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

京津冀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經濟圈的概念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張家口、承德、秦皇島、滄州、衡水、邢台市、邯鄲、石家莊等11個地級市和安陽市。土地面積21.8萬平方公里,常駐人口約為1.1億人,其中外來人口為1750萬。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6.65萬億元。以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鋼鐵工業為主,是全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京津冀位於東北亞中國地區環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隨著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天津被確定為北方的經濟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處於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的核心重要區域),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2007年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形成以北京、天津和濱海新區為軸,以京津冀為核心,以遼寧和遼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大格局。

基本信息

簡介

京津冀京津冀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區域發展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滄州、張家口、承德、石家莊8地市。

京津冀都市圈國家發改委於2004年11月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歷經7年之久,但一直遲遲沒有推出。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官員認為,歷經五年時間調研、編制,京津冀都市圈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區域經濟規劃藍圖,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由於河北一共11地市,為了更好的銜接河北規劃,新的京津冀規劃涵蓋河北省全部。即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鄲、邢台、衡水、滄州、張家口、承德、秦皇島、石家莊11地市。

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明確,這個省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以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為載體,充分發揮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區生態建設的服務作用,進一步強化石家莊、唐山在京津冀區域中的兩翼輻射帶動功能,增強區域中心城市及新興中心城市多點支撐作用。

石家莊圍繞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圍繞建成東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強與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協作,帶動冀中南、冀東兩翼發展。充分發揮張家口、承德的生態優勢和秦皇島的濱海資源優勢,打造服務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極化邯鄲在晉冀魯豫接壤地區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滄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強邢台、衡水規模實力,建設成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節點城市。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石家莊、秦皇島、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8個設區市的80多個縣(市)。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9000萬人,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67598億元。以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冶金工業為主,是全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

歷史原因

京津冀不但是鄰居,而且是一個整體。

京津冀清朝:京師(北京),天津都屬於直隸(河北),河北(直隸)是省級單位,北京(京師)和天津是河北(直隸)的一部分。

民國(定都北京時期):北京屬於京兆(京兆為省級單位。這時發現的北京猿人,當時房山屬於京兆,因此命名為北京人),天津屬於直隸(直隸為省級單位);這時京兆(北京)和直隸(直隸包括天津在內)是並列的省級單位。

民國(定都南京時期):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天津同屬於河北,河北是省級單位,北平(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的一部分。

所轄城市

京津冀京津冀
北京:

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4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39平方公里,占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區面積87.1平方公里。

天津

天津市域總面積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0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1024萬人,市區人口484萬。

唐山

唐山是河北省經濟中心,國內生產總值居河北省第一位。唐山是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包括鋼鐵、冶金、陶瓷、機械製造、精密儀器、海洋化工等。唐山是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國特大城市之一,是中國北方重要經濟中心,東北亞重要的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世界級新型工業化基地,同時也是環渤海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

唐山市現轄2市6縣6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里,人口714.5萬。市轄區面積3874平方公里,人口350萬。

石家莊:

石家莊市,河北省省會,是全省政治、交通中心,是國務院批准實行沿海開放政策和金融對外開放的城市,是國家發改委批准首批試點建設智慧城市。

石家莊是國家公路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全國鐵路樞紐中心城市之一。中國環渤海京津冀經濟圈中心區域城市。2013年6月,石家莊市政府確定了上莊、銅冶、冶河、崗上4個新市鎮和良村開發區、化工園區、裝備製造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空港工業園5個產業園區共9個重點示範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

京津冀現今已形成古、紅、綠等的新旅遊體系。交通極其便利,為全國高速公路重要城市、全國高速鐵路網樞紐中心城市、普通鐵路樞紐中心城市、民用航空綜合樞紐和軍用航空樞紐。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衛星導航產業基地,動漫產業基地,生物及醫藥產業基地,服裝皮衣皮革之都。全國電子信息、精品鋼、醫藥、裝備製造、循環經濟、紡織服裝、文化創意、科技服務、商業、會展中心。石家莊市地處中國華北平原腹地,東臨衡水,南接邢台,西倚太行山,北靠保定。與北京、天津、濟南、太原、鄭州幾近等距相望,“一小時高鐵交通經濟圈”漸具雛形。現轄7個區(包括成立的石家莊正定新區)、1個國家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家莊國際機場空港園經濟區、12個縣、4個縣級市、1個副地級市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2123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76.3798萬人(2013年),石家莊市區常駐人口489萬人。

保定

河北省前省會,現轄3市(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18縣(易縣、徐水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清苑縣、滿城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4區(南市區、北市區、新市區、保定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保定·中國電谷)1白溝新城,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會石家莊125公里。總面積22100平方公里,人口1100萬。

秦皇島

秦皇島市轄3區(北戴河、山海關、海港區)和4縣(撫寧、昌黎、盧龍、青龍滿族自治縣),總面積7812.4平方公里,人口276萬。

廊坊:

廊坊市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全市總人口為391.6萬人。市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

滄州:

滄州北靠京津,與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221公里。滄州是京津通往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衝。

承德

承德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遼寧省接壤,西鄰張家口市,西南與北京市、天津市毗鄰,東南與秦皇島市、唐山市相連。總人口364萬,少數民族人口占40%;農業人口267萬,占73%。

張家口:

張家口市面積36829平方千米,人口449萬。自尚義縣套里莊、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

邯鄲: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轄4區、1市、14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1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84.1萬。

衡水:

邯鄲是河北省省轄市、河北省第三大城市,國務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權的18個較大的市,主城區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之一。地處冀南,西依太行,東接華北平原,位於晉冀魯豫四省區域中心和環渤海經濟區腹心。邯鄲歷史悠久,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都城達158年,是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代與長安、洛陽、臨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東漢末年,曹魏在邯鄲臨漳鄴城建都,鄴城曾為六朝故地;北宋時期,邯鄲東部北京大名府成為北宋陪都;清代,邯鄲大名府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邯鄲市是劉鄧大軍誕生地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播,《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在邯鄲創刊,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銀行在邯鄲誕生。左權、徐向前、劉伯承都安葬在此。

邯鄲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和中國散文之城、太極之鄉、五大祭祖聖地之一(媧皇宮),第一批國家試點智慧城市。2005年邯鄲市進入中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之列。2013年社科院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邯鄲市位居全國第59位。

邢台

邢台市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及東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水市接壤。市政府所在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京津冀生活網

更全面的京津冀生活門戶

京津冀生活網京津冀生活網

京津冀生活網立足於京津冀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上,為京津冀區域人民打造的綜合性入口網站,以北京、天津、河北為焦點提供新聞、房產、財經、汽車、健康、美食、旅遊、教育、娛樂、論壇、交友、求職招聘等,力爭打造京津冀網際網路+

戰略定位

該地區正在積極聯合開展港口、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設施建設,聯合開展區域水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積極引導區域內行業和企業間的經貿和技術合作。該地區成為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規劃提出

2006年國家發改委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對區域規劃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高區域規劃的公眾參與度,在入口網站主頁“建言獻策”欄目開闢“京津冀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建言獻策”專題,自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間,面向社會徵求對京津冀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發展概況

京津冀京津冀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唐山、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八座城市的區域,該區擁有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經的近代中國經濟中心。中國10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而且曾經存在著兩個最高峰:南部的上海和北部的天津。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天津曾經成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近代工業中心、對外貿易中心、鐵路運輸樞紐、金融中心。但由於1949年前帝國主義經濟、軍事掠奪和國民黨苛捐雜稅以及內戰和1949年之後,政策定位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響而日益沒落。

(一)京津冀都市圈經濟發展現狀

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人口7605.13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5.79%。從2006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該區經濟總量增長速度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顯著。

(二)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對比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在深圳、上海浦東試點開發的帶動下,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大區域加速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兩次騰飛式發展。相比之下,在經濟總量、對外開放程度、市場化進程和區域合作一體化等方面京津冀都市圈與長三角、珠三角都市圈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從經濟總量上看,京津冀地區明顯落後於長江三角洲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明顯落後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從經濟外向度來看,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方面京津冀地區均落後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從市場化改革進程來看,國有經濟比重較高,城市化率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從區域合作一體化來看,受行政體制約束影響,京津冀地區一體化進程緩慢,效果不理想。

SWOT分析

優勢(S)分析

1.獨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優勢首都北京作為核心區是京津冀都市圈最顯著的優勢之一。

獨有的政治、信息資源,發達的總部經濟,不斷積聚的科技人才資源為都市圈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自然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

京津冀都市圈雲集了發展現代化工業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建築材料等礦產資源;備有濱海新區1200多平方公里的可開發土地資源和河北省3000多平方公里的後備土地資源;擁有渤海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天然優良港口。現代化的空港海港,銜接南北,貫穿東西的公路網和鐵路網讓京津冀都市圈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京津冀都市圈具備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信息傳媒、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文化體育等高端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醫藥製造等現代製造業;鐵礦、煤礦、石油開採,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綜合化工以及農業生產等基礎產業。

京津冀都市圈內三省市產業優勢不同(京津冀都市圈內三省市各產業區位商產業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HQij=(Hij/Hi)/(Hj/H),其中,HQij表示i地區j產業的區位商,Hij表示第i個地區、第j個產業的產出,Hi表示i地區的全部產出;Hj表示全國j產業的全部產出,H表示全國所有產業的總產出。一般來講,當區位商顯示超過1時,就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已經初步形成了較明顯的產業梯度。北京市已經形成了三、二、一的國際化都市型產業格局,處於工業化的高級階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業城市產業格局,處於工業化中級階段;而河北八市的產業格局差異較大,但整體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因此,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產業結構梯度轉移由於產業梯度的存在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產業結構有著在國家、地區間梯度轉移的規律。中,已經形成了京津兩地是轉移方、河北省是接受方的格局。

劣勢(W)分析

1.京津空吸作用

空吸作用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是指由高速氣流所造成的低壓產生一種吸取流體的作用。北京“空吸”是指,由於北京地區的集聚效應大於輻射效應從而導致的人才、資源逐漸向北京集中,造成周邊地區發展相對遲緩,區域二元經濟特徵明顯。

2006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50467元,天津市達到41163元,而河北省只有16962元,過大的差距表明二元經濟特徵明顯。京津強烈的“空吸”作用和較差的輻射帶動力,可能會導致沒有經濟腹地經濟腹地與經濟中心是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其內涵是經濟中心的吸收和輻射能力能夠達到並能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地域範圍。如果沒有經濟腹地,經濟中心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就根本談不上經濟中心和中心城市現代化。的孤島型現代化的出現。都市圈內低等級城鎮數量過多,中等城市偏少,能夠接受核心經濟輻射的能力有限,無法分享中心城市的發展成果,也難以很好的承接京津兩地的產業梯度轉移。

2.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的差異

行政區劃和經濟區劃的不重合,是中國都市圈發展的最大障礙,京津都市圈在發展過程中也深受影響。由於區劃的不同,沒有統一規劃,再加上“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各地市都只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合作,無法形成資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合作模式。與其他兩個都市圈不同的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行政關係還具有多重性:北京與河北之間既是中央與地方的一般關係,而且又是並列的同級關係;天津與河北既是同級關係又是直轄市與地方的關係。重疊、複雜的行政關係,進一步影響到都市圈內經濟合作與一體化進程。

3.產業同構和產業鏈斷裂並存

京津冀都市圈內,北京和天津兩個核心城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產業同構。2005年北京、天津工業區位商工業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HQij=(Hij/Hi)/(Hj/H),其中,HQij表示i地區j行業的區位商,Hij表示第i個地區、第j個工業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Hi表示i地區的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Hj表示全國j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H表示全國所有工業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一般來講,當區位商顯示超過1時,就說明該工業行業在該地區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大於1的行業列表可以看出,兩市主要同構產業集中在冶金、機械、電子、醫藥製造等部門。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兩地在資源、能源、項目等方面的爭奪。

區內還沒有形成有創新能力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金融、信息服務和現代製造業的產業鏈延伸方面還比較欠缺。雖然部分產業已經嵌入國際產業供應鏈,但基本都處於“微笑曲線”現代產業價值鏈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一個“V”字形,即所謂的微笑曲線。在這個曲線中,一頭是研發、設計,另一頭是銷售、服務,中間是加工生產。低端,還沒有形成由占據高端並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建立的區域完整產業鏈。

機遇(O)分析

1.全球經濟一體化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開始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並帶來了新的國際分工、生產格局和外部環境,也為位於東北亞區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帶來了戰略發展機遇。京津冀都市圈可以在國際分工的發展和產業轉移引導下,最佳化產業結構並嵌入國際產業鏈;在全球資本流動加快並大量湧入中國的形勢下,充分利用外資;在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動加快的條件下,擴大國際合作的範圍並加強國際合作的力度。

2.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將京津冀地區列入最佳化開發區域,其國家戰略定位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區域,全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新的規劃定位指明了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模式和方向,為其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的發展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也為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3.2008年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為北京帶來了發展新契機,也為京津冀都市圈帶來了新的生機。在與奧運聯繫較大的高新技術、環保、旅遊、金融、商業等產業的帶動下,區域內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會加快;在奧運的帶動下,區域內的合作會增加,一體化進程會加快;後奧運經濟也持續為區域發展注入動力。

威脅(T)分析

1.資源環境出現危機

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的一個瓶頸。區域自產水量正在不斷減少,普遍出現了超前超量開採地下水的現象。區域內生態環境也不容樂觀,尤其是天津、唐山等工業城市污染較為嚴重,區域內河流污染程度較重。

2.國內區域競爭日趨激烈

一定的區域競爭可以加速產業升級,但同時也會壓縮競爭主體的市場空間,形成對資源、資金、項目的爭奪並有可能演化成惡性競爭。區域競爭帶來的地方保護主義、政府過多地介入經濟領域尤其是市場競爭,會阻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發揮。

發展戰略

京津冀京津冀
短期發展戰略明確城市定位

1.明確城市定位,規劃產業布局

全國各省市區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各省市的戰略定位:其中北京市定位是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市定位是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對照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對產業布局進行重新規劃,進行區域間合理分工,北京逐步退出“經濟中心”,加快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天津恢復北方經濟中心,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利用原料優勢,依託曹妃甸,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唐山市統計資料顯示唐山市是河北省經濟第一強市。

京津冀都市圈國家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有關報告對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了規劃。北京重點發展領域是,以科研、文化、教育為主的創意文化產業,以及以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會展、旅遊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而天津在加工製造業優勢與港口優勢基礎上,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適當發展大運量的臨港重化工業。也是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天津濱海新區

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託北京、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濱海新區擁有獨特的外向區位優勢,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面向東北亞,中國北方連線亞歐大陸橋東部起點,蒙古、哈薩克斯坦等鄰近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口;組合功能優勢,濱海新區集港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於一體;豐富的資源優勢,大面積的生態和建設用地,儲量可觀的石油、天然氣;產業優勢,電子信息、石油開採及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汽車及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和生物製藥等七大主導產業,具備了比較雄厚的產業基礎。

濱海新區的發展促進天津工業的復興,加快天津市都市型工業的發展,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工業發展,引領中國北方工業的重振復興。

3.唐山曹妃甸

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唐山曹妃甸科學發展示範區是國家發改委批准投資最多的工業區,並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曹妃甸的戰略定位是:中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生產基地、世界級化工工業生產基地、世界級精品鋼材生產交易中心、東北亞航運樞紐中心、新的亞歐大陸橋的東部橋頭堡。曹妃甸擁有豐富的優質資源:環渤海地區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青島港深16米,大連港深12~14米。――曹妃甸港區;曹妃甸地處的唐山市是中國少有的大型綜合能源資源城市,不僅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石油和鐵礦石儲量也名列全國第一和第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位於環渤海中心地帶,後方腹地遼闊,是“三北”地區走向世界的跳板;後備土地充足,島嶼後方灘涂廣闊並與大陸相連,實際可開發潛力為300平方公里。曹妃甸還遇到了空前的歷史機遇:北京一些重化工業外遷(首鋼東遷),為其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機會;南堡大油田的勘探開發,吸引了中國三大石化集團的投資,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

曹妃甸的發展騰飛帶動整個唐山市的經濟轉型,承接京津冀都市圈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產業梯度轉移,與天津濱海新區攜手打造中國北方的重化工業“雙引擎”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中長期發展戰略

中長期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增長極,三層次發展戰略。

1.一個中心:以京津冀都市圈經濟一體化發展為中心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一體化的實質就是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按區域經濟原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組織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優勢互補、聯合協作,聯結並形成一個利益命運共同體。它通過一定的組織和協定以及一定的聯合方式,實現區域經濟的統一規劃布局和生產力配置,統一開發區域資源,建立分工協作關係和統一的大市場,統一對外開放政策,聯合開發和占領市場,提高競爭力,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是世界經濟普遍的發展趨勢。在京津冀都市圈發展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一體化發展為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方向的同一性、產業結構互補性的特點,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速產業的整合與重組,實行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從而以整體優勢參與對外競爭。

2.兩個增長極。

增長極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條件較好的少數地區和少數產業帶動,應把少數區位條件好的地區和少數條件好的產業培育成經濟成長極。通過增長極的極化和擴散效應,影響和帶動周邊地區和其他產業發展。北京市和天津市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的雙增長極

北京市:通過發展總部經濟、充分發揮後奧運經濟的能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將北京市發展為中國的“矽谷”、世界的“文化產業中心”。

天津市:中國的“馬六甲”和“華爾街”。將天津港和河北省幾個臨近港口進行整合、功能定位、職能分配,共同將天津市打造成中國北方的“馬六甲”。藉助中央給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試點的政策和機會,將天津市發展成為中國資金輸往海外和外國資金進入中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的“華爾街”。

3.三層次發展戰略

(1)增強核心城市競爭力,充分發揮其擴散效應。都市圈形成過程中的普遍功能特徵是:首先由中心城市產生集聚效應,然後由集聚效應發揮擴散效應,積聚帶來擴散,而擴散則進一步增強集聚能力。第一層的發展應該是加強核心城市的集聚能效。一方面加強政策、資源、信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都市問題的出現,提倡住宅郊區化,合理控制流動人口,加強節能減排力度。

(2)發揮城市群體能級效應,構建“金字塔”型城鎮體系。第二層的發展應該是發揮核心城市的擴散能效。由核心城市優質的資源,帶動都市圈內其他城市的發展。都市圈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具有層次性的城鎮規模分布,合理的城鎮規模體系應呈“金字塔”型,由塔尖到基座依次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鎮等級體系是實現都市圈內資源配置和城市間功能互補合作的重要條件。京津冀都市圈面臨著次中心城市空缺,中等城市過少,小城市過多等問題。

(3)立足京津冀,發展環渤海,放眼東北亞。第三層的發展應該是發揮都市圈的整體擴散效應。提出“泛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將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延伸到整個“三北”地區,將京津冀都市圈的產業鏈延伸到整個東北亞,將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規劃融入全球發展戰略。

發展展望

京津冀京津冀
建立“京津冀都市圈”產業轉移工業園

產業轉移工業園由政府推動,促進產業轉出地與轉入地聯手,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使產業轉移充分考慮到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求以及區域資源、環境等因素,實現兩地的合作雙贏,是“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高度結合的新模式。

為加快北京市產業轉移,解決北京市和天津市間出現的產業趨同和“京津冀都市圈”內產業鏈斷裂等問題,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政府應共同出資建立“京津冀都市圈”產業轉移工業園。通過中間產品外包、整體搬遷、直接投資、併購等方式,在“京津冀都市圈”內進行轉移,進一步最佳化都市圈已形成的產業梯度,並通過產業轉移和聚集,修補並延長區域內斷裂的產業鏈。

構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時”交通經濟圈

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現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發展的一個阻礙,尤其是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市的道路交通建設。構建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時”交通經濟圈在城市規劃中,通常有半小時、一小時和三小時交通圈的區分,半小時代表了“購物圈”,一小時代表了“通勤圈”,三小時代表了“都市經濟圈”。在三小時車程內,城市間經濟聯繫較強,要素流動便捷,符合都市圈核心城市輻射半徑。會打破這種格局。以北京、天津為核心,半徑500公里的區域以內,共同構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時”交通經濟圈。這就需要兩市三地共同統籌規劃道路交通建設;共享已有基礎設施建設;共同開發新的資源。在建的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等陸路建設,渤海灣樞紐港群海洋運輸體系的建立和協調等水路建設,會促進“三小時”交通經濟圈的形成。

建立區域間經濟補償機制

京津冀都市圈總體自然生態條件較差,尤其是水資源相對缺乏。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要從頭抓起,從上游、基本措施入手。這就要求上游治理工業污染和限制排放,以涵養水源;風沙源區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草工程的建設,以防風固沙改善大氣環境。上下游區域、風沙源治理和受益區之間的經濟利益補償機製成為規劃方案實施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的有力保障。申請國家環境補助,與上游地區和風沙源治理區進行協商,為上游地區和風沙源治理區提供技術幫助和資金支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空氣污染

2014年4月11日,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的分析顯示,京津冀大氣污染嚴重,燃煤、機動車和工業等是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影響最明顯;天津工業污染最突出;河北燃煤影響最嚴重。在空氣污染物中,PM2.5是首要污染物。

發展方向

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對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了規劃。北京重點發展領域是,以微電子、計算機、通信、汽車製造、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以科研、文化、教育為主的創意文化產業,以及以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會展、旅遊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而天津在加工製造業優勢與港口優勢基礎上,定位為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及環保設備等先進制造業;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適當發展大運量的臨港重化工業。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現代化農業基地和重要的旅遊休閒度假區域,也是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投資機會

註冊地在京津冀地區上市公司共有174家,其中北京111家,天津28家,河北35家。

東興證券交通行業研究員認為,天津港是京津冀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的重要節點和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是華北、西北地區能源物資和原材料運輸的主要中轉港,是北方地區的貨櫃幹線港和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港口。天津港(600717)對外交通十分發達,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立體交通集疏運體系。隨著腹地經濟的發展,天津港應具備運輸組織、裝卸倉儲、中轉換裝、臨港工業、現代物流、口岸商貿、保稅加工及配送、航運及市場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並逐步發展成為設施先進、功能完善、運行高效、文明環保的現代化、多功能的綜合性港口。

另外,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現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發展的一個阻礙,構建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時”交通經濟圈在城市規劃中,該地區的港口建設和物流產業發展前景很好。

國都證券分析師表示,京津冀都市區發展潛力巨大。唐山曹妃甸由於北京一些重化工業外遷(首鋼東遷),為該地區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機會,該地區的經濟得到顯著地提升。首鋼搬遷到河北省唐山市,在渤海之濱新建了一座中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並與唐山的其他鋼鐵企業一起,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生產基地。南堡大油田的勘探開發,吸引了中國三大石化集團的投資,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這都帶動該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其中,唐山企業三友化工的發展前景值得關注。同時,天津作為中國北方地區的重要化工基地,其化工產業的發展依舊被看好。濱海新區的建設,又為天津金融業以及飛機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而有機構按照經濟發展側重,劃分特色產業區來尋找投資機會,具體為:環京津裝備製造區的新興鑄管、河北宣工、鼎盛天工、經緯紡機、天威保變等;渤海灣重化產業區的一汽夏利、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等;冀中南輕工商貿產業區的渤海物流、晶源電子、寶石A、常山股份、三友化工、滄州大化、樂凱膠片等;張承環京生態經濟區的承德露露、北京旅遊、王府井、首旅股份等。

面臨問題

雜亂的戶外空間與現代化的公共浴室形成了鮮2014年8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京津冀協同發展》專欄文章,內容直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問題。[2]

京津冀行政區經濟與經濟區經濟的糾結,給京津冀的一體化帶來巨大的障礙。文章提到,30多年前,就有了首都圈的概念,但三地似乎總是捏不到一塊。京津冀區域規劃編制10年前啟動,依然“待產”。

2014年2月底,中央確定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要國家戰略。《人民日報》甚至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定義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

“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或許成為打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把鑰匙。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啟動之際,以蘧家磨村和鄭家磨村作為樣本,揭開兩個村莊因地處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種種差距。

一條公路分割了兩個村莊,也分割了兩種命運。

河北省淶水縣蘧(qu,三聲)家磨村,跨過村東頭的一條馬路,就是北京。路東的房山區鄭家磨村,是村民們多年來艷羨的對象。

“這邊飲水靠打井,那邊自來水通到戶;這邊護林苗木補貼一畝才300元,那邊3500元;這邊村支書月工資400多,那邊1200多,這邊每月養老金55元,那邊漲到了350元……”一路之隔,恍若兩個世界。蘧家磨村的村民們每次談起路東的人家,總不免唏噓。

相關信息

治理京津冀大氣污染,河北將京津冀繼續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周邊區域重污染天氣聯合應急回響措施,探討區域統一限號限行等措施,共同實現區域的聯防聯控。

位於省會電視塔上的大氣監測站已經投用,2014年6月底前,河北省所有縣(市、區)也全部建成空氣自動監測站。

河北省正在組織開展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明確到2015年6月底四大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削減17.95萬噸、31.69萬噸、0.72萬噸。

此外,還確立了到2017年鋼鐵、石化、化工、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123家位於城市主城區的重污染企業搬遷任務。

截至2014年4月,河北省已啟動搬遷主城區重污染企業24家,綜合整治重污染小企業8347家。

河北實施“環京津”戰略

河北省利用環京津這一特有的區位優勢,通過主動對接,錯位發展,形成體制梯度差、政策梯度差、服務梯度差和綜合環境梯度差的新優勢,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出台的《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明確了河北的定位:中國北方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戰略資源儲備調配中心區;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休閒旅遊、綠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產業聚集發展樣板區,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區。

河北與京津兩地分別簽署了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會談紀要,在規劃銜接,設施對接,生態共建,能源、農業、金融、商貿、旅遊合作等方面達成廣泛共識,著力打造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環京津特色農業帶等。

河北與京津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各方面更趨一體。以北京、天津和石家莊為綜合交通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已經成形,環京津各市都在努力與京津構建1小時交通圈。京津冀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已經開通,“京津人才家園”計畫正式啟動,部分緊鄰京津的縣市,積極與京津基礎設施全面對接,朝著同城化目標邁進。涿州、大廠、香河、三河等地初步實現了與北京公交、供電、通訊、供熱等一體化,涿州在醫保、公積金等方面也基本對接。

同時,河北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錯位發展促共贏。保定提出建成京津經濟發展協作區、產業配套合作區和休閒旅遊區,廊坊精心打造“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環渤海休閒商務中心”,唐山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大城市”,承德確立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目標等。環京津地區已形成聚集高新技術產業的省級以上園區39個,省級高新技術區域特色產業基地30個。這些園區基地已經吸引北京外遷企業項目1200多個,2008年以來引進北京技術4000多項,契約成交額70多億元。

在此基礎上,河北緊鄰北京、交通便利、基礎較好、潛力較大的涿州、淶水等13縣(市、區),打造環首都經濟圈,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目標,建成為全省新的經濟成長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