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葉吳萸

楝葉吳萸

樹高達20米,胸徑80厘米。樹皮灰白色,不開裂,密生圓或扁圓形、略凸起的皮孔。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楝葉吳萸楝葉吳萸

樹高達20米,胸徑80厘米。樹皮灰白色,不開裂,密生圓或扁圓形、略凸起的皮孔。葉有小葉7-11片,很少5片或更多,小葉斜卵狀披針形,通常長6-10厘米,寬2.5-4厘米,少有更大的,兩則明顯不對稱,油點不顯或甚稀少且細小,在放大鏡下隱約可見,葉背灰綠色,乾後略呈蒼灰色,葉緣有細鈍齒或全緣,無毛;小葉柄長1-1.5厘米,很少短至6毫米或長達2厘米。花序頂生,花甚多;萼片及花瓣均5片,很少同時有4片的;花瓣白色,長約3毫米;雄花的退化雌蕊短棒狀,頂部5-4淺裂,花絲中部以下被長柔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鱗片狀或僅具痕跡。分果瓣淡紫紅色,乾後暗灰帶紫色,油點疏少但較明顯,外果皮的兩側面被短伏毛,內果皮肉質,白色,乾後暗蠟黃色,殼質,每分果瓣徑約5毫米,有成熟種子1粒;種子長約4毫米,寬約3.5毫米,褐黑色。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500-800米或平地常綠闊葉林中,在山谷較濕潤地方常成為主要樹種。

產地分布

產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約北緯24°以南地區。

用途

樹高15-20米的樹皮厚4-6毫米,內皮白或淡黃白色,韌皮纖維細緻,網狀排列。 木材有酸辣氣味,半環孔材,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大,木射線在材身上如燈紗眼網狀結構,黃棕色,露於空氣後變深,鮮艷美觀,紋理直,無蟲蛀,較耐腐。板材平滑,略有光澤,是天花板、樓板、門窗、槍托、車、船內裝飾及文具等用材。在廣州歷來的商品材“檫木”即是本種,它與森樹(或稱苦楝)同入良材之列。樹葉是蓖麻蠶的良好飼料。

經濟價值

樹幹通直,速生,成材快,抗旱,抗風,在土質較肥沃的地方,10餘年內可以成材。在廣東西南部一些地區為營造速生雜木林及“四邊地”的主要樹種之一。

藥用功效

鮮葉、樹皮及果皮均有臭辣氣味,以果皮的氣味最濃。根及果用作草藥。據載有健胃、驅風、鎮痛消腫之功效。

成分

含limonoids及醌類化合物physcion;根皮可能含小檗鹼。種子含油26.27%。

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吳茱萸屬(Euodia J.R.et G.Forst.),芸香科,45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其中吳茱萸E. officinalis Dod的果實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用。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3小葉或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有油腺斑點;花小,單性異株,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和花瓣4(5);雄蕊4-5,著生於花盤的基部;子房深4裂,4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由4個、革質、開裂的成熟心皮組成。(參閱黃成就的“中國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一)”,栽植物分類學報第6卷,第1期,85-132,195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