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導演:陳國星、主演:楊立新、徐帆、何冰、宋丹丹、蔣雯麗、黃宏、陳小藝、馮遠征、黃素影。2010年上映。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電影《第一書記》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

幕後製作

楊立新楊立新

為了將這位好黨員、好乾部的形象還原於銀幕之上,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攜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2010年重點投入的一部精心巨作,兩家集合各自優勢資源,組建了耀眼的全明星陣容以及超強的幕後團隊,這也讓《沈浩日記》成為繼《建國大業》後,又一部群星雲集的影片,其中,楊立新、徐帆、宋丹丹、何冰、黃宏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都加盟出演。
導演陳國星告訴記者:“影片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英模形象,也不是觀眾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而是力求拍攝出一個為當今社會樹立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希望以此將新時代農村基層幹部的典範形象永遠定格在膠片之上。”讓導演陳國星感動的還有各方的協作,“由於創作時間的緊迫,劇本定稿、開拍、停機、後期製作各個環節甚至嚴謹到以小時計算,所有參與者都是24小時待命,就是為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保證質量拍攝出電影精品。而且,隨著影片拍攝進展,蔣雯麗、宋丹丹等很多知名演員被沈浩事跡和精神所感動,陸續加入到劇組中,而他們中很多人出演的都是只有一兩場戲份、最平凡的百姓角色。”
飾演沈浩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楊立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飾演沈浩,自己深受感動並且倍感榮幸,“起初,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他是一位在省財政廳一乾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之後的道路卻開始不平凡,我也一度猜想,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里樸實的農民3次按下紅手印留他?在深入到角色內心後,我尋求到了答案——因為沈浩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著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為他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里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為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台,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持。”

沈浩日記

與電影一同面世的還有根據沈浩生前日記整理而成的圖書——《沈浩日記》。該書由科學出版社大眾圖書分社負責編輯出版。據悉,2010年1月,出版社在徵得沈浩夫人王曉勤同意後,開始對沈浩留下的二十多本日記進行細緻整理,全書最終所選的內容,反映了沈浩從學生成長為農村基層幹部模範的心路,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既有人之常情又有高尚覺悟的精神境界。有關人士表示,沈浩在小崗的成長奮鬥史,為廣大機關幹部展示出一條到基層鍛鍊成長的人生之路,他深厚真切的愛民、為民情懷,具有鮮明生動的教育啟示意義。

首映式

圖為沈浩夫婦的扮演者楊立新、徐帆。圖為沈浩夫婦的扮演者楊立新、徐帆。

向黨89歲生日獻禮影片《第一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映禮。“第一書記”沈浩的妻子王曉勤、電影《第一書記》主創人員等一起觀賞了這部影片。片中沈浩為了小崗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之動容。為了更好地展現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動人事跡,影片《第一書記》聚集了一群演技派明星:楊立新出演沈浩,徐帆扮演沈浩妻子王曉勤,何冰、宋丹丹、蔣雯麗、黃宏、陳小藝、馮遠征、黃素影等盛情加盟。該片導演由曾經拍攝過《孔繁森》 、《橫空出世》等影片的陳國星擔任。

首映式上,導演陳國星在講述創作過程時說:“從今年1月開始接拍這部電影,到整個電影製作完成,我們總共用了6個月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拍好這部影片,我們先後去了小崗村4次,每次都能讓我們帶著感動看到沈浩生前為了村民無私奉獻的細節。沈浩是一個普通人,但絕不是一個平凡的人。沈浩是我們身邊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但他為小崗村人民所做的一切是偉大的。”

《第一書記》著重挖掘了沈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最感人的生活細節,記者在觀看影片時發現,導演沒有故意把沈浩塑造成高大全的英模形象,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會在每個人身邊出現的普通人,片中他遇到困難時也會有激烈的思想鬥爭、面對家人和工作的矛盾時也會焦慮,這些都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沈浩。此外,片中表現的沈浩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跡讓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當看到小崗村村民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體摁下紅手印的情節時,一些女觀眾開始悄悄抹淚。影片的最後,年僅45歲的“第一書記”沈浩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小崗村人傷心欲絕,第四次摁下紅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崗村。

原型介紹

沈浩沈浩

沈浩,男,生於1964年5月,安徽蕭縣人,畢業於安徽省銅陵學院。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省財政廳參加工作。 2004年2月,他積極回響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等職務。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民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鄉孫秦莊行政村,2009年11月6日去世。銅陵學院(原銅陵財專)1986屆會計專業畢業,為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2004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先後為村里修了公路、為散居的二十六戶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並在村里成立了大包乾紀念館。沈浩在小崗村住下來了,一住就是幾年。處處為村里謀規劃、辦實事,大年三十還泡在村里,幾年來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二十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乾三年。辦工業、興商貿 、科學種田,以市場經濟的頭腦發展種植、養殖和高效農業……六年來,沈浩為帶領著小崗村做了太多的事。農家樂生態游促進小崗村振興發展,“大包乾”紀念館每年接待各地遊客萬餘人次…… 小崗村新帶頭人、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2006年,小崗村躋身2005年度“全國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崗村被授予“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一個美麗、和諧、富裕、文明的的社會主義新小崗重新向世人展示著它獨有的魅力。

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2009年11月6日凌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去世,胡錦濤在批示中對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沈浩的親屬和小崗村村民表示親切慰問。2009年11月8日,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省長王三運等看望沈浩同志親屬,並轉達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批示和親切慰問。

]應小崗村村民強烈請求,沈浩同志親屬同意將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崗村公墓。 日前,中央組織部決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決定,追授沈浩同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

在央視攜手全國主流都市報網媒體報導聯盟和搜狐網聯合打造的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根據活動推選委員會成員意見和網友、觀眾投票結果綜合評定,沈浩最終成功當選200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0年2月11日8時,感動中國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沈浩的頒獎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紀念建黨90周年影片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9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取得了新民族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在迎接中國共產黨90華誕之際,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上海聯和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光明院線有限公司舉行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 周年電影展映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