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用於實驗和科研檢測用,屬於菌株類。菌落較小,圓形凸起,有光澤,菌體卵圓形,成對,成串出現。液體中培養多數都已形成沉澱。

簡介

液體中培養多數都已形成沉澱。在含有碳酸鈣的瓊脂培養基上都形成透明環;不能在45℃條件下生長,都不耐4%的NaCl,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麥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利用菊糖。生產胞外多糖

試驗菌株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Lactococcuslactissubsp.Cremoris)IMAU60064為試驗菌株,研究其最佳的培養條件。對碳源、氮源、緩衝鹽等培養基成分及培養條件進行最佳化,並採用回響面法對優選的碳源、氮源和緩衝鹽類的組成含量進行最佳化,得到IMAU60064的增殖培養基為:葡萄糖23g/L、大豆蛋白腖11g/L、牛肉膏11g/L、胰蛋白腖5g/L、NaAC1.8g/L、K_2HPO_41.2g/L、檸檬酸鈉1.2g/L、MgSO_4·7H_2O0.4g/L、MnSO_4·5H_2O54mg/L、L-半胱氨酸鹽酸鹽0.5g/L、吐溫80為1g/L。Lactococcuslactissubsp.cremorisIMAU60064在此增殖培養基中經30℃,14h培養活菌數可達到3.26×10~8CFU/mL,比在MRS中(6.54×10~7CFU/mL)提高近5倍。

生物學特性

發酵啟子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在乳製品如優酪乳,乳酪等生產中起重要作用。但在發酵過程中該類菌株極易遭受噬菌體的感染,使菌株產酸能力降低或死亡,影響產品的質量和風味,給企業帶來很大經濟損失。由於乳製品生產的原料牛奶通常採用巴斯德消毒,不能有效殺死噬菌體,所以生產菌株必須具有噬菌體抗性。近10年隨著乳酸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國外一些學者在分子水平上從提高菌株抗性、增強菌株自身防禦功能方面進行研究,構建了一些抗噬菌體菌株,在乳製品發酵中表現出較強的抗噬菌體性能。根據菌株對噬菌體抗性方式的不同,其抗性機理可分為四種類型:噬菌體吸附抑制,DNA侵入障礙,限制修飾(restrictionandmodification,RM)系統和流產感染機制。RM系統是寄主細胞編碼的限制性內切酶對外源DNA的限制,對自身DNA的酶切位點進行甲基化修飾而被保護的防禦機制。RM系統在乳球菌中廣泛存在,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抗噬菌體機制。

食品、醫藥等行業具有廣泛的套用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住actoeoeeu、zacrissubsp.cremoris)是一類具有潛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在食品、醫藥等行業具有廣泛的套用前景。在益生菌發酵乳製品生產中,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作為發酵劑的重要菌種來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盤點質控菌株(一)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蜜環菌
羊肚菌
和厚朴酚
火木層孔菌
黑脈羊肚菌
鼠李糖乳桿菌
地衣芽孢桿菌
亮菌
煙色煙管菌
籬邊粘褶菌
灰色鏈黴菌
玫瑰變紅鏈黴菌
耳匙菌
硫色絢孔菌
毛栓菌
密粘褶菌
醋化醋桿菌
牛鏈球菌
青紫鏈黴菌淺色變種
蓮座革菌
多毛栓菌
粗毛革孔菌
大孔多孔菌
毛柄金錢菌
貝葉多孔菌
高羊肚菌
裂褶菌
橄欖綠鏈黴菌
蠟狀芽孢桿菌
紫變紅鏈黴菌
鐵鏽灰鏈黴菌
灰紅鏈黴菌
玫瑰燼灰鏈黴菌
黑微紫鏈黴菌
孔雀石褐鏈黴菌
直絲孔雀石綠鏈黴菌
似天藍鏈黴菌
青紫鏈黴菌
不吸水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昆明變種
加州鏈黴菌
赭黃菌核鏈黴菌
普恩鏈霉
淡紫灰鏈黴菌褐色變種
龍勝鏈黴菌
毛紫褐鏈黴菌
紫色變異鏈黴菌
圈卷產色鏈黴菌淡色變
產色鏈黴菌無錫變種
淺天藍鏈黴菌
禾粟鏈黴菌
灰色鏈黴菌銹色變種
吸水鏈黴菌
丁香鏈黴菌
諾爾斯氏鏈黴菌
玫瑰淺紫鏈黴菌
螺鏇黴素鏈黴菌
綠色產色鏈黴菌
刺孢吸水鏈黴菌北京變種
巴西諾卡氏菌
比基尼鏈黴菌
弗氏鏈黴菌
地窖粉孢革菌
瘡茄病鏈黴菌
蘋果層孔菌
委內瑞拉鏈黴菌
維吉尼亞鏈黴菌
灰管層孔菌
白腐菌
薰衣草鏈黴菌蠶膿亞種
華美鏈黴菌
發光假蜜環菌
檸檬灰鏈黴菌
變色栓菌
產二素鏈黴菌
紫色團孢鏈黴菌
粗柄羊肚菌
紫斑鏈黴菌
紫色鏈黴菌琥珀變種
紫色直絲鏈黴菌
羊肚菌屬
灰檸檬色鏈黴菌
燼灰鏈黴菌
燼灰天藍鏈黴菌
藤黃淺藤黃鏈黴菌
棘孢小單孢菌絳紅變種
細黃鏈黴菌乳糖變種
托木爾水螺菌
膠韌革菌
灰產色鏈黴菌
雙重輪絲鏈黴菌
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
千葉鏈黴菌
嗜熱棒桿菌
脫石蠟棒桿菌
球形芽孢桿菌
藤黃節桿菌
肺炎克雷柏氏菌肺炎亞種
斯氏普羅威登斯菌
淺黃鏈黴菌直絲變種
灰略紅鏈黴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