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國家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 (5)高新技術產品不斷豐富。 3、技術創新的軟環境建設滯後。

簡介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國家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畫―火炬計畫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畫的重要內容。在火炬計畫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2012年11月,國務院先後共批准建立了105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
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普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要進一步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強化功能建設,營造吸引優秀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者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重要基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建設目的

1. 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
2. 加速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示範區;
3. 深化改革和加快體制創新的試驗區;
4.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對外開放的展示區;
5. 培養、造就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
6.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輻射源;
7. 體現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新社區。

建立背景

科技工業園區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步以來,對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培育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和企業家,孕育新的技術革命和新興產業,推進新經濟的發展進程發揮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1988年,國務院開始批准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發展歷程

1、1988年批覆1家,1991年批覆26家,1992年批覆26家,1997年批覆1家,2007年批覆1家,2009年批覆2家,2010年批覆26家,2011年批覆5家,2012年批覆17家。
2、科技部自1995年開始依託國家高新區組建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
3、自1997年開始批准部分高新區向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以促進APEC成員與中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顯示出中國高新區走向世界的決心。
4、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畫-火炬計畫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畫的重要內容。
5、2000年以來,科技部和外經貿部聯合認定數十家國家高新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發展成績

★ 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提升。“十一五”期間,16個科技重大專項全面實施,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重點領域初顯跨越發展態勢,取得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超級雜交水稻、高速鐵路、實驗快堆、量子通訊、鐵基超導、載人深潛、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等一批標誌性重大成果。科技研發活動的產出快速增長,質量明顯改善。“十一五”期間,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上升到世界第3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5.7%,授權量年均增長31%;國際科學論文總量由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2位,被引用次數由世界第13位上升到第8位。
★ 科技資源總量快速增加。“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研發投入顯著增加,2010年達到6980億元,是2005年的2.8倍。國家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年均增長13%,2010年達到255萬人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新建156個,總數達到33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建114個,總數達到387個。新建國家工程實驗室9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發展至575個。一批標誌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工程建設完成。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得到加強,有力促進了科技資源整合共享。
★ 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十一五”期間,科技創新在支撐重點產業振興、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作出積極貢獻,為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以及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重大活動提供重要支撐,在抗震救災、糧食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國家高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27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83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7%以上,2010年達7.6萬億元。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全國技術市場契約交易總額年均增長20%,2010年達到3906億元的規模。
★ 自主創新環境不斷最佳化。“十一五”期間,《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實施,《科技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加快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教育規劃相繼出台,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力度明顯加強。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技術創新工程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明顯成效,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科技中介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軍民融合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更加緊密。科技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國際科技合作進一步加強。創新文化和科研誠信建設得到重視,科普工作廣泛開展,全社會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氛圍正在形成。

發展目標

“十二五”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基本建成功能明確、結構合理、良性互動、運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由2011年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力爭達到55%,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 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2%。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投入持續增加,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明顯提升,科技創新投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展。
★ 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學和技術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進入世界前5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研發人員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2件/百人年。
★ 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產業技術創新明顯加強,經濟成長的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全國技術市場契約交易總額達到800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8%。
★ 科技創新更加惠及民生。社會公益領域科技水平整體提升,適應民生改善需求的技術和產品得到大力發展,科技支撐可持續發展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
★ 創新基地建設再上新台階。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科技自身發展需求的創新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建設若干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發機構和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平台,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
★ 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每萬名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達到43人年。全民科學素質顯著提高,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5%。
★ 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科技管理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有效落實,全社會創新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指標 2010 2015
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1.75 2.2
每萬名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人年) 33 43
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世界排名(位次) 8 5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1.7 3.3
研發人員的發明專利申請量(件/百人年) 10 12
全國技術市場契約交易總額(億元) 3906 8000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製造業增加值的比重(%) 13 18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 3.27 5
資料來源於科技部官網
(詳見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發展現狀

優點

1.高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2.高新區更加注重區域生態環境的建設。
3.正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
(1)積聚了更多的科技活動人員和研發人員;
(2)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了主導作用,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擴大;
(3)發明專利數量不斷增加;
(4)技術性收入規模穩步擴大;
(5)高新技術產品不斷豐富。
4.新業態不斷湧現,高端產業逐漸成形。
5.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

不足

1、發展貪大圖快傾向比較突出。
2、產業集群弱,產業結構雷同,缺乏產業特色。
3、技術創新的軟環境建設滯後。

開發區名單

省份 高新區名稱
北京 中關村科技園

上海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津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慶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黑龍江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吉林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吉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延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遼寧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級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營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河北 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內蒙古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河南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山東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淄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濰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濟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臨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山西 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陝西 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寶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榆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蘇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徐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徽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蚌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蕪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湖北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襄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宜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湖南 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株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湘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衡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西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鷹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浙江 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紹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溫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福建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廣東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西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雲南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四川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貴州 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甘肅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海南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海 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寧夏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新疆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截至2012年11月 來源:河北機構編制網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