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

《烏金》

今天的電影潮流中,人們喜歡在虛構劇情中加入記錄的成分,在亦真亦虛的自由創作中,探尋生活的真相和觀眾的共鳴。王兵拍攝本片選擇的途徑卻似乎正好想法。在他的這部紀錄片裡,除了影片最初採訪煤場老闆的一小段,可以體會到紀錄片採訪的傳統手法,餘下的部分,更像是一部故事片,依照時間線性講述了一個談不上戲劇衝突強烈,卻真實生動的小人物們的故事。

影片劇情

影片通過紀錄煤車司機從中國煤鄉山西到天津運煤的旅途生活,以群像的方式展現了地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王兵借用拉煤司機的卡車副座位置,透過車前窗玻璃,隨著貨車的移動,一開始就將觀眾帶到山西風沙漫天的煤場腹地。鏡頭下煤灰和黃沙交織在一起,和著呼呼的風聲,在天空中交織成灰色的獨特世界。在這裡簡陋的小餐館裡,拉煤司機和老闆進行最初交易,第一次,錢在人們手中交換。接下來,鏡頭靜靜地追隨運煤司機的軌跡,如同公路電影,從山西的煤礦一直延伸到天津港口附近。在他們開著托斗車載著近百噸煤炭的運途中,不分白晝黑夜的旅途不僅有坎坷不平的路面、還會遇到公安毫不留情的罰款,高速公路工作人員收取過路費、以及面對油費漲價的實際困難。在批發給零售商人的時候,既有中間人的雙面遊戲,同時也不缺少買家的狡黠、同伴間的激烈競爭。一次次的討價還價後,他們終於成交,接著需要用最原始的人力辦法,將滿車的煤炭全部卸下卡車。數著煤炭換來的鈔票,伴隨著或多或少的心滿意足,揚起公路的沙塵,運煤司機又踏上新一輪的循環……從這裡開始,我們終於真正接觸到了生活在“底層”的礦工們的辛酸。比起那些為富不仁的人們,礦工們是可愛的、可敬的。儘管他們的生活極其艱辛,但是他們心中卻有更大的心愿。

影片評價

《世界報》《世界報》
《世界報》在評論這部影片時說:近距離的拍攝,這些艱難的討價還價傳遞的卻是一個關於商品關聯的普遍信息,其間又糅合了真實的殘酷,象徵的表現手法和薩繆爾-貝克特似的荒誕。

相關介紹

影片也有遺憾。銀幕黑下來的那一刻,聽到有人在身後不由自主地自問:“已經了?”一幅意猶未盡或者尚有期盼的失落。的確,這部中等長度的紀錄片延續了王兵影片中常可看到的長鏡頭,以及鏡頭的縱深和層次感,無論畫面,剪輯或者整體敘事,包括對許多細節的關注,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是,當你了解到中國煤礦的現狀,知道許多獲取暴力卻不顧工人基本安全保障的煤老闆的存在,以及種種背後可能隱藏的黑幕,就多少有些遺憾。《烏金》感人,但沒有期待中的尖銳和深度。不過,王兵的本意也許沒有如此野心,他只是想將一種存在,原封不動地展示出來。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