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電影]

第一書記[電影]

《第一書記》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的電影,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6歲。一部弘揚主旋律的片子,電影拍的很真實,由楊立新扮演的主角沈浩現實生活中是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男,生於1964年5月,安徽蕭縣人,畢業於安徽省銅陵學院。沈浩忠實履行了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

基本信息

電影劇情

第一書記第一書記
電影《第一書記》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6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小崗村黨組第一書記沈浩 演員楊立新飾

沈浩妻子王曉勤 演員徐帆

小崗村村民德福妻孫茜楊德福妻子陳主任陳小藝飾

鐵道部幹部上海鐵路局幹部 宋丹丹飾

上海鐵路局辦公室主任王廳長 馬曉峰飾

安徽省財政廳廳長黃處長 黃宏飾

沈浩朋友的朋友審判長蔣雯麗

法院審判長執行法官 劉威飾法院執行法官

鐵道部領導 王剛飾鐵道部部長

職員表

第一書記第一書記
▪出品人:張寶全

▪製作人:葉勝利;錢重遠

▪導演:傅華陽

▪編劇:楊倩玲

▪攝影:郭振明

▪配樂:黑鍵

第一書記第一書記
▪剪輯:鍾偉釗

▪配音導演:黑鍵

▪藝術指導:郭少強

▪美術設計:郭少強

動作指導:馬玉成

▪造型設計:白希珀

▪服裝設計:白希珀

▪監製:劉寶賢

角色介紹

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6歲。

原聲資料

第一書記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主題曲
作詞:張和平/作曲:舒楠/演唱:譚晶
編曲:楊秉音/混音:王廣武(台灣)/錄音:孟綺
一撇一捺寫出個人
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
紅手印按出個大寫的人
萬事根本是做人
做人做大寫的人
清清白白勤勤懇懇
不求光環不求繽紛
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
做人做大寫的人
平平常常認認真真
不求光環不求繽紛
只願做一個大寫的人
做人

影片評價

單位組織看的,一部弘揚主旋律的片子,本以為要睡覺,看了真覺得不錯。相信打低分的一定都沒看電影的,電影拍的很真實,相信真情能夠打動每個看過電影的人。
我覺得不用看,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小了。沈浩同志是個可以尊敬的人,但是只是個案。這樣的經歷可以教育誰呢?讓官員從善呢,還是令百姓感覺官員很善呢?我們想要的是法律程式的完善,要社會公正。不想要人治,像沈浩死了,接下來又是怎么樣一個人上台呢?民眾心
中沒有安全感。我們不要太多感動,要的心安理得
不好總認為環境對自己老是“虧待”,文中例子顯然只是一部分,即使身邊有許多所謂“不好的人”也不妨多想想為什麼會
不好、何為不好、怎樣去改善,不應總是處於埋怨狀態,這樣對己對人都不利。如果說一平凡的父親都應當去尊重,那對沈浩的故事,該不該至少帶著一種客觀、公
正的態度?我想看完電影之後也還會是這態度,因為至少沒發現有人定性該片是“虛假電影”,至於還有其他的眾多評價看法就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
見......”

獲獎記錄

聚合電影主創向中國電影博物館捐贈電影《第一書記》拷貝、主創簽名海報、影片中的重要道具——沈浩的日記本,以及主演戲服等。楊館長在接受捐贈時表示:“此措不僅寄寓了劇組對中國電影事業的一份心意,《第一書記》也將以電影精品的身份,作為永久印記被保留在中國電影博物館之內。”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電影中由楊立新扮演的主角沈浩現實生活中是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男,生於1964年5月,安徽蕭縣人,畢業於安徽省銅陵學院。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省財政廳參加工作。2004年2月,他積極回響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劇照(28張)村委會主任等職務。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民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鄉孫秦莊行政村,2009年11月6日去世。銅陵學院(原銅陵財專)1986屆會計專業畢業,為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2004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先後為村里修了公路、為散居的二十六戶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並在村里成立了大包乾紀念館。
沈浩在小崗村住下來了,一住就是幾年。處處為村里謀規劃、辦實事,大年三十還泡在村里,幾年來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二十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乾三年。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電影《第一書記》正是取材於現實中的沈浩,真實還原一位真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
集合眾之力傾心打造真實感人劇本
電影劇本從建立大綱雛形到最終完稿,歷時兩個月,幾度易稿潤色,四位編劇思蕪、楊海波、龔應恬、邢原平,以及文學策劃郝敬堂、溫躍淵耗時深入現場採訪收集,日夜連軸傾心執筆,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深刻挖掘沈浩在生活、工作中不為人知的點滴瞬間,面對村民、家人時不同姿態面貌的呈現,一個飽滿、有血有肉、現代且與時俱進的基層村官形象躍然於紙。
典型人物引領時代精神
電影《第一書記》的劇本以感動世人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書記沈浩為故事原型,這也是首次在大銀幕之上還原這位百姓愛戴的好黨員好乾部。初一開始,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一位在省財政廳一乾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
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里樸實的農民三次按紅手印只為深情挽留?因為他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著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為他尚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里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為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台,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持。所以,是沈浩改造了小崗,也是小崗造就了沈浩。
電影《第一書記》著重挖掘了沈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最感人的生活細節,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英模形象,也不是觀眾印象中的模式化的人物,而是力求拍攝出能夠真正走進觀眾內心,觸動觀眾心靈的電影。新時代農村基層幹部的典範形象將永遠被定格在膠片上,也為當今社會樹立了一個引領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

拍攝過程

中央地方的全力支持與配合
電影《第一書記》作為2010年國產影片中的重磅力作,黨的生日的一份獻禮,中央、地方各級領導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和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影片從採訪、創作、籌備到順利開機,中央、北京、安徽等各方面都給予巨大幫助,劇組在北京、安徽兩地的籌備也在當地領導的支持幫助下順利進行。從主創初進小崗村採訪到之後劇本創作,從電影籌備初期到如今順利拍攝,能夠在兩個月內一氣呵成,可以說是電影籌備的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的發生正是倚賴於中央、北京、安徽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
此次籌拍電影《第一書記》還需特別關注的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參與和支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曾在戲劇舞台上塑造了無數經典,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表演藝術家,是國家級的藝術殿堂。但在建院後58年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與電影這一相近又不同的藝術形式有過如此的“親密接觸”。這次人藝加盟電影《第一書記》,再次顯示出人藝人的開拓精神和責任感,也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整合文化資源的一次重要體現。此次拍攝,人藝拿出家底,號召人藝演員不計片酬、不論戲份,全力支持《第一書記》的拍攝,這才有了楊立新、徐帆、何冰、宋丹丹、陳小藝等璀璨的明星陣容。
群星璀璨主創陣容
電影《第一書記》的主創陣容異常強大,曾拍攝過《孔繁森》《橫空出世》等影片的著名導演陳國星擔執導筒,沈浩一角由著名影視、話劇演員楊立新主演,沈浩妻子的扮演者是同樣來自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徐帆,而蔣雯麗將扮演正義的法官一角。此外,諸多優秀演員何冰、宋丹丹、黃宏、陳小藝、黃素影、田成仁、李世龍、班贊等均參與了影片拍攝,陣容之豪華在國產影片中堪稱首屈一指。導演陳國星透露,隨著拍攝進度,還將有更多知名演員陸續加盟到劇組中。
眾多明星紛紛表示,他們都是被被沈浩的事跡和精神所感動,因而願意在影片出演最平凡的百姓角色,即使只有一兩場的戲份,這不僅是對沈浩同志的緬懷致敬,也是對導演陳國星的巨大信任,相信這部眾星齊力的電影必能感動世人。

宣傳活動

首映式:高規格舉行
第一書記相關圖片向黨89歲生日獻禮影片《第一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映禮。“第一書記”沈浩的妻子王曉勤、電影《第一書記》主創人員等一起觀賞了這部影片。片中沈浩為了小崗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之動容。
習近平出席《第一書記》: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了電影主創人員代表、圖書編輯人員代表和沈浩親屬。他強調,沈浩同志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湧現的先進典型,是創先爭優活動中要學習和宣傳的榜樣。
習近平說,在沈浩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廣大黨員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加強黨性鍛鍊,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黨性原則、民眾觀念和優良作風轉化為密切聯繫民眾的實際行動,在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和骨幹帶頭作用。

領導職務

中共地方組織負責人

二十世紀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從省、直轄市、自治區到地、縣和鄉鎮各級黨委以至黨支部,設定了“第一書記”(以及“第二書記”、“第三書
記”、“第四書記”)的職務。這種黨內職務的設定,一直延續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才徹底予以廢除。期間,各級黨委主要領導都是稱為第一書記,其他領導
成員稱為第二書記、第三書記、書記等等。中共十三大後,各級黨組織的第一書記改稱書記,其他領導成員改稱副書記。

中共部分軍隊組織負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規定: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和預備役部隊,實行軍隊系統和地方黨的委員會的雙重領導制度。……黨的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委員會,黨的預備役師、旅、團和其他相當等級單位的委員會設立第一書記。黨的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委員會和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委員會第一書記,由同級黨的地方委員會書記兼任。黨的預備役師、旅、團委員會第一書記,由同級或上級黨的地方委員會領導成員兼任。

中國共青團最高領導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規定:團的全國領導機關,是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團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常務委員若干人,組成常務委員會;選舉第一書記一人和書記若干人,組成書記處。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常務委員會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和常務委員會閉會期間,書記處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

黨內最高領導人

意義上基本等同於總書記,現在的朝鮮勞動黨、古巴共產黨、法國社會黨等政黨都以中央委員會(或全國執行局等中央領導機構)第一書記為最高領導人。
部分政黨現任第一書記: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金正恩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勞爾·卡斯楚
法國社會黨全國執行局第一書記:哈萊姆·德西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