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栗

三十而栗

“三十而立”是2000多年前孔子說的話,說明了在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生活狀態。有報導稱,領跑進入30歲的80後中有近六成“薪酬不高,工作不滿,存款空空,無房無車”;也有調查顯示,步入30歲的80後當中有近四成仍是單身人士,甚至不少尚無確定的戀愛關係等,基於以上種種言論,人們不禁感嘆80後年滿30,面對生活、婚姻以及職場的壓力,不是“而立”,而是“不寒而慄”。

基本信息

簡介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邁入2010年,第一批80後,1980年出生的人步入30歲大關,這意味著80後開始陸續奔3。孔子曰:三十而立。30歲,在人生當中算是一個分水嶺,對於80後來說,在而立之年面臨著的是更大的心理考驗: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對夢想的追逐,一股腦地壓在了這個骨節眼上。

不管是否願意,年齡最大的80後奔3了,面對異軍突起的90後,80後已經無法再以“年輕”自居;面對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已經很難瀟灑起來了;面對家人的催婚、催生,開始為人生大事擔憂起來……曾經引起無數話題供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80後,而今不再青春年少,不再無憂無慮了。

表現形式

三十,終於知道了“難得糊塗”,知道了“領導”兩字有多少筆劃,知道何時該夾著尾巴作人。
三十,嗓門小了,底氣也不足了,“買單”二字講得也少了。
三十,終於明白了“人言可畏”,也知道了“人心難測”。
三十,明白了高談闊論於事無補,多愁善感是庸人自擾。
三十,終於懂得往事已逝,來者可追,一味等待只能期盼落空,才知道踏踏實實從從容容才是真。
三十,終於承認,永遠失去了那些美好的時光,留下許多美麗的錯誤,無法挽回的遺憾。
三十,也會有淚只是不輕彈,理解別人也渴望別人理解。經歷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豐富了許多,也沉著了許多。
三十,只是人生新的起點,只是一部剛翻開的書。有時也好睏惑好寂寞,有時也好氣餒好自卑,有時也會害怕孤軍奮戰、庸庸碌碌.
三十人生不是一場遊戲,不是一次旅遊。真正的人生從三十歲開始。

讓人戰慄的70後

三十而栗三十而栗

70年代們趕著“文革”的尾巴出生,從小就被要求“為革命保護視力”,長大要做“共產主義的接班人”,那年代教育絕對抹殺個性,誰要和別人不一樣,不僅老師不答應,同學也不放過。然而時過境遷,社會卻需要有個性的青年一代,好容易被劃一的個性過時了;苦幹實幹加蠻幹擠進大學以後,高考錄取率已由10:1變成2:1甚至1:1,紅皮本本濫了市;好不容易畢業了,又發現不僅國家不包分配,而且連本科文憑都不值錢了,碩士博士MBA托福、雙學位才算拉風;更要命的是,等到畢業了千辛萬苦進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為捧上“鐵飯碗”了,卻趕上人家下崗,全國取消福利分房;緊接著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不由自主地經歷和參與了網際網路泡沫、愛情泡沫、以及緊跟其後的是媒體泡沫,在一個接一個的泡沫中,活得像只缺氧的魚……

背負著傳統文化的良知、責任和主義的包袱,70年代們試圖在新秩序里種塊自留地,以自己的價值觀為準則來“揚棄”,但往往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又最先失去話語權。這份成長經歷注定70年代生的人要永遠生活在傳統和理想主義之間。與其說這代人是個斷層,不如說他們是粘合劑。他們這代人用他們的全部書本知識、個體經驗作支撐,正面迎接了社會轉型時期的劇激對沖。他們活得就像一個肘關節,功能就只是連線60年代和80年代兩根主要骨幹,保證肢體運動的正常自如。

就因為活得像個胳膊肘,70年代們讓兩頭都不待見,在60年代人眼裡他們是叛逆的一代,而在80年代人眼裡,他們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樣,統統落伍了……可憐的70年代們,剛到“而立”之年,本以為該是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卻不知到什麼時候已經被80年代的小字輩搶了班篡了權。
這個世界已經是更年輕的80年代的天下。設計師、廣告人、評論家、作家……說起這些名銜,如果你聯想到的是成熟穩重的中年人的話,那你真是落伍得不可救藥了。權威們在一個個領域裡被迅速打倒,80年代毫無顧忌、毫不留情地邁過他們的身體,直接向最高點發起衝鋒。與前輩相比,他們起點高、視野寬、觸覺敏銳、行事乾脆,沒有誰沒有什麼能擋在他們面前。於是權威們顯得不堪一擊。就連“著作等身”這個老詞,也不一定與年紀連在一起。國家要求一個專業作家一年發表3萬字,可對於一個自由作家來說,一個月不寫這么多字他就沒法養活自己。

80後的生活狀態

“三十而立”是2000多年前孔子說的話,今天大多數人用它來衡量在30歲這個年齡階段應有的生活狀態。有報導說,領跑進入30歲的80後當中有近六成“薪酬不高,工作不滿,存款空空,無房無車”。亦有調查顯示,步入30歲的80後當中有近四成仍是單身人士,甚至有不少尚無確定的戀愛關係。基於這些對80後的各種言論,人們不禁感嘆80後三十“難立”。
對於“立”,有網友表示,立就是要有車有房,立就是成家立業,沒有這些成為立的基礎,其它都是空談。也有網友表示,用物質來衡量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一種世俗,一種悲哀。基於對“立”的不同理解,網路上掀起了三十而立還是三十“難立”之爭。
“三十而立”這句話,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注重事業的人認為三十而立是事業有成,注重家庭的人覺得有房有妻才是“立”,注重學識的人認為學有所成才是三十而立。其實這些都是人們強加上去的外在標準,恐怕孔子在說這句話時也沒有想過自己三十而立之時要有房有車吧?
社會競爭猶如賽跑,後面是轟隆作響的軋路機,要么“而立”下去,要么被軋成路標,而有些人到三十還沒找到北呢,只是原地轉圈傻唱著“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才發覺……”發覺了什麼,發覺如果“三十不立”,房子沒你的份,事業不沾邊,車子沒的開,自然當不上消費的主人翁,腦袋上空頂著個“生於70年代”還有什麼意義?不是嗎,現在連概念都是用錢堆出來的,“中產”、“BOBO”、“小資”。

曾經被人們稱為“垮掉的一代”的80後,當出現在抗震救災、奧運志願者的崗位上,當世界金融危機來襲他們堅毅地扛著抵抗危機的大旗時,人們驚喜地發現,似乎一夜之間這群80後長大了,成熟了。在他們的世界裡,除了有CS網際網路、泡酒吧外,還有需要孝順的父母,需要關心的伴侶、兒女,當然還有對夢想的堅守與追逐。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0年12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0年十二月IN辭彙總代際效應 | 新退休主義 | 狀態人 | 三十而栗 | 家庭隱形人 | 晨型人 | 零家務族 | 娛樂烈士 | 同事文化 | 擠生活 | 有抗食品 | 清派對 | 火鍋婚姻 | 大叔賀歲檔 | 鍋貼男 | 軟癮 | 投身體 | 公交尊嚴 | 愛情遠視症 | 周末斷食族 | 4D男人 | 化學鍋 | 頭銜通脹 | 知識焦慮症 | 省誕節 | 大小姐時間 | 尿點 | 啤酒眼 | 數碼囚禁 | 收藏記憶 | 我媽嫌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