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殖吸蟲病

前殖吸蟲病

前殖吸蟲病又稱蛋蛭病,是由於前殖吸蟲寄生於雞的直腸、輸卵管、法氏囊、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以輸卵管炎、產蛋機能紊亂為特徵。前殖吸蟲在我國流行多年,尤其是南方更為多見。因需中間宿主晴蜓而發生於放牧的雞群。

病因病原

前殖吸蟲種類很多,能感染雞的有卵圓前殖吸蟲、楔形前殖吸蟲、透明前殖吸蟲、鴨前殖吸蟲等。蟲體小,有吸盤和小棘。

疾病特徵

前殖吸蟲的生活史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間宿主是蜻蜓的幼蟲和成蟲。

前殖吸蟲病前殖吸蟲病

成蟲在寄生部位產卵後,蟲卵隨糞便進入水內被淡水螺吞食,依次發育為毛蚴、胞蚴和尾蚴,尾蚴自螺體內逸出在水中進入蜻蜓幼蟲,並發育成囊蚴,囊蚴在蜻蜓幼蟲或成蟲體內長期保持活力,當雞攝食了蜻蜒幼蟲或成蟲,囊蚴即進入雞體內並發育成童蟲,童蟲運行到泄殖腔、輸卵管及法氏囊等處寄生,並發育成成蟲。本病在野生禽之間的流行常構成自然疫源,帶蟲雞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本病流行出現在有蜻蜓的季節。雞是清晨、傍晚或雨後放牧時易於採食。江湖河流交錯的地區,適宜於各種淡水螺的滋生和蜻蜓的繁殖,有利於本病的流行。

發病症狀

前殖吸蟲對雞可引起明顯的症狀,初期食慾、產蛋正常,但蛋殼變軟變薄,隨之產蛋量下降,畸形蛋、軟殼蛋、無殼蛋增加,病情繼續發展,患雞出現食慾減退、消瘦、精神不振、產蛋停止,有時從泄殖腔中排出石灰水樣液體,並可見腹部膨大,肛門潮紅突出。後期體溫升高,渴欲增加,嚴重者甚至死亡。

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應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蟲卵,蟲卵較小;橢圓形,棕黑色。前端有卵盤,後端有一小突起,內含卵細胞。

治療方法

1.四氯化碳用量每。只雞2—3毫升,用小胃管和注射器投服。也可與等量植物油混合後嗉囊注射,或用4毫升混入麵團投服,連用3天。

2.吡喹酮每千克體重60毫克,一次口服。

3.丙硫苯咪唑每千克體重100毫克,一次口服。

預防措施

預防本病首先應消滅中間宿主淡水螺。對主要孳生地如沼澤和低洼地區用硫酸銅、氯硝柳胺等進行滅螺,但魚塘應 禁用氯硝柳胺。再者應在蜻蜓出現的季節防止雞群啄食蜻蜒及其幼蟲。禁止雞在清晨、傍晚以及雨後到池塘邊採食,此時蜻蜓幼蟲多在水邊,成蟲多落地棲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