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定律

供給定律

經濟學上,供給定律指的是這樣一條基本規律,即某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呈正方向變動。具體而言,對於正常商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存在著正方向的變動關係,即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相反,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減少,這就是供給定律。因此,供給定律反映的是商品本身價格和商品供給量之間的關係。

基本信息

定律簡介

供給定律供給定律

供給量和價格同方向變化。供給是指特定市場上在一定時期內,與每一銷售價格相對應,生產者願意且能供應的商品數量。但供給並不完全代表生產,它屬於生產的一部分,但供給量並不即是生產者在計算一系列成本所願意生產的數量。生產量依據利潤最大化條件決定,它在短期往往是固定,但供給量則可以隨時變動。也就是說生產量是虛擬的是人們算出來的,而供給量是現實的真實發生的量。一般情況下,供給定律描述的是:假設其他因素不變,當一件物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時,其供給量會上升,反之亦然。換言之兩者成正比關係。

供給曲線

供給曲線是顯示在特定時間內,某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關係的曲線,反映了供給表兩個向量的線性關係。供給曲線是供給表和供給函式的圖像化表達,並且和需求表或需求函式交接組成均衡點,用以表示市場上生產者和需求者能夠構成交易的物品數量和價格。供給曲線既可以以“曲線”出現,也可以使用“直線”方式出現。理論上,可以符合供給定理的供給曲線只可以是向右上傾斜的。

影響因素

供給是藍線S,需求是紅線D,當供給由S1變動為S2時,成交的價格和數量也隨之變動。

供給通常受以下六個因素影響:生產商品的代價、投入品價格的變化、技術的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獲得信貸的難易程度的變化、預期的變化。

具體實例

經濟學上與需求定律配對出現的自然就是供給定律。

供給定律供給定律

在一般情況下,先有需求,後有供給,所以我們有“需求為王”的說法,但是在某種情況下,供給可以創造出需求,這就是著名的“薩伊定律”。比如,我們每天早上出去吃早餐,有的飯店供應豆漿油條,有的飯店供應包子火燒,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一般現有的需求而出現的供給,但是像iPad、iPhone這樣的前所未有的商品,一方面滿足了某些人現有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創造出了另外一些人的新需求,所以我們才會看到iPad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有的時候,供給和需求的先後順序並非涇渭分明,究竟是先有需求還是先有供給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的模糊。讓我們回到供給定律上來。和需求定律一樣,我們可以用供給定律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舉兩個發生在2010年的典型例子。首先看看大蒜的情況。2008年,新蒜的上市價格在每斤兩三角錢,蒜農不得不賠本賣蒜。2008年9月,各地大蒜庫存相繼出售,大大超出市場需求,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到2008年11月,價格跌破每斤一角,遠遠低於庫存成本,不光蒜農賠本,大量的中間商也是血本無歸。2009年大蒜初上市時,收購價格仍然較低,進入7月以後成交價格才逐步攀升。2009年下半年以來,大蒜價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樣“嗖嗖”地一路飛漲。從最初的一斤一兩角到2010年5月的四五元,最貴時曾一度高達六七元。“大蒜價格都快比肉貴了!”消費者對此驚呼。大蒜價格為啥“高燒不退”?我們用供給定律來分析就不難理解。據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該縣被稱為大蒜之鄉)的蒜農反映:“今年的大蒜價格比去年高點不假,但產量比去年減少了1/3。”據了解,金鄉縣2009年大蒜種植面積為585萬畝,比2008年減少105萬畝,乾蒜平均單產為7852公斤,比2008年減少3115公斤,減少了近1/3;全縣總產為4593萬噸,比2008年總產減少671萬噸,減幅為127%。由於2008年的大蒜價格嚴重超跌,導致2009年大蒜供給量嚴重不足,大蒜價格報復性上漲。這種價格忽高忽低的現象在農產品身上屢見不鮮,經濟學上可用蛛網模型予以解釋。我們再來看看大學畢業生的情況。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業藍皮書《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8個專業連續3年失業人數最多。國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分析,上述專業若是放在五六年前,都是熱門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高、工資高。如今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真是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用供給定律來分析一下,原因自然不難找到。恰恰是因為前些年學校擴招,多半都是熱門專業在擴招,增加了這方面人才的供給量。另外就是這些行業逐漸穩定成熟,當時需求的大量人才,現在都已成為骨幹,行業的需求量,尤其是對初學者的需求量沒有那么大了。以上兩個例子也說明這樣一個事實,即供給往往落後於需求的變化,這當然是因為某種商品的生產需要一個周期(比如大蒜的生產周期為1年,而一個大學生的培養周期一般為4年),所以如果有關部門沒有計畫好協調好的話(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這樣的計畫協調越來越困難了),就很容易出現供給和需求失衡的現象,無論是在農產品市場還是在勞動力市場。因此,我們在盯著需求定律的同時,也一定要盯著供給定律,二者不可偏廢,所以像張五常教授只強調需求定律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可取。對於商品的供給者,我們提供的建議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候提供合適的商品。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商品供給者就會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常說古代某位英雄應運而生,常說時勢造英雄,其實是說那樣的時代需要那樣的人物,而他恰恰就在那時出現了。這就是供給定律告訴給我們的一個道理。最後同樣需要說明的是,供給定律只說明供給量受價格的影響而沒有說明供給本身對價格的影響,關於這一點將由經濟學裡的供求定律來說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