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專門機構,成立於1964年,設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和中國民間宗教、儒教、宗教學理論、當代宗教、宗教文化藝術等8個研究室和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以及科研處、辦公室等管理部門。

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世界宗教所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行學術民主,尊重獨立探索。同時,認真組織和鼓勵研究人員承擔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各級重點課題。其中《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和《宗教學通論》等數十項成果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項。此外還有譯著、譯文、工具書、古籍整理等方面的大量學術成果。

佛教研究室

成立於1964年,是研究所最早建立的分支學科之一。基本任務是研究考察中國、亞洲和世界佛教的歷史,佛教內部的各種流派、教義理論、經典著述以及各國的佛教現狀,佛教與政治、文化的關聯、其發展的新趨勢等。近年來該室在中國佛教、佛教典籍,日本和朝鮮佛教,以及印度和南傳佛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共中《中國佛教史》的學術價值在中外學術界得到公認;《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等書籍獲國家圖書獎。該室與各國佛教學術交流也取得很大成績,其中與日本合作召開了五次佛教學術會議。佛教研究室是本所綜合優勢明顯的研究室之一。目前該室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敦煌已入藏文獻綜錄”、“佛教唯識哲學研究”,院級項目“新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吐蕃時期的寧瑪派研究”、“明代佛教與政治文化”等,所級重點課題“新興宗教與日本社會”、“南傳佛教與現代化的調適”、“佛教大藏經研究”、“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研究”等。

基督教研究室

基督教研究室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從思想、歷史與文化的角度,對包括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在內的整個基督教做出全面深入的學術研究。主要開展的研究學科和領域包括:

(1)基督教史;(2)基督教思想史

(3)基督教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4)基督教在中國處境中的發展。該室與世界宗教所一道成立於1964年;已經取得了大量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保持著領先發展的態勢和一流的學術水平,並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目前國內歷史發展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專業研究最系統的基督教學術研究機構。一些著名的基督教研究學者譬如趙復三鄭建業、高望之、顏昌友、唐逸、卓新平、樂峰、任延黎、段琦等人都曾經為推動研究室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該室現為中國社科院重點研究室。

伊斯蘭教研究室

成立於1964年,是全國唯一從事伊斯蘭教及相關專題研究的學術研究機構,是研究所所最早建立的分支學科之一。自1978年正式展開科研活動以來,一直以學科建設為重點,積極開展學科前沿的研究和作為社會和國際熱點的對策套用研究。該室研究範圍包括伊斯蘭教史、伊斯蘭教法、蘇非主義、中國伊斯蘭教、伊斯蘭與國際問題、民族問題等方面,在國內伊斯蘭教研究領域中居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其成員曾多次參加歐美國家召開的學術討論會、出國講學,併兼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有關研究項目的負責人。該室為研究所所重點研究室之一,在歷史和理論上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伊斯蘭教與國際政治關係研究”、“當代宗教極端主義研究”、“蘇非主義研究”;院重大課題“宗教改革史”、“宗教極端主義研究”;院級課題“從土耳其社會世俗化看宗教演變”;所級課題“伊本.阿拉比研究”、“伊朗十葉派研究”。主要成果有《伊斯蘭概論》、《伊斯蘭教史》、《中國伊斯蘭教史》、《伊斯蘭與國際熱點》、《近現代伊斯蘭教思潮和運動》、《伊斯蘭教文化面面觀》、《當代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國際政治》、《伊斯蘭教在中國》、《劉智思想研究》、《伊斯蘭文化叢書十二種》、《宗教詞典》(伊斯蘭教部分)、《伊斯蘭教詞典》、《宗教大詞典》(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部分)、《簡明中國大百科》(伊斯蘭教部分)、《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教學》、《伊斯蘭教法概略》、《中國的伊斯蘭教》、《當代伊斯蘭教法》等。

道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研究室

成立於1979年,為研究所所後來增設的分支學科之一。該室以研究道教和中國民間宗教為主,涉及其歷史、哲學、文化、典籍、方術和修煉等方面的研究,發表了大量高水準的論文及專著,其中《中國道教史》、《道藏提要》、《中國民間宗教史》等成果在海內外引起較大反響。此外該室還與港台學者以及日、美、德、法等國的研究機構和學者進行了多次項目合作及學術交流。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民間宗教資料集成”、“煉丹術史”、“敦煌道教文獻研究”、“中國歷代王朝對民間宗教的政策措施”,院級課題“北宋道家道教研究”、“國外宗教法案彙編”,所級課題“唐代道教醫學”、“道教科儀研究”。

儒教研究室

成立於1979年,是以中青年為學術帶頭人,研究力量雄厚的研究室。主要從事以儒教及儒家學說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在國內中國傳統宗教、中國古代思想史、哲學史和文化史研究領域有較高學術地位和明顯優勢,完成了大量專著和論文,其中《中國哲學發展史》、《何晏王弼玄學新探》等專著已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已完成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教史”、“從《周禮》看中國國家宗教的特徵”,所級項目“儒家的宗教觀及其現代意義”。

宗教學理論研究室

成立於1978年,為本所實力較強的分支學科之一。該室在研究、譯介近代西方宗教學各分支學科的成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結合中國實際開創馬克思主義宗教學方面做了不少基礎工作,完成發表了大量專著、譯著和論文,其中《宗教學通論》一書多次獲獎,其學術價值在國內學術界得到公認。目前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神秘主義研究"、"宗教人類學導論"、"宗教學思想史",所級課題"宗教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與理論"。

當代宗教研究室

成立於1992年,該室為橫向設定機構,主要從事宗教現狀調查和專題研究,偏重於國內現實問題的研究,已與中國主管宗教事務部門、宗教團體、及有關研究機構建立起廣泛的聯繫,並組織了幾次全國性的國內宗教現狀與理論的學術研討會。目前承擔有院重大科研項目"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與實踐",所級課題"當代猶太教"。

宗教文化藝術研究室

成立於1992年,該室基於文物研究,以中國的宗教文化藝術遺存為其探究對象,涉及考古學、建築學、石窟研究、中國佛教藝術史等領域。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佛教文化景點、藝術發展等方面的考察研究,目前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宗教藝術史”,院級課題“侵略戰爭中的日本佛教”,所級課題“陝西淳化金川灣石窟三階教刻經研究”、“唐、遼、南詔-大理、南宋密教圖像研究”、“創價學會和法華系各宗派研究”等。

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

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編輯部)成立於1979年,1997年改稱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現有成員9人,副編審3人。負責《世界宗教研究》(季刊)、《世界宗教文化》(季刊)、《中國宗教研究年鑑》的編輯出版。《世界宗教研究》,創刊於1979年,現任主編卓新平,副主編黃夏年。主要登載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論文,介紹國內外宗教學研究動態和重要資料,是國內宗教學領域最具權威的學術性刊物。《世界宗教文化》,原(《世界宗教資料》,1994年改為現名),現任主編黃夏年,副主編李建欣。該刊宗旨是:介紹各種宗教文化知識,評析各種宗教大事和熱點,探討宗教理論教義的發展,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生,是一份面向普通大眾和各種宗教信仰者的普及性、知識性的宗教文化刊物。《中國宗教研究年鑑》,主編曹中建,副主編張新鷹、黃夏年、於光,是國內第一部反映中國學術界宗教學研究的年鑑。全書分論述和資料兩部分,是了解中國近年來宗教及宗教學研究狀況,查閱宗教動態信息的權威性參考書。現第一部1996年卷、第二部1997-1998年卷、第三部1999—2000年卷已出版。

宗旨於內容

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並積極吸收和借鑑古今中外一切有關的學術成果,對宗教學基礎理論和世界範圍內包括中國本土各種宗教的教義、經典、歷史、現狀以及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進行多視角、多方位的研究,以增進對人類觀念形態和社會文化發展的整體認識,加強對世界面貌和中國國情的全面了解,為國家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研究方向與任務

對世界包括中國本土各種宗教的教義、經典、歷史、現狀以及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和宗教學基礎理論進行多視角、多方位的研究,增進對人類觀念形態和社會文化發展的整體認識,加強對世界面貌和中國國情的全面了解,為中國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人員與機構

世界宗教研究所現任所長卓新平,工作人員93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45人。設佛教研究室、基督教研究室、伊斯蘭教研究室、道教和中國民間宗教研究室、儒教研究室、宗教學原理研究室、當代宗教研究室、佛教文化藝術研究室、編輯部和資料室。

主管中國宗教學會。

主要科研成果

完成和正在進行的課題項目有30多個,其中《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和《宗教學通論》等十幾項成果榮獲中國圖書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出版專著類圖書160部,發表論文700餘篇。還完成了譯著、譯文、工具書、古籍整理等方面的一批學術成果。

國內外學術交流

從1982年開始,向北美、歐洲、亞洲、非洲等地派出訪問學者,同時每年接待上百名世界各國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的學者訪問和進修。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還經常應邀到國內各大學及相關機構進行專題講學,由研究所主辦或參與組織的國內外學術會議也逐年增多。

研究生的培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設在世界宗教研究所,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宗教學術研究人材的任務。世界宗教研究所現有博士生導師8人,培養博士生20人,碩士生56人。

圖書館

館藏圖書9萬冊,每年平均訂400種國內外期刊。圖書刊物以宗教學各分支學科為主,館藏宗教學圖書與國內各圖書館相比,品種和覆蓋面是最豐富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其中不乏宗教學專業方面的珍善本藏書。

刊物

出版《世界宗教研究》(季刊)和《世界宗教文化》(季刊)。《世界宗教研究》主要刊載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論文,介紹國內外宗教學研究動態和重要資料,《世界宗教文化》側重宗教文化主題,兼顧學術探討與知識普及。

主要榮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行學術民主,尊重獨立探索。同時,認真組織和鼓勵研究人員承擔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各級重點課題,至2002年12月,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課題項目有200餘項。其中《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宗教學通論》等一大批精品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項。截止2002年底,已出版專著類圖書300多部,發表論文2000餘篇。此外還有譯著、譯文、工具戶、古籍整理等方面的大量學術成果,特別是近十年來,每年推出的專著都在10部以上,論文100多篇,成果數字超過1000萬。其中系列普及讀物《宗教文化通俗叢書》被江澤民同志推薦給黨和軍隊高級幹部參閱。

內外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宗教學術研究的責任。全所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23人,19792002年總計招收培養博士生49名,碩士生70名。1999年又設立博士後工作流動站,已有4名博士後進出。本所研究人員還經常應邀到國內大學及相關機構進行專題講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重視同國內外學術界同仁及一切關心宗教研究事業的人士在相互尊重、互利友好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關係。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從1982年開始,已向北美、歐洲、亞洲、非洲等地排除相當數量的訪問學者。同時每年都要接待上百名外國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學者及宗教人士來所訪問或進修。此外,由本所主辦或參與組織的國內外學術會議也逐年增多。中國社會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向國內外的客人、朋友們敞開著大門。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