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症

低俗症

低俗症,是網路上出現的一種不良現象,主要表現為低俗的標題、炒作以及宣揚色情、暴力的視頻、動漫、遊戲等內容。

表現

症候一

標題出格,言辭粗鄙

低俗症低俗症
打開微信,惡俗“標題黨”並不少見。《這幫姑娘不穿衣服怎么也不害羞》,其實說的是一種新的藝術探索形式;《梵谷的“破鞋”引發撕×大戰》,實際說的是海德格爾等人對油畫《鞋》的不同闡釋。除了惡俗標題之外,“約×”“撕×”“裝×”等低俗用語也隨處可見,不少人把粗鄙當個性,以爆粗口為時尚。

症候二

內容惡俗,挑戰底線

動漫網站上,色情暴力等惡俗作品充斥其中;視頻直播網站裡,借用性暗示用語等手段一再刷新底線下限;一些網路遊戲中,“英雄美女”“一男二女”的模式很普遍,甚至宣揚偷盜搶劫、幫派團伙等理念;一些網路文學作品,娛樂先於價值觀,過分崇拜財富、權力和性……

症候三

惡意行銷,虛假炒作

前者有微信公眾號下諸如“成人保健品”“約會交友”等低俗廣告、網頁彈窗中“男生女生都偷著玩的遊戲”、“老婆不在家玩的遊戲”等低俗網遊廣告;後者有“友加”炮製“95後萌妹用身體換旅行”等虛假新聞進行炒作,網友發布PS的“深航空姐不雅照”惡意中傷。

症候四

侵犯隱私隨意“人肉”

網路社區、新聞網站裡,“偷拍”、“走光”的文章屢見不鮮。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明星緋聞和惡性社會犯罪新聞中,甚至不惜侵犯他人隱私、刻畫犯罪心理,給社會造成新的隱患和負面影響。動輒“人肉”搜尋更是危害甚廣,2014年年底就曝出一名高中生偷衣遭“人肉”羞愧自殺的事情。

事件

低俗症低俗症
2015年4月20日,一組“中國第一支女子拆遷隊”的圖片在網路引起關注,照片中5名年輕女子僅穿胸衣內褲,戴著頭盔,手持鐵錘、泥鏟等工具到一處拆遷工地拍照。據報導,她們是遊戲模特,應邀到一處廢棄的拆遷工地拍攝遊戲宣傳照。對於這組火辣照片,網民似乎不太受用,“炒作得讓人噁心,以低俗為榮的人最可怕”;另有人呼籲相關部門應整頓歪風:“把這些低俗炒作禁掉才是硬道理。”

一款名為“滴滴打人”的App最近引爆網路。該軟體的介紹顯示,找到的“打手”中有退伍軍人、職業拳擊手、健身教練、小混混等,價格從優。其實“滴滴打人”並非網傳的“約架”平台,而是同城互助。有律師表示,使用“打人”作為名字本身就是違法的。如有人利用該軟體促成打人事件,除了打架鬥毆的發布者和參與者外,軟體開發者應承擔相應責任,因為其為違法犯罪提供了便利平台。

2015年4月,加多寶發起#多謝行動#,在微博上與網路大V@作業本進行了一條關於“燒烤”的互動,被指侮辱革命先烈,遭到眾多媒體、組織與網友集體討伐。網友認為:“加多寶找作業本這樣曾經侮辱先烈的自媒體賬號做網路行銷不合適。為了逐利,難道底線都可以不要嗎?這樣的行銷是可恥的。”有媒體微博評論指出,企業的行銷策劃,不可以違背核心價值,不能挑戰社會道德價值底線。4月18日,加多寶授權媒體發布道歉,稱已經刪除相關海報,並向網友致歉。

這些案例並非個例。微信朋友圈裡的粗鄙言辭,新聞網站上的低俗標題,視頻直播網站裡的大尺度表演,微博上大V爆粗口……網路低俗化內容給人們帶來很多困擾。

原因

低俗症低俗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認為,“需求決定產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天性中間還是有一部分對於這種信息的需求,這是難以避免的。”為了迎合,甚至是誘導人們產生這些需求,一些人就在網上生產傳播低俗內容。“博出位、拉影響,從中獲取利益是起決定作用的。”

“有的網站故意傳播暴力色情等低俗內容,有的網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到了也不刪不管。因為這樣可以帶來很高的點擊率和很大的流量,能夠為網站吸引人氣和廣告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君超認為,這裡面有網路平台管理者的責任。

有人有需求,有人去迎合,低俗化內容自然就出現了。而網路自身的媒介特性則加劇了這種低俗化趨勢。在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看來,一方面網路的匿名性讓人們放低了底線,另一方面網路不像傳統媒體有那么多把關人。

王君超分析說,網路存在分散化的傳播特點,每個用戶都可以生產內容並傳到網上。同時,有些網站的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這樣,雖然提高了網民給網際網路貢獻內容的積極性,但也導致一些暴力色情以及不雅不敬等低俗內容混雜其中。

中國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從產業的角度分析說,網路上低俗的東西大量存在並且能夠產生很大的利潤,高雅的東西就會被邊緣化,最終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好的網際網路服務、好的網際網路內容被排擠,造成整個網際網路產業的健康度下降。“從社會的層面來說,人們獲取信息和服務都越來越依賴於網際網路。”方興東指出,“網路低俗化負面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建議

低俗症低俗症
方興東認為,部分網民的需求和一些商業化的迎合,天然地會把網際網路引向低俗化。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我們的治理機制不變,網際網路肯定會越來越低俗化。因此,只有我們的治理能力提升得更快,才能讓整個網路空間好轉。”

“儘管涉及網路的法律法規也有不少,但我國目前還缺少專門的網路法律。”王君超認為,這可以形象地稱為“網路與法律的斷橋”。“要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管理,要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必須有法律的護航。希望有關部門加快網際網路立法進程,讓法律更好地為網際網路發展、為保障公民在網際網路上的合法權益保駕護航。”“一方面,需要從法律法規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網民自律。”張頤武舉例說,比如在網上不說不得體、帶有下流低級意味的話。同時,網路社區也要有群體自覺和規範。

在王君超看來,114微博“善治”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鑑。“它發動普通網民和專家學者進入微博社區委員會,接受普通用戶的投訴,並進行判定和調解。”王君超表示,“有點像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王君超認為,這種管理模式可以稱為“網路善治”。在他看來,網路從“管理”到“治理”到“善治”是三個不同的階段。

方興東對此表示認同。他指出,在網路治理方面,政府傳統的理念是單靠自己就能搞定。但是在網路空間裡,人們違法違規成本很低,政府處理的成本卻很高。“單靠政府方面的單一手段,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方興東說,“我們的治理觀念、治理模式,要有一些根本性的轉變。”

治理

低俗症低俗症
國家網信辦部署新一輪“淨網”行動,文化部整治關停十家暴恐色情動漫網站,微信宣布打擊整頓涉嫌淫穢、色情及低俗等信息,政府部門和網際網路企業都瞄準了同一個問題——網路低俗化。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2014年全年關閉查處淫穢色情等各類違法違規網站2200餘家,關閉違法違規論壇部落格、微部落格、微信QQ等各類賬號2000多萬個,清理各類違法有害信息逾10億條。同時,北京市網際網路舉報中心指導千龍網、114等35家北京屬地網站建立了本網站舉報中心,並開通本網站24小時舉報電話及舉報信箱。分析人士指出,打造社會化的治理體系,是整治網路低俗化的關鍵之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