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吳萸

三葉吳萸

三葉吳萸(學名:Evodia triphylla)為芸香科吳茱萸屬的植物。高大喬木。樹皮淺縱裂;灰綠色小枝;小葉近長圓形;花未見;有果,8-9月成熟。中國分布於大陸的西藏等地,多生長於山地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採收和儲藏:秋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高達30米的喬木。樹皮淺縱裂,內皮乾後藍黑色;小枝渾圓,灰綠色,與果序軸及果梗同被短柔毛。葉具3小葉,葉柄長25厘米;小葉紙質,全緣或邊緣淺波浪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9-17厘米,寬4-7厘米,頂部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散生半透明油點,乾後油點變棕至暗褐色,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6-24條。花未見。圓錐狀聚傘果序腋生,長6-11厘米,寬6-8厘米,果序軸、果梗、葉背中脈均被甚細短、灰白色柔毛;果梗長約3毫米;成熟分果瓣近圓球形而稍長,被甚短柔毛,有透明油點,內果皮殼質,乾後軟骨質;種子寬卵形,長約4毫米,寬3毫米,褐黑色,有光澤。果8-9月成熟。

生長環境

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約900米山地林中。印度及緬甸東北部也有。

提示

E.lepta、E.lunur-ankenda、E.triphylla及分布於亞洲東南部一些具3小葉的種,它們之間在器官形態方面,區別甚微。看來,只是一個多型種的地理變異。

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吳茱萸屬(Euodia J.R.et G.Forst.),芸香科,45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其中吳茱萸E. officinalis Dod的果實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用。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3小葉或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有油腺斑點;花小,單性異株,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和花瓣4(5);雄蕊4-5,著生於花盤的基部;子房深4裂,4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由4個、革質、開裂的成熟心皮組成。(參閱黃成就的“中國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一)”,栽植物分類學報第6卷,第1期,85-132,195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