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殖吸蟲病

並殖吸蟲病

並殖吸蟲病由寄生於人體內各臟器(以肺部為主)的並殖吸蟲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並殖吸蟲需兩個中間宿主即川卷螺或擬釘螺及石蟹或喇蛄。當人吃進這些帶囊蚴的蟹肉或喇蛄肉後,即可感染本病。本病有兩種主要臨床類型:衛氏型並殖吸蟲病,由衛氏並殖吸蟲等引起。以咳嗽、胸痛、咳果醬樣痰等呼吸系統症狀為特徵,痰中常可找到蟲卵。四川型並殖吸蟲病,以皮下遊走性包塊、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蛛網膜下腔出血及末梢血液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為特徵。診斷主要依據血清免疫學反應。治療以吡喹酮或硫雙二氯酚為首選藥物。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並殖吸蟲病是寄生於人體內各臟器(以肺部為主)的並殖吸蟲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並殖吸蟲需兩個中間宿主即川卷螺或擬釘螺及石蟹或喇蛄。蟲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鑽入螺體內發育為許多尾蚴,當螺為石蟹或喇蛄吞食後,尾蚴即在其體內發育為囊蚴。當人吃進這些帶囊蚴的蟹肉或喇蛄肉後,即可感染本病。貓、犬等動物是重要的貯存宿主。能致病者可歸納為兩個類型:

1.衛氏並殖吸蟲

是人體並殖病主要病原。衛氏並殖吸蟲成蟲蟲體肥厚,背側稍隆起,腹面扁平。活體紅褐色,不停做伸縮運動,體型不斷變化,固定後染色蟲體在光鏡下可見體表面布滿小棘,大多為單生型。口、腹吸盤大小略同,腹吸盤約在蟲體中部。卵巢與子宮並列於腹吸盤之後,卵巢6葉,兩個睪丸分支如指狀,並列於蟲體後1/3處。卵巢類型、口、腹吸盤比例、睪丸長度比是並殖吸蟲形態鑑別重要特徵。蟲卵呈橢圓形,卵蓋大且常略傾斜。

2.斯氏狸殖吸蟲

其病原是斯氏狸殖吸蟲。成蟲蟲體窄長,蟲體最寬處約在前1/3或稍後,大小為3.5~6.0mmⅹ11.0-18.5mm,腹吸盤位於體前約1/3處,略大於口吸盤。卵巢位於腹吸盤的後側,其大小及分支情況與蟲齡有密切關係,蟲齡高者分支數多,形如珊瑚。睪丸2個,左右並列,分葉數變異較大,長度占體長的1/7~1/4,甚至可達1/3。蟲卵橢圓形,大多數形狀不對稱,殼厚薄不均勻,大小平均71ⅹ48mm,在不同地區、宿主等存在一定差異。

疾病描述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並殖吸蟲是並殖吸蟲病(又稱並殖病、肺吸蟲病)病原體。分類學隸屬於並殖科。目前世界上報導的並殖吸蟲有50多種。中國報導的有28各種。其中有些是同物異名或異物同名者。能致病者粗略可歸納為兩個類型。以衛氏並殖吸蟲為代表的人獸共患型和以斯氏狸殖吸蟲為代表的獸主人次型。

形態:衛氏並殖吸蟲成蟲蟲體肥厚,背側稍隆起,腹面扁平。活體紅褐色,不停做伸縮運動,體型不斷變化,固定後染色蟲體在光鏡下可見體便布滿小棘,大多為單生型,偶爾可見簇生及混生者。口、腹吸盤大小略同,腹吸盤約在蟲體中部。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兩支彎彎曲的腸道。卵巢與子宮並列於腹吸盤之後,卵巢6葉兩個睪丸分支如指狀,並列於蟲體後1/3處。卵巢類型、口、腹吸盤比例、睪丸長度比並殖吸蟲形態鑑別重要特徵。蟲卵呈橢圓形,卵蓋大且常略傾斜。

日本及一些學者認為衛氏並殖蟲有二倍體型及三倍體型的區別。這兩型並殖吸蟲成蟲在染色體、DNA酶切圖譜、生殖系統中有否鏡子等方面有較大區別,並認為二倍體型在人體內不可能發育成熟,而三倍體型能在人肺內成熟,三倍體型硬是肺生並殖吸蟲。但也有學者報導浙江省在人肺內成熟並產卵的衛氏並殖吸蟲主要為二倍體型、但同時也存在多倍體型及嵌合體。形態數量分類及對線粒體細胞色素C氧化鎂亞單位北方基因片斷進行分析,認為這兩型並殖吸蟲並沒有明顯差異。

疾病病因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衛氏並殖吸蟲終末宿主為多種肉食類哺乳動物,也涉及到人。第一中間宿主為淡水螺類蜷科和黑貝科中的某些螺,第二中間宿主為甲殼綱中的淡水蟹或呲蛄。

成蟲寄生於,因所形成蟲囊與支氣管相同,蟲卵可經氣管排出或隨痰吞咽後隨糞便排出。卵入水中,在適宜的溫度下約經3周孵出毛蚴,遇到合適淡水螺主動侵入,發育經由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成熟的尾蚴具短尾、憑兩個吸盤作尺蠖式運動。在中主動侵入或被溪蟹、呲蛄吞食。在這些第二中間宿主體內形成囊蚴。囊蚴呈球形,具囊壁兩層,外層直徑約300—400μm。人或其他終末宿主因食入含有或囊蚴的溪蟹、呲蛄而感染。

囊蚴進入終末宿主消化道後,在消化液作用下,後尾蚴脫囊而出。幼蟲靠兩個吸盤做強有力的伸縮運動。在前端腺液作用下童蟲在組織移行並來回於各臟器及腹腔間。約經1—3周徘徊後由肝臟表面或直接從腹腔穿過膈肌進入胸腔而入肺。最後在肺中結囊產卵。有些童蟲可終生穿行於組織間直至死亡。自囊蚴進入終宿主到成熟產卵,一般約需2個多月。成蟲在宿主體內一般可活5—6年,長者可達20年。疫區類型依第二中間宿主種類可分為兩種:即溪蟹型流行區及只存在於東北3省的呲蛄型流行區則因當地居民對呲蛄及其製品特殊的愛好,雖經多年努力,儘管病人人數有明顯減少,但在某些地區仍是當地的多發病與常見病。

傳染源:能排出蟲卵的人和肉食類哺乳動物是本病傳染源。本蟲的儲蓄宿主種類多,如虎、豹、狼、狐、豹貓大靈貓果子狸等多種野生動物皆可感染此蟲。而在某些地區,如遼寧寬甸縣、犬是主要傳染源。感染的野生動物則是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傳染源。

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生活在淡水的一些螺類,已經證實並由Davis等於1994年修正,這些螺類隸屬於腹足綱前腮亞綱。蟹守螺超科中的黑貝科和蜷科。第二中間宿主為淡水蟹,如溪蟹,絨鰲蟹等約二三十種蟹以及東北的呲蛄。淡水蝦也可作為中間宿主。這些第一、二中間宿主一起棲息于山區、丘陵的小河溝、小山溪中,溪水清澈,終年不間斷,岸邊雜草蔓生,溪中多有落葉、腐草枯枝,溪布滿各種石塊,為這些中間宿主提供了生活環境。

山區居民常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呲蛄的習慣。吃法各異。其中的醃、醉等於生吃,烤、煮若時間不足也未能將囊蚴全部殺死,是為半生吃。東北地區的呲蛄豆腐、是將生呲蛄磨碎、擠汁後加石膏等物凝固而成。當地居民視為美食。這樣的食物中含有大量活囊蚴,食之感染的機會極大。中間宿主死後,囊蚴脫落水中,漂浮水面或沉於水底。飲之也可導致感染。若生飲含尾蚴的水,這樣尾蚴在終宿主體內也有可能發育。

轉續宿主野豬、豬、兔、鼠、蛙、雞、等多種動物已被證實可作為轉續宿主。大型肉食類動物如虎、豹等因捕食這些轉續宿主而感人,這種感染機會較捕食第二中間宿主要大。轉續宿主因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它們在流行病學上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症狀體徵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輕度感染時,大多數損害僅限於肺部,重度感染時通常可累及其他器官;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約占所有肺外感染的25%-45%。肺部感染的症狀緩慢出現,包括呼吸困難慢性咳嗽、胸痛和咯血。X線檢查可顯示彌散性浸潤、結節狀或環狀陰影、空洞、肺膿腫胸膜積液氣胸。臨床特徵與肺結核相似故常與其混淆。腦部感染與占位性腫瘤相似,常在肺部疾病開始後1年內出現癲癇發作、失語、輕癱和視力障礙常見。遊走性皮膚變應性病變與皮膚幼蟲移行症的病變相似,這在斯氏並殖吸蟲感染時常見,但也可見於其他蟲種的感染。

急性期: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表現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瀉、低燒等非特異性症狀。重者可有全身過敏反應、高熱、腹痛、胸痛、恪守、氣促、肝大並伴有蕁麻疹。血象白細胞數增多,嗜酸細胞升高明顯,一般為20%—40%。高者可超過80%。

慢性期:蟲體進入腹後引起的病變,其過程大致可分為三期:

膿腫期:主要為蟲體移行引起組織破壞、出血及繼發感染。肉眼可見病變處呈窟穴狀或隧道狀,內有血液,隨之出現炎性滲出,激之病灶四周產生肉芽組織而形成薄膜狀囊腫壁。

囊腫期:由於滲出性炎症,大量細胞浸潤、聚集、死亡、崩解、液化、膿腫內充滿赤褐色果醬樣液體。內容物鏡下檢查可見壞死組織,夏科雷登結晶和大量蟲卵。囊壁因肉芽組織增生而肥厚,肉眼可見邊界清除的結節狀蟲囊。呈紫色葡萄狀。囊腫壁上皮本身就是細支氣管上皮,故有人認為囊腫是蟲體穴居引起細支氣管擴張及炎性增厚所致。纖維疤痕企由於蟲體死亡或轉移至其他地方,囊腫內容物通過支氣管排出或吸收,囊內由肉芽組織充填、纖維化,最後形成疤痕。

在慢性期由於多個器官可受損害,受影響程度又輕重不一。故表現較複雜。臨床上按器官損害主要可分為: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1.胸肺型:

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醬樣或鐵鏽色血痰為主要症狀。血痰中可查見蟲卵。當蟲體在胸腔竄擾時,可侵犯胸膜,導致滲出性胸膜炎、胸腔積液、胸膜粘連心包炎心包積液等。

2.腹型:

蟲體穿過腸壁,在腹腔及各臟器間游竄,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等症狀。腹痛部位不固定,多為隱痛。也可引起腹部器官廣泛炎症、粘連,偶可引致腹膜炎,出現腹水。當蟲體及肝臟時,可致肝損害或肝大。

3.皮下包塊型:

以遊走型皮下包塊為主要表現。包塊大小不一,表麵皮膚正常,腫塊觸之可動。常呈單個散發,偶可見多個成串。一處包塊消失後,間隔一些時日又在附近或其他部位出現。常發部位為腹壁、胸背、頭頸等。幾乎人體表面個各處,都有出現腫塊的可能。

4.腦脊髓型:

蟲體移行或定居成囊造成的腦脊髓損害。蟲體破壞腦組織,早期為滲出性炎症,後出現水腫,繼而形成囊腫。由於蟲體游竄,造成多處損傷。病變位置、範圍多變,症狀很複雜往往難以用一個病灶解釋。患者常出現陣發性劇烈頭痛、癔病發作、癲癇、癱瘓。也可表現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膜炎、視神經受損蛛網膜下強出血等症狀。若蟲體侵犯脊髓則主要為脊髓受壓、下肢運動或感覺障礙,甚至截癱等。亞臨床型沒有明顯器官損害,皮試及血清免疫學檢測陽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有時伴肝功能損害。這類患者可能為輕度感染者,也可能是感染早期或蟲體已消失的感染者。

5.其他型:

因人體幾乎所有器官均可受到侵犯,故除上述常見的幾種類型外,尚有其他受損類型。有的患者則是多種類型之損害,上述分型只是便於臨床處理而已。

病理生理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衛氏並殖吸蟲的致病知道由童蟲、成蟲在組織器官中移行,竄擾,定居所引起。病變過程一般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由童蟲移行所致。脫囊後的後尾蚴穿過腸壁黏膜形成出血或膿性竇道。蟲體進入腹腔可引起混濁或血性積液。內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蟲體進入腹腔可致出血性或化膿性肌炎。當侵入肝臟時,在經過處由纖維蛋白附著,肝臟表面呈“蟲蝕”樣。若蟲體從肝臟穿過,則表面呈針點狀小孔。肝臟局部有時出現硬變。若蟲體在橫膈、脾等處穿刺,該處也可形成點狀出血、炎症。急性期症狀多出現於吃人囊蚴後數天至1個月左右。也有在第二天即出現症狀者。

診斷檢查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1.病原學檢查

(1)查痰液蟲卵陽性可確診為衛氏並殖吸蟲病,檢出率可高達90%,痰液中發現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雷登結晶有助於診斷四川並殖吸蟲病。

(2)查糞便蟲卵在15—40%病人糞便中可查到蟲卵。

(3)腦脊液及其他體液檢查腦型患者的腦脊液壓力增高,無色微混或血性,細胞數增加並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蛋白質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可找到肺吸蟲卵、胸水、腹水和心包積液等多為滲出液,草綠色或紅色,有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偶可見蟲卵。

(4)活體組織檢查皮下結節或包塊活檢,可見嗜酸性肉芽腫,有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雷登結晶,亦可檢出成蟲、蚴蟲或蟲卵。

2.免疫學檢查

對早期感染無血痰病人及腹外型病人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1)皮內試驗以1:2000的並養吸蟲抗原0.1ml的再生前臂內側皮內注射,15—20分鐘看結果,若皮丘直徑>1cm、紅暈直徑>2cm,偽足>1個者為陽性。陽性符合率可高達95%以上。因與其他吸蟲有交叉反應,只能作為初篩。皮試陽性只能說明有過吸蟲感染,不能診斷為吸蟲病。

(2)檢測血清抗體用並殖吸蟲成蟲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補體結合抗體,當體內有活蟲時陽性率可達100%,但與其他吸蟲有交叉反應,故不能用於考核療效。

(3)檢測血清中循環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和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血清中並殖吸收蟲的循環抗原,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陽性可率達98%以上,是早期診斷並殖吸蟲病的方法,求可作為療效考核。

3.外周血象

血象改變與病程早晚和病變活動有關,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和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4.X線檢查

衛氏並殖吸蟲病在肺部的病灶,主要在肺的中、下部,早期呈密度不均,邊緣模糊的圓形或橢圓形陰影,病灶多變遷,中期示邊緣清楚的單房或多房囊裝陰影,晚期有疤痕形成,呈點狀或條索狀陰影。常伴胸膜肥厚。四川並殖吸蟲病肺部病變較少,以胸腔積液較多見,腦型並殖吸蟲病可作頭顱X線片,腦血管造影或頭顱CT、MRI等。

鑑別診斷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結合流行病學史、症狀及體徵全面考慮。肺型的確診有賴於從痰或糞便(兒童病例)中找到蟲卵。免疫學檢查方法如皮內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間接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都有助於診斷,特別是對蟲體不寄生於肺內或蟲體尚未成熟的病例,免疫學試驗更有重要價值。腦型病例應根據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包括常規、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試驗)以及顱部X射線照片或CT檢查的結果進行診斷。皮膚型病例可作皮下結節活體組織檢查。診斷時,肺型病例應與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慢性肺膿腫肺內腫瘤等鑑別;腦型病例應與腦囊蟲病腦膿腫及癲癇等鑑別;其他肺外型病例則應與類似的疾病鑑別。

治療方案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1.病原治療

(1)吡喹酮

對衛氏和四川並殖吸蟲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療效高、療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療並殖吸蟲的受訓藥物,劑量為每日25mg/kg,分3次口服,連服2日。副作用輕,偶見心電圖改變、血清轉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等。

(2)硫氯酚

對並殖吸蟲囊蚴蟲有明顯殺滅作用,可能對蟲體有麻痹作用,療程長,劑量為每日50mg/kg,分3次口服,連服10—15日,或隔日口服用20—30日為一療程。治療腦脊髓型為2—3個療程。副作用主要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頭痛、蕁麻疹,偶見中毒性肝炎。

2.其他治療

(1)腦型:顱內高壓時套用脫水劑,癲癇發作者可用鎮靜劑,有局部性病灶所致的正經藥物治療無效者,可採取手術治療。

(2)伴胸腔極夜和心包積液應反覆穿刺排液,殺蟲藥與潑尼松同時套用可見少滲出。藥物治療要求不好且心不報增厚可考慮手術。皮下結節和包塊可手術摘除。

預後預防

並殖吸蟲病並殖吸蟲病
該病可在流行區或到達流行區內,通過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蝦、紅娘華或飲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獲得。預防本病的關鍵是切實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預防感染,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便,避免蟲卵隨雨水沖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應徹底治療。

1.及時發現並徹底治療患者,對病畜、病獸加強調查和捕殺。

2.防止患者的痰液和糞便污染水源,用生石灰殺死痰液和糞便中的蟲卵。

3.飼養鯰魚和家鴨吞食淡水螺和螬蛄,以切斷傳播途徑。

4.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肺吸蟲病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
1.膿腫,囊腫。
2.腦型肺吸蟲病可並發癲癇,抽搐,偏癱,運動障礙。

常見內科疾病1

內科疾病治療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