進出。

除了法爾茨外,修道院也成了精神和思想生活的中心。最早的修道院出現在西方世界,是在公元六世紀初的聖本尼狄克時期,首先是為全身貢獻給信仰的男子建立的團體。查理大帝極力促進修道院的發展。他建立了修道院和教堂學校,讓自由農民和手藝人的孩子在其中學習宗教、寫字、和算術。我們可以說,他是在推行一種先進的教育政策。他比其他國王更關注這個時期生活在貧窮中的普通百姓的憂慮和困苦。

當查理大帝於公元814年在他最喜愛的亞琛的法爾茨去世,他為歐洲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帝國,完全可以和東羅馬以及拜占庭帝國相媲美,不需要懼怕任何其他的強國。查理的兒子虔誠者路德維希,無法和他的父親的偉大相提並論,也不能控制整個帝國的統一。還在路德維希在位時,他的三個兒子就開始爭權奪利。大兒子洛塔爾甚至宣布他的父親已經退位,由他繼承皇位。這當然不符合兩個弟弟的願望,於是聯合起來反對哥哥。路德維希死後,每個兒子獲得了三分之一國土。開始時三人還維持國家的統一,但實際上,這種分割已經是加洛林王朝沒落的開始。洛塔爾家族消亡之後,他那三分之一的土地落入了東西法蘭克之手。兩個法蘭克國的界限,把歐洲核心地帶分為兩半。當東法蘭克部族的貴族們於公元936年選舉薩克森人奧托為他們的國王時,德意志的歷史翻開了第一頁;而西法蘭克,後來則成了法蘭西。

崛起

一般認為加洛林王朝的祖先是一位在墨洛溫王朝間頗具影響力的梅茲主教聖阿爾諾夫(Arnulf von Metz)。他的兒子安塞吉塞(Ansegisel)迎娶了老丕平(pippin der Ältere)的女兒聖白加(Saint Begga)。安塞吉塞後來出任奧斯特拉西亞(Austrasia)的宮廷宰相,自此宮相一職皆有同族成員繼承,而宮廷宰相的權利愈來愈大,墨洛溫國王漸淪為“懶王(rois fainéants)”。直到安塞吉塞的曾孫矮子丕平出任宮相後,於公元751年在教皇和法蘭克貴族的支持下,推翻墨洛溫王,自立為王。丕平的兒子便是查理曼大帝,教皇利奧三世於800年加冕查理曼為神聖羅馬皇帝。

被瓜分和沒落

加洛林王朝崛起得快,沒落的也很快。查理曼的統一帝國,只有其子法王路易一世可以維持。其孫輩於843年簽署《凡爾登條約》,將統一帝國瓜分為東、中和西三個部分。

西法蘭克王國,即日後的法蘭西。加洛林王室成員在位直至987年,後被卡佩王朝繼承。

中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日的普羅旺斯,洛林和義大利,在870年簽定《梅爾森條約》後,中法蘭克王國北部領土被東西法蘭克王國瓜分。

東法蘭克王國,即日後的德國或神聖羅馬帝國。加洛林王室的統治結束於911年,此後開始了神聖羅馬皇帝選舉的先例,緊跟加洛林王朝的是薩克森王朝。

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之子丕平(矮子)在羅馬教皇支持下廢墨洛溫王朝末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他將義大利中部土地贈給教皇作為酬謝,又征服南部高盧。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經過連年征戰,控制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建立龐大帝國,並於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史稱查理大帝。查理死後,帝國走向解體。虔誠者路易在位時(814~840),封建內戰加劇。843年,他的3個兒子締結《凡爾登條約》,帝國一分為三:日耳曼人路易領有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領有西法蘭克王國,羅退爾一世領有中法蘭克王國,皇帝稱號由羅退爾一世繼承。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爭奪羅退爾一世的屬地,簽訂《墨爾森條約》,共同瓜分了處於東西法蘭克之間的洛林,形成後來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國的雛形。查理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胖子查理於 887年被廢黜。東法蘭克(德意志)的加洛林王朝於911年中斷,西法蘭克(法蘭西)的加洛林王朝於987年告終。

人物年表

開端

公元752年矮子丕平廢黜克洛維王朝的末代國王契爾德立克三世,由美茵茨總主教聖-伯尼法斯加冕,加洛林王朝開端
矮子丕平:公元752年-768年間在位(公元754年由教皇斯特凡二世再次加冕);
卡洛曼:公元768年-771年間作為奧斯特拉西亞國王與兄弟諾伊斯特里亞國王查理分治全法蘭克;
查理:公元768年-771年間 作為諾伊斯特里亞國王與其兄弟奧斯特拉西亞國王卡洛曼分治全法蘭克,直到公元771年卡洛曼死去查理繼承奧斯特拉西亞王位為止。公元771年-800年間 繼承了奧斯特拉西亞王位的查理作為全法蘭克的國王在位。

羅馬帝國

查理曼:公元800年聖誕節應教皇利奧三世之請而進軍義大利,在羅馬聖彼德大教堂接受了教皇所授予的西羅馬帝國的帝冕,而成為自公元467年以來的第一位西羅馬帝國皇帝,法蘭克帝國的歷史由此開端。
公元800年-813年間作為羅馬帝國皇帝獨自在位
公元813年-814年間與由他加冕的皇帝其子虔誠者路易共同在位。
虔誠者路易:公元813年-814年間作為羅馬皇帝與其父查理共治,公元816年由教皇斯特凡四世再次加冕。
公元814年-817年間 作為羅馬皇帝獨自在位
公元817年-833年間 與其子羅馬皇帝羅塞爾一世共治直到被公元833年的蘇瓦松帝國民眾會議廢黜。
公元833年-840年間 復位的虔誠者路易作為名義上的羅馬皇帝在位
公元840-843年間為爭奪帝國領地而在虔誠者路易的諸子間發生的內戰內戰以公元843年《凡爾登和約》的締結而告終,根據和約虔誠者路易的三子在各自的領地上 建國,加洛林帝國解體,帝國的歷史也逐漸為各個自獨立的王國所取代。

西法蘭克

以下按西法蘭克王位記述
禿頭查理:公元843年-875年間 作為西法蘭克國王而在位
公元875年-877年間 在繼承羅馬皇位以後作為羅馬皇帝在位。
結巴路易:公元877年-879年間 作為西法蘭克國王而在位
路易三世:公元879年-882年間 與卡洛曼共治
卡洛曼:公元882年-884年間 獨自在位
昏庸者查理三世:公元884年-公元887年間作為羅馬皇帝在位(公元884年以帝國皇帝繼承西法蘭克王位)
公元887年昏庸者查理三世的被廢黜使加洛林帝國在繼承權基礎上的再統一歸於瓦解,加洛林王朝在各王國的統治也趨於崩潰,在西法蘭克。保衛了巴黎的巴黎伯爵厄德在查理尚在人間時當選為王,加洛林王朝開始被迫面對一系列的王位競爭者:
厄德(巴黎伯爵):公元887年-898年間 作為當選國王在位
天真漢查理:公元898年-929年間 作為正統的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而在位
羅貝爾(法蘭西公爵):公元922年-923年間作為王位競爭者而存在,並在923年6月15日戰死於蘇瓦松。
拉烏爾(勃艮第公爵):公元923年-929年間作為王位競爭者而與國王查理對抗公元929年-936年間作為當選國王在位。
海外歸來的路易:公元936年-954年間作為正統的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在位
羅塞爾:公元954年-986年間 作為正統的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在位
路易五世:公元986年-987年間 作為正統的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在位。
987年5月21日加洛林王朝的正統國王路易五世無子死去987年的貢比涅民眾大會上巴黎伯爵于格-卡佩用武力使自己越過加洛林王朝的下洛林公爵查理而當選,並於7月3日加冕自此西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為卡佩王朝所取代。法國也由加洛林帝國內的西法蘭克王國開始向獨立的法蘭西君主國轉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