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是由嶽麓書社出版的。作者(清代)王闓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講述了:湘潭王闓運,為清末文章大家,經學大師。楊樹達先生《題王湘綺先生手書詩冊後》說:“先生文章蓋天下,近世通人餘杭章氏通國小,能文章,論文獨推先生,謂能盡雅,曾國藩為盡俗。”王氏少年嶄露頭角自負其才,有經世濟民之志,然無緣仕途,終老授徒,曾先後主講四川尊經書院、長沙集賢講舍、衡陽船山書院等,歷冊餘年,其經學專著有《周易說》、《尚書箋》、《詩經補箋》、《周禮箋》、《春秋公羊傳箋》、《論語訓》等十餘種。

編輯推薦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是由嶽麓書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王闓運解說詞:黃巽

目錄

論語訓

論語訓上
學而弟一
為政弟二
八佾弟三
里仁弟四
公冶長弟五
雍也弟六
述而弟七
泰伯弟八
子罕弟九
鄉黨弟十
論語訓下
先進弟十一
顏淵弟十二
子路弟十三
憲問弟十四
衛靈公弟十五
季氏弟十六
陽貨弟十七
微子弟十八
張弟十九
堯日弟二十
春秋公羊傳箋
春秋隱公經傳解詁弟一
春秋桓公經傳解詁弟二
春秋莊公經傳解詁弟三
春秋僖公經傳解詁弟四
春秋文公經傳解詁弟五
春秋宣公經傳解詁弟六
春秋成公經傳解詁弟七
春秋襄公經傳解詁弟八
春秋昭公經傳解詁弟九
春秋定公經傳解詁弟十
春秋哀公經傳解詁弟十一

序言

湘潭王闓運,為清末文章大家,經學大師。楊樹達先生《題王湘綺先生手書詩冊後》說:“先生文章蓋天下,近世通人餘杭章氏通國小,能文章,論文獨推先生,謂能盡雅,曾國藩為盡俗。’’王氏少年嶄露頭角,自負其才,有經世濟民之志,然無緣仕途,終老授徒,曾先後主講四川尊經書院、長沙集賢講舍、衡陽船山書院等,歷冊餘年,其經學專著有《周易說》、《尚書箋》、《詩經補箋》、《周禮箋》、《春秋公羊傳箋》、《論語訓》等十餘種。
《淪語訓》,又稱《論語集解訓》,是王氏集解注釋《論語》之專著。始作於成都,時王氏主講四川尊經書院。“既命學徒采輯古今所傳,以廣集解;又下己意,通其所蔽,命曰《論語訓》。”光緒十七年(1891),他得知《論語訓》有錄本,決意校抄刊行。光緒十七年三月八日《日記》寫道:“《論語訓》衡有錄本,程生收得之,余書不患不傳,殆無佚散之慮。”六月十六日《日記》:“抄《論語》一暴十寒,居然欲畢,計功三月可成,今以六月成之,猶為得計,較勝不作者也。”並於後二日(即“辛卯中伏日”)作敘,同年由衡陽東洲講舍刻印於世。
《論語訓》裒集古今所傳《論語》,有包鹹、馬融、鄭玄、何晏、王肅等五十餘家,搜羅之富,蔚為大觀。

文摘

孔曰:教誨之道,與其進不與其退,怪我見此童子,惡惡一何甚。與猶知也,治也。人絮已以進,與其絮也,不保其往也。”鄭日:往猶去也。人虛己自絮而來,當與其進之,亦何能保其去後之行也。顧日:往謂前日之行也,夫人之為行未必可一,或有始無終,或先迷後得,故教誨之道,潔則與之,往日行非我所保也。又泛言誘接之道,不問前過也。保猶守也,持故意待之。子日:“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包曰:仁道不遠,行之即是。江曰:復己一日,天下歸仁。至仁至近也。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曰:司敗,官名,陳大夫。昭公,魯昭公。鄭曰:司敗人名,齊大夫。孔子曰:“知禮。”野井之會,其詞足觀也。孔子退。蓋孔子往見陳也。揖巫馬期而進之,孔曰:巫馬期,弟子,名施。時期為介從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孔曰:相助匿非日黨。魯、吳俱姬姓,禮同姓不婚,而君取之,當稱吳姬,諱日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孔曰:以司敗之言告也。諱國惡,禮也。聖人道宏,故受以為過。繆協曰:諱則非過,斯誠然矣。若受以為過,則所以諱者又已明矣,亦非過也。向司敗之問,則詭言以為諱,今巫馬師徒將明其義,故向之言為合禮也。苟日合禮,則不為黨矣。今若不受為過,則何禮之有乎?司敗無故侮聖,見之誠過也,引以為過,則不見侮矣。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何曰: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衛曰:禮無不答,故歌以相答也。其善乃當和,音不相及,故令更為歌,然後和也。子曰:“文莫何日:莫,無也。文無者,猶俗言文不也。欒曰:燕齊謂勉強為文莫。文謂《春秋》之文也。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文不吾猶人者,凡言文皆不勝於人。孔曰:身為君子己未能也。

第25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是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設立,是全國唯一一項古籍專業圖書獎項,自2006年起,每年召開一屆。全國共有27家出版社參加了2011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評獎活動,參評古籍圖書176種,最終有34種圖書獲一等獎, 63種圖書獲二等獎, 13種圖書獲普及獎。
《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貼》
《西廂記研究與欣賞》
《三國演義文化讀本》
《焦循詩文集》
《朱自清胡適聞一多解讀唐詩》
《龍脈—千里大運河》
《胡適魯迅王國維解讀紅樓夢》
《名家批註圖文本》
《領導幹部國學讀本》
《骨鯁處世》
《國學名篇鑑賞辭典》
《徐禎卿全集編年校注》
《先哲教我們生活》
《陶淵明影像》
《蘇沈內翰良方》
《安慶府志》
《經義考補正校記》
《呂留良詩文選》
《湘城訪古錄湘城遺事記》
《皖人戲曲選刊龍燮卷》
《北京藏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
《佛經音義研究通論》
《藝概注稿》
《明代職官年表》
《吳其昌文集》
《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
《宋元南戲史》
《冒鶴亭京氏易三種》
《清嘉慶光緒濬縣志》
《永樂大典輯佚述稿》
《莊子義集校》
《歷代書籍裝幀藝術》
《徽州人物誌》
《清代戲曲史編年》
《正史匯目》
《三十三種清代人物傳記資料彙編》
《碑刻文獻學通論》
《藏園群書經眼錄》
《海鹽縣圖經》
《遼會要》
《鄰蘇園藏書目錄》
《八旗文經》
《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
《汪廷訥戲曲集》
《嘉祐本草輯複本》
《武英殿聚珍版辦書程式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笠翁傳奇十種校注》
《晉唐兩宋行記輯校》
《呂氏春秋集釋》
《新唐書藝文志》
《中國甲骨學》
《崇禎曆書附西洋新法曆書增刊十種》
《明代經濟文錄三種》
《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
《秦漢石刻題跋輯錄》
《商周金文編》
《莫友芝詩文集》
《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和珅秘檔》
《韓非子校注》
《春秋會要》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
《三國志集解》
《天水放馬灘秦簡》
《懷麓堂詩話校釋》
《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研究》
《漁洋精華錄集注》
《元代別集叢刊》
《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戲曲百種》
《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錄》
《謝章鋌集》
《凌廷堪全集》
《殷歷譜》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甲骨學辭典》
《雲南叢書》
《中國歷代碑誌文話》
《清代起居註冊康熙朝》
《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洪洞縣卷》
《中國古代曲譜》
《歐陽修詩文集校箋》
《中國古籍總目》
《中國書畫史會要》
《趙鳳昌藏札》
《天津圖書館珍藏清人別集善本叢刊》
《陝北出土青銅器》
《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
《曝書亭全集》
《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
《歷代曲話彙編》
《梁啓超手批稼軒詞》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冀淑英古籍善本十五講》
《新中國出土墓誌》
《中國墓葬史》
《許衡集》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索引》
《蓬窗日錄》
《黃本驥集》
《世說新語》
《翁同龢詩集》
《中國青銅器綜論》
《趙翼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