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最佳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基本信息

提出背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最佳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習近平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最佳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要加快破解雙城聯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原則,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以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合作重點,把合作發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聯動上,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一是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二是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三是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四是要著力調整最佳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五是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六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七是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最佳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最佳化配置。

協同歷史

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開始實施國土整治戰略,將京津冀地區作為“四大”試點地區之一(其他是滬蘇浙珠江三角洲和“三西”煤炭能源基地),要求環渤海和京津冀地區開展全面的國土整治工作,以實現區域分工協作、發揮資源比較優勢、治理生態環境、開展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產業和人口布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這次區域合作在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節約利用、土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以後的區域合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第二次是本世紀初,為配合北京市新的功能定位和天津濱海新區大規模建設,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在河北廊坊舉行了的京津冀三方和政府、企業和學者等各界人士參與的京津冀區域合作論壇,並達成了著名“廊坊共識”,提出了在公共基礎設施、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加速一體化進程的願望;此後,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一直在據此起草有關合作規劃和檔案。但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該規劃幾經調整和修改,至今還是沒有出台。

共同倡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為回響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參加兩市一省規劃學(協)會和城市科學研究會、規劃設計院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京聯合召開的“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論壇”與會者,就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與區域治理達成共識。現發出如下倡議:
1、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以區域資源環境,特別是水資源、大氣環境承載力等為約束,嚴格劃定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紅線,明確城鎮發展邊界,合作推進“環首都國家公園”和區域性生態廊道建設。提高城鎮的用地集約利用效率,實現“存量挖潛、增量提質”,構建生態、生產、生活相協調的城鄉空間格局。加強城鄉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塑造,保護傳統村落,共同構建區域文化網路體系。
2、堅持區域一體、協同發展的原則,謀求城鎮體系、區域空間、重大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與布局。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最佳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強化京津高端服務功能合作對接,京津冀共同構築面向國際的開放平台。加快建立“網路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天津、石家莊等中心城市的客貨運樞紐地位,與北京共同構築國際門戶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促進京津冀地區各機場之間的分工協作,立足北京新機場建設服務於區域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與國際物流基地。著重完善互聯互通的城際軌道網。
3、破除阻礙區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壁壘和制度障礙,促進多種形式的跨地區合作。重點加強創新、文化、教育、醫療、旅遊等的跨區域合作交流,推進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通過區域治理創新,促進共建共享,建立區域競合發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兩市一省應合作開展支持冀中南地區、張承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研究。
4、建立跨區域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工作的新體制、新機制。應充分發揮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規劃的綜合協調平台作用,開展專項規劃對接,加強重大空間布局問題的協商溝通。充分利用區域內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以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鎮群發展理論與規劃實踐的創新。
天津發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路線圖”
《天津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15—2020年)》(簡稱“方案”)已獲官方通過,標誌未來5年天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明確“路線圖”。
天津方案涵蓋提高先進制造研發水平、構築交通網路、改革開放、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構建現代城鎮體系五方面。
天津方案將“提高先進制造研發水平”置於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措施首位。未來五年,天津將構建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形成技術領先、配套完備、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建成先進技術、創新要素、高端產業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等,支撐和引領中國製造業發展。
在構築現代綜合交通網路方面,方案指出,天津將以海空兩港為核心、軌道交通為骨幹,全面提高航運服務輻射功能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在改革開放方面,該市將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自創示範區和濱海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形成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投資貿易高度便利、示範引領作用強勁的改革開放先行區。
在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天津將打造水繞津城、城在林中、天藍水清;在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方面,該市將提升中心城區,增強濱海新區龍頭帶動,做強輔城和中等城市。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上述方案突出了製造業,符合天津特色。
天津製造業不僅應成為生產與加工裝配基地,還應該向自主創新和總部基地方向發展,以形成處於高端製造業價值鏈的產業群,帶動天津及區域經濟發展,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政策突破

加快推進沿海開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政策向河北曹妃甸黃驊等沿海港區延伸,切實提高產業和交通設施的協同聚集能力,逐步引導京津冀人口向沿海地區的轉移,緩解人口向北京過度聚集壓力。
建設張承地區國家級生態經濟示範區,推進資源稅和碳排放稅改革,建成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生態旅遊經濟區和京津冀的大數據支持中心。通過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切實緩解京津冀地區過重的燃煤消耗壓力;同時通過資源稅改革有效拉動地方經濟,加快建設京津的生態後花園和休閒旅遊通道,起到扶貧開發的積極作用。
實施京石走廊地帶的協同發展工程,促使北京中關村創新政策向該地區延伸,以正定新區為突破共建產學研體系。北京應積極幫助石家莊保定邯鄲邢台等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和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壓縮。
由國務院牽頭編制首都地區(以北京為中心周邊地區60-80公里範圍區域)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北京及其周邊的開發建設,共同劃定生態紅線和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共同推進區域軌道網路和新城建設。

整體架構

空間是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等一切要素活動的載體。以空間布局為統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應是“三核引領、一軸兩帶、多點支撐”的開放合作整體架構。
(一)三核引領
“三核”即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大都市,三核內部之間又具有不同層級和定位。京津冀地區以核心城市為引領,依託集聚輻射作用,實現整個地區協調發展。北京市是國家首都,承擔著國家政治、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等職能。另外,北京已步入後工業化社會,在創新、金融、商務、信息、教育文化,以及其他高端服務業等方面具有難以匹敵的優勢。以北京為龍頭,對外吸引國際高端要素聚集、提升國際地位和功能,對內最佳化區域資源配置、疏解中心城區與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不相適應的功能,引領整個城市群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天津市是國際港口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在京津冀地區城市體系中既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中心性城市,同時也能輔助北京完善首都城市職能。目前天津已步入工業化後期且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在港口貿易、生產性科技研發、現代製造、物流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另外,該市在依託本地優勢領域的金融、信息、商務、會展等高端服務業方面也具有培育潛力。在城市體系中,天津既是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周邊滄州、廊坊、唐山等次級城市發展的中心,又是承接北京且發揮港口和經濟基礎優勢、在京津冀城市體系中輔助北京帶動整個城市群協調發展的重要核心。
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省會,冀中南地區中心城市。目前,石家莊基本處於從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階段,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業、鋼鐵工業、石化工業、建材工業仍是其主導產業,一些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正處於培育階段。在京津冀城市體系中,石家莊是帶動冀中南區域發展的核心,一方面承接北京、天津的輻射,集聚周圍區域的資源要素,加快自身的壯大發展;另一方面,向衡水、保定、邢台,以及山西陽泉等地區的輻射作用已開始顯現,帶動周圍地區發展能力會逐步增強。
(二)一軸兩帶
“一軸”,即京津發展軸,“兩帶”分別是濱海經濟帶和京廣北段經濟帶。京津發展軸,分布著北京、廊坊天津等節點,至天津濱海新區到達渤海。本軸連線著北京和天津兩大核心城市,是京津冀地區的發展主軸。京津發展軸是京津冀地區溝通內外、輻射帶動、規模增長的重要支撐。北京、天津在世界產業和職能分工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軸是京津冀地區對外全面開放合作的主要平台。另外,人才、科技、信息、資金等要素以此軸為依託,在物理和虛擬層面快速流動,推動著區域經濟高端化、快速化發展。此軸城鎮化發展日趨成熟、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備、城市管理水平較高,社會發展在整個京津冀地區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
濱海經濟帶,沿渤海延伸,分布著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等節點。本經濟帶依次有北戴河新區、曹妃甸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渤海新區等新興增長地區,是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濱海經濟帶在京津冀地區裝備製造業、化工產業、鋼鐵產業等轉型升級以及在港口物流發展方面具有較大空間和發展潛力。另外,本經濟帶在集約、節約利用海岸線資源,保護灘涂、濕地、水生生物資源方面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京廣北段經濟帶,沿太行山延伸,分布著北京、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等節點。除北京外,本經濟帶的節點城市均主要處於工業化中期,並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產業。產業主要是鋼鐵工業、石化工業、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業、煤炭產業、建材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一方面,本經濟帶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區域;另一方面,也是京津冀產業轉型升級、最佳化提升的重點區域。此外,本經濟帶的節點城市均分布於太行山以東,受太行山、燕山阻擋的影響,這些城市重化工產業造成的空氣污染無法向外擴散。由此,加劇了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程度。因此,從環境保護視角,也對這一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環保聯防聯控提出需求。
除以上經濟發展軸帶外,太行山和燕山區域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屏障。本區域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提升植被覆蓋率、調節區域水分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點支撐
地區性中心主要是帶動周圍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城市,分別是唐山、保定、邯鄲、滄州、衡水、秦皇島。張家口、承德主要承擔京津冀生態涵養功能,在此不列為經濟支撐中心。
唐山市是典型的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化工業城市,目前基本處於工業化中期。唐山分別位於北京的東部、天津的北部,分別承接兩大都市的輻射作用。另外,本城市是地區性中心,具有較大的輻射影響範圍,帶動著周圍曹妃甸區、唐海縣、灤南縣、灤縣等區縣的發展。
保定市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主導產業包括汽車、新能源、紡織、食品和建材等行業。保定市目前基本處於工業化中期。從區位來看,保定位於北京和石家莊兩大城市軸線之間,是重要的節點性城市。
邯鄲市同樣是重化工業城市,鋼鐵、煤炭在工業產值中占據較大比重,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是冀南重要的增長極,帶動著武安市、磁縣、臨漳縣,包括沙河市等縣市的發展。另外,邯鄲市與邢台市有較強的合作發展空間,與河南的安陽等地域也具有一定的區域作用。
滄州市是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的重化工業城市,管道裝備及冶金、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產業也具有一定比重。目前該市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後階段。滄州承接了天津的一定輻射作用。另外,作為地區性中心,滄州的發展也帶動著周圍黃驊市、泊頭市、南皮縣、鹽山縣、海興縣、青縣等縣市的發展。
衡水市是重化工業城市,鋼鐵、化工在工業產值中占據較大比重。目前該市處於工業化中期。衡水市位於冀東南,在一定程度上承接石家莊市的輻射作用。作為地區性增長極,帶動著冀州市、棗強縣,包括新河縣、南宮市等縣市的發展。另外,衡水市與山東德州市具有一定的區域作用。
秦皇島市也是工業偏重的城市,鋼鐵、農副食品加工、玻璃、裝備製造等在工業產值中占據較大比重。目前該市處於工業化中期。秦皇島位於冀東北,以山海關區、北戴河區為重要支點,帶動冀東北片區的發展。

改革重點

一是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包括推進金融市場一體化、土地要素市場一體化、技術和信息市場一體化等;二是構建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協同機制等;三是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

主要問題

三地市場壁壘仍然存在,京津冀統一要素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協同發展還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京津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不僅在於硬體,更在於軟體。

發展目標

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共識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範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路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區域內發展差距趨於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最佳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重點突破,堅持改革創新,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最佳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著力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著力推進產業升級轉移,著力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著力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

城市方案

保定市方案作為畿輔節點城市,利用地緣優勢,謀劃建設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業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做強產業支撐,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現代產業基地、首都服務功能承接區為載體,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和臨空經濟、現代物流等產業,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著力做優城市環境,按照國際化標準抓好城市建設管理,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對駐京外遷企事業單位和吸引力。
廊坊市方案將充分發揮“京津走廊”區位優勢,抓住京冀共建北京新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有利時機,以生態、智慧型、休閒、商務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與北京關聯度高的產業,著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成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建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其他城市方案石家莊圍繞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圍繞建成東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強與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協作,帶動冀中南、冀東兩翼發展。充分發揮張家口、承德的生態優勢和秦皇島的濱海資源優勢,打造服務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極化邯鄲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滄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強邢台衡水規模實力,建設成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節點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