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芹十論》

《美芹十論》

《美芹十論》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所作,該書從第一論以至於第十論,無一不是精闢之論。所謂簡介,不過起簡略介紹之用,讀者當用心讀之,始有所得。

基本信息

介紹

美芹十論》為南愛國詞人辛棄疾所作,該書從第一論以至於第十論,無一不是精
闢之論。所謂簡介,不過起簡略介紹之用,讀者當用心讀之,始有所得。

評價

李筌曾於《太白陰經》卷一之〈人無勇怯篇〉對勇怯與地域之關係提出了曠古絕今之
論,而辛棄疾則於〈自治〉篇中對:「臣聞今之論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勢,吳楚之脆
弱不足以爭衡於中原。』」之問題提出反駁,並作出「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論哉?」的結論
,與李筌不同的是,辛棄疾的目的在於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見,進而自治
圖犟;前者理論價值絕高,而後者現實指導之意義甚大。同源殊流,各有所長。
至於其在〈察情〉一篇所論:「兩敵相持,無以得其情則疑,疑故易駭,駭而應之必
不能詳;有以得其情則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聽彼之自擾,則權常在我而敵實受其弊
矣。」此說可謂得兵家虛實理論之精華。古之空城計、空營計之所以得行險而穩成,其妙
處亦不過在此而已。然直陳此妙、直搗關鍵樞要之處者,辛棄疾可謂第一人。
不過,此書最醒目的地方,實在於其和戰之說的論述及其為此制定的抗外戰略。〈久
任〉篇有云:「且御戎有二道,惟和與戰。」而〈守淮〉則云:「以臣策之,不若聚兵為
屯,以守為戰,庶乎虜來不足以為吾憂,而我進乃可以為彼患也。」此是以守為攻。而〈
屯田〉則云:「聞之曰:『因其不足而利之,利未四、五而恩逾九、十。』此正屯田非特
為國家便,而且亦為歸正軍民之福。議者必曰:「歸正之人常懷異心,群而聚之,慮復生
變。」是大不然也。且和親之後沿江歸正軍民,官吏失所以撫摩之惠,相扳北歸者莫計,
當時邊吏亦皆聽之而莫為制,此豈獨歸正軍人之罪?今之留者既少安矣,更為屯田以處之
,則人有常產而上無重斂,彼何苦叛去以甘虜人橫暴之誅求哉!」此樹恩施惠於歸正之軍
民之策,不僅可得損敵益我之利,且亦足見辛棄疾仁愛為懷之心胸,此乃欲以德服人也。
至於其在最後一篇〈詳戰〉中所提出的抗外戰略,更是本書之絕作。辛棄疾並認為韓信與
耿弇的戰略,若不得劉邦與劉秀之支持與信任,則亦不過是狂言妄語而已。辛氏雖以此自
比,可惜這個偉大的戰略卻從未獲得實施,否則歷史將會改寫;只是,當時的形勢就是如
此,否則岳飛也不會被殺,和親之策也不會取得主導地位,所以辛氏的戰略不被宋孝宗採
用甚至重視也是理所必然的事。
以文名見稱不可謂之無武,以武功見稱不可謂之無文。前之孫武、曹操、諸葛亮皆文
武雙全,稍後之李世民、李靖則武勝於文,此時之辛棄疾則文勝於武。宋朝素有重文輕武
之風,辛氏並以詞名見稱;故雖官至兵部侍郎,然無見稱之武功。雖其於〈詳戰〉中所提
之策略可與韓信、耿弇、諸葛亮之策媲美,然終未獲得實施。形勢使然,不可謂之「文人
論兵」。以兵家視之,方得其髓。《美芹十論》一書雖因以切合當時之世用為著書之本旨
,而侷限住其論兵之廣度,然其質量甚高。以宋朝通朝視之,此書惟陳規之《守城錄》可
與之媲美。無怪乎其於〈守淮〉篇中嘆曰:「嗚呼!安得斯人而與之論天下之哉!」

盤點中國古今經典兵書

兵書在哲學、科學史、天文學、氣象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今日充滿競爭的政治、外交、選才用人、商場角逐、為人處世等,都有著不容低估的指導意義。所以,當今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日益喜愛和重視我國歷代兵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